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圭璋:孤寂地傳承香火

2021-01-08 逗比來搞事

唐圭璋:孤寂地傳承香火

2002年東南大學百年校慶時開列的名人錄上出現過唐圭璋,由此方知道現在的儼然是一所理科名校的東大,民國年間也走出過唐圭璋這樣的國學大師。

1922年,當唐圭璋跨入東南大學中文系的時候詞曲專家吳梅恰恰從北大南下任教。與王國維並稱為曲學研究兩大巨擘的吳先生廣開詞學通論、曲學通論、詞選、專家詞等課程,精通簫笛崑曲的他每次講授還攜長笛一支,將詞牌曲譜一一吹唱,聲情並茂揮酒自如,這樣的大家風範令人傾心不已,唐圭璋自是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名師。

唐圭璋生於20世紀之初,雖說白話文改革、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可那時的南京,傳統文化依然餘韻未絕,晚清的國學之風尚未消退。

前代的名家鴻儒大多健在,加上後來得國都之利,這裡的大學薈粹了不少飽學之士。濃鬱的人文氣息氤氳繚繞,年少的學子沐浴在那樣的書香裡,想來積澱下的都是沉到骨子裡的學問功底。所以,唐圭璋的同學中還有王季思盧前這些國學名家,自是不足為怪。

唐先生晚年在《我的學詞道路》裡曾經回憶那時求學的日子:吳梅先生在授課之餘還立「潛社」,以鼓勵學生潛心學術。春秋佳日,或有閒暇,師生將南京古蹟一一訪來,興之所至,更可「夜泊秦淮近酒家」",每到一處,都要填詞譜曲。

而1934年,吳先生起如社",約繆竹庵、林鐵尊、仇述庵、石雲軒、汪旭初諸先生參加,一時間詞家雲集南京,儼然為江寧派。"吳門三傑」之一的唐圭璋,雖還是書生年少卻已任教中央大學,此時也得以受邀入社,一起切磋研討。

六朝煙水,十裡秦淮,歷來都是文人墨客暢遊吟詠的勝地、從東晉到明清,南京的許多傳說逸事都來源於此,而古都的底蘊也和這息息相關。登臺城訪雞鳴寺的時候,常常會懷想那些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的雅事,料想唐圭璋當年也曾在此和同好唱和,只是那應該是中國文人這些風雅之趣的尾聲了,秦淮一輪明月從此愈發地寂寞了。

1937年抗戰爆發,唐圭璋不得不離開南京,流離西南,此前,他已經完成了聲聞學界的《全宋詞初稿,以一人一手之功,鉤微探沉,由博返約,並融匯經、史、子、集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目錄學、版本學、金石、方志等多種學科,完成了當代詞箱校勤之學的盛舉。今天龍蟠路的南京圖書館古籍部,當年是他數年苦讀的地方。

他翻遍丁丙八千卷樓的藏書從《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石刻拓片、地方志、花木志中找到零落散佚的宋詞,將其整理匯集,實在是讓人嘆服。

唐圭璋的學術造詣多在考據箋注、彙編輯供這些硬功夫上。不過六朝故都氣韻是不自覺間就能滲入骨裡心裡的,尤其是在那個南京文化鼎盛的年代,在那些崑曲笛音尚未失傳的日子裡。對長短詞調情有獨鐘的他,雖然日後最負盛名的是深厚的學問而非才情,然只一冊薄薄的《唐宋詞簡釋》所評所釋,就足以顯示出以詞人之眼觀物,詞人之心感物的至情。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香火?
    受西方價值觀影響,上香看起來不那麼洋氣,與上香聯繫最緊密的一個詞叫香火,華夏原是父系社會,生個兒子叫有了香火,沒有兒子叫斷了香火,表象上是重男輕女,實質上是在父系社會,女子出嫁後,男子才能傳承家業,才能具有祭祀祖宗的權利。之所以要祭祀祖宗,是為了不忘,華夏文明不崇拜萬能的造物主,不感謝虛無縹緲的造物主,而是崇拜華夏文明的列祖列宗、先賢先哲。
  • 這個寺廟每天都有近幾十萬的香客前來,香火太旺竟成困擾
    作為宗教文化的物質傳承,多種多樣的宗教建築異彩紛呈。眾所周知,勿論是道家的道觀、佛家的寺廟,亦或是基督教徒的教堂,其知名度往往是與其接受信徒和旅客的香火相掛鈎的。今天,筆者所要推介的便是當前我國香火最為鼎盛的廟宇,其香火之盛和人流之眾睥睨全國,每天數以萬計的香客慕名而來,「寶燭輝煌,香菸繚繞,鐘鼓鳴天」,其旅遊高峰期時常需要警察、消防隊員以及環衛工人加以維護現場秩序,清除災情隱患。
  • 「天地君親師」中國民居的香火神位,祭祀習俗極為講究
    我國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在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中,我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區,有一個歷經千載、流傳至今的民俗文化,它不僅展示在千家萬戶的房屋中,更深深植根於廣大平民百姓的心中。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土家族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千萬人口的土家人主要居住在渝東南、鄂西、湘西、黔東北等地。土家族屬於山地民族,民居以吊腳樓為主,民居的中堂設置了香火牌位,供著各路神仙及家族祖先,供後人祭拜。和名門望族以及大戶人家建立家祠、宗祠不一樣,平常百姓也十分講究家祭的儀式,他們在修建住宅時將正房設為堂屋,在堂屋的正牆上設香火神龕。
  • 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信仰的香火觀念與進香儀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信仰的香火觀念與進香儀式 2017年11月03日 14:00 來源:《民俗研究》 作者:張珣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香火/
  • 香港一香火鼎盛土地廟失竊 「地母娘娘」被抱走
    香港一香火鼎盛土地廟失竊 「地母娘娘」被抱走 廟宇人士展示被偷走的香港文匯報圖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有4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的香港牛頭角下邨福德廟5日晨發生神像被盜事件。廟內一尊2英尺高的地母娘娘神像被人偷走,警方正追查竊匪動機。  福德廟又稱伯公廟或土地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或廟宇,多屬民間自發的小型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布。
  • 父女傳承,「香」飄長安……
    畢業後的3年裡,她一邊做著專業「吃貨」,奔波在去往各種美食場所的路上,一邊飽受思鄉之苦:兒時過家家做香的場景時常在眼前浮現,各種藥料燃燒後的清香似乎時刻都氤氳於鼻尖、縈繞在指間……這場關於味覺和嗅覺之間的爭奪戰歷時3年之久,在2017年決出了勝負,她決定回到關中老家,膝前盡孝,傳承制香手藝 。
  •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關聖帝君關羽,很多商家都會供奉他,作為一種對於關羽武財神的信仰,使其香火仍然鼎盛。這時的我腦中閃現一個疑問,為什麼關羽能夠演化成「神」,又為什麼在眾多凡人成神的人物中就是他的香火仍然鼎盛?凡人成神,這與中國悠久歷史故事演變與傳承密不可分,比如門神秦瓊與尉遲恭,他們與關羽相比較起來,功績與能力都會略勝於他,甚至秦瓊這麼完美的形象,都不及「頗自負,好凌人」的關羽。
  • 東莞香火最旺的寺廟,是全國唯一以莞香敬佛的寺院,在神仙嶺腳下
    如今在廣東的很多寺廟發展上說,它在本質上也是屬於一個發展很不錯的旅遊勝地,除了是寺廟本身的建築景點之外,寺廟中所產生的一些價值和實際的文化內涵等也是受人喜愛的方面,更是一座寺廟能久久傳承不息的重要一面,所以在我國的多數著名寺廟中,它們也基本上是有這樣的文化特點。
  • 正確地認識、使用香,讓中華傳統文明香火永續!
    沒有了煙,就好像我們現在使用手機卻沒有信號,無法完成情緒的表達,以致於人們在敬天祀地緬懷先輩的活動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燒香。「香火不斷」就源於此,所以,必須燒香!日常生活中,燒香更是司空見慣。淨化空氣要燒香,防蟲驅蚊要燒香,甚至養生艾灸也是燒香。原因是燒這些做好的有形的香可以得到長時間的、穩定的「香氣」,這樣才能達到燒香的目的。
  • 王永壽:香火(小小說)
    西拐叔因為兒媳的二胎,費盡了腦筋,眼神裡藏著說不出的疲憊,吃飯不香,睡覺不深,一躺下就做惡夢,夢見已去世的父親、爺爺、奶奶、太公們都指責他,說候家的香火就斷在了他手上,大家惡言圍攻他,他從睡夢中驚醒,更堅信了要生二胎,而且一定要生個帶把的。他覺得,不讓候家續上香火,將來無臉面去見先輩們,得想盡一切辦法,讓候家有個男丁,香火延續下去。
  • 中國最神秘的寺廟,500年沒接受過香火,許多當地人都不知道它
    但是,隨著旅遊熱潮的加強,很多商人建了寺廟作為觀光景點,領取入場券,取香火錢,吃進的衣服就住了,但是,我國和這些寺院不同,有獨自存在的最神秘的寺廟,建了不到500年,我沒有收到過線香,也沒有跪過,當地人也不知道,這麼神秘的寺廟建在哪裡?一起來看吧。承恩寺位於北京石景山區,四面都是山林,映入眼帘,一片蕭索,環境幽幽小路幽深,人煙稀少,香氣稀薄。
  • 中國最尊貴的姓氏之一,兩千年來兒孫享盡榮譽,子嗣傳承堪稱國本
    主要生活在浙江、江蘇東南部、上海等地。)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姓氏,與軒轅氏不相上下,這個姓氏的主人不僅自己在死後備受尊崇,其兒孫後代也蒙上祖宗福音,享受了後世2000多年的恩寵。沒錯,它就是孔氏。看到這個姓氏,很多人可能立馬就知道答案了,這說的不就是孔子嗎。
  • 距離觀前街不到百米的蘇州城隍廟,香火旺盛,歷史曲折
    重建後的城隍廟雖然少了些歷史氣息,但香火總算傳承下來,並成為蘇州本地人最信仰的廟宇之一。每年的謝太歲法會、「城隍賜福」法會等都吸引了廣大信眾前來拜謁。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但為何香火最旺的卻是五爺廟?
    五臺山遠望五臺山又名「清涼山」,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文殊菩薩的修行地。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被譽為「智慧之山」,象徵平安順利,吉祥如意,又因佛菩薩有求必應,故自古至今,五臺山一直是廣大信眾朝山拜佛、平安祈福、許願還願的首選之地,一年到頭香火旺盛,往來香客絡繹不絕。但要說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地方,卻不是殊像寺,而是五爺廟,其中奧妙何在?得機緣巧合,恰逢五爺誕辰,與友人一起五臺山去祈福,有幸得見盛況,從中略知其中一二,現行文與諸公分享。
  • 孝道感悟,雕塑傳承
    孝道孝文化雕塑,慈母手中線雕塑,銅雕像在傳統漢族人看來,人的生命是在子孫身上得到延續的,通過後代對祖先的祭祀,祖先的靈魂可以得到安息,血脈代代相連,永遠傳承,一代代祖先的牌位存在於宗祠之中,香火不滅,這就是漢族人的信仰和精神寄託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傳承兩千餘年,你知道是哪幾座嗎
    從古代開始,那些山中就居住的僧人,他們讓寺廟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成為了我國的佛教名山,中國一共有四大佛教名山,傳承了兩千餘年,你知道是那幾座嗎?五臺山有一些信仰佛教的人會自稱自己是五臺山的和尚轉世,也因此五臺山的和尚十分出名。五臺山位於山西五臺縣,海拔約為3000米,它是由五座山峰環保而形成,也因此被叫做五臺山。
  • 命理師說王祖賢是仙子下凡:但命格屬老年孤寂
    >王祖賢(資料圖)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12月12日報導,王祖賢上周為父親舉辦告別式,家祭時默默流淚、神情哀傷,對於復出,王祖賢表示,已經把最好的一面留給觀眾,未來會在加拿大修佛,並以「感情了了,以後也是空白」回應感情事,而命理師江嘉葉則表示,王祖賢是仙子下凡,擁有一股與眾不同的靈氣,不過她命格屬老年孤寂
  • 80後獨守深山寺廟,香火錢就是他的生活費,最少時一個月只有40元
    而王先凱就選擇了後者,他雖然是正值壯年的80後,但他卻選擇了一個人在深山寺廟做住持,香火錢就是他的生活費,最少時一個月只有40元。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性格孤僻,遭受打擊1985年,王先凱出生於安徽省嶽西縣,他從小就是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男孩,他不善言辭,平常很少與別人說話,這也導致他很不合群。
  • 【地評線】金羊網評:讓紅色資源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理萬機中參觀當地的革命紀念場館,實地緬懷革命先烈,並強調「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革命紀念場館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相關政策體系日益健全。
  • 一生孤寂的三大星座,他們自我封閉,拒絕別人走進內心
    01、生來孤寂的人大家好,我是adam,今天繼續說星座。時間已經很晚了,adam忙了一天,本來不想更文,但是剛喝了點小酒兒,十指發癢,又想敲鍵盤打字了。今天要說的主題,是一個人如何面對外界。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這是一個問題。有的人,生來就開朗外向,喜歡交朋友,吃飯逛街,甚至是上廁所,都要有個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