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勝錢也稱「壓勝錢」(古代厭、壓兩字相通),因錢幣多有圖案花紋,民間俗稱「花錢」。「厭勝」一詞語出《漢書·王莽傳下》:「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鬥。威鬥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鬥,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1]厭勝的原義應為「厭伏其人,咒詛取勝」[2]。厭勝錢最早出現於漢代,以後各時期都有鑄造,深受人們喜愛,長盛不衰。它是古人精神文化的濃縮,記載了古人的民俗生活,其背後的宗教、文化、藝術價值遠遠大於錢幣價值。
1、「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25毫米,厚1毫米,方孔寬7毫米,重3.5克,出土於2018三門峽黃河嘉園工地M250(唐墓)內。錢面隸書「開元通寶」四字,直讀。錢背方孔上是一隻睜目探首、豎耳翹尾、四肢有力的生肖狗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狗的上方是以小圓圈刻畫的北鬥七星紋飾;方孔下飾三朵捲雲紋;方孔右是一位手持笏板、頭戴高冠、寬衣博帶的神仙似的人物,在其右下是一個抬頭拱手的童子;方孔左刻畫了一個四足方桌,上置一傘狀蓋燈具。此錢是用流通的「開元通寶」錢加工製作,錢背外廓被磨平,人物、動物、紋飾均用極細的陰線刻出,做工較為細緻,刻畫的狗生動形象、機靈可愛,方孔右人物挺胸抬頭、莊嚴肅穆,方桌和燈具僅用數筆就勾勒出來,展示了高超的刻畫技巧。錢背有生肖狗,這是厭勝錢中的十二生肖錢題材,全套應有從鼠到豬十二枚[3],此墓主應是狗年所生。錢背北鬥星、神仙人物、生肖狗圖案綜合起來形象反映出當時社會樸素的北鬥信仰和本命信仰。
2、唐「乾元重寶」狗生肖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25毫米,厚1毫米,方孔寬7毫米,重3.5克,出土於2018三門峽黃河嘉園工地M250(唐墓)內。錢面隸書「乾元重寶」四字,直讀。錢背外廓被磨平,由於滋生有害鏽,紋飾大多不清晰,僅能隱約辨認出方孔上有一豎耳翹尾的狗形象;方孔下隱約看出有捲雲紋;方孔右應是一位和「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近似的人物;方孔左已無法辨識。該錢與「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同出一墓,是用流通的「乾元重寶」錢加工製作,製作手法也和「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相同,均是將錢背外廓磨平,並用陰線刻畫人物、動物和紋飾,應系一人之手創作。此錢錢背亦有生肖狗形象,故應該也是生肖題材壓勝錢。
上述的兩枚唐代壓勝錢為同一墓主所有,其均為手工刻畫圖案,同為十二生肖題材,唐「乾元重寶」狗生肖厭勝錢雖鏽蝕嚴重,圖案模糊,但能推測出和「開元通寶」狗生肖厭勝錢背部所描述圖案近似。北鬥七星、神仙人物、生肖狗圖案組成了古人北鬥信仰和本命信仰的樸素願景,在漢代古人就相信北鬥星宿有壓勝功能,能夠壓而勝之。《搜神記》有「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鬥。所有祈求,皆向北鬥」的記載,古人相信北鬥星是人的本命所在,人死後要魂歸北鬥,而且人的福禍命運、生死吉兇都與北鬥相關。道教和佛教都將十二地支生人與北鬥星相配,進而產生與之相對的本命星,每個本命星均有星官掌管,主導人們一生的命運禍福。這兩枚銅錢集中反映了唐代北鬥和本命信仰,是研究唐朝宗教文化、社會民俗的寶貴實物例證。
3、宋「本命星官」龍生肖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49毫米,方孔寬9毫米,厚3毫米,重35克,出土於2013三門峽紫薇天樞工地M44(宋墓)內。錢面方孔上是一個四周有捲雲紋和絲帶裝飾的牌位,牌位書寫「本命星官」四字;方孔下應是一尊玄武;方孔右是一位手持笏板、寬衣博帶端坐在椅子上的星官;方孔左是一個身姿矯健、頭朝香爐的生肖龍。錢背方孔上、下、左、右均為裝飾有虎頭紋的道家符錄,神秘而肅穆,不可辨識。此錢上的人物、動物、文字均是鑄造,形象細緻精巧,錢面方孔左有生肖龍的圖案,為十二生肖錢題材厭勝錢,和前面兩枚錢幣相同。宋代社會本命信仰極其流行,上至皇室下到百姓都篤信本命[4]。該錢上的本命星官被認為能夠支配人的命運,道教和佛教認為人在本命年裡會有災厄,只有祈求神靈庇護禳解才能逢兇化吉[5]。人們把十二生肖稱為「十二元辰」或「本命元神」「本命星官」[6],看作天上神仙,以期在本命年裡能為人禳解災禍、祛邪賜福。該錢錢面方孔右的人物就是星官。隨葬這枚銅錢的墓主人應是龍年所生,每逢龍年即為其本命年,佩戴一枚「本命星官」厭勝錢,以求星官在本命年為其禳災避禍。
4 、宋「斬鬼大將」厭勝錢
錢幣形制為圓形方孔,直徑25毫米,方孔寬6毫米,厚1毫米,重4克,出土於1985三門峽剛玉廠M1-129(宋墓)內。錢面錢文楷書「斬鬼大將」四字旋讀。「斬鬼大將」一詞出自道教《驅鬼咒》:「上請五方五帝斬鬼大將軍官十萬人降下。」[7]錢背正中是一位頭戴兜盔、身著鎧甲、手執骨朵[8]、腳蹬戰靴、威風凜凜的武將,此武將應是錢面所書的斬鬼大將了。此錢和北宋時期小平錢大小一致,「斬鬼大將」四字舒展大氣,背部人物鑄造精細。錢文中的「鬼」字少了第一撇,在古代很多碑刻和書法中「鬼」字都沒有第一撇,古代道教符文中「鬼」字也沒有第一撇,這麼寫一是因為書寫章法的需要,另外也隱含了鬼不露頭或少一撇不為鬼的寓意。而這枚銅錢的「鬼」字少一撇,應該是寓意斬鬼之頭,和錢文「斬鬼大將」相呼應,同時也迎合人們滅鬼消災的思想。錢背的武將甲冑齊全、威風凜凜,是震懾鬼怪的斬鬼大將,其裝束和宋金時期武將相似[9]。古代鬼神迷信盛行,人們遇上不祥或不順之事時往往會認為是鬼怪作祟,鑄造「斬鬼大將」厭勝錢,寄託人們滅鬼消災、祛除不祥的願望。
宋代經濟發達、人民富裕,壓勝錢官方和民間都大量鑄造,種類也增多,圖案、文字內容日益豐富,種類、型式多種多樣,整個發展進入興盛期。宋「本命星官」厭勝錢反映出當時社會本命信仰,宋代皇帝至百姓大都篤信本命,根據史書記載,國家為帝後設本命齋醮或建本命殿。宋「斬鬼大將」是本命信仰的實物例證,滿含人們祈求神靈禳災祛邪、以保生活吉祥平安的美好願望。
通過對四枚唐宋時期壓勝錢的研究,可以看出它們的傳承和發展。唐代的兩枚厭勝錢均用流通中的錢幣來製作,在其背部手工陰線刻畫花紋圖案。而到了宋代,厭勝錢已經是專門鑄造,可見在宋代壓勝錢已經是專業化、標準化、批量化生產,而且製作工藝上有所提升。唐代和宋代十二生肖題材壓勝錢都反映出北鬥信仰和本命信仰,明顯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在錢背圖案刻畫上,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唐代的兩枚錢幣的神仙人物和宋「本命星官」龍生肖厭勝錢上的星官應是一類神仙,是凡人在本命年的守護神。本命信仰源於北鬥信仰,本質實際是一種星命信仰[10]。本命信仰中,本命年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再生之年,凡人在這一年裡會充滿各種兇險,有各種忌諱,需要利用神仙和物品來化解,才能消除災厄,像宋「斬鬼大將」厭勝錢上的斬鬼大將就是寄託人們斬掉鬼怪、壓制邪祟、消除災厄的願望。
以小見大,上述四枚小小的壓勝錢折射出中國古代的民俗文化,涵蓋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經濟狀況、宗教文化等方面內容。本文僅僅是對其淺析,而壓勝錢中凝聚的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神,它們所蘊含的中國古代文辭藝術、繪畫藝術、鑄造工藝、民俗文化、宗教哲學思想等內容,還需要我們不斷的理解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漢)班固.漢書[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6:1001.
[2]餘榴梁,徐淵,顧錦芳,等.中國花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
[3]羅思.本命星官厭勝錢[N].中國商報,2002-04-18(02).
[4][6][10]劉長東.本命信仰考[J].四川大學學報,2004(1).
[5]趙梓凱.由一枚金代本命星官花錢說開去[J].收藏,2015(10):70.
[7]李維.宋金時期的小平吉語花錢[J].收藏,2014(1):64-65.
[8]陳永志.骨朵形制及相關諸問題[J].內蒙古文物考古,1992(Z1):55-62.
[9]鄒西丹.瀘州宋代武士石刻[J].四川文物,2008(2).
【作者簡介】上官榮光(1988—),男,畢業於鄭州大學考古系,本科,工作於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
【來源】《文物鑑定與鑑賞》 2019年第13期 P44-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