牙齒作為人面部一個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表,一直以來在人的形象上都佔據著很大的比例,出門我們看到牙齒不整或者是牙齒不乾淨的人,從心裡都會對他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和睡覺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刷牙,來保持口腔內部和牙齒的清潔,我們刷牙必須要具備的工具就是牙刷和牙膏。在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之中,牙刷的牙膏都是作為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存在。
牙膏也是我們利用各種化學成分合成出來的,不僅僅是為了保持牙齒的健康程度,牙齒的美觀程度,也可以維持口腔內部的空氣清新,不會造成口臭等一些為自己減分的事項一種清潔用品。
那麼在古代時期,沒有如今的先進社會,沒有如今的先進科技,也那麼古代人是利用什麼來保持口腔內部的清潔的呢?
早在先秦時期,在禮記中就有雞初鳴,鹹漱的記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早上要用鹹水來漱口,而這時漱口用的鹹水並不是直接的水,而是裡面加有醋,鹽,茶和酒混合起來的水。醋,鹽,酒都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而茶葉也可以提升口腔內部的清新,保持口腔內部的清潔。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用手指代替牙刷來刷牙的方法。伴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湧入與發展,齒木開始流傳到了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之中。
在最早時期,齒木是印度僧團的日常用品,是用磨齒刮舌以除去口中汙物的木片。由此可以看出,佛教還是比較注重個人衛生的。
而到了宋朝時期,人們綜合各種藥材,雖然我們沒有我們現如今的化學理念,但是古代時期的煉藥技術也是我們如今所不能達到的,古人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熬製古代時期的牙膏。並且在南宋時期也有了專門製作牙刷的店鋪,利用一些古動物的骨架,竹子,木頭來製作牙刷的柄,並在頭部埠塞進毛,馬尾用來充當毛刷,沾上宋朝製作的牙膏來進行刷牙。
可是在古代時期,雖然已經有牙膏和牙刷的發明,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的盛行開來。牙刷只能用於皇室貴族階級的產物,像平民卻不能得到此項服務,尋常百姓每日還是終日不能刷牙。
古代時期,鹽在社會中佔據著很高的地位,就像前幾年日本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一樣,很多人怕遭到核輻射,就去超市裡爭著搶著買鹽,而在古代時期,鹽作為戰略物資,每家每戶能有一點鹽都是存著,省之又省,更不可能拿鹽去泡鹽水來漱口了。
所以說,古代時期的下層人民根本就沒有機會去刷牙,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沒有那個條件,在中國古代時期,也十分的看重禮節關係。如果頂著一口黃牙,牙上還有汙垢,滿嘴惡氣地去和別人交談,這樣也會招來別人的嫌棄與討厭。這就迫使社會中的人,注意自己的口腔清潔。
不過,這種也只有在上層社會中才能得以實現,古代時期的很多農民都被限制在小農經濟的發展之中。除了交納大量的賦稅,就是沒日沒夜地種地,能夠養活一家人已經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再多出一點閒錢去提去買這些奢侈物品來提高自己的形象,確實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之下,刷牙保持口腔清潔對於古代時期的普通人民來說,確實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