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不遇文王,誰知太公錦囊?劉備不請諸葛,孔明怎能施火?

2021-01-09 與陽光同行看詩情畫意

時來運轉,草根可以向人參叫板,時運未至,聖賢也難做有為之事。

且看姜尚子牙,未遇文王之時,窮困潦倒,似乎做什麼都做不好,是他痴傻愚鈍沒有那個能力嗎?

非也,非也,此大才之人,天命自有用處,故在他選錯行業的時候,就要為難他,當街賣麵粉,被大風颳走了,血本無歸,租鋪開飯館,天天下雨,客人無法出來,又賠得一塌糊塗。

所以,經過幾次嘗試,後來他也不生那個氣了,乾脆就在河邊釣魚了,可是釣了幾天,他媳婦馬氏,看他也沒有釣到魚,所以,就過來看看,把魚線往上一拉,你猜怎麼著,他竟然沒有彎鉤。

氣的馬氏大發雷霆,就問他為什麼不彎鉤呢?這時候,姜尚搖頭晃腦地說起了玄機,他說: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他媳婦一聽,我靠,你這個傻子,你以為魚也像你一樣傻嗎?也就老娘上了你的當,可是,老娘也不想一輩子都這樣啊,今天,你不要再跟我說,那些沒用的什麼道理,那些個道理是能賣錢?還是能當飯吃?你今天趕快給我休書一封,要吃苦你自己吃,老娘這輩子是來享福的。

那可能有人要問了,姜子牙那是會法術的人哪,他要想弄兩個錢,那還不容易 ,可是法術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那是用來懲惡揚善的,那是用來應對磨難的,那是用來化解夙願得,那是唯獨不能拿來用金錢交換的。

當時,正是殷紂王統治時期,天下大亂,人心不古,他是想利用他這個舉動,向人們傳遞一個理念,那就是做人,最終還是要回到誠實守信上來的,一個國家,如果人人都是工於心計,那麼你算計我,我算計你,以後只會越來越差,是不會穩固發展的。

如果能夠讓人們移風易俗,在對紂王進行規勸,改良施政政策,那麼又何必做那改朝換代,傷害無數生靈之事呢!

他先是想改變風俗,以自己樹立榜樣,結果被眾人連坑再騙,還惹得眾人一頓嘲笑,這不,媳婦也跑了。沒辦法,他又到朝哥想輔助紂王,希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結果又被妲己陷害,所以,只能長嘆一聲道:雖然說並非人的命,天註定,但是,自己作孽別人也沒轍呀!看來商朝氣數已盡了。

於是,放棄了自己這逆天命而行之舉措,按照天命指引,人心所向,在西岐得遇文王,姜子牙為測文王誠心,同時也想看一下周朝命數,所以要求文王拉車回去,文王也是求才若渴,二話不說,撿起繩子就拉,文王也是一個力大之人,本來他認為自己可以把車拉回去,可是向東走了三百零一步,就已經暈頭轉向了,於是迷迷糊糊的,又向西走了五百零七步,就再也走不動了。

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這個車這麼沉重呢?書中暗表,那是因為,姜子牙用法術,把周朝的國運都壓在了上面,從這裡,姜子牙得知周朝江山是八百零八年,於是,他對文王說,大王拉了我姜尚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大周江山八百零八年,文王聽後,十分後悔,想在拉起來走幾步,姜子牙說,天命如此了,不可更改了。

回到城裡以後,君臣一體,民眾一心,努力發展生產,訓練擴充士兵,西岐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中,而朝哥這邊也在不斷助力,由於對人民倒行逆施,把不少的有德之士逼上絕路,不得已都加入了西岐的隊伍,這樣一正一反,西岐的力量就更強大了。

最終,姜子牙指揮哪吒、楊戩、雷震子武成王黃飛虎、陳塘關李靖等率人馬,經過幾次大戰,戰勝了申空豹、聞太師所率領的商朝軍隊,由周朝代替了商朝。

從此,天下重回了正常秩序,人們也過上了,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生活,人們開始注重誠信,崇尚正能量,不在爾虞我詐,急功近利,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起來。

正所謂,時也,運也,命也,命運也,雖並非不能人力改變,但有此決心,並付諸行動的,卻是少有成功。為什麼會這樣呢?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時每刻,不能浪費!就如同蜀諸葛一樣,本來歸隱蘆中,已算出天下歸曹,可是既然得遇明主劉備,為感謝草蘆三顧之恩,硬是憑著周密的計算合理的部署,為劉備爭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雖然最後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已盡力了,所以也就無憾了!

人生也同樣如此,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不拼就只有輸沒有贏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相關焦點

  • 姜太公遺下的三大謎團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個姜太公,也大概知其輝煌事跡,包括:第一,在渭水之濱以直鉤放在水面之上垂釣,大呼願者上釣;第二,八十歲遇周王,剛見便得到重用;第三,姜太公服務周室的年資不高,卻被尊為「太公」。這三件事都有令人費解之處,如今筆者就來拆解這三大謎團吧。
  • 太公遇文王——渭水訪賢?歷史與神話的交錯!
    姬昌外出遊獵,在渭水遇到了正在釣魚的姜太公,發現姜太公釣魚竟然沒有魚餌,就好奇地跟姜太公交談,才發現姜太公是一個難得的治國之才,就延請姜太公出山輔佐他治理周國。在《封神演義》中,姬昌為了讓姜太公出山輔佐他治理周國,還親自給姜太公拉車,以至於有了姬昌為姜太公拉車八百步,周朝興盛八百年的說法。
  • 「穿越」靜海子牙鎮 尋覓傳說中的姜太公釣魚臺
    姜太公垂釣子牙鎮婦孺皆知  姜太公,東海上人(今河南許昌市),原名姜尚,單字望,又字子牙,世人尊其為姜太公。《史記·齊太公世家》對他的簡歷是這樣記述的:「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孟子·離婁》也記載了姜太公的經歷:「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
  • 歷史故事聯:太公八十行鴻運,邀對下聯
    一、野渡出聯:太公八十行鴻運,邀對下聯二、出聯釋義:「太公八十行鴻運」屬歷史故事對聯,講的是姜太公遇文王的故事。姜太公即姜尚,字子牙,俗稱姜子牙。文王即周文王。據《武王伐紂平話》記載: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邊上看見一個用直鉤釣魚的老頭,竟然釣到很多魚。
  • 子牙垂釣遇文王?先秦古籍卻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說法
    正如清代馬驌《繹史》所說:「太公出處,自史遷已不能定矣,宜諸說之紛紛也。」 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就是這麼個實際情況。 但是,有總比沒有好,所以我們對於姜子牙還是能知道個大概。 那麼,文王和姜子牙這一對兒君臣,究竟是怎麼遇上的呢?
  • 神話故事中的姜太公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在不同的文獻、史料、典籍、文學作品中的稱謂都不相同,大致有姜子牙、姜牙、師尚父、太公尚、姜尚、呂尚、呂太公望、周望、姜望、呂望、呂牙、呂渭、太公望、齊太公、飛熊等十多個稱呼,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學者曹陽春在《略論姜太公的姓名》中分析認為姜太公是姜姓,呂氏,名尚,字牙,因其封於齊,所以稱齊太公,師是官名,子、太公和尚父是他的尊稱。望和太公望是出自「吾太公望子久矣」這句話。
  • 劉備東吳招親,孔明定下三個錦囊妙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想知道謀略家的預見力,要從諸葛亮的「三個錦囊」談起,三個錦囊出現在演義中的劉備東吳招親情節中,兩國聯姻,無非就是鞏固政治,處好關係,起碼不背後捅自己一刀。孫、劉兩方鬥智鬥勇,機關算盡,聯盟對抗曹操不過也是暫時之計,要搞好外交關係,不僅可以聯盟,還能和親,孫權、周瑜就是想利用聯姻收攏劉備。
  • 他是諸葛孔明的接班人,死後被人挖去肝膽,死相極慘
    在曹魏的陣營與蜀漢的陣營之中,有兩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名字,一個是蜀漢陣營的諸葛孔明,一個是原屬於曹魏,後來歸順於蜀漢的姜維。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姜維這個歷史人物。我們首先來看當時的政治格局,當時三國時期,三分天下,其中曹魏的實力還是相當可以的,而蜀漢相對來說就比較的弱勢了,基本上屬國是沒有什麼能力能和當時的魏國相提並論,甚至相抗衡的。
  • 劉備前往東吳招親,諸葛亮拿出錦囊交給一個人,卻不是趙雲
    而在小說中,諸葛亮使用錦囊妙計的次數並不多,一共才三次。諸葛亮的首次「錦囊妙計」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時值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四郡,實力大為增強。東吳大將周瑜對此非常擔憂,便向孫權提出建議,企圖以招親為名將劉備騙到東吳軟禁,然後再向諸葛亮索要荊州。不料,周瑜的如意算盤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隨即派趙雲保護劉備前往東吳。臨行前,諸葛亮又給了趙雲三個錦囊,吩咐趙雲在依計而行。
  • 諸葛亮和諸葛珪、玄、瑾、均、誕、恪、瞻、尚是什麼關係?
    而作為司馬懿的老對手諸葛亮,同樣是名門大戶,諸葛家族雖然不比不上袁紹的四世三公,卻也算一方士族。 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忠貞智慧的名臣,在民間有很高的人望。成都武侯祠更是香火鼎盛,名垂千古。不過諸葛亮只是諸葛家族中的一個代表,因為諸葛家族分布在全國各地,「雞蛋不能總放在一個籃子裡」。下面看看諸葛家族的主要成員。
  • 有備而來,姜太公直鉤垂釣遇文王,賢才沒有明主賞識也是枉然
    姜尚經常來到這裡,坐在石頭上釣魚。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掛著香濃濃的魚餌,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姜尚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 姜子牙72歲遇周文王?別讓《史記》等書給騙了,那時他才三十出頭
    說過了文王、武王的年壽不可靠,再說回姜子牙。姜子牙出生之年不載於任何史料,但《竹書紀年》明確記載了他的卒年:「周康王釗六年,齊太公卒。」另外,上博簡《舉治王天下》裡又說文王與姜子牙相遇於文王七年。那麼,從姜子牙遇文王之年算起,到周康王六年,這段時間是可以大致算得出來的。
  • 劉備卑躬屈膝才把諸葛亮請出山?雜史有截然相反的記載
    徐庶得到劉備的信任後,立即就把諸葛亮推薦給了他,當時劉備想讓徐庶把諸葛亮帶到自己面前來,徐庶卻說:「諸葛亮並非凡人,你只能親自去他家中請他出山,而不能坐在官府中命令他來見你!」 一個人厲害到何等程度,才能讓徐庶這樣的人才對自己的主公說出這樣的話?劉備聽完這番話後,當即就提起了興趣,料定這諸葛亮定是個經天緯地之才,所以決定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
  • 姜太公得到周文王重用,不是因為釣魚,而是因為被文王射了一箭
    說的是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然後遇到周文王,從而得到周文王重用的故事,這個版本天下聞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個」姜太公釣魚「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相傳周文王特別喜好遊獵,每次狩獵出發前都會找佔卜師進行佔卜。這一次文王又打算出去狩獵,出發前照例請佔卜師擺宴佔卜,預知一下吉兇和收穫。佔卜完之後,佔卜師告訴文王說:」今天大吉,但是只能獵到一隻異獸「。周文王聽後,好奇問到:「為什麼只有一隻?」
  • 三國趣聞: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何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
    諸葛玄去世,孔明與弟弟移居南陽,以耕種為生,因居住臥龍崗,所以號稱臥龍。孔明自比管仲、樂毅,時常與石韜、徐庶、孟建一起,探討人生和國家大事。孔明認為,他們三人將來的仕途最多是刺史或郡守,而當三人問孔明時,他卻笑而不答。由此推知,孔明向來恃才傲物,他的志向是做一位治理國家、徵服諸侯的名相。
  • 虞山尚湖,傳說姜太公曾在此垂釣,故此得名
    傳說姜尚(姜子牙,姜太公)曾在此垂釣,故名尚湖,可見其歷史悠久。湖中有古樸方石,堆砌看似隨意,實則匠心獨具,在湖中近岸處營造出一段段小景,精緻而富有雅趣。水邊宜柳,婆娑婀娜,一排排柳樹,在風中起舞,翻起陣陣柳浪,遠望就如天邊的一抹翠煙若說四月什麼花最美?一定是我心心念念的牡丹! 尚湖的牡丹花在江南一帶負有盛名。全國四大牡丹觀賞基地之一。
  • 關羽戰死,孔明為何堅決反對伐吳?劉備臨死,終於發現諸葛亮野心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古人云:「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但這僅僅是針對於凡夫俗子,對於位列九五,韜光養晦多年的劉備,劉皇叔來說,報仇這個事,絕對是一刻也不能遲緩。公元221年,這一年劉備剛剛滿60歲,但是此時,劉備卻不能收到兩個結義兄弟,關羽、張飛的拜賀,更不能與他們把酒言歡,分享自己的心情。為何呢?因為此前,關羽已然在臨沮被東吳將領斬殺。
  • 一輪面試被奉為師,他對文王說了什麼?
    很多傑出都人物,在幹出事業之前並沒有多高的名望,一次偶然遇到了伯樂便被奉為座上賓,受到老師一般的待遇,比如韓信之於劉邦,姜太公之於周文王。周文王遇到姜太公,頗有一番受命於天的神秘色彩。文王準備出行,先命人卜卦,得出在渭水河畔將得到一位老師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