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河南三門峽出土的四枚唐宋厭勝錢

2021-01-08 騰訊網

厭勝錢也稱「壓勝錢」(古代厭、壓兩字相通),因錢幣多有圖案花紋,民間俗稱「花錢」。「厭勝」一詞語出《漢書·王莽傳下》:「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鬥。威鬥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鬥,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1]厭勝的原義應為「厭伏其人,咒詛取勝」[2]。厭勝錢最早出現於漢代,以後各時期都有鑄造,深受人們喜愛,長盛不衰。它是古人精神文化的濃縮,記載了古人的民俗生活,其背後的宗教、文化、藝術價值遠遠大於錢幣價值。

1、「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25毫米,厚1毫米,方孔寬7毫米,重3.5克,出土於2018三門峽黃河嘉園工地M250(唐墓)內。錢面隸書「開元通寶」四字,直讀。錢背方孔上是一隻睜目探首、豎耳翹尾、四肢有力的生肖狗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狗的上方是以小圓圈刻畫的北鬥七星紋飾;方孔下飾三朵捲雲紋;方孔右是一位手持笏板、頭戴高冠、寬衣博帶的神仙似的人物,在其右下是一個抬頭拱手的童子;方孔左刻畫了一個四足方桌,上置一傘狀蓋燈具。此錢是用流通的「開元通寶」錢加工製作,錢背外廓被磨平,人物、動物、紋飾均用極細的陰線刻出,做工較為細緻,刻畫的狗生動形象、機靈可愛,方孔右人物挺胸抬頭、莊嚴肅穆,方桌和燈具僅用數筆就勾勒出來,展示了高超的刻畫技巧。錢背有生肖狗,這是厭勝錢中的十二生肖錢題材,全套應有從鼠到豬十二枚[3],此墓主應是狗年所生。錢背北鬥星、神仙人物、生肖狗圖案綜合起來形象反映出當時社會樸素的北鬥信仰和本命信仰。

2、唐「乾元重寶」狗生肖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25毫米,厚1毫米,方孔寬7毫米,重3.5克,出土於2018三門峽黃河嘉園工地M250(唐墓)內。錢面隸書「乾元重寶」四字,直讀。錢背外廓被磨平,由於滋生有害鏽,紋飾大多不清晰,僅能隱約辨認出方孔上有一豎耳翹尾的狗形象;方孔下隱約看出有捲雲紋;方孔右應是一位和「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近似的人物;方孔左已無法辨識。該錢與「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同出一墓,是用流通的「乾元重寶」錢加工製作,製作手法也和「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相同,均是將錢背外廓磨平,並用陰線刻畫人物、動物和紋飾,應系一人之手創作。此錢錢背亦有生肖狗形象,故應該也是生肖題材壓勝錢。

上述的兩枚唐代壓勝錢為同一墓主所有,其均為手工刻畫圖案,同為十二生肖題材,唐「乾元重寶」狗生肖厭勝錢雖鏽蝕嚴重,圖案模糊,但能推測出和「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背部所描述圖案近似。北鬥七星、神仙人物、生肖狗圖案組成了古人北鬥信仰和本命信仰的樸素願景,在漢代古人就相信北鬥星宿有壓勝功能,能夠壓而勝之。《搜神記》有「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鬥。所有祈求,皆向北鬥」的記載,古人相信北鬥星是人的本命所在,人死後要魂歸北鬥,而且人的福禍命運、生死吉兇都與北鬥相關。道教和佛教都將十二地支生人與北鬥星相配,進而產生與之相對的本命星,每個本命星均有星官掌管,主導人們一生的命運禍福。這兩枚銅錢集中反映了唐代北鬥和本命信仰,是研究唐朝宗教文化、社會民俗的寶貴實物例證。

3、宋「本命星官」龍生肖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49毫米,方孔寬9毫米,厚3毫米,重35克,出土於2013三門峽紫薇天樞工地M44(宋墓)內。錢面方孔上是一個四周有捲雲紋和絲帶裝飾的牌位,牌位書寫「本命星官」四字;方孔下應是一尊玄武;方孔右是一位手持笏板、寬衣博帶端坐在椅子上的星官;方孔左是一個身姿矯健、頭朝香爐的生肖龍。錢背方孔上、下、左、右均為裝飾有虎頭紋的道家符錄,神秘而肅穆,不可辨識。此錢上的人物、動物、文字均是鑄造,形象細緻精巧,錢面方孔左有生肖龍的圖案,為十二生肖錢題材厭勝錢,和前面兩枚錢幣相同。宋代社會本命信仰極其流行,上至皇室下到百姓都篤信本命[4]。該錢上的本命星官被認為能夠支配人的命運,道教和佛教認為人在本命年裡會有災厄,只有祈求神靈庇護禳解才能逢兇化吉[5]。人們把十二生肖稱為「十二元辰」或「本命元神」「本命星官」[6],看作天上神仙,以期在本命年裡能為人禳解災禍、祛邪賜福。該錢錢面方孔右的人物就是星官。隨葬這枚銅錢的墓主人應是龍年所生,每逢龍年即為其本命年,佩戴一枚「本命星官」厭勝錢,以求星官在本命年為其禳災避禍。

4 、宋「斬鬼大將」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25毫米,方孔寬6毫米,厚1毫米,重4克,出土於1985三門峽剛玉廠M1-129(宋墓)內。錢面錢文楷書「斬鬼大將」四字旋讀。「斬鬼大將」一詞出自道教《驅鬼咒》:「上請五方五帝斬鬼大將軍官十萬人降下。」[7]錢背正中是一位頭戴兜盔、身著鎧甲、手執骨朵[8]、腳蹬戰靴、威風凜凜的武將,此武將應是錢面所書的斬鬼大將了。此錢和北宋時期小平錢大小一致,「斬鬼大將」四字舒展大氣,背部人物鑄造精細。錢文中的「鬼」字少了第一撇,在古代很多碑刻和書法中「鬼」字都沒有第一撇,古代道教符文中「鬼」字也沒有第一撇,這麼寫一是因為書寫章法的需要,另外也隱含了鬼不露頭或少一撇不為鬼的寓意。而這枚銅錢的「鬼」字少一撇,應該是寓意斬鬼之頭,和錢文「斬鬼大將」相呼應,同時也迎合人們滅鬼消災的思想。錢背的武將甲冑齊全、威風凜凜,是震懾鬼怪的斬鬼大將,其裝束和宋金時期武將相似[9]。古代鬼神迷信盛行,人們遇上不祥或不順之事時往往會認為是鬼怪作祟,鑄造「斬鬼大將」厭勝錢,寄託人們滅鬼消災、祛除不祥的願望。

宋代經濟發達、人民富裕,壓勝錢官方和民間都大量鑄造,種類也增多,圖案、文字內容日益豐富,種類、型式多種多樣,整個發展進入興盛期。宋「本命星官」厭勝錢反映出當時社會本命信仰,宋代皇帝至百姓大都篤信本命,根據史書記載,國家為帝後設本命齋醮或建本命殿。宋「斬鬼大將」是本命信仰的實物例證,滿含人們祈求神靈禳災祛邪、以保生活吉祥平安的美好願望。

通過對四枚唐宋時期壓勝錢的研究,可以看出它們的傳承和發展。唐代的兩枚厭勝錢均用流通中的錢幣來製作,在其背部手工陰線刻畫花紋圖案。而到了宋代,厭勝錢已經是專門鑄造,可見在宋代壓勝錢已經是專業化、標準化、批量化生產,而且製作工藝上有所提升。唐代和宋代十二生肖題材壓勝錢都反映出北鬥信仰和本命信仰,明顯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在錢背圖案刻畫上,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唐代的兩枚錢幣的神仙人物和宋「本命星官」龍生肖厭勝錢上的星官應是一類神仙,是凡人在本命年的守護神。本命信仰源於北鬥信仰,本質實際是一種星命信仰[10]。本命信仰中,本命年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再生之年,凡人在這一年裡會充滿各種兇險,有各種忌諱,需要利用神仙和物品來化解,才能消除災厄,像宋「斬鬼大將」厭勝錢上的斬鬼大將就是寄託人們斬掉鬼怪、壓制邪祟、消除災厄的願望。

以小見大,上述四枚小小的壓勝錢折射出中國古代的民俗文化,涵蓋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經濟狀況、宗教文化等方面內容。本文僅僅是對其淺析,而壓勝錢中凝聚的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神,它們所蘊含的中國古代文辭藝術、繪畫藝術、鑄造工藝、民俗文化、宗教哲學思想等內容,還需要我們不斷的理解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漢)班固.漢書[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6:1001.

[2]餘榴梁,徐淵,顧錦芳,等.中國花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

[3]羅思.本命星官厭勝錢[N].中國商報,2002-04-18(02).

[4][6][10]劉長東.本命信仰考[J].四川大學學報,2004(1).

[5]趙梓凱.由一枚金代本命星官花錢說開去[J].收藏,2015(10):70.

[7]李維.宋金時期的小平吉語花錢[J].收藏,2014(1):64-65.

[8]陳永志.骨朵形制及相關諸問題[J].內蒙古文物考古,1992(Z1):55-62.

[9]鄒西丹.瀘州宋代武士石刻[J].四川文物,2008(2).

【作者簡介】上官榮光(1988—),男,畢業於鄭州大學考古系,本科,工作於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

【來源】《文物鑑定與鑑賞》 2019年第13期 P44-45頁。

相關焦點

  • 重慶合川猴清廟遺址出土唐代存錢罐 存千枚銅錢
    而各個地層中,出土了大量殘碎的陶器,以及房屋遺址、少量錢幣等。  市文物考古所所長助理林必忠介紹,遺址現在已清理了商周、漢、唐宋時期房址2座,灰坑11個,灰溝9條,井1處,窖藏1處。出土遺物有陶器、瓷器、銅器、石器等。根據地層堆積的疊壓關係和遺物特徵分析,猴清廟遺址現階段發掘出的文物,分別屬於商周、漢、唐、宋、明、清6個歷史時期。
  • 小布播報:河南禁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
    小布播報:河南禁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 2020-06-05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庫車出土一萬四千枚古幣 首次發現三國時期"太平百錢"
    因為他們正忙著清點7月中旬出土的1.4萬枚古幣。  這些古幣是庫車縣棚戶區改造時從地下挖出的,主要是五銖錢、剪邊五銖錢、龜茲無文小銅錢、貨泉、大泉五十、龜茲小五銖等,這是庫車縣迄今發現古錢幣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一枚三國時期的「太平百錢」在新疆是首次發現。據考證,這些古錢幣距今有1700年的歷史。
  • 青銅壺老酒是否能進一步石錘河南老家?
    這兩天,在河南三門峽市出土一個「鵝首曲頸青銅壺」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對三門峽這座城市比較陌生,但一提到「仰韶」酒,幾乎無人不知。由於地理位置比較突出,位於豫、晉、陝三省交界處,多峽谷地勢,所以很少有人知道。相傳三門峽來源於「大禹治水」時而得名,大禹來到這裡開鑿龍門,就逐漸形成了「人門」、「鬼門」和「神門」三條峽谷。這就是三門峽最初的來歷。
  • 甘肅莊浪,隋末14枚虎符集中出土!見證一個官吏最後的盡忠職守
    甘肅莊浪,隋末14枚虎符集中出土!見證一個官吏最後的盡忠職守專欄224 隋代虎符虎符在古代是調兵的憑證,由於其重要性,保密程度,人們多難以見到。可是,甘肅莊浪縣集中出土了14件隋代虎符。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1.魏國老將晉鄙,為何懷疑拿著虎符的信陵君,拒不出兵?先說什麼是虎符。
  • 1986年,洛陽地區拆分,原屬洛陽的三門峽,為何能夠成為地級市?
    1986年,洛陽地區拆分,原屬洛陽的三門峽,為何能夠成為地級市?元朝設立河南行省之初,行政區劃並不清晰,但也奠定了河南府的基本框架。明清時期,洛陽、三門峽更是聯繫緊密,基本上都是在河南府治下。民國期間,河南府被廢除設置了河洛道,基本上就包括了現在的洛陽和三門峽。
  • 第二十四屆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5月24日舉行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高椏):4月24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省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向社會發布第二十四屆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第六屆中國特色商品博覽交易會的有關新聞。
  • 範仲淹與三門峽二三事[圖] - 中國三門峽網 -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
    範仲淹雖沒在三門峽任職,但他十分在意當時在三門峽任職或居住的朋友,他的《嶽陽樓記》也與三門峽有一定的關係。    文武兼備,一代名相    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後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 細心的天文學家,從墓中出土的髹漆衣箱上發現了新的秘密
    就在人們沉浸於編鐘帶來的驚喜之中時,細心的天文學家又從墓中出土的髹漆衣箱上發現了新的秘密。墓中共出土5隻髹漆衣箱,樣式相同,大小相近,箱身和箱蓋分別用整塊木料雕曾而成,其中一件編號為E·66的衣箱蓋呈弧形高高隆起,蓋上竟然繪有一幅彩色的天文星象圖,田面中央以篆書書寫一個「鬥」字,古樸蒼勁,四四周按順時針寫著二十八宿名二十八宿東側繪有一龍,西西側繪有一虎。
  • 1500年前的墓誌在河南出土,端詳沉穩、大氣穩健,堪稱楷書之祖
    北魏《穆亮墓誌》而在1925年的河南洛陽城的東北西山曾出土過一件北魏墓誌——《穆亮墓誌》。這件1500年前的墓誌一經出土,便引起軒然大波,一度被專門家列為「書法國寶」,堪稱是楷書之祖。同時與《穆亮墓誌》出土的還有其妻亮妃墓,據史書記載穆亮,他生年不詳,官至太尉領司州牧驃騎大將軍,北魏景明三年(502)葬於河南洛陽。1939年于右任將其捐藏西安碑林。
  • 麥田下面有個錢幣窯,出土4噸古銅錢,還有2.2噸被人盜走
    1月24日,河南許昌禹州市一處綠油油的麥田裡發現宋金時期的錢幣窖藏坑,現場這些古錢幣密密麻麻與泥土攪和在一起,看上去數量相當驚人。當地文物部門正在進行搶救性發掘、整理。而之前,這個古錢坑已經被人破壞,當地警方已從犯罪嫌疑人處繳獲錢幣2.2噸,加上出土4餘噸,共計6.2噸,共分43個幣種。
  •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三門峽位於河南省西部,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相鄰。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3世紀,這裡是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而經過1957年建市,到1961年將為縣級市,再到1986年重升為地級市,三門峽市也幾經風霜。其中,仰韶村文化遺址、函谷關、豫西大峽谷等都是三門峽的著名旅遊景點。
  • 三門峽明確中小學寒假時間,有一點和往年不同,家長們怎麼看?
    河南多地的大學已經緊急放假,期末考試順延到下學期進行。但是各地的中小學的放假安排和往年一樣,變化不大。近日,三門峽也公布了中小學的放假安排。現在只剩下新鄉沒有公布具體的放假時間了。三門峽的中小學放假安排根據三門峽教育局發布的通知,其寒假的具體安排如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從1月30日開始,到2月28日結束。
  • 河南女子掉四萬元錢,撿錢者聲稱只撿到一萬?到底是誰在說謊?
    失主丟失4萬元,撿錢的人稱只撿到1萬元?失主奔潰下跪大哭!金錢的誘惑力對我們來說是十分之大的,有的人抵擋誘惑,撿到錢後選擇報警,便有了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但是,近日網上一則「女子丟失4萬元撿錢者卻只撿到一萬元」一事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三萬元到哪裡去了呢,究竟是誰在說謊引發熱議。
  • 江西景德鎮村民發現唐宋古錢幣,現已出土近4噸
    圖自@新華視點 截至19日晚,考古工作人員已清理出土了近4噸重銅錢,出土銅錢最早為唐代開元年間。 圖自@新華視點 目前,出土錢幣存放在縣博物館內。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王建玲介紹,陝西音樂文物的出土比較分散,陝南、陝北、關中地區等地都多有發現出土,其中陝西中部地區出土的比較集中且數量比較大。從史前音樂文物看,主要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高陵楊官寨遺址、神木石峁遺址,出土有陶壎、陶鼓、陶響器、陶號角、骨哨、骨口弦等,種類豐富,是目前保留下來的陝西最早的樂器實物。
  •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四條全新文旅線路 「老家河南」讓您爽一...
    7月13日,「夏爽中原·老家河南」暨夏遊鶴壁活動在鶴壁淇縣古靈山景區啟動,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清涼世界·中原避暑遊、精品文化·研學科普遊、不忘初心·紅色勵志遊、歡樂時光·醉美田園遊四條全新的文旅線路,誠邀四海賓朋前來消夏避暑,感受「好山好水好空氣」。
  • 今年河南又有兩座黃河大橋將通車 截至目前已有24座通車且跨越黃河...
    河南已有24座跨越黃河的大橋黃河在我省境內全長約711公裡,橫貫三門峽、洛陽等8市26縣(市、區),在孕育燦爛厚重文明的同時,也成為一條橫亙中原大地的天塹,天然阻隔了沿岸地區經濟社會等的交流互動。歷史曾經證明黃河河南段天塹的跨越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