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感悟,雕塑傳承

2021-01-13 炳宇雕塑藝術

對孝道最權威的說法來自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指的是沒有後代之意。本來娶妻是應當告知父母的,但是舜帝娶妻卻沒有告知,舜帝是古代的聖人。

孝文化雕塑,成語故事陳毅探母雕塑
石雕人物,孝道孝文化雕塑,戶外擺件

現代有人提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盡後代的責任義務為最大的不孝。」「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認為,就好像告訴了父母一樣。」把無後解釋成「不盡後代應盡的責任義務」在現在看來更符合當下的情景語境。

傳統文化雕塑,人物石雕,行傭供母雕塑
孝道孝文化雕塑,人物銅雕像,戶外擺件

事實上漢代著名經學家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早已有完備的權威性解釋。「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孝文化雕塑,二十四孝恣蚊飽血雕塑
母愛雕塑,抽象雕塑,計生文化雕塑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絕先祖祀」四個字,這解釋了為什麼不娶無子是最大的不孝。因為早在西周,漢族人民就確立了以崇敬天道,祭祀祖先為核心的信仰,也即所謂「敬天法祖」。

成語故事親嘗湯藥雕塑,孝道孝文化雕塑
孝道孝文化雕塑,慈母手中線雕塑,銅雕像

在傳統漢族人看來,人的生命是在子孫身上得到延續的,通過後代對祖先的祭祀,祖先的靈魂可以得到安息,血脈代代相連,永遠傳承,一代代祖先的牌位存在於宗祠之中,香火不滅,這就是漢族人的信仰和精神寄託。在傳統漢族人看來,無人祭祀的人死後會成為孤魂野鬼,在地下也不得安寧,處境是非常悲慘的。因此,不娶無子是最大的不孝。

扼虎救父雕塑,孝文化成語故事雕塑
孝道雕塑,傳統文化雕塑,人物銅雕像

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以復興周禮為宗旨。孟子作為儒家學派巨擎,堅持儒家敬天法祖的基本立場,強調敬奉祖先,進而強調傳後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了。

二十四孝行傭供母雕塑,孝文化雕塑

孟子接受孔子「仁」的思想,強調人人都能達到「仁」的主觀因素,「人人皆可為堯舜」,從而提出人的本質是性善的理論。人性是天賦的,孝的善德當然也是天賦的 ,人人都是生而具備的。

相關焦點

  • 「傳承好家風」孝道要先行!豐潤區學校開展「中華好家風·孝道...
    為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任各莊鎮新庄子小學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辦學特點,以「孝道」教育為突破口,引導師生認知孝道,踐行孝道。▼▼▼01廣泛動員,積極組織「中華好家風·孝道」主題徵文。
  • 松坡講文壇首次開講:與張千山話家國說團圓 感悟孝道文化
    市社科聯主席張千山應邀作了《家國情思:中秋佳節與中華孝道》專題講座。昔有「松坡講武堂」,今有「松坡講文壇」。為了延續和傳承護國將軍蔡鍔的愛國精神,發揚和傳播邵陽人民的奮鬥精神,營造邵陽書香氛圍,提升市民的學習積極性和建設家鄉自信心、自豪感,經過近半年的醞釀和籌備,松坡講文壇系列活動正式開啟。開講前,雙清區華天學校的孩子們齊聲背誦《孝經》。
  • 孝道,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華孝道園
    而這裡面,孝道是永久不變的。在古代,孝是測量一個人的重要準則,而現在,孝的含義更加價值連城!中華孝道園,它坐落在常州市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內,是全國十大旅遊名片之一的景點。中華孝道園面向太湖,背靠蓼莪山脈,是江南一帶的「世外桃源」。中華孝道園的修建也嚴格遵守了中華園林傳統的風格。在進入園中一點,就有一座假山,它的形態雖然錯綜複雜,但是線條極美。
  • 品讀《孝經》名句,感悟中華孝道文化!
    孝道是傳統文化的根基,是做人的根本,《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之一,是儒家修學的入門課程,也是專門闡述儒家孝道倫理思想的一部經典。在古代選拔官員,孝道是最根本的一個標準,如果不孝敬父母,連個正常人都不算,就更別想進入仕途了。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句《孝經》的名言,感悟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
  • 韋瓊英:弘揚孝道 傳承美德
    傳承「孝」精神「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韋瓊英不僅自己孝敬老人,還教育兒子也要尊敬孝順老人。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迪讀書時,每次放假都會去照顧外婆,每天給外婆講趣聞,逗外婆開心,還打水給外婆洗腳。工作以後,小迪也會經常給家裡的老人打電話詢問近況。她身上體現的「孝」的精神不僅影響了家人,還感染了同事。
  • 藏御堂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選擇加入藏御堂做這樣一份事業的家人,內心一定是善良孝順的,明白健康養生和孝道是密不可分的。藏御堂是基於中華孝道文化誕生而來,根基是孝道文化,未來可期!
  • 論孝道文化的作用
    孝作為中國古代傳承至今的家庭倫理規範,有維穩家庭的作用。人們用「孝」來衡量家庭關係,使孝道文化紮根於中國的家庭、施行於社會,成為所有人都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在古代,中華民族有著敬老孝親的良好風氣,能夠很好的敦化民風、促進社會和諧;這種風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傳承養老敬親的孝道傳統,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孝道文化在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每個人修身養性的基礎。古代人都重視孝,通過踐行孝道,使每個人的道德完善。
  • 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價值
    圖為浙江省杭州市,孩子們正在孝道文化館裡學做「紅包孝燈」。而家庭養老賴以存在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孝道。第二,修身養性,融合家庭。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範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
  • 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中華孝道
    傳承孝道文化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孝道一直是衡量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道德標準。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對孝道有著極高的評價。可以說,孝是仁、義、禮、智、信的基石。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倡孝老愛親,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今,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 【臨潁好人】李會玲:以行動傳承孝道美德 用真情投身鄉村振興
    【臨潁好人】李會玲:以行動傳承孝道美德 用真情投身鄉村振興 2021-01-06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愛老人 傳遞孝道
    孝道,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為「仁」之本,做人之本。我們很榮幸成為萱婭的一員,感謝公司給我們這次走進養老院親近老人的機會,讓我們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義。在這裡我倡議:關愛老人,從自身開始,讓我們一起共同傳承孝道文化!
  • 壽光:揚孝道文化 涵養鄉風文明孝道
    為了弘揚和傳承孝道文化,形成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的有效載體,在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美麗鄉村等活動中,壽光市化龍鎮狠抓鎮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並結合實際情況,多措並舉,將孝道文化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文明新風尚,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文明素質,提升了鄉村文明水平,有力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
  • 年輕人在孝道上最容易犯的錯誤!
    文:路兵何為孝道?在儒家經典《孝經》中,曾子就曾經問孝道於孔子。仲尼居,曾子侍。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感悟「盡孝心·傳孝道」的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特別節目...
    今天,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2020年重陽節特別節目播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鳳陽花鼓這塊瑰寶需要我們來傳承。我們要將鳳陽花鼓融入新時代中,這樣才是民間藝術的生命力所在。」國家級非遺鳳陽花鼓傳承人、滁州學院音樂學院教師丁思文表示。
  • 中華孝道的起源與孔子的孝道理論
    中華孝道,任五千年時空變,始終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代代傳承,源遠流長。中國人把善事父母稱之為『孝』。孝,是東方人性文明的起點;孝,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對長者先賢的敬重,也是對生命之根的叩謝。孝,是人與獸的重要分水嶺,是人性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沉澱在華夏兒女的基因之中,它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內。在華夏文明的洪荒時代,就萌生了原始意義上的敬老意識。
  • 「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特別節目邀你感悟「盡孝心·傳孝道」的傳統...
    今天,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2020年重陽節特別節目播出。將蠶桑之鄉的養蠶傳統演繹為現代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蠶繭創意掛件、精美的刺繡作品在課堂中誕生;安徽師範大學徽州三雕工作坊,具有徽派風格的木雕、石雕、磚雕在這裡製作完成;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同學們帶來的《龍騰盛世》,將舞龍運動所具有的頑強拼搏、團結合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趙罡表示,「小小的剪紙,承載的不僅僅是好看的團花樣子,更是連接祖孫之間的親情管道,是孩子最真切誠摯的祝福,也是對傳統美德最好的傳承
  • 鄉賢講孝道 感動少年心
    1月7日,長壽區龍河鎮實驗小學邀請我區第五屆「十大鄉賢」程伯成,為學生進行孝道文化宣講。聽了宣講後,孩子們紛紛表示要將聽到的、學到的記在心間,做一個存善心、有孝心,傳承孝道文化的人。特約記者 王亞明【來源:重慶長壽文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聆聽孝子故事 感受孝道文化
    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董永故裡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活動7月3日上午,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小董鄉小董村董永故裡,開展以「聆聽孝子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志願活動。聆聽了先賢故事,志願者們在演講園暢談感想,大家一致認為,中華孝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董永之所以被後世傳頌、敬仰,就是根植於平民中最深厚的孝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之所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正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寄託。通過此次活動,志願者們紛紛表示要敬先賢、學先賢,弘揚傳播孝道文化,做移風易俗文明傳播者。
  • 郭招金談「當代慈孝」:當今論孝道忠孝要兩全
    郭招金談「當代慈孝」:當今論孝道忠孝要兩全 2017-09-06 16:55: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孝經》八大經典名言警句,將孝道傳承下去!
    由於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倫理關係,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一、禮者,敬而已矣。解讀:所謂禮,就是一種恭敬的態度罷了。如果認為禮就是一套儀式,內心並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也是無禮之人。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原句是《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本指身軀、四肢、鬚髮、皮膚,後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