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遺下的三大謎團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個姜太公,也大概知其輝煌事跡,包括:第一,在渭水之濱以直鉤放在水面之上垂釣,大呼願者上釣;第二,八十歲遇周王,剛見便得到重用;第三,姜太公服務周室的年資不高,卻被尊為「太公」。這三件事都有令人費解之處,如今筆者就來拆解這三大謎團吧。

  首先,這三大謎團相互間有很大關連,已達耆英之年的姜太公,初遇文王便得到賞識重用,並非只靠古靈精怪的直鉤釣魚,姜太公也並非庸庸碌碌度過八十寒暑的衰翁。他原本姓呂名尚,字子牙,是神農氏(炎帝)之後裔,其父為商朝下級軍官,早年戰死沙場,姜子牙及壯就大膽反抗商朝末期的腐敗統治,任俠好義,抱打不平,因犯殺人罪被迫遠走他鄉,流落江湖,曾為東夷的軍事首領,有很豐富的領導義軍作戰經驗,只因運氣未到,歷經多次失敗,只能帶著徒弟散宜生等人東奔西躲,生活甚為坎坷。

  這樣,轉眼數十年過去,原本英偉的少年俠士,已變為垂垂老矣的白髮翁。若是換作別人,也許自顧此生無望,心灰意冷等待與草木同腐了;但姜子牙意志力驚人,經受多年江湖歷練仍樂此不疲,長期鑽研兵法,早已自成一家;又不停考察各地風土人情,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山川形勢人文等,無不暢曉。

  在姜子牙終身學習,不停努力增值的同時,商紂政權愈加腐敗,百姓愈加困苦。當時,西伯侯姬昌開始有經營天下之心,他就是後來的周文王。然而,商紂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察覺到姬昌有異心,曾經使計將其囚禁於京師朝歌,幸賄賂商紂近臣才得釋放。

  姬昌逃出牢籠後,更加緊搜羅人才,準備舉義大事。其實,姜子牙早就注意到這位未來的「老闆」,既有意投奔旗下開創新局,也準備好所有對付商紂的大計了。問題是,當時姜子牙缺乏人事關係為其作出有力的推薦,自己只是寂寂無聞的八十老翁,若貿然叩門「求職」,根本就沒有機會見到姬昌,更遑論向其獻策了。

  是以姜子牙食腦想出妙計,打聽到姬昌某次領兵出獵,判斷其必經渭水支流的磻溪,於是成為世上最早的「行為藝術」表演者,實行以直鉤置於水面釣魚,並且大呼小叫以此吸引姬昌的注意。待到目標人物真的受吸引來到面前垂詢,姜子牙就乘勢推銷打天下的良策,姬昌求才若渴,正中下懷,原來眼前人就是他日思夜盼的周營CEO人選,遂安排姜先掌管部分軍隊以試其才。

  姜子牙也不負所托,通過在戰爭中不斷立功,積功累升至軍師、相國,在姬昌死後,繼續輔助其子武王姬發開創周朝八百年基業,贏得尊貴無比的地位。但話得說回來,姜被尊為「太公」卻是後來的人將錯就錯,因為文王姬昌之父太公季歷在世時,就盼望有這樣的人才來輔助,是以姜先被尊為「太公望」,即是太公所盼望的人之意,後來大家慢慢省略叫法才叫成「姜太公」。

  總之,姜太公有真材實料,又懂得宣傳推廣之道,更有累累實際功績;既然擁有這三大優點,那麼,對他在歷史上的三大謎團,也就不難理解了。(摘自香港《文匯報》;積德)


相關焦點

  • 神話故事中的姜太公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姜太公其實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那個人,而是來源於一些民間傳說和文人作品的傳說人物或文學形象,他的傳說和故事,是經過不斷創造、民眾附會、民間傳播和文人再加工,然後附會到姜太公身上的。姜太公也正是通過這一過程,完成了從真實的歷史人物到虛構的文學形象和傳說人物的轉變,從一個凡人變成了民眾心目中的神。本章將根據歷史文獻典籍,尋根求源,探尋「人物原型」本來的樣子。
  • 「穿越」靜海子牙鎮 尋覓傳說中的姜太公釣魚臺
    姜太公垂釣子牙鎮婦孺皆知  姜太公,東海上人(今河南許昌市),原名姜尚,單字望,又字子牙,世人尊其為姜太公。《史記·齊太公世家》對他的簡歷是這樣記述的:「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孟子·離婁》也記載了姜太公的經歷:「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
  • 虞山尚湖,傳說姜太公曾在此垂釣,故此得名
    傳說姜尚(姜子牙,姜太公)曾在此垂釣,故名尚湖,可見其歷史悠久。湖中有古樸方石,堆砌看似隨意,實則匠心獨具,在湖中近岸處營造出一段段小景,精緻而富有雅趣。水邊宜柳,婆娑婀娜,一排排柳樹,在風中起舞,翻起陣陣柳浪,遠望就如天邊的一抹翠煙若說四月什麼花最美?一定是我心心念念的牡丹! 尚湖的牡丹花在江南一帶負有盛名。全國四大牡丹觀賞基地之一。
  • 歷史故事聯:太公八十行鴻運,邀對下聯
    一、野渡出聯:太公八十行鴻運,邀對下聯二、出聯釋義:「太公八十行鴻運」屬歷史故事對聯,講的是姜太公遇文王的故事。姜太公即姜尚,字子牙,俗稱姜子牙。文王即周文王。據《武王伐紂平話》記載: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邊上看見一個用直鉤釣魚的老頭,竟然釣到很多魚。
  • 太公遇文王——渭水訪賢?歷史與神話的交錯!
    姬昌外出遊獵,在渭水遇到了正在釣魚的姜太公,發現姜太公釣魚竟然沒有魚餌,就好奇地跟姜太公交談,才發現姜太公是一個難得的治國之才,就延請姜太公出山輔佐他治理周國。在《封神演義》中,姬昌為了讓姜太公出山輔佐他治理周國,還親自給姜太公拉車,以至於有了姬昌為姜太公拉車八百步,周朝興盛八百年的說法。
  • 太公造句和解釋_太公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太公(tài gōng)。對祖父或曾祖父的稱呼。也作為對年逾古稀老者的尊稱。指太公望呂尚。[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太公參考例句:1、姜太公釣魚島釣魚,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2、周武王在太公望輔助下滅商,於是偃武修文,放馬於華山之南,放牛於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3、太公封齊之初,營丘一帶原是一片荒涼的草萊之地,雖然齊無膏壤千裡,但也有自己的優勢。4、則知太公封神,古有此說。今人於門戶每書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亦非無所本矣。
  • 姜尚不遇文王,誰知太公錦囊?劉備不請諸葛,孔明怎能施火?
    這時候,姜尚搖頭晃腦地說起了玄機,他說: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他媳婦一聽,我靠,你這個傻子,你以為魚也像你一樣傻嗎?也就老娘上了你的當,可是,老娘也不想一輩子都這樣啊,今天,你不要再跟我說,那些沒用的什麼道理,那些個道理是能賣錢?還是能當飯吃?你今天趕快給我休書一封,要吃苦你自己吃,老娘這輩子是來享福的。
  • 太公廟村:蘋果的故事
    太公廟村:蘋果的故事4月28日,很好的天氣。記者走進陳倉區東關街道太公廟村,跟隨兩位老者去看一塊碑。穀雨過後、立夏前夕的麥子長勢喜人,長長的白色蔬菜大棚一畦又一畦,在綠色的田野裡伸展。來到距村北三五裡的周原下,越過水渠有一片蔓草地,兩位老者駐足,深情道:「爸,我們來『看』你了。」
  • 人類月球日|登月50餘載三大謎團仍待解:起源、磁場、地月距離
    然而,這個「近鄰」仍留有許多謎團,有待我們去探尋。月球是如何誕生的?它的年齡幾何?月球磁場為何消失?地月距離又為何逐漸變遠?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月球本身,更能藉此去探求宇宙更多的奧秘。三大謎團引人關注月球從何而來?
  • 歷史上三大精通奇門遁甲的高人,諸葛亮排在第3位,第1位無人不服
    之後姜子牙做過很多次生意,卻都以失敗或虧本而收場,到了姜子牙72歲的時候,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時,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姜子牙才終於時來運轉,周文王封姜子牙為「太師」,又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周武王繼位後,尊姜子牙為「師尚父」。在姜子牙的輔佐下,武王伐紂,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姜子牙因其赫赫戰功而被封為最大的諸侯國齊國的國王,活到了139歲。
  • 謎團造句和解釋_謎團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謎團(mí tuán)。近義詞有:疑團。捉摸不定的事物;疑團。[賈平凹《春女》:「籠剛打開,一片白氣,任啥也看不清,滿屋像一個乳白色的謎團。」,揭開這個複雜的謎團。]謎團參考例句:1、車過緩坡全都吱吱叫開發區一路段謎團難解。
  • 秋季為什麼不能吃薑?秋季吃薑有哪些禁忌
    關於姜的俗語並不少,例如「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之內秋不食姜」等。那麼秋季不能食姜是否有根據呢?為何會有這個說法?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秋天是否適合吃薑。02為什麼說秋天不能吃薑中醫認為,生薑雖具有驅寒暖身的功效,但由於它屬於辛辣刺激食物,性質較熱,多吃容易上火。加上秋季主燥,風高物燥,如果吃的生薑太多,辛燥之邪就容易侵犯人體,傷津耗液,導致疾病,所以,「秋不食姜」的說法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 姜太公奇門遁甲之交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