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豆豆今天和大家聊聊貓的知識 ,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樣的貓咪愛好者 ,但是你知道貓是從什麼動物進化而來的嗎?
1貓的起大約6500萬~48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一種名為「細齒獸」的動物,它的外形與黃曲相似。體長30cm,身形細長,後腿較短,四肢均有5個趾和鋒利而彎曲的指甲尾巴長。據推測,貓科動物的祖先可能就是這種細齒獸,或者是與細齒獸血緣相近的物種。細齒獸棲息於樹上,以捕食鳥類、昆蟲和嚙齒類小動物為生。當時的北美大陸與非洲大陸(當時它們還是同一大陸板塊)處於「肉齒目」食肉動物的繁榮時代,細齒獸沒有辦法在陸地上立足。而貓科動物的出現,大約是在4000萬年前,同期出現的還有犬科動物。貓科動物適應了森林中的生活,而犬科動物則更喜歡在草原出沒。根據線粒體DNA的分析結果顯示,家貓的直系祖先是大約13萬年前棲息在中東地區乾燥地帶的利比亞貓
在人類將狩獵採集作為主要手段獲取食物的時代,貓與人類之間是競爭關係。但當人類開始從事農耕活動之後,由於貓捕食老鼠,進而保護了農作物,於是兩者間的關係也轉變為共生關係。
最早飼養貓的記錄可追溯到9500年前的賽普勒斯島,但是飼養持續時間的長短則不得而知。不過,在5000年前的埃及,長時間的飼養行為使貓被人類馴化。據推測,這便是現代家貓的直接起源。
貓的同類
食肉目動物是肉食性的族群,包含的物種豐富多樣。腳掌上擁有肉墊的所有動物都可以劃分為食肉目,海獅、海象、海約等結足類也可以劃分為食肉目。除此以外,狗、熊(包括大熊貓)、黃脅、小熊貓也屬於食肉目。換言之,從分類學上來看,(貓)和(狗)就是親戚關係。
另外,食肉目裂腳亞目的貓科中包括18屬38種(不含亞種、變種、品種)。獅子、老慮、豹、美洲豹、雪豹這些體型較大的動物屬於豹屬,而貓屬則都是體型較小的動物。家貓屬於貓屬中的野貓種。從物種的角度來說,家貓即是野貓。
除了鰭足類動物以外,食肉目動物最大的身體特徵是腳掌長有柔軟的肉墊。從高處俯衝直下時,肉墊有減緩衝擊的作用,捕獵時能消除腳步聲,在巖石上活動時還能防滑,具有相當出色的功能。對於食肉目的動物來說,肉墊可是比牙齒、爪子還重要的武器。
根據歷史記載可以證明人類飼養貓咪的所以證據中最古老的就應該是埃及壁畫了,埃及最早出現貓的壁畫距今大概50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人民法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第五王朝的的墓穴的壁畫在的貓就已有帶著項圈了,而且在公元前1600年的壁畫中埃及人對飼養貓的場景的描繪的也越來越多,據了解那時在古埃及的鼠患比較厲,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穀倉不遭受鼠患,就餵養的大量的利比亞貓而且對他們也是極其的愛護,還有一點就是埃及人民信仰的法宗教,他們的宗教信仰就是所有的動物都是神的化身,所有他們是對所有的動物都非常的尊敬和崇拜的。所以當時即使利比亞貓的膽子很小,但是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以後 它野性的一面也就漸漸談話了,也就變得越來越溫和
貓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中國最早記載家貓的文獻出現在西漢。而在此之前不論是各類文字記載或壁畫、圖騰等圖像中均無貓的蹤影。學界一度有這樣的猜測:家貓是在西漢或稍前,通過與外國的貿易往來而進入中國的,一般認為是由波斯商人帶入。
2009年,《科學人》雜誌曾經報導過,通過將近一千組DNA樣本的對比分析,確定現今家貓的祖先源出同系,都是中東野貓。人類馴化貓的歷史,較多的證據和資料記載大概是4500年前,由古埃及開始大量馴養野貓的。那中國的家貓又從何而來?然而近期有臺灣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胡耀武說,早在5300年前,現今中國陝西省泉護村的居民就會利用貓來控制鼠害,證據是在泉護村一直發現的兩隻貓的8塊骨頭。
研究人員使用放射性碳測年,將這些骨頭的年代追溯到了大約5300年前的一個200年的時間段內,這比此前所認為的家貓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早了3000多年。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些骨頭的尺寸相當於現代歐洲家貓的骨頭尺寸,但是小於歐洲野貓的骨頭。同時,對骨膠原蛋白的同位素分析表明,泉護村的先民、豬、老鼠和貓大量食用以粟為基礎的食物;兩隻貓中,其中一隻貓比其它貓吃的肉更少,吃的以粟為基礎的食物更多,這提示這隻貓可能吃了人類的殘羹剩飯或者被人類餵養。學界對貓的馴化歷程,普遍有種假設,認為人類居住地的食物,吸引了老鼠來偷食,貓又被老鼠吸引而來,人發現貓能抓老鼠、控制鼠患之後,就開始設法讓貓留下來,最後完成馴化,貓也漸漸成為人類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一員。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距今僅有四千多年時間,若說人類養貓史達到5300年,這個還真的需要再考證一下。
貓的血統註冊機源
對貓的品種進行分類、對純種貓進行認證都需要血統註冊機構來完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這樣的機構都不少。只要滿足各個機構所設的標準,就可以收到其授予的血統證書。不過,在出席貓展時,血統證書並不能在全世界通用,下面的3家機構在眾多機構中最正式,也最具權威性
CFA(The Cat Fanciers'Association)/美國ITICA(The International Cat Association)/美國
IFIFe(Federation Interhationale Feline)/瑞典
貓的品種鑑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依照頒發證書機構的判斷而定
捕獵者特有的體型
往所看的貓料動物中貓的體型屬於小巧類,體重在25-7.5kg、體長(頭與身體的長度)在1975cm。與其他的貓科動物一樣,貓也有非常強的爬樹傾向,即使在家裡也喜歡爬上高處。此外,貓出色的平衡力、柔軟性,強大的爆發力,鋒利的爪子和牙齒,都是捕獵者具備的特徵。再者,腳步輕盈、體味不明顯同樣是貓的優勢,可以避免獵物察覺。
年齡與壽命
貓的壽命通常為10。16年,流浪貓的壽命通常為4-6年,飼養在室內的寵物貓則可存活14-18年,可見貓的壽命會因環境的不同而存在巨大的差異。一般來說,出生後1年左右的貓即為具備生殖能方的成年貓,7歲左右會進入高齡期另外.金氏世界紀錄記載的世界上最長壽的貓,起一隻生活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名叫「泡芙」(1967-205年)的貓。它活了38歲零3天,換算成人類的歲數相當於168歲左右,非常長壽。
體型
貓的體型按照骨路利肌肉的構成、爪子的長度等可劃分為幾類。以波斯貓為代表的「短身體型」、體型短小,肩部、腰部渾圓結實,尾巴較短;以遇羅貓為代表的「東方體型」,臉部呈倒三角形,四肢纖長,尾巴像鞭子一樣。從這兩類貓中還能再細分出「不完全短身體程」「不完全外國體型」「外國體型」。除了這五類以外,還增加了身體結實的第六類「長型《大型體型」。現在,貓的基本體型都是按照這六類進行區分的。
眼睛顏色
雖然貓眼睛的顏色(虹膜的顏色)有深淺之分,但大體上可分為銅色、淺茶色綠色、藍色4種。此外還有一些特例,比如基因突變導致黑色素缺乏引起的「白化症」,會讓貓的眼睛看起來呈紅色;還有左右雙眼顏色不一的「虹膜異色」。另外剛出生不久的幼貓虹膜色素還未沉積,因此不管是什麼品種,眼睛多半會是藍色。這就是所謂的「幼貓藍(Kitten Blue)」。
被毛的種類和顏色:
被毛的長度
被毛的顏色和斑紋
貓的被毛因品種和個體而異,毛色、毛質、斑紋(花樣)多種多樣這種差性是由父母雙方控制毛色的基因共同決定的,具體的遺傳機制尚不明確。被毛整顯現的基本顏色即是基礎色,除「白色」「黑色」「巧克力色」「淺茶色」「紅茶色以外,還有毛色突變形成的「淡色」,此外還有幾種配色:在基礎色上散布著紅色系的被毛,這種配色被稱為「我理」(日本將這種配色的貓稱為鏽色貓);被毛上有各種顏色的條紋花樣,這種配色被稱為「虎斑(條紋花樣」;僅耳朵、面部、四肢的頂端、尾巴的毛色較深,這種配色被稱為「重點色」;僅身體一部分是白色被毛。這種配色被稱為「白斑」;在基礎色之下還有銀色或金色的毛色混雜,這種配色被稱為「多層色」。總之,貓的被毛顏色和斑紋變化有著多種多樣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