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消費者不奢望成為商家口中的「上帝」,但起碼不能淪為「被消費」的對象。
近日,全棉時代發布一條卸妝溼巾廣告,引發爭議。廣告中,一名女性夜晚獨行被人跟蹤,「急中生智」卸妝後變為男性,嚇跑跟蹤者。網友質疑該廣告故事情節「不尊重女性」「侮辱女性」。對此,全棉時代發表了「歉意表白」,但其中大篇幅介紹品牌創立初衷、專利技術、質量把控、公益活動。網友吐槽:「這是道歉還是自我表揚?」
一個標榜將女性視為「特別呵護對象」的品牌,竟然以女性人身安全為「廣告創意」,隱晦表達「女性因漂亮才被跟蹤」,儼然擺出「受害者有罪論」架勢,絲毫沒有表現出對意欲不軌者的譴責和不齒。這樣的「三觀」令人愕然,「心口不一」令人憤懣。
如此「廣而告之」更觸犯法律紅線。廣告法明確,廣告不得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以及性別歧視等內容。婦女權益保障法指出,國家採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各項制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法律言之鑿鑿,道義清清楚楚,全棉時代明知故犯,惡劣性無需贅言。
引發眾怒後,涉事品牌一邊點到為止說「我錯了」,一邊連篇累牘賣弄「光輝史」,這是「倍感愧疚」應有的樣子嗎?「不符合品牌標準、違背企業價值觀」皆是以企業為中心,並沒有觸及問題根本——涉嫌侮辱女性;閉口不談廣告涉嫌違法,更缺乏對法律應有的敬畏;「道歉」空洞蒼白,倒像「臨時抱佛腳」式公關。網友自然不買帳。
面對或赤裸、或隱晦的不良廣告,管理部門該出手時要出手。依法處理,整治低俗乃至違法營銷,有效規範市場行為,以儆效尤。本事件中,商家通過網絡短視頻做宣傳,也暴露出相關平臺審核把關的缺失。新載體、新形式的廣告湧現,呼喚有關部門創新管理監督方式。網絡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依法治理不可或缺。
對受眾而言,對商家的不良噱頭、畸形營銷大聲說「不」,既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是呵護文明與道德風尚。消費者「用腳投票」,更會給「拿惡俗當通俗」的商家最現實的教訓。
深耕於一個行業,樹立起一個品牌,需要長久積澱,「敗譽」卻在轉瞬之間。只有真正尊重消費者的商家,才能獲得市場的尊重。
小蔣的話:
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只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