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調動軍隊需要用到的「虎符」,為何不怕被人仿造呢

2021-01-17 騰訊網

《史記.五帝本紀》中寫道,「天譴玄女下,授黃帝兵符,伏蚩尤。」從遠古時代開始,虎符就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它承載的是皇權的力量,是兵權的強大。一塊小小的虎符卻見證了朝代的風雲變幻,它不動時,就是和平,它若出動,那就是一場場的戰爭。權力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可是為什麼在古代的歷史上,卻從未有人仿造虎符,奪取那懾人的權力呢?

上圖_ 秦陽陵虎符

虎符的智慧

兵權除了掌握在統治者手中,還掌握在將軍們的手裡。古代帝王為了限制將軍做些圖謀不軌之事,就用虎符來制衡他們的權力。通常是將虎符一分為二,一半掌握在統治者手裡,一半掌握在將軍的手裡,只有將虎符聚集在一起時,才能調動軍隊的力量。

早期的虎符是用竹子做的,因為有竹節,所以虎符也被稱為「虎節」。如果想要仿造虎節,那並不困難,可是就算仿造了出來,也不能行使兵權,因為還缺少統治者的文書。統治者調動兵權的時候,通常都是要下達一封官方的文書,再加上一半的虎符。

虎符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變為用青銅、黃金作為製造的材質。這時期的虎符仿造的難度極大,因為冶煉青銅、黃金屬於官辦,民間不能進行冶煉。普通的人若想仿造虎符,就連虎符的冶煉技術都難以學到。

上圖_ 虎符的構造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見將軍們憑藉一塊虎符,調動全國的軍隊,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這樣的劇情是不符合史實的,古代的軍隊也是分編制的,不同編制的軍隊有不同的虎符。用四川的虎符來調動湖南的兵,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若想調動全國的兵力,統治者們就需要將一塊塊不同的虎符發往不同的軍隊。如果有人仿造出了虎符,他也搞不清楚他那塊虎符到底屬於哪個編制的軍隊。

兩半虎符的身上均刻有特定的文字,在出土的虎符中,有一塊著名的「杜虎符」,它的長度僅有9.5釐米,高度僅有4.4釐米。如此窄小的面積之上,卻刻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另外虎符的表面,還充滿著各種凹點與凸點。虎符身上巨大的信息量,估計會讓每一位造假高手瞬間就崩潰了吧。

古人想要仿造虎符,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於是聰明的古人又想到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竊取虎符。史書上記載了很多竊取虎符的故事,許多竊取的人雖然行為不光彩,但是結果卻讓人不得不說一聲佩服。

上圖_ 戰國時期 秦杜虎符

虎符的得失

戰國時期,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公元前257年,秦軍攻打趙國,一路打到趙都邯鄲之下。此時一位重要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無忌,被稱為信陵君,他是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魏無忌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又是趙王的弟弟。所以魏無忌的姐姐眼看趙國危難,便立即寫信給魏王和她的弟弟魏無忌,向他們尋求支援。之後魏王派晉鄙將軍帶領十萬軍隊援救趙國,但他卻讓軍隊在鄴城安營,然後坐山觀虎鬥。魏王不敢與秦國為敵,也不想得罪趙國,所以他選擇了按兵不動。

得不到魏國支援的趙國支撐不了多久,一位名叫侯贏的守門人向魏無忌獻計,計劃就是利用一位被稱為如姬的美女,她是魏王最寵愛的人。兵符藏在魏王的臥室裡,只要得到如姬的幫助,就可以偷取兵符,派兵支援趙國。

如姬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殺父仇人,於是魏無忌派人殺了她的仇人,將人頭送到了如姬的面前。如姬將魏無忌當做了自己願意以死為報的恩人,答應幫助魏無忌偷得虎符。

沒多久,如姬成功地拿到了虎符,交給了魏無忌。魏無忌帶著自己的門客朱亥快馬加鞭地來到了晉鄙將軍的大營,魏無忌假傳魏王的命令,說自己奉令前來取代晉鄙。晉鄙對此事充滿了懷疑,因為魏無忌只帶來了虎符,並沒有帶來文書。

魏無忌見晉鄙疑心重重,便讓朱亥用鐵錘擊殺了晉鄙,成功接管了魏國大軍。之後魏無忌挑選了精兵八萬,進兵攻打秦軍。秦軍只好撤退,趙國最終得以保全。

上圖_ 戰國黃玉虎符

時間往前推進,來到三國時期,劉備能夠得到荊州,也是靠了虎符的幫助。曹操赤壁戰敗後,劉備聽取諸葛亮的計謀,派趙雲趁機奪取了空虛的南郡,便從中得到了虎符。諸葛亮用調虎離山計,用虎符調出了荊州的守軍,然後派張飛取得了荊州。之後故伎重施,又派關羽取得了襄陽。劉備憑藉荊州之地,潛龍飛天,最後才得以建立蜀國。

虎符在歷史的變遷中,也在一步步地演變。加工材料越來越高級,雕刻水平越來越高,銘文暗記越來越複雜。隋朝時,虎符改成了麟符,唐朝時又被改成了魚符、兔符和龜符。到了南宋的時候,就變成了金牌。宋高宗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其中的金牌就是虎符。

上圖_ 西漢齊郡太守虎符

清朝末年,象徵著皇權與兵權的虎符退下了歷史的舞臺。它的歷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虎符的存在,皇權與兵權才得以統一,統治者的地位才不受動搖。

縱觀朝代的滄海桑田,穩定的權力被打破的時候,也就是動亂的開始。虎符雖然擁有至高的權力,但是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控制人心。

文:鍾一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古代權力的象徵——「虎符」,這麼簡單的小玩意為啥沒人敢仿造?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動軍隊用的信物,見到虎符就等於見到皇帝本人,虎符一般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老虎的形象,是一種類似令牌,從中間斷成兩半,其中一半交給統兵大將,另一半由皇帝掌管,只有合二為一,將領才能調動軍隊。虎符的身上會刻有銘文,大多寓意軍權由皇帝授予,使用軍權的人必須是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之類的話。
  • 古代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那為何沒有人去仿造?
    現在我們的通訊越來越方便,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傳達,但在基本靠人工傳遞的古代,為了防止別人偽冒身份,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就比如說皇帝,那是絕對的權威,但他們基本上是只在皇宮活動,那要是他們想要調兵遣將,怎麼辦呢他總不至於自己親自去吧!
  • 古代用虎符調動軍隊,那麼會不會有人偽造虎符調動軍隊,如何預防
    在古代的一些史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調動軍隊的時候需要虎符,以至於一些電視劇裡面甚至弄出了一些偽造虎符的片段出來。因為只要按照虎符的樣子偽造了一個出來,那麼就可以調動大軍,最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作為皇帝來講,兵權是關係到他生死大事的東西,一旦虎符被其他人偽造成功的話,那麼自己可能會有滅頂之災。那麼古代的皇帝是怎樣預防自己的虎符不會被偽造,軍隊不至於被他人用來對付自己呢?在真正古代歷史中,偽造虎符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而且在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中,幾乎沒有偽造虎符成功的例子。
  • 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為什麼沒人仿造?專家:能造但是沒法用
    除了春秋戰國時代之後,其實三國時期也有關於虎符的事情。據歷史記載,當初在赤壁之戰失敗之後,曹操就立馬帶著人向北方跑去,這個時候諸葛亮連忙抓住時機,利用虎符連續奪下了好幾座城池。可能這裡面有誇大的情節,但當時虎符的作用在古代是不能小看的。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人有疑問了,既然在古代戰爭中,虎符能夠調動千軍萬馬,為什麼沒有人去仿造呢?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為何沒人偽造虎符造反,竊符救趙說明真實原因
    眾所周知兵符是古代調動軍隊的重要憑證,在那個沒有電腦,沒有通信器材的古代,一個國家發動戰爭,往往都不是君王親自率兵御駕親徵的,都是由指定的某個將帥領兵,而調兵的重要憑證就是兵符,最常見的兵符就是虎符。 「符,信也。
  • 小小虎符為何能調動千軍萬馬的軍隊,甚至只認虎符不認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統治者為了便於管理軍隊,製作了一些列代替皇權的物品,以達到見物如見人的效果,其中,虎符是最常見的一個。 古人認為,虎是百獸之王,在叢林戰鬥中處於不敗的地位,因此,軍事上也多以虎為尊,於是乎古人就將這種代替權利的東西製成了虎形,我們也就稱之他為虎符,當然了,古代並不只是這一種形狀的兵符,像秦代也有龍符和鷹符。
  • 一個小小的虎符,就可以調動千軍萬馬,為何從沒人模仿製造?
    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可以調動千軍萬馬,可以說手中有一個完整的虎符,就等同於擁有一支軍隊。我國很多朝代之中,皇帝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更是訓練士兵只認虎符,不認將軍。那麼為何自古到今歷史上沒有記載過有人偷偷製造虎符從而發動兵變呢?
  • 古代「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何沒有人敢仿製?看完感嘆古人智慧
    經常看古裝電視劇的人會發現,古代軍隊調兵是需要一個叫做「虎符」的東西作為憑證,有了這個憑證才能調兵遣將,也就是說這塊虎符就相當於軍隊的管理制度,只有將領見到虎符才能下令軍隊的調度,那麼有人就會存在一個問題,既然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那麼為什麼沒有人仿製虎符來調兵呢?
  • 隨便一個人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嗎?
    虎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遊戲當中,都經常能夠見到。只要有人拿到了虎符,那麼這個人就等於拿到了一國的兵權。難道這小小的虎符真就那麼神奇?只要一看見虎符,那麼所有的士兵都會心甘情願聽從持有虎符的人的調配嗎?
  • 古代軍隊只聽命虎符,那為啥沒人偽造虎符造反?原因很簡單
    所以為了避免部隊不被人胡亂調用於自己的私事,也為了皇帝更好的管理,便需要用一種信物來控制軍隊,這種信物稱為「兵符」。當時老虎是百獸之王,在戰鬥中總是十分勇猛不會落敗,因此軍事也以虎為尊,於是後期的兵符基本都雕刻為虎的形狀,因此也被稱為虎符。
  • 虎符就代表兵權,古代為何沒人偷虎符來造反呢?4個字就能解釋
    現在大家對古代的事情了解也是比較多的,我們都知道在當時,國家的掌權者通常都是當時的君主。在這裡我們用到了通常,為什麼會用到通常呢?因為當時的軍隊,他象徵著你的權利。如果你只有權利,沒有軍隊,那麼後果也就會像之前漢獻帝那樣成為一個傀儡。在你面上你是一國之君,但是實則你一點權利都沒有。甚至還會會面臨著被殺害。
  • 古代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嗎?
    「虎竹」,即虎符與竹使符,皆為調動兵馬之信物,一般來說不同軍隊有專屬虎符,兵權君授,虎符在人在,丟失虎符者乃是大罪。 《文帝紀》有載:「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謂之「虎符」者,銅鑄,虎形,背有銘文,分兩半,右半留中,左半授將。」使用虎符調兵時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生效。唐代詩人李白在《古風》中寫道:「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說的就是合驗兵符之情景。
  • 「秦杜虎符」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古代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正文共1546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古代沒有電話傳真,手寫信件易被修改,如果敵方大軍壓境,戰事欲起,皇帝會指派一名親信拿著信物調兵遣將前去迎戰,交接兵權時需要什麼憑證呢?珍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秦杜虎符"就是二千多年前能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何無人敢仿製虎符,改朝換代呢?
    在古代,默認一般情況下,帝王都是國家最高權力的掌控者,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如果這個帝王不能夠很好的控制國之重器——軍隊的話,就會使得各地軍閥林立,地方上的勢力漸漸大過中央,難免會出現像漢獻帝那樣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甚至,神器更替、改朝換代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 虎符能夠調兵,卻為何無人盜虎符造反?信陵君的所作所為揭露真相
    但是如果把軍隊交給統兵將領,又可能使得將領擁兵自重,甚至改朝換代,畢竟黃袍加身和陳橋兵變的事情並不少。那麼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歷代帝王便想出了將領必須要用兵符才能調動軍隊的辦法,據史料記載,兵符其實也叫虎符,因為最早的兵符其實就是虎形的。帝王一般都會將虎符一分為二,一半交給統兵的將領,一般則放在自己手上,為了預防造假。虎符上還有銘文,將領在調動軍隊的時候,必須合二為一,否則將領無權調兵。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為何沒人偷虎符造反呢?原因用4個字就能解釋
    在古代,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通常是君主(皇帝),為什麼說「通常」呢?因為皇權再大,也得靠軍隊作為支撐,一旦君主不能有效掌控軍隊,那麼下場好的會像漢獻帝那樣做個有名無實的傀儡,運氣不好的,恐怕就要經歷城頭變幻大王旗了。
  • 虎符作用這麼大,在古代為何沒人偷來造反?原因很簡單
    在古代的時候,一個國家的老大,真正掌握實權的人一般來說就是皇帝。但凡事有例外,一旦皇帝手上控制不了兵權,他的話可就沒人聽了。漢獻帝劉協就是一個好例子,從一上臺開始就是董卓的傀儡,後來又成了曹操的傀儡,一輩子沒發號施令過,這皇帝當的也真是窩囊。但是劉協尚且能夠保命,有的皇帝可就直接人死國滅了。
  • 古代調兵需要虎符,沒有虎符的皇帝,為何不再造一個?原因很簡單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能夠看到一些武將拿著兵符調兵遣將,或者是一些想要奪權的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兵符,可見這樣東西在古時候非常的重要,有了它就能夠號令三軍。但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從電視劇裡面看兵符並不像是什麼特殊的材料製成,為什麼那些人要費盡心思去奪取,而不是直接偽造一個呢?
  • 古代虎符到底是什麼?是不是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遣將?
    在影視局中,我們常看到,軍隊調動時,常常需勘合虎符,只有對了,才能調兵遣將。那麼,虎符到底是什麼呢?是不是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遣將?下面,小編就說說與虎符有關的知識!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一般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 沒有虎符的皇帝,為什麼不能再造一個虎符號令千軍?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古代,我們知道要調集千軍萬馬往往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虎符。在戰場上往往是只認虎符不認人,比如《漢武大帝》之中漢武帝想要打閩越命令衛青前去,可是就算是衛青拿著聖旨前去,東郡太守就是不肯奉旨行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