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莊浪,隋末14枚虎符集中出土!見證一個官吏最後的盡忠職守
專欄224 隋代虎符
虎符在古代是調兵的憑證,由於其重要性,保密程度,人們多難以見到。可是,甘肅莊浪縣集中出土了14件隋代虎符。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1.魏國老將晉鄙,為何懷疑拿著虎符的信陵君,拒不出兵?
先說什麼是虎符。所謂的虎符,就是古代調兵的憑證。在唐以前,虎符多為青銅鑄造,形狀為虎,分左右兩半。外面刻有字,內有子母口,持符者的軍隊名稱。右符留在朝廷,左符為帶兵將領持有。需要調動軍隊作戰,朝廷會派來使節,下達作戰命令。
調兵傳達命令時,要合符。就是把朝廷的保存右符,同將領持有左符相合,看看是否能對上各種暗記。這種暗記一為虎符內部的子母扣,二為刻寫在虎符內的文字。三為虎符上數字,表示出兵等級及範圍。這三者一致。就是符合,表明命令合法,可以出兵。不符合,則是亂命,屬假傳聖旨,前來傳令的使節性命難保。這就是「符合」一詞的來歷。
《史記》中的《信陵君竊符救趙》早已為眾所周知,即便身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和弟弟的信陵君,沒有虎符,一樣無法調兵。為救趙國,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不得不出下策——竊符。在如姬的幫助下,雖然拿到了虎符,但沒有相關的文書,且無朝廷使節。虎符上數字,不符合,信陵君說的出兵範圍。故而,魏國老將晉鄙,疑之。晉鄙很懷疑虎符的來歷,因為虎符雖然一樣,但數字不對,部隊的調動範圍,超出這支虎符的權力範圍。故而,老將懷疑,就要拒絕出兵。這時,朱亥擊殺了老將晉鄙。信陵君才得以成功救趙。
竊符的後果極其嚴重!信陵君在外流浪多年,不敢回國,在趙國待了十幾年。幫助信陵君竊符的如姬,全家難逃被誅。可見,古代對信符有著極其嚴格管理制度和處罰制度。
唐以後,虎符逐漸為其他形式的信符所代替。因為李氏祖先有李虎,故而諱虎,唐代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後世則演變為銅牌。
2.抗戰時,郭沫若慧眼識虎符
關於虎符的故事不少,最有名的兩個故事和郭沫若有關。郭沫若慧眼識珠。抗戰時期,他在重慶的地攤上發現了秦陽陵虎符。
據說,當時郭沫若閒逛地攤,看到了一人出售一個銅老虎。攤主說,這是山東棗莊臨城一帶出土的。他便來了興趣。拿過來一看,卻是兩半合在一起的,虎上還有文字。這就有意思了。他自然就想起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判斷這就是一隻虎符。
回到寓所,郭沫若仔細識讀,多方考證。他發現這是秦始皇時期鑄造的秦陽陵虎符 。
秦陽陵虎符長8.9釐米,寬2.1釐米,高3.4釐米,呈臥虎狀,可中分為二,虎的左、右頸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由於年代久遠,對合處已經鏽死,不能分開。
還有是一個故事是,郭沫若據此虎符,創作的話劇《虎符》。《虎符》寫於1942年,1943年首演。描寫了戰國「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無忌)竊符救趙的故事。在《竊符》中,對竊符者的處罰,也是非常嚴厲。魏王殺信陵君全家,其妻兒自然難保性命,他的母親魏太妃代如姬受過自殺。如姬逃出宮後,為保信陵君清名,如姬在其父親墓前自殺。
竊符的後果,不是一般人能承擔。虎符一般人難以見到,已經合符的虎符更是難得。據說,目前國內確認戰國虎符只有四個。
3.隋末,一個盡忠職守的公務員,帶著虎符逃到了莊浪
那麼,甘肅莊浪為何為一次性出土14隻虎符呢?這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呢?1974年,莊浪縣陽川公社曹家源一帶,幹活的人們發現了14枚老虎狀的東西。一時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14件老虎,為黃銅鑄造,像站立的老虎。它們大小不一,高4.5釐米——5釐米,長6.5釐米——7釐米,重42克——51克。正面用小篆陰刻:某某「府」三字,背面陰刻楷書:某某「衛」和某某幾(數字) ,兩行各三字。內側胸部有「十」字形對榫,,上部脊梁處小篆陰刻某某「衛銅虎符之」幾(數字),這八個字的一半,老虎耳下有一小穿孔,以供合符後綁在一起。
依據虎符上的衛、府,人們判斷應該是隋代府兵制時期出現的。而虎符上的地名,則為關隴14個鷹揚府,其中,"清水府"為天水郡清水縣。「河陽府」為天水郡下有隴城縣,據記載 「舊日略陽,置略陽郡。開皇二年郡廢,縣改日河陽。六年改日隴城。" 隴城舊地今屬秦安縣,離虎符出土地點最近,約25公裡左右。
史料顯示,隋代大業三年以後,府兵名稱開始正式制度化,各地鷹揚府名前必街以衛府。同時,改左右衛為左右翊衛,左為左右騎衛。左右武衛依舊名。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虎符「系之以衛府,冠之以地名」。專家認為,這就是隋大業三年以後的特色。因此,人們認為這些虎符是隋末遺物。
莊浪縣隸屬於甘肅省平涼市,位於甘肅省中東部,六盤山西麓,東鄰華亭市,西依靜寧縣,北與寧夏隆德縣、涇源縣毗鄰,南和張家川縣、秦安縣接壤。這裡是出入關中西部的重要樞紐,天水、隴東、關中地區的交通要衝。元代曾在這裡設立莊浪路,作為控制西北的樞紐,其轄境相當今甘肅省莊浪河、涇河流域涇川及陝西省彬縣一帶,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降為莊浪州。
發現銅虎符的曹家源,為葫蘆河南岸的衝積小盆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人們推測當時有府兵駐紮在這裡。
人們推測,在隋末動亂中,一個忠於職守的內廷官員,在逃亡途中,也不忘職責,攜帶虎符逃至此地,或許追兵迫近,將虎符掩埋於此。也有一種說法是,這些虎符為衛所有,是衛將軍,調動轄區府兵的信符。在危急時刻,盡忠職守的官吏,將虎符進行埋藏。
不論哪種說法,這14枚隋代虎符,見證了隋末的亂世硝煙,也是基層恪盡職守的見證。
王文元原創作品
請關注 請轉發
版權已保護,轉載微我, 以免誤傷,盜用必究!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