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想孩子更有出息,少走彎路,家長需做到「三不慣兩不管」

2021-01-10 吃瓜樂趣

想來大家一定都聽過李玫瑾教授的名字,別看她現在雖然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但是她不僅僅是對犯罪心理學深有研究,對教育學也有著一定的了解。她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他不該管的時候就開始管。」

她這句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說到了點子上。大多數家長都初次為人父母,所以還是不太懂如何教育孩子的,他們很容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犯這種錯誤,這是他們教育的誤區。

孩子能否成才,關鍵是要看家長如何管教。但是在管教的時候,我們也要清楚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們不能亂管,不然就很可能會出現悲劇。

比方說,之前有這樣一則消息,是說一個小男孩犯了錯誤,母親在車上批評他。可是還沒等母親說完,小男孩就打開車門,跳下車,跑到橋邊,一躍而下。

可能有的人說這個孩子太脆弱,太讓人難以理解,但其實這個孩子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和家長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採用「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才能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三不慣」

1. 不懂承擔不能慣

孩子的責任感,是要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因為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管孩子,哪怕他們逃避責任,推卸責任我們都視而不見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個經常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的人,也就很難有出息,會走不少彎路。

2. 原則問題不能慣

規則意識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設立一些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不能做的,在心裡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界限,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讓他們成為一個懂規矩、有原則、有底線的人。

3. 太過任性不能慣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非常寵愛孩子,這直接導致有的孩子非常任性,不僅做事毫無底線,還根本不懂尊重他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說,如果孩子太任性、太自私的話,家長也不能過於寵愛孩子,該懲罰就要懲罰。

「兩不管」

1. 能自己完成的事情不管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給孩子留有一點空間,不要什麼事情都管。比方說有些事兒其實孩子自己就可以做得很好了,但是卻總有家長覺得這不放心,那不放心,去插手幹涉孩子。這種做法其實就是非常不妥當的,會讓孩子依賴感越來越強。

2. 能自己承受的事情不管

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想要更成功的關鍵,就是我們要勇於戰勝挫折。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想要讓孩子成功,就必須要讓孩子自己去承受無數次失敗。只要是孩子能承受得住的失敗,我們都不應該管太多,只需要及時給予他們精神支撐就可以了。

正所謂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小時候不讓孩子犯錯誤經歷失敗,長大後孩子一失敗就會氣餒沒勇氣嘗試,最終可能會一事無成,父母一定要引以為戒。小時候多讓孩子受點挫折沒關係,只要孩子長大不吃虧就好。

想讓孩子有成就,鼓勵和情緒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趁著孩子還小,及時給孩子準備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類繪本,每天抽出十分鐘的時間陪孩子閱讀,幫助孩子養成高情商,好讓孩子能在社會上如魚得水。

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了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中英雙語繪本,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地去教育孩子。

和大家一樣,我也曾擔心過孩子自卑、懦弱或者脾氣大的問題,這些毛病和缺點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最關鍵的是看爸爸媽媽怎麼處理。

我們也當過小孩,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惡言相向,所以我選擇這套繪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裡面的主題都非常貼近生活,而且主人公小腳鴨的做法就是我們想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

一共分為10個主題,分別是《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好孩子懂禮貌》、《我們都是好朋友》、《分享讓我快樂》、《做最棒的自己》、《養成好習慣》。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態度、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不出問題、不受傷害、不走丟,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元全套10冊《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是2頓早餐左右的錢,甚至還有跟便宜,這樣培養男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快點擊這裡購買 ↓

相關焦點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開始給他報各種早教班,希望孩子上學後成績能領先,將來有出息。但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並非易事。教育專家曾經對上海1100所以上的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孩子報早教班產生的差距,在進入小學二年級後會越來越小。換句話來說,用幾萬塊錢報班產生的優勢,只能維持到上小學二年級。
  • 李玫瑾:家有男孩,父母堅守這4個原則,孩子將來更優秀
    那孩子的缺點就得不到改正,更會囂張至極那要是想讓孩子成為別人口中的好孩子,就要嚴加管教,付出行動,沒得到良好教育的男孩,會成為什麼樣1、不會去孝敬父母要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沒父母沒有加強管教的話,那孩子長大之後就別想他會孝敬你,這是不可能的事。他只得到父母很多的縱容,並沒有獲到好的教育,孩子就會變得肆無忌憚,不會孝敬父母。
  • 李玫瑾:家長注意!幼兒園的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大多是學習的料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對於研究兒童心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次開講座,裡面都擠滿了很多的家長過來聽講,甚至直接諮詢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考試跟學習的,將學習的心態放到其他的學科上面難道就沒有出息了嗎?李玫瑾如是說!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時候,首先他們會皺起眉頭看著試卷或者是成績條,接著就是對孩子的一頓訓斥。
  • 李玫瑾:養女兒的家庭,要記住4句忠告,將來女孩會少走彎路
    還有一些孩子,可能會因為過於注重外表,而變得物質走上歧途。家長和孩子都要意識到,作為學生,乾淨、整潔、大方的外表比精雕細琢的臉龐更重要,落落大方的談吐修養比名牌加身的衣著更吸引人。二、對女孩,家長要懂得適度放養《大江大河2》中的程廠長,本來有各種能力提升女兒的各項能力,可是他將女兒保護成了一個天真的布娃娃,眼裡只有小情小愛,最終失了格局,丟了婚姻。女孩也可以有灑脫、直爽的性格;女孩也可以踢球跑步,揮汗如雨;女孩也可以留著短髮,有著曬黑的麥色肌膚。不要將女兒養成嬌滴滴的小公主,兩耳不聞窗外事。
  • 李玫瑾:性格是如何決定孩子命運的?毀掉孩子就讓他什麼都不做!
    本文節選自《李玫瑾育兒智慧》專欄,如果你想看更多育兒乾貨,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專欄《李玫瑾育兒智慧》從真實案例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實用易操作的育兒方法,幫你看清育兒的本質,教你輕輕鬆鬆地育兒,預計更新365篇育兒乾貨,內容豐富實用,幫助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少走彎路!
  • 李玫瑾:寶貝從小有這2個「權利」,長大更優秀,爸媽要學會放手
    出色的兒童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多次強調,父母在教育寶貝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放手,給寶貝一定的權力,不要該管的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嚴管。如果還在小的時候,就擁有這兩個權力,長大以後會更加的優秀,父母一定要給寶貝這兩種權利。給寶貝吃苦的權利在李玫瑾教授的演講當中,不少家長都認為,自己在小的時候吃的苦比較多,就不想讓自己的寶貝吃太多的苦。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但即便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咱們還是會看到小孩將來不孝敬父母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孩子將來能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李玫瑾:從這3方面就能看出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這樣自己的臉上也有光,為了實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目標,很多家長都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做好了準備,比如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吃健腦的食物等等,不過,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規律的,只要家長能抓住就好。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也就是說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多半是由情商決定的,而家長平日裡的教育方法,將決定孩子未來的教養!我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說孩子的每一個壞毛病都不是突然出現,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和醞釀,最後形成的,因此家長只有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他們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孩子出生後,家長就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養育孩子身上,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智商高、學習好。因為自古以來就我們平民來講學習還是相比之下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路。他是一塊敲門磚這是鐵的規律。影響孩子智商的因素我前面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影響寶寶智商高低有幾個重要的因素1.遺傳因素: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
  • 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容易被欺負,很多家長毫不知情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只有部分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後,才有可能會告訴父母。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坦言:性格內向低調、懦弱自卑的孩子,在學校最容易被欺負,而且很可能被欺負了也不會求救,很多家長毫不知情。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出身」,家長們可別推卸責任
    孩子情商的高低,跟自身聯繫很小,直接原因取決於他的家長。 李教授表示,孩子情商低,家長最應該埋怨的就是自己。家庭教育讓孩子情商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家長要自己承擔。 有情商的孩子才會作為健全的人去享受生活。
  • 李玫瑾:6歲前,家長立好這4個規矩,孩子想不成才都難
    家長想要改變6歲的孩子,很輕鬆,但是想要改變12歲的孩子就是難上加難。因此心理學教授、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表示:6歲前,以下4個規矩,立得越早越好!6歲前,立好4個規矩,孩子想不成才都難:【規矩一】百善孝為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庭教育裡歌頌的都是家長的奉獻,反而缺少了對孝順教育的重視。
  • 李玫瑾直言: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活得不辛苦
    李玫瑾直言: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活得不辛苦!然後,李玫瑾教授在一檔節目中提到的「厚臉皮」,意義卻不一樣了,李玫瑾教授指出,家長應該從孩子幼年期培養他們「厚臉皮」的習慣。5、內心強大「厚臉皮」的孩子心內比平常人更強大,在面對家長或是老師的批評時,他們會謹聽教誨,但是不會內心受挫,這是因為,他們敢於承認錯誤,也在乎自己的感受。如今,新聞上總是爆出年輕的孩子因為一些小事就產生跳樓自殺的念頭。這類小孩都是因為「臉皮薄」,平日裡被家長和老師保護得太好了,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產生牴觸,接受不了現實就容易做出輕生的舉動。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讓孩子將來不會活得太累
    哈佛大學連續75年跟蹤724位男性的生活,最終得出結論: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人更快樂和健康。 厚臉皮的人和人交往不打怵,敢說敢做,廣交朋友,很容易交到知心朋友。 有個同事就比較厚臉皮,不管什麼層次的人,他都能交往得來,人緣特別好。
  • 兒子有以下4個缺點,父母不需要「深管」,男孩未來會更有出息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總是執著把孩子培養的更加優秀,所以難以忍受孩子的一些缺點。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孩子展現出來的缺點,只是成長必經階段的一些發展徵兆而已,家長根本不需要「深管」。尤其是家有兒子的父母,男孩子會比女孩子更加難管教,非常讓家長煩惱。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別只告訴老師,合理反擊更有效
    被霸凌的回憶會像一團陰影,籠罩在孩子的心頭,不僅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巨大的傷害,而且有可能會使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對於孩子發生校園欺凌,李玫瑾教授曾經給出了一個答案:我支持我的孩子打回去  在一起節目中,李玫瑾提到了自己的孫女在幼兒園的時候,曾經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孩子被別人抱起,然後故意扔下,最後頭都磕腫了,後來李玫瑾教授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在考慮自己的孫女和對方體力差距很大,然後就教她,下次他再這麼對你,你就去揪它的耳朵,他一痛,就會把你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