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秦國人鑄造出了中國第一枚最原始,最笨拙圓形方孔錢

2021-01-09 古泉覓珍

從戰國中期「半兩」錢的出現,再發展流通到秦漢兩代。「半兩」錢,它在各個時期的大小、輕重、錢文以及樣式都發生了比較懸殊的變化。如果我們把這一時間段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半兩」錢按照大小順序堆疊起來的話,堆疊物就會猶如一個上小下大的寶塔。

紅銅材質 鏽蝕古樸的秦半兩

在「半兩錢」錢體上,雖然都鑄有相同的錢文「半兩」二字,但它們的重量並不是像書上記載的「半兩錢」那樣「重如其文」。因為我們就單單從大小、薄厚各異的「半兩錢」體型來看,便可以知道這些不同年代的「半兩錢」其實際的重量會有許多相差。

造型隨意 穿孔不規則的「戰國半兩錢」

當然,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鑄造「半兩錢」,再到秦二世頒布「復行錢」替代原有的「半兩」錢的這段時間裡(即秦始皇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半兩錢」,其體型大、厚度足,「半兩錢」確實是「重如其文」。但在這以後,半兩錢的重量逐漸減輕,大小薄厚極不穩定更不一致。為理清楚「半兩錢」這個特殊的錢泉,我們今天特意的來講解一下秦統一六國前,秦國發行的「半兩錢」,我們把這種錢幣稱之為「戰國半兩錢」亦或是「原始型半兩錢」。

似圓非圓的「戰國半兩錢」

就整個戰國而言,諸侯割據相互攻伐,秦人自處西戎,先後滅義渠、犬戎,在不斷的徵戰中,形成了秦國先民質樸、彪悍的民風。在這種民風下秦國在圜錢的基礎上鑄造出了中國最早的圓形方孔錢。但是戰國時期的秦國不像其他中原地區的國家一樣那樣注重禮儀文化修養,在秦國人看來他們最首要的目的就是滅六國,所以整個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全國上下就在幹一件事情,那就是「備戰」和「徵戰」。因此秦人沒有時間和那種性情去設計和鑄造那種像齊國的刀幣、楚國布幣那樣精美的錢幣。

錢文高凸的「戰國半兩錢」

時至今日,我們再次看到出土的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貨幣之後,將它們與秦國貨幣相互比較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秦國的「戰國半兩錢」是鑄造最隨意的。從錢幣樣式的多樣和隨意豁達我們可以看出,整個戰國時期的開放與活躍。

造型隨意,錢緣多流銅的「戰國半兩」

當然,戰國半兩錢只不過是半兩錢家族中的一員,而對於戰國半兩來講它的產地就比較統一,一般大部分的戰國半兩都產自於甘肅天水,還有一少部分戰國半兩錢隨著秦國的東進有了不同的產地,但總體而言戰國半兩錢大多產自於今天陝甘兩省的交界地區,這一現象的出現與秦國最初得到的封地有很大的關係。

鑄造粗糙的「戰國半兩錢」

前文中我們一直在講戰國半兩鑄造隨意而有古樸,那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鑄造風格呢?這種鑄造風格的戰國半兩可不可以在眾多版別的半兩錢幣中分辨出來呢?答案是,戰國半兩相對於秦漢時期的半兩錢它有很明顯的鑄造特徵,首先在錢文上,戰國「半兩錢」錢文用大篆書寫而成,相比於後世的小篆「半兩錢」戰國時期的大篆「半兩錢」從形制來看,顯得更加的樸拙渾厚。就目前的出土狀況來看,戰國「半兩錢」多為圜錢,很少有圓形方孔錢,在做工方面也比較原始粗糙。

圓形方孔的「戰國半兩錢」

此外,「戰國半兩錢」的錢肉厚度不一,錢體多畸形,似圓非圓,都流銅,錢緣處多會有殘留澆鑄的痕跡。錢文相比於後世更加高凸,行筆粗放,其中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錢上所鑄「半兩」二字,大小不一,「半」字下橫與「兩」字上橫較短,且「兩」字中的「人」字入筆較長,故稱之為「長人兩」。

「兩」字與「半」字為短橫的戰國半兩錢
有殘留澆鑄痕跡的「戰國半兩錢

總之,「戰國半兩錢」造型隨意,大有古拙蒼莽之致,基於以上種種不太成熟的表現,「戰國半兩錢」也被後世泉友稱之為「半兩錢」中的「原始型」。

相關焦點

  • 昂貴的賹四化、賹六化,是啥時期的古錢幣?
    提到戰國時期的齊國貨幣,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齊國大刀,齊國刀幣聞名天下。實際上,在我國古代,銅錢之所以能成為廣泛流通的貨幣,一方面是因為錢幣背後有一個軍事強大的王國作為後盾,而另一方面則是,這幾克青銅確實也是有價值的存在,就像碎銀塊一樣。
  • 淺析河南三門峽出土的四枚唐宋厭勝錢
    「厭勝」一詞語出《漢書·王莽傳下》:「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鬥。威鬥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鬥,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1]厭勝的原義應為「厭伏其人,咒詛取勝」[2]。厭勝錢最早出現於漢代,以後各時期都有鑄造,深受人們喜愛,長盛不衰。它是古人精神文化的濃縮,記載了古人的民俗生活,其背後的宗教、文化、藝術價值遠遠大於錢幣價值。
  • 戰國時期五字刀幣
    刀幣是一種中國古代的銅幣名。由生產工具的刀演變而成。流通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燕、趙等國。種類很多,有齊刀、即墨刀、安陽刀、針首刀、尖首刀、圓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鑄有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幣制,廢貝、刀、布等幣。其後,王莽所鑄造的錢幣中有金錯刀。
  • 歷史之見證文物之奇葩 中國錢幣之最
    4.中國最早的統一流通貨幣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產生了各種不同特點的貨幣形制,形成不同類型的貨幣流通領域,基本上是四種形狀各異的貨幣體系,即貝幣體系、布幣體系、刀幣體系及圜錢體系。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對刀、布、貝及圜錢,對我國的貨幣制度進行了改革,並為此而頒布了法令。
  • 「清華簡」發現戰國時期全新星象系統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拾)書影。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趙旭)《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20日在京發布。此次發布的成果共收錄竹簡五種八篇,包括《四告》全卷(共4篇)、《四時》《司歲》《行稱》《病方》,均為前所未見的佚文,其中《四時》提供了戰國時期全新的星象系統。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介紹,《四告》是「清華簡」整理團隊自《尹誥》《說命》《攝命》等篇之後,又一次整理髮布的書類文獻。《四告》全卷有五十支竹簡,共4篇,分別是周公旦、周公之子伯禽、周穆王滿、召伯虎的告辭。
  • 從最原始的貝殼到如今的紙幣,談談中國古代貨幣千年來的發展歷程
    引子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文明,是從誕生開始就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貨幣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歷代統治者剝削百姓的工具,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發生貨幣制度的變革,數千年來,中國貨幣已經經歷了原始貨幣、金屬貨幣、紙質貨幣等各自不同的發展階段。貨幣中國貨幣的發展,是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腳步而變化。
  • 天才創造:曾侯乙薈萃列國編鐘為禮樂重器_文化_中國西藏網
    鐘身缺少其他樂鍾凸起的枚,取而代之的是排列有序的四組20個泡狀圓形渦紋,梅花形分布,為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上典型的紋飾。  更為重要的是,鐘身徵中梯形位置上刻有三行31字銘文(圖2),全文是:「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崵(陽),楚王酓(yǎn)(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奠之於西崵(陽),其永持用享(圖3)。」
  • 腦筋急轉彎:什麼樣的食物最讓人倒胃口?知道答案後我哭笑不得!
    2、什麼樣的食物最讓人倒胃口?3、喝可樂可以再來一罐,買洗衣粉也可以買大送小,那請問什麼店不能買一送一?4、為什麼閃電總是比雷快?5、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上面像個醜,下面一張口。(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
  • 細數中國錢幣古泉五十大珍!你都知道哪些?
    三孔布鑄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傳世及出土數量極微,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迄今國內僅藏數十枚。03博山刀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佔齊大片領土時鑄,齊明刀之一種,是燕國最重要的法定貨幣。總的發展趨勢是:刀的長度逐漸變短,刀身由寬逐漸變窄,刀身由圓折背逐漸變為方折背。
  • 中貿聖佳25周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止水·中國古代銅鏡專場高清...
    主紋外飾有一周半圓與方枚紋飾,半圓區間內飾有渦雲紋;方枚內各飾一銘文,較為少見。鏡緣配置紋飾極為特殊,為此鏡裝飾的點睛之筆,以浮雕技法刻畫多個圖景,共同構成一幅羽人駕舟車乘飛龍出行圖,其後瑞獸相隨,勾勒出一幅恢弘博大的仙界景觀,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與卓越的藝術創造力。外飾一周幾何紋,滿工到邊,極盡工藝之所能。衝裂,精修。
  • 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三枚清代銅錢,是同一個錢幣局鑄造的三種版別
    今天恰逢本市古玩市場開市的日子,雖然天氣炎熱,但是還是到市場上轉了一圈,最後在古玩市場上收穫三枚清代銅錢,是同一個錢幣局鑄造的三種版別。這是一個賣珠寶玉石的攤子,一個大哥正蹲在攤前看一個小物件。有幾個人正圍著攤子挑東西呢,我也湊過去看看,找找有沒有喜歡的東西,最後只收穫了三枚銅錢,是同一個錢幣局鑄造的三個版別。這就是在攤子上收穫的三枚銅錢,都是清代的康熙通寶銅錢,三枚銅錢都是傳世的黃亮好品。從正面看這三枚銅錢的文字沒什麼太大的差別,都是康熙通寶四個字,只不過字體風格有點不同。這是三枚銅錢的背面,都有滿漢文的「昌」字,這是康熙時期湖北的寶昌局鑄造的銅錢。
  •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經過一番審視和鑑別之後,戴先生初步斷定,眼前這個似乎不起眼的小東西是一枚十分罕見的戰國虎符。戴先生為此激動不已,並請楊東峰詳細講述一下這枚虎符的發現過程。地裡挖出個「銅老虎」楊東峰說自己是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人。兩年前的一天,他在村西田野裡平整土地的時候,無意中用鐵鍁挖出了一個拳頭大小的金屬疙瘩。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二)
    到了戰國時期,錢幣主要發展為刀幣體系、圜錢體系和自成一系的楚幣體系。刀幣主要由齊、燕、趙三國鑄造發行,流通於現山東、河北、內蒙古、東北及山西北部。刀曾經在上述地區是普遍流行的漁獵工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用作交換媒介,慢慢地形成為一般等價物,最終演變成貨幣形式。
  • 宋代時期的6枚古錢幣!
    熙寧元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材質是銅。北宋趙頊,熙寧年間(公元1068~公元1077年)鑄造,楷書。2. 淳化元寶: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相傳錢文為宋太宗趙光義手書,即所謂的「御書體」,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而楷體一種的「元寶」二字仍然屬於「隸書」。順時針旋讀,光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