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能夠調兵,卻為何無人盜虎符造反?信陵君的所作所為揭露真相

2021-01-17 讀史閒談

在中國古代社會,掌握最高權力的一般都是君主,要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侯,要麼就是封建社會的皇帝,然而也出現了許多臣下謀反篡位的事情。東漢末年漢獻帝雖然名為一國之主,但最終卻因為沒有軍隊的支持,被曹丕篡位,漢朝正式滅亡,坦白來說,皇帝一般都在宮中,不可能整日在軍營中掌管軍隊。但是如果把軍隊交給統兵將領,又可能使得將領擁兵自重,甚至改朝換代,畢竟黃袍加身和陳橋兵變的事情並不少。那麼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歷代帝王便想出了將領必須要用兵符才能調動軍隊的辦法,據史料記載,兵符其實也叫虎符,因為最早的兵符其實就是虎形的。帝王一般都會將虎符一分為二,一半交給統兵的將領,一般則放在自己手上,為了預防造假。虎符上還有銘文,將領在調動軍隊的時候,必須合二為一,否則將領無權調兵。

就這樣,便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自此古代的將領只有統兵和訓練的權力,再也無調兵的權力,如果想調兵的話,就必須得到君王的那一半虎符。據史料記載,戰國末期嫪毐為非作歹,居然造了一個假的印璽,但因為沒有虎符,根本就調不動軍隊,最後造反的時候,只能依靠自己手下的私人武裝。結果可想而知,最終被秦王嬴政斬殺,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士兵一般只認虎符並不認人的,漢武帝時期,太子劉據打算發兵,結果統帥雖然認識太子劉據,也知道劉據不可能謀反。就是因為見不到虎符,即使得罪太子也不會發兵,那麼既然虎符能夠調兵,卻為何無人盜虎符造反?信陵君的所作所為揭露真相,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一個典故「竊符救趙。」當年魏國信陵君為了救援趙國,結果通過魏王寵妾,偷走了虎符,並且調動軍隊,打敗了秦軍,拯救了趙國。

這足以說明要想得到君王的虎符,還是相當困難的,必須通過君王的身邊最親近的人,才能獲得虎符。而且即使得到了虎符,要想真正調動軍隊,可能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據史料記載,當時信陵君拿著虎符找到了主將晉鄙,晉鄙已經驗證過虎符的真假,但卻仍不發兵,最後信陵君的門客朱亥打死了晉鄙,才使得信陵君調動了軍隊。顯然可以看出,調兵成功並非全是虎符,而是信陵君的威望以及他的暴力,假使一個普通的人拿著虎符前去調兵,即使殺死了晉鄙,最終也會被晉鄙的手下殺害。那麼既然士兵都必須聽從虎符,那為何信陵君又調不動軍隊呢?這是因為調兵的時候,除了需要虎符,還需要有君王的詔書,詔書上需要寫上調兵的原因以及進攻的地點,信陵君只是拿著虎符前來,並沒有魏王更改作戰目的的詔書,自然就會引起晉鄙的疑心。正是因為這樣,信陵君的門客侯贏才知道僅僅靠虎符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像朱亥這樣的大力士,才能夠成功幫助信陵君調動軍隊。

筆者認為,中國古代社會是典型的皇權社會,皇帝雖然是天下最有實權的人,但卻也是個孤家寡人,自古覬覦皇位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特別容易猜忌那些位高權重的功臣。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想出了將虎符一分為二的主意,這樣就可以使得自己掌控軍權,同時也能夠讓將領有一定的統兵之權,這種制度可以稱得上是兩全其美了。除此之外,信陵君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頗具俠骨柔情,而且特別禮賢下士,待人寬厚,千百年來都深受後世敬仰。

相關焦點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為何沒人偷虎符造反呢?原因用4個字就能解釋
    為了防止造假,虎符上還刻有銘文金字錯書,調兵時必須兩半合二為一,驗過真偽才行。 所以,古代的將軍只有統兵之權,但要是調兵,則必須用虎符。《琅琊榜》中就有這樣一個片段,譽王造反拉攏了慶曆軍主帥,但因為沒有虎符,調動軍隊時還是被部下質疑要求出示虎符才能出兵。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為何沒人偽造虎符造反,竊符救趙說明真實原因
    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說文》 既然一個小小的虎符就可以調兵,那如果偽造虎符,不是輕易就可以調動軍隊了,那古人對於這種情況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又是如何防止造假高手仿造虎符的呢?
  • 既然古代的虎符能夠調兵遣將,可是為什麼沒有人偷虎符造反?
    既然古代的虎符能夠調兵遣將,可是為什麼沒有人偷虎符造反?在古代,雖然說皇帝是萬萬人之上,軍政大權全部牢牢抓在手中,但是兵還是將軍帶著,那這等於其實兵權是在將軍的手上,為了防止將軍兵變這種事情,很早的時候古人就有了防範措施,這個就是虎符。
  • 虎符作用這麼大,在古代為何沒人偷來造反?原因很簡單
    但是劉協尚且能夠保命,有的皇帝可就直接人死國滅了。但是皇帝每天待在宮中,又不能天天守著自己的部隊,把部隊完全放給手下的將軍吧又不放心,歷史上造反的將軍可是數不勝數。那麼,如何既管好軍隊,又不用擔心將軍篡權呢?在這樣的情況上,虎符就應運而生了。虎符就是兵符,因為外表是虎形,所以又有虎符的名字。虎符為銅鑄,左右一分為二,左邊這一半給領兵的將軍,右邊這一半在皇帝手上。
  • 古代打仗為何用虎符調兵
    虎符,皇帝調兵遣將的信物。「虎符」分為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皇帝身邊,左半符交於領兵在外的將軍。需要調兵時,皇帝派使者持右半符前往駐軍之處,右左合一,二者如果嚴絲合縫,將軍即可調兵運籌。「符合」一詞也來源於此。
  • 古代有虎符就可以調兵,那為啥不偷虎符造反?一句話就道出緣由
    虎符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的,它的用處特別的多,可以調動很多兵力,特別是一些想要謀反的人!但是在歷史上,很少有人去偷虎符造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古代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嗎?
    歷史上信陵君盜得另一半虎符,欲調兵救趙,信陵君官拜魏國相國,威望很高。在璧全符印後,仍有守將懷疑他的動機,情急下他斬殺了守將,這才調動兵馬解了邯鄲之困。又盜取了魏王手裡的半個虎符,在調兵時依舊受到大將晉鄙的質疑,不允出兵。君主專制下,虎符調兵成了歷史之痕,歷朝歷代都效仿。絕對的力量面前,制度才會發揮優勢。
  • 古代調兵需要虎符,沒有虎符的皇帝,為何不再造一個?原因很簡單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能夠看到一些武將拿著兵符調兵遣將,或者是一些想要奪權的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兵符,可見這樣東西在古時候非常的重要,有了它就能夠號令三軍。但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從電視劇裡面看兵符並不像是什麼特殊的材料製成,為什麼那些人要費盡心思去奪取,而不是直接偽造一個呢?
  • 虎符可以調動千軍萬馬 那將軍造反了怎麼辦?其實皇帝提前留有後手
    為了預防出現贗品,皇帝還特意在虎符上面篆刻了銘文金字錯書,調集兵馬時,必須兩個虎符一起出現。 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實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區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長9.5釐米,符身上有銘文9行40字,錯金而成。銘文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 「虎符」可調動大軍,若將軍突然造反咋辦?其實皇帝提前留了一手
    導語:「虎符」可調動大軍,若將軍突然造反咋辦?其實皇帝提前留了一手在中國古代的軍隊制度中,想要臨時調動軍隊需要一個憑證,就是虎符。虎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領兵的將領手中,一部分在皇帝手中。當皇帝想要調兵時,會派人攜帶虎符前往軍營調動軍隊,只有當領兵的將領確認過虎符後,才能調動軍隊,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朝廷中有人想要造反,或者領兵的將軍想要造反,那麼應該怎麼防止呢?其實皇帝早就提前留了一手。
  • 虎符就代表兵權,古代為何沒人偷虎符來造反呢?4個字就能解釋
    當然這些虎符不可能是只有一個,因為在當時有很多的領地,也有很多的將軍。當地的虎符只能調遣當地的軍隊,最重要的一點是,士兵只認虎符不認人。這更加說明他的重要性,他的權威。在後來漢武帝統治的時候,長安大亂。當時的太子劉據因為沒有虎符,沒有辦法調兵。
  • 古代調兵憑證虎符,為什麼沒有人仿製?看完感嘆古人智慧
    導語:古代調兵憑證虎符,為什麼沒有人仿製?看完感嘆古人智慧在古裝電視劇當中,我們都會經常看見虎符的出現。虎符在古代是一種很重要的物品,簡單的來說虎符就是調兵的兵符,誰擁有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一般虎符都用青銅或者黃金來製作,做成伏虎形狀,然後把它劈成兩半,一半歸皇帝所有,另一半交給將帥保管。能夠得到虎符的將帥,應該也能稱得上是皇帝的親信了。虎符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在當時,虎符都是專符專用。一個兵符只能調動一個地方的軍隊。虎符在現代是一種珍貴又難得的東西,至今在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當中就有一枚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屬於戰國文物。
  • 杜虎符:中國現存最早調兵憑證
    在介紹秦「杜虎符」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虎符的相關歷史。虎符的相關歷史虎符簡單說就是古代皇帝授予將臣兵權和調兵遣將的信物。也就是兵甲之符,用於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一種特殊憑證。春秋戰國秦漢時通常作虎形,方稱「虎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 古代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那為何沒有人去仿造?
    為了方便調遣兵將,於是就有了虎符,一般只有將軍拿著虎符才能發號施令,不管是王子王孫沒有虎符也是不能調兵的。也就是說領兵的將軍們,是只認虎符不認人的。那為什麼沒人偽造呢?其實也不是不造,而是造不了。其一是虎符不同於其它普通的令牌。它不是一塊,而是由兩部分組成。一般是整一個老虎形狀,從中間一分為二。一半在皇帝手中,另一半在軍隊最高級別的將領手中。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何無人敢仿製虎符,改朝換代呢?
    君主就想出了用兵符調兵的這種方法,兵符的另一個名字也叫虎符,最早的兵符是由銅製造的,做成老虎的形狀,非常的有氣勢。虎符一分為二,左邊給予將領,右邊則由君主保存,可能會有人問:像這樣的一個小東西,造假起來不是很方便嗎?實際上,聰明的古代人早就設置了防止他人造假的"密碼鎖"。
  • 古代軍隊只聽命虎符,那為啥沒人偽造虎符造反?原因很簡單
    虎符虎符最早出現在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使用銅製作,虎符的背面雕刻著銘文,一分為二,右邊存在皇帝手裡,左邊一半發放給統兵的將軍或者地方的駐守,都是單獨的虎符,每一個軍隊和地方的都不一樣,一個虎符只能調動自己的部隊,調兵時
  • 隨便一個人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嗎?
    虎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遊戲當中,都經常能夠見到。只要有人拿到了虎符,那麼這個人就等於拿到了一國的兵權。難道這小小的虎符真就那麼神奇?只要一看見虎符,那麼所有的士兵都會心甘情願聽從持有虎符的人的調配嗎?
  • 古代虎符很容易造假,為何能隨便調兵,重點是皇帝手裡另一件東西
    當皇帝的敏感多疑還是非常重的,尤其是像軍權兵權那樣的事兒,經常分外比較敏感,可是皇帝又不可以每天守著軍隊,最終還是要將軍隊讓大將來管理方法,但又怕功高震主,所以他們對自身不好,因此就有一個皇帝想到了一個特別好的方式 ,也就是兵符調兵。
  • 古代虎符是調兵憑證,但為何沒人仿製?看完佩服古人聰明才智
    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每一位皇帝都為了能夠讓人們更加的臣服於自己,就會去製造許多的刑罰,以此來讓更多的人衷心服務於自己。我們在觀看古時候的影視劇的時候,會經常看到虎符的出現,虎符在我國古時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物品,擁有虎符,那麼就能夠調動兵力,所以說誰擁有虎符,誰就能夠調兵遣將。
  • 古代虎符權力這麼大,為何無人敢仿製?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君主很少親自帶兵,但是又不放心將軍權下放給任何一個將領,為了掌控軍權,聰明的古人發明了虎符,用一分為二的虎符調遣兵士,這樣皇帝對軍權就有了絕對的掌控權,如果要打仗了,皇帝決定調遣哪一支部隊就可以將想對應的虎符拿出來,並且寫清楚調兵的目的以及動用軍士的數量,只有拿著這樣的虎符,將領才能成功調遣軍隊,足以可見虎符在古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