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創新能力多個領域達到全國領先

2021-01-09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4日訊 (記者 溫偉偉)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實力持續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12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

 科技創新能力邁入全國前列

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唐波介紹說,「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15年的32.51%,增長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44.46%,增長11.95個百分點;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有望突破1.4萬家,是2015年的3.5倍。省級科技資金增加到120億元以上,是2015年的4.4倍,帶動市縣投入140億元。

「十三五」以來,山東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目前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規模已突破5.05億元,為培養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提升山東省源頭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技術「領跑」領域不斷擴大,海洋、農業等領域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全國領先。

科技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2019年,啟動了「高端自主晶片」「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等12個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實施了505個項目,財政投入36.5億元,預計形成發明專利2724項,拉動投資286億元,實現新增產值1249億元,新增利潤232億元,新增稅收64億元。

此外在智慧交通、精細化工、燃料電池、碳纖維、重大新藥創製、醫療器械、地下工程重大災害防控、深地資源勘查開採、海洋藥物等20多個領域,山東省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上均走在國內前列。2016年以來,山東省單位或個人牽頭獲國家科技獎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成效顯著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立足「十強」產業發展技術需求,圍繞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產業化,系統布局創新平臺,形成對產業發展的鏈式支撐。加強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實驗室、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四級金字塔型「1313」實驗室體系頂層設計。目前全省建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39個,5個山東省實驗室(籌)即將完成掛牌,在推動源頭創新,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有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60家。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山東能源研究院三大院相繼掛牌成立。30家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加快推進,初步構建了「1+30+N」的「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體系。

在全國率先構建了以黃三角國家農高區為龍頭、2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18個省級農高區為重點、121個省級農業科技園為依託,覆蓋全省涉農縣(市、區)的農業科技園區四級體系。2020年上半年,我省13個國家級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合計9355.6億元,同比增長1.3%。

 科技強企方陣初具規模

遵循科技企業成長規律,按照不同階段成長特點,精準制定扶持政策,構建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體系。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截至目前,全省擁有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25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419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9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42家,分別居全國第三位、第二位,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在孵企業超過2.5萬家,為培育高企提供源頭力量。

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建立科創板上市企業培育庫,進行「一對一」專業化服務輔導,支持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今年已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203家,較2019年增加8685家。

 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加快隆起

深入實施引進頂尖人才團隊「一事一議」,完善即來即報機制,累計引進國際頂尖創新創業人才7人。認真落實《關於做好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意見》《關於實施「人才興魯」行動打造新時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出臺加強科技幹部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集聚院士智力資源10條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12條舉措、外國人來山東工作便利化服務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推出一批健全科技創新市場導向、科研誠信建設和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等方面的制度創新成果,構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類別人才發展支撐體系。

截至目前,山東省共有住魯「兩院」院士和海外學術機構院士9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8人,224位專家(其中院士50人)組建了山東省科技創新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期間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步履堅實
    來源:人民日報10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發展成就。綜合實力再上臺階,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優質企業加快壯大,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 數說這5年 | 革故鼎新改革興豫 科技創新賦能中原
    「十三五」見證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奮進華章。  五年來,我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對標中央改革決策部署,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中原更加出彩的關鍵,一系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重大成果,成為我省「十三五」時期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的生動寫照。
  • 「十三五」期間德州市水利投資創歷史新高
    「十三五」時期,德州市委、市政府將治水興水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以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為帶動,加快補齊供水、防洪、生態等各項工作短板,水利投入力度達到空前高度,水利改革發展步入快車道。據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德州全市預計完成水利投資超過1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2倍。其中,2020年完成42億元以上,創歷史新高。
  • 【盤點「十三五」 開啟新徵程】張掖:「六個一流」書寫「十三五...
    ·群眾接受基層醫療服務彰顯一流科技實力,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十三五」期間,全市科技工作通過優化創新資源,激活創新主體,搭建平臺載體,鼓勵各類主體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打造發展新引擎,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 劉玉書: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將是未來創新力量的起點和支點
    【專家介紹】劉玉書,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研究領域涉及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等。  央視網記者:「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意味著什麼?    劉玉書:「十四五」將創新能力作為未來發展首要要求,將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的第一發展戰略,充分體現了我國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遠見和務實精準的改革決心。
  • 改革創新強主業 雙效統一促發展
    在影視製作領域,中影基地2019年為660部影視作品提供了製作服務;中影股份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以電影科技創新為核心,推進高新技術在全產業鏈的應用,推動國產電影技術「走出去」,持續發掘和培育新興業務領域;同時中影股份高度重視放映終端市場建設,截至2019年末,公司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近兩萬塊銀幕和230餘萬席座位,銀幕市場佔有率超過26%。
  • 山東科技大學:創新圖變 盡顯內生活力
    初冬時節,山東科技大學校園落葉飄飄,金黃滿地,置身這江北最美校園。山東科技大學在深化改革的路上不斷發力,精心打造山東科技大學「高鐵動車組」,走出了特色發展之路,吹響了建設工科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集結號」。
  • "十三五"規劃
    《規劃》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存在的部分傳統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結構性短缺矛盾突出、工程化創新能力不足、產業布局集約化水平不高、安全環保節能水平有待提升等五大問題,提出了產品結構高端化、原料路線多元化、科技創新集成化、產業布局集約化、安全環保生態化的"五化"發展原則。《規劃》針對不同品種,分類提出任務措施。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
    「十三五」時期,市委、市政府將治水興水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以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為帶動,加快補齊供水、防洪、生態等各項工作短板,水利投入力度達到空前高度,水利改革發展步入快車道。據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預計完成水利投資超過1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2倍。其中,2020年完成42億元以上,創歷史新高。
  • 海南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PM2.5濃度創歷史新低
    人民網海口1月18日電 (樊歡迪)1月18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八場新聞發布會舉行,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海南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持續保持全國領先。環境空氣品質方面,「十三五」期間,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 中國「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十三五」時期,我國太陽能行業不斷突破,深耕創新,日益完善,書寫出了一份異彩紛呈的發展畫卷。提前兩年完成裝機目標,消納形勢持續好轉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太陽能行業的「十三五」發展,那一定是「出乎意料」。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行業預期,成為了太陽能人為推進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送上的最好禮物。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車輛結構綠色優化,疏堵結合累計淘汰老舊機動車109.1萬輛,推廣新能源車40.1萬輛,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機動車佔比超過60%,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城市面貌綠色潔淨,堅持「平臺共享、部門負責、執法規範、環保督察、信息公開」,狠抓施工、道路、裸地揚塵精細化治理,城市潔淨度顯著提升;2020年,全市降塵量為5.1噸/平方公裡·月,同比下降12.1%,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保持前列。
  • 大報大新聞|山東人為何仁義厚德又堅忍不拔,因為他們擁有……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35處入選,國保單位總計達到226處;章丘焦家遺址考古項目入選201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省入選累計達到19次、項目22項……山東依託全省240多個省級和900多個市、縣級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巡迴宣講,直接聽眾近40萬人次
  • 「十三五」期固定資產投資8147億元山東交通唱響新舊動能轉換協奏曲
    近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江成全面介紹了「十三五」期全省交通綜合基礎設施建設成就。2020年,山東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356億元,比2015年增長163%。交通運輸通行保障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批示指出,一年的工作很有成效。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加強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貢獻。
  • 始終堅持科技創新 宇航派蒙獲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金獎
    關於中國高新企業如何持續發展,宇航派蒙董事長潘智軍表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新中國的不斷發展,我國科技領域的進步突飛猛進,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材料,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近10年中,我國對於石墨烯的研究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2019「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管華詩、傅文韜等10人當選
    2.王文興  王文興,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多年來完成國家環境科研項目40多項。在酸雨、煤煙型大氣汙染、光化學煙霧、大氣PM2.5、灰霾以及環境量子化學計算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他曾在二十年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進行酸雨觀測和研究。首次計算了全國大氣酸性和鹼性汙染物排放強度地理分布, 查清了全國酸雨現狀及其分布規律和沉降通量。
  • 和合與共 智信至誠—亞信科技與中國移動在廣州籤署多領域合作協議
    亞信科技成為中國移動「九天攬月計劃」首批AI生態合作夥伴11月20日,主題為「志合山海進而有為」的2020中國移動「聯創+」科技創新合作峰會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期間舉辦,中國移動發布「九天攬月計劃」,亞信科技、阿里、百度、商湯等成為中國移動該計劃首批人工智慧生態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