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性格是如何決定孩子命運的?毀掉孩子就讓他什麼都不做!

2021-01-15 睿爸育兒記

本文節選自《李玫瑾育兒智慧》專欄,如果你想看更多育兒乾貨,點擊我的頭像關注。

專欄《李玫瑾育兒智慧》從真實案例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實用易操作的育兒方法,幫你看清育兒的本質,教你輕輕鬆鬆地育兒,預計更新365篇育兒乾貨,內容豐富實用,幫助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少走彎路!

大家都知道性格決定命運,但是,很多人是不知道為什麼性格會決定命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性格會直接決定他的朋友圈,而一個人未來能達到的人生高度除了自身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朋友圈。

古有桃園三結義,張飛和關羽幫助劉備一統漢室江山。今有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助力馬雲奪得電商頭把交椅。所有的成功人士,或多或少,背後都有一個堅強的後盾(朋友圈)。

一個性格外向,樂於助人的人,他的朋友圈,大多也是這樣的人,這些人樂善好施,充滿正能量。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會義不容辭;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他們會鼓勵你繼續堅持下去。

相反,一個性格消極,內向封閉的人,他身邊的朋友要麼也是這樣的人,或者,身邊很少有朋友。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他們比你還低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猶豫再三,最終也沒有伸出援手。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吸引什麼樣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相同的愛好和話題,有相似的志向,這就是人以群分的道理。你的這些朋友極有可能會決定你將來能成什麼事,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

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想要毀掉孩子就讓他什麼都不要做,沒能力又有性格缺陷的孩子最不可救藥。

那麼,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呢?李玫瑾教授認為,培養孩子性格的最好年齡是0-6歲,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四點入手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

一,吃苦耐勞。

吃苦耐勞是一個人或者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優良品質之一。從個人來說,能夠吃苦耐勞的孩子,能吃得了學習的苦,學習都不會太差;從事業上來說,不管是什麼公司,什麼單位,領導大多喜歡那些工作中吃苦耐勞,兢兢業業,踏實肯幹的實幹家。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李玫瑾教授曾說: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一個犯罪的人,他之所以會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最近《哪吒》電影中有句臺詞可謂是火遍全網,「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不少人都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因為他們認為智商高的人,往往會更有成就,自然智力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孩子性格?
    一條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孩子,大方向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走向。
  • 是什麼決定一個人命運?李玫瑾教授坦言:不是智力,而是性格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不認同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可是到了中年,儘管仍舊是不想承認,但是事實確實是如此。特別是在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話之後,越來越認同性格在人生中所發揮的作用。李玫瑾是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所教的專業是犯罪心理學。因為對於這方面是有很深入的學習,所以有很多自己的看法。當被問道,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是什麼。她的回答是性格,為什麼是這個答案呢?
  • 性格決定命運,選擇決定人生,聰明的父母都會教孩子如何正確選擇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選擇決定人生,在我們人生的成長道路上,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做出選擇的,選擇的結果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可能會決定事情結果的好壞,也可能決定著我們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向不好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個聰明的父母現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去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的選擇。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李玫瑾:孩子的壞脾氣都是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憤怒時,該如何做?
    沒有寶寶的時候,永遠不能真正體會到帶寶寶的難度,有了寶寶以後,發現以前想當然的事情都是行不通的。前天帶著寶寶下樓玩,看到兩條狗仔咬架,一條白色的小泰迪,一條是體型龐大的說不出名字的大白狗。寶寶小手指著兩條狗,一定要走過去,我一直好言引導,儘管她或許也不明白,不管怎麼轉移注意力,還是要去到兩條狗的附近,因為我一直拒絕,所以她就開始憤怒大哭。一時間就沒了主意,肯定不能滿足她的願望,到狗狗身邊,這是有危險的,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制止她的憤怒。
  • 性格決定命運:論孩子的性格,後天的成功是如何養成的?
    很多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別小看這句話,對於同一件事情,性格不一樣,解決的方式就不一樣,從而導致人生路上的抉擇就不一樣。所以性格的養成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是很重要的。 英國一位心理學家,曾提出人有四種氣質,分別是害羞型、溫和型、熱情型和探索型。有些孩子的性格和氣質,某種程度是天生基因所帶來的。
  •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孩子的性格怎麼教?
    他認為,成功既不取決於天分,甚至也不取決於努力本身,因為努力只是一種現象,一個人之所以努力,與性格、動機、甚至成長環境都有關係。作者總結了一個孩子獲得成功的七個關鍵性格,堅毅、自控力、好奇心、責任感、樂觀、熱情和社交智商。不過,這些品質不僅僅是性格,同時也是技能,是可以學習和訓練的。這些「性格」,或者說,非認知能力,聽起來當然都很美好,但教得了嗎?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 李玫瑾:孩子當街撒潑打滾,父母不能袖手旁觀,要維護他的自尊
    孩子哭鬧的時候,真的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父母無奈崩潰。3歲的二寶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本來要去吃飯了,突然大哭起來,怎麼安撫都不行。後來才知道,他把爺爺的枕巾扔到了床下面,找不到了,遇到了小小的挫折 。這麼小一件事,直接告訴大人拿出來不就行了嗎?非要哭,孩子的世界真是看不懂。
  • 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容易被欺負,很多家長毫不知情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只有部分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後,才有可能會告訴父母。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坦言:性格內向低調、懦弱自卑的孩子,在學校最容易被欺負,而且很可能被欺負了也不會求救,很多家長毫不知情。
  • 想毀掉自己的孩子很簡單,每天陪著他就夠了,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善待,都應該是爸爸媽媽的心頭寶貝。孩子已經上小學的家長,可能會有很多麻煩的事情要處理,一邊會擔心孩子自己能不能照顧好自己,另一邊還要承受著孩子對自己的抵抗。其實做了家長之後才明白,在學習上孩子有很多事情需要家長,因為他們想偷懶,想讓爸爸媽媽輔助自己學習。
  • 李玫瑾教授:孩子做錯事,用長幼有序和長目光,7個字解決矛盾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過度的寵愛,我之前在街上看到一件事,一個小孩子身邊跟著兩個老人,是他的爺爺奶奶,三個人好像在散步,但是走著走著,突然,孩子停了下來,在地上尋找著,好像丟了什麼東西,但是找不到,隨後就對他的爺爺奶奶破口大罵,還呵斥他爺爺奶奶快點去找,然後自己就一臉憤怒地站在那裡。看到這件事,我真的有點憤怒,現在孩子都不知道長幼有序,尊老愛幼嗎?這可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李玫瑾教授在她的多次講座裡面強調,倘若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養成了虐暴傾向的性格,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即便日後過上了他人認為的幸福生活,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面都是不幸福的,甚至會讓孩子走上不歸路,可見,孩子的性格養成對日後產生的重大影響有多大!
  • 李玫瑾:從小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讓孩子將來不會活得太累
    厚臉皮的人和人交往不打怵,敢說敢做,廣交朋友,很容易交到知心朋友。 有個同事就比較厚臉皮,不管什麼層次的人,他都能交往得來,人緣特別好。來個上級來檢查,都讓他打前站,處理好其他人才敢出面。 有些員工不是很規矩,也是他的出面協調,總能把事情擺平。就是因為他和別人混得熟,都給他面子。
  • 孩子受同學欺負,你還在教他找老師,李玫瑾:你是在「毀」孩子
    而整個過程白衣女孩都沒有反抗,一直都在低頭認錯。這個視頻也引發很多父母在視頻下方評論,有人說要是挨打的是自己孩子,估計心都要碎了,白衣女孩的父母看到後心情可想而知。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受欺負,但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孩子正在經歷著同樣的事情。家長心中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孩子被欺負了,不敢還手呢?育兒專家觀察那些挨欺負不敢還手的孩子,發現和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 李玫瑾直言: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活得不辛苦
    談起「厚臉皮」這個詞,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認為厚臉皮是一個貶義詞,「厚臉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沒出息,各種耍賴。李玫瑾直言: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孩子未來活得不辛苦!然後,李玫瑾教授在一檔節目中提到的「厚臉皮」,意義卻不一樣了,李玫瑾教授指出,家長應該從孩子幼年期培養他們「厚臉皮」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