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的信仰

2021-01-21 大枯木堂

      今日是天后媽祖聖誕!願天后媽祖娘娘恩澤慈憫!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海洋貿易者、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尤其是在福建、廣東、海南、臺灣、東南亞中有廣泛的媽祖信仰,許多沿海地區均建有媽祖廟。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為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媽祖,尊為海上女神,又名天后聖母,天王母后。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道教封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媽祖生平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媽祖。

    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是當地的望族。她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願,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

 

    媽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媽祖曾祖父莆田人林保吉,參加北宋軍隊,林保吉參與了作戰指揮。媽祖祖父莆田人林孚,媽祖父親莆田人林願,林願(或作惟愨)後辭官回鄉。一天晚上,王氏夢見觀音大士慈詳地對她說:「你患不孕,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於是媽祖母親王氏便懷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將近分娩,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蕩,久久不散。又聽得四周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生。因生得奇,甚為疼愛。她出生至滿月,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關於媽祖,最早史料記載於,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能預知人禍福……」同樣的記載也出現於明代的《三裁搜神大全》卷四:「林默母陳氏,嘗夢南海慈航,與之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誕之日異香聞裡許,經旬不散。」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八按《莆田縣誌》這樣寫道:「林默出生時,而地變紫,有祥光異香。林默則滿周歲時,在襁褓中看見諸神像,叉手作欲拜狀。五歲能誦《高王觀世音經》,十一歲能婆娑按節樂神。少年時,一日在家靜思熟讀詩書,偶見一怪異道人從門前過,心中頓悟,拜之為師,得『玄微真法』。故長大後,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若以病告,輒意。」這些都是說她有生有異能,少年慕道,精於佔卜,長於醫術,為民解憂;成年後的媽祖,這些特點更是突出,立志普濟眾生, 堅決不嫁, 父母最終也都順從了她的意願,使她更能專心致志地做慈善事業。由於平素精研醫理,常為眾人治病,教眾人防疫消災,也就贏得了大家的欽佩尊重,人們無一不感頌她的功德。林默素來性情和順,熱心助人。不圖回報的為鄰裡鄉親們排憂解難,更是常引導人們趨吉避兇,預防海難。鄰裡鄉親遇到困難,都願意跟她商量,請求幫助,久而久之,林默大仁大義的事跡也就逐漸的傳開了.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測吉兇,必會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羽化飛升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看見,媽祖同諸姐登高於湄峰之巔,告別親人們之後,獨自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之間,忽見彩雲布合,人亦不可復見。此後,航海的人又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馳,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普救眾生,護佑漁民,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歷代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最終列入道教祭典和國家祀典。

 

    媽祖鄉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道觀)。祖廟於公元1023-1032年(天聖年間)擴建,日臻雄偉。1403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可惜,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現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規模較小。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並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除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外,泉州的天后宮,寧波慶安的天后宮,澳門的媽祖閣,臺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汕頭媽嶼島的天后古廟,汕頭市區昇平路的老媽宮,漳州漳浦的烏石天后宮為中國天后宮有名的大廟。道教封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媽祖娘娘出巡

          今日媽祖娘娘亦被藏傳佛教各教派封為護法神!已經成為三寶的眷屬!我們在遇到違緣時,特別是發生在與海有關的危難時可以多多向天后媽祖娘娘祈禱!!!!!!!!

相關焦點

  • 海上女神,媽祖信仰形成的最初萌芽
    媽祖信仰最初的傳播有兩個「協夢」,一為「顯夢闢地」,二為「枯楂顯聖」——湄嶼初建廟宇,甚窄狹。有長者之子善信、居山之西,紀乃託之夢曰。我廟宇卑隘,為我擴之、當昌爾後「是夜夫婦協夢,清晨造廟拜答、願依神命。乃闢地購金,増厥式廓,廟貌一啟而維新焉。宋哲宗元祜元年丙寅,莆海東有高墩,去湄百餘裡許,常有光氣夜現。
  • 中國神話之媽祖!
    媽祖信仰目前非常興盛,不僅僅遍布在中國南方,在東南亞各國、泰國、日本等地都有媽祖的廟宇。作為保護航海安全的神靈,連內陸地區都有媽祖信仰的傳播,但媽祖信仰一開始並不被大眾所認可,媽祖成神完全是一部逐步走向神壇的勵志故事。
  • 郵票上的媽祖廟丨媽祖文化
    ——媽祖廟遍布近三億媽祖信眾的聚居地。湄洲媽祖祖廟是媽祖信仰的發祥地,世界媽祖文化中心,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申遺地、遺產地和主要傳承地。媽祖文化是中國傳統海洋文化的代表,同時見證著海西福建的蓬勃發展。
  • 大型石雕媽祖佛像湄洲島媽祖石雕像天后娘娘石雕站像
    石雕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后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祇。古代人們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為此建立媽祖像,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 郭臺銘參加臺灣「大選」,搬出「媽祖託夢」有何玄機?
    但他在家裡夢見了媽祖。4月17日,九天八夜的媽祖繞境進香儀式結束。同一天,郭臺銘宣布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黨內初選。郭臺銘表示:「媽祖託夢叫我一定要出來。」1730年福建湄州人林永興從湄州媽祖廟請到臺灣大甲的分靈神像,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帶來了最大的變量。
  • 媽祖聖誕~了解天上聖母的由來
    媽祖東南沿海最為著名的神明之一,可以說凡事有海的地方就有媽祖,臺灣說有三月瘋媽祖之說,可見媽祖信仰在臺灣的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臺灣的寺廟有一半都是有供奉媽祖,可見在媽祖臺灣深得民心,可是你知道嗎?這樣一位女神其實也是從凡人一步步到如今的天后。
  • 「媽祖」有實名制機票,國外請海上女神巡遊
    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媽祖乘坐飛機前往泰國祈福巡遊,讓人驚訝的是媽祖有身份證和實名制機票,初識媽祖還是在劉濤主演的電視劇中。近日,媽祖乘坐飛機從廈門前往泰國,被泰國邀請去巡遊,這個媽祖是一尊金雕不是真實存在的人,她居然有實名認證的登機牌,不僅如此身份證號碼也在網上曝光了,眾人看到媽祖有身份證後表示懷疑,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人頒發身份證的依據是什麼?
  • 發現你所在又不知道的美,「媽祖的故鄉」福建莆田
    福建·莆田 湄洲島 中國海神媽祖石像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那麼媽祖文化,你不得不了解,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只。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拜媽祖,祈求保佑一帆風順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在臺灣,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據《世界媽祖廟大全》提供的最新數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奉者近2億人。
  • 道教人物:海神媽祖
    在諸多的神靈、仙真中,最為東南沿海尤其是臺灣、香港、福建、澳門人頂禮膜拜的要數天妃娘娘媽祖了。據說澳門的地名(英文Macao、葡文Macau)就是當時的葡萄牙入侵者因島上有媽祖廟而命名的。在臺灣媽祖廟達五六百座,香火鼎盛,足令其他神仙自嘆不如。
  • 湄洲媽祖將在11月中旬巡遊泰國
    記者昨日獲悉,11月中旬,湄洲媽祖祖廟將繼續開展「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2019年中泰媽祖文化活動周暨湄洲媽祖巡遊泰國活動,進一步傳播媽祖文化,弘揚媽祖精神,講好媽祖故事,擴大「湄洲媽祖巡天下」的品牌影響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 莆田:「媽祖保佑」春聯傳遞美好祝福(圖)
    莆田:「媽祖保佑」春聯傳遞美好祝福(圖) 2017年01月23日 10:46   來源:湄洲日報
  • 雪梨將舉辦南半球首屆媽祖巡遊
    新華網雪梨5月7日電(陳宇)為促進中澳民間文化交流,弘揚媽祖文化,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越棉寮華人聯誼會6日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於6月30日在雪梨舉辦南半球首屆媽祖巡遊活動。來自雪梨僑界、商界、文化藝術界及媒體界的一百多人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 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
    湄洲島舉行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紀念活動暨海峽兩岸共同海祭媽祖典禮    17日,農曆戊戌年九月初九,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羽化升天的紀念日,「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在深澳底沙灘舉辦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紀念活動暨海峽兩岸共同海祭媽祖典禮。
  • 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新華社福州11月2日電 題: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新華社記者褚萌萌、餘俊傑  對於近日在家鄉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的一年一度湄洲女髮髻技藝表演,11歲的小小湄洲女林涵熙期待已久。今年她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向鄉親和遊客們好好展現一下自己梳媽祖髻的手藝。
  • 觀音媽、媽祖、七娘媽……說說閩南人的娘媽情緣
    媽祖的廟正式名叫天后宮或天妃宮,但閩南人一般不用這兩個名,而是稱「娘媽宮」,偶爾稱「媽祖宮」。七夕時祭拜的七仙女或織女,閩南人稱之為「七娘媽」。有著一千多年燦爛文化歷史的閩南人當然不會沒人知道觀世音菩薩最早原型其實是男性,媽祖的正式封號是天後天妃,七娘媽其實是織女。但是閩南人對於女性神,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情感和表達,所以習慣於用娘媽這一親切的稱呼。
  • 遼河行:媽祖供在遼河邊
    新華網瀋陽10月13日電(記者馬義、丁銘)媽祖神是中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地區普遍信奉的海神娘娘。供奉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在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地區不計其數。可在北方遼河流域見到供奉媽祖的天后宮,的確令記者感到意外。  這座供奉天后娘娘即媽祖神的天后宮就位於遼寧省錦州市老城北街古塔後面的廣濟寺西鄰。
  • 三千餘人臺灣信眾赴泉進香兩岸媽祖文化再合體
    當日下午3時許,媽祖進香巡境開始,首支巡境的陣隊來自臺灣桃園的大甲宮,統一的服裝,虔誠的跪拜,大甲宮信眾的許燕斌告訴記者,泉州是媽祖信仰的重要發祥地,這次他們一行50餘人首次來到天后宮進香。巡境  巡境——媽祖分靈過香爐——進香——朝拜,天后宮裡,香火鼎盛,多姿的兩岸媽祖巡境文化讓人眼前一亮:首次亮相大陸的臺灣高雄大樹宮的七仙陣,由7位女性媽祖信眾組成,身著白衣,飄飄似仙
  • 【中華媽祖雜誌】福建泉州圍頭灣天后宮
    建在圍頭灣海邊的媽祖宮,現泉州天后宮碑誌記載:宋慶元二年泉州府南門外十五都(圍頭)「順濟宮」,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宋宣和五年(1123年),媽祖第一次受朝廷敕封為「順濟夫人」,這座媽祖宮建於宋代。圍頭村人,無論漁民還是農民,世世代代將媽祖娘娘當作保護神敬祀,遇到危難必定呼媽祖救助。人們不但四時八節來此獻祭祈福,還將媽祖宮前海域的島嶼當成自然山川對媽祖的敬祀。南邊一座小嶼叫作「雞嶼」,北邊一座小島叫作「白羊」,正中的一處長條形、赭紅色的嶼石就叫「肉石」,人們認為這就是天造地設的媽祖供品。
  • 閩北人為什麼也拜海神媽祖?原來如此!
    閩北內河的船工行舟,與海上航運有相似的危險,因此,發端於沿海的海上女神媽祖自然漸漸盛行於閩北,成了閩北航運的保護神。水流所到之處,便有媽祖行到的足跡。據調查,閩北百多個鄉鎮中,凡面臨閩江幹(支)流的碼頭鄉鎮,幾乎都建有媽祖廟。南平安豐媽祖廟建於元大德五年(1301),是閩北最早的媽祖廟。
  • 最珍貴的媽祖郵票,上面可有你認識的家鄉?
    全文字數:1325字 / 閱讀時長: 4分鐘我是小默,一個想讓媽祖文化變得更好玩的學霸,哦不,學渣。從鄭和七下西洋,到施琅統一臺灣;從漁民祈求河清海晏、平安豐收,到皇帝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我國沿海,到內陸地區,再到東南亞,媽祖信俗的重要載體——媽祖廟遍布近三億媽祖信眾的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