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社會,掌握最高權力的一般都是君主,要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侯,要麼就是封建社會的皇帝,然而也出現了許多臣下謀反篡位的事情。東漢末年漢獻帝雖然名為一國之主,但最終卻因為沒有軍隊的支持,被曹丕篡位,漢朝正式滅亡,坦白來說,皇帝一般都在宮中,不可能整日在軍營中掌管軍隊。但是如果把軍隊交給統兵將領,又可能使得將領擁兵自重,甚至改朝換代,畢竟黃袍加身和陳橋兵變的事情並不少。那麼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歷代帝王便想出了將領必須要用兵符才能調動軍隊的辦法,據史料記載,兵符其實也叫虎符,因為最早的兵符其實就是虎形的。帝王一般都會將虎符一分為二,一半交給統兵的將領,一般則放在自己手上,為了預防造假。虎符上還有銘文,將領在調動軍隊的時候,必須合二為一,否則將領無權調兵。
就這樣,便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自此古代的將領只有統兵和訓練的權力,再也無調兵的權力,如果想調兵的話,就必須得到君王的那一半虎符。據史料記載,戰國末期嫪毐為非作歹,居然造了一個假的印璽,但因為沒有虎符,根本就調不動軍隊,最後造反的時候,只能依靠自己手下的私人武裝。結果可想而知,最終被秦王嬴政斬殺,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士兵一般只認虎符並不認人的,漢武帝時期,太子劉據打算發兵,結果統帥雖然認識太子劉據,也知道劉據不可能謀反。就是因為見不到虎符,即使得罪太子也不會發兵,那麼既然虎符能夠調兵,卻為何無人盜虎符造反?信陵君的所作所為揭露真相,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一個典故「竊符救趙。」當年魏國信陵君為了救援趙國,結果通過魏王寵妾,偷走了虎符,並且調動軍隊,打敗了秦軍,拯救了趙國。
這足以說明要想得到君王的虎符,還是相當困難的,必須通過君王的身邊最親近的人,才能獲得虎符。而且即使得到了虎符,要想真正調動軍隊,可能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據史料記載,當時信陵君拿著虎符找到了主將晉鄙,晉鄙已經驗證過虎符的真假,但卻仍不發兵,最後信陵君的門客朱亥打死了晉鄙,才使得信陵君調動了軍隊。顯然可以看出,調兵成功並非全是虎符,而是信陵君的威望以及他的暴力,假使一個普通的人拿著虎符前去調兵,即使殺死了晉鄙,最終也會被晉鄙的手下殺害。那麼既然士兵都必須聽從虎符,那為何信陵君又調不動軍隊呢?這是因為調兵的時候,除了需要虎符,還需要有君王的詔書,詔書上需要寫上調兵的原因以及進攻的地點,信陵君只是拿著虎符前來,並沒有魏王更改作戰目的的詔書,自然就會引起晉鄙的疑心。正是因為這樣,信陵君的門客侯贏才知道僅僅靠虎符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像朱亥這樣的大力士,才能夠成功幫助信陵君調動軍隊。
筆者認為,中國古代社會是典型的皇權社會,皇帝雖然是天下最有實權的人,但卻也是個孤家寡人,自古覬覦皇位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特別容易猜忌那些位高權重的功臣。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想出了將虎符一分為二的主意,這樣就可以使得自己掌控軍權,同時也能夠讓將領有一定的統兵之權,這種制度可以稱得上是兩全其美了。除此之外,信陵君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頗具俠骨柔情,而且特別禮賢下士,待人寬厚,千百年來都深受後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