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錯誤。面對錯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有些人選擇文過飾非,進而重蹈覆轍,積少成多,最終招致更大的禍患;
另一些人勇於承認過錯,不斷自省反思,及時改過,最終完美解決問題!
其實,即使是聖人也會不斷犯錯,聖人與常人的最大差距在於,是否能自省,並及時改正錯誤。正如王陽明先生所言:人「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改過,簡單二字,重若千斤!
當人決定改過時,相當於糾正陷入歧途的「命運」,非有大無畏的智慧不可。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對戰時,越王勾踐犯了一個很大的過錯,就是他沒有聽範蠡的勸諫,主動出兵,導致被俘成囚。
在三年俘虜生涯中,勾踐反思自己的錯誤,忍辱負重以獲得吳王夫差的信任。
當他被釋放回國,知過而改之,虛心納諫、臥薪嘗膽,十年勵精圖治使國家強盛,最後一舉打敗吳兵,譜寫了反敗為勝的傳奇。
勾踐的這一生,完美闡釋了何為「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民間傳說勾踐回歸越國後,範蠡用《易經》卦象給勾踐起了一卦卜算前程,這一卦正好是大過卦。那麼,大過卦究竟給了勾踐什麼啟示?
大過卦,上卦是兌,代表澤水,下卦是巽,代表風與樹木。澤本潤木,但澤在木上,呈大水淹沒樹木之象。
大,通「太」。過,可以引申為過錯、過度、經過等意思。大過,就是「大過於小」,又有「事過其度」之意,故本卦以「大過」命名。
大過的狀態,可以通俗的理解為:事業的大艱難、人生的大過失。若非有志之君,難以做到善處大過之道。而《易經》的大過卦就是要告訴我們,改正過失的智慧。
大過卦的卦辭為:「棟橈;利有攸往,亨。」
「棟」就是棟梁之才,即古代蓋房子用作橫梁的材料,是支撐房子的主體。「棟」的特性是剛直,比喻一個人性格剛烈,百折不撓。
「橈」恰恰代表彎曲。棟梁彎曲了,實際上是不能用了。在這裡比喻一個人的性格一開始是剛烈的,後來知道自己錯誤所在,需要改變,讓自己彎曲柔順下來,才能達到「亨」。
舉個通俗的例子,一個一米八的好漢要通過一扇高一米七的門,如果保持直立行走,肯定撞牆上。撞上後,知道自己錯了,然後稍稍彎下腰,就能輕而易舉地通過門。
當然,如果撞牆前就意識到錯誤,提前彎下腰,那麼就不會撞牆上了。
試想一下,如果勾踐一開始就虛心納諫的話,那後面的不利結果可能就不會發生。
改過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那麼其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大過卦給大家5個啟示:
順柔下來,納聽人言
大過卦第一爻:「藉用白茅,無咎。」
白茅是一種非常柔軟的植物,在古代祭祀時跪拜的墊子大多用白茅編成。
這一爻作為本卦的開始,也是改過的開始。這句話的意思是:若要改過,首先內心要像白茅一樣柔軟下來,才能聽進別人的意見。
其實,一個人犯錯與否,第一個發現者往往是旁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如果一個人聽不進任何意見、容不得任何批評,就連善意的提醒都感到刺耳,那麼良師益友會逐漸疏離,而且有錯誤也不能及時察覺。
《資治通鑑·晉紀》有云:「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喜歡聽人指出自己的過錯,日常檢討自己的言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過錯就會日漸消除,福分就會日漸增加。
因此,改過的第一要點,是讓自己柔順下來,納聽人言,先知過,才能改過。
莫到改過晚,白首方悔遲
大過卦第二爻:「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枯楊生稊」就是枯萎的楊樹重新長出嫩芽。「老夫得其女妻」就是年紀大的男人找到一個年紀輕的女人做妻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人開始改過,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哪怕是枯楊、老夫,也可煥發新生,走向美好的生活。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則改錯的故事。
周處年少兇強俠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當時,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所以義興的百姓稱他們為三大禍害,周處尤甚。
當周處為百姓除掉蛟龍和白額虎後,得知自己才是最大的禍害,有了悔改之心。
於是,他找到了陸機和陸雲兩位有修養的名人,將情況告知,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歲月已蹉跎,怕最終沒有成就。」
陸雲回答說:「古人貴朝聞夕死,何況你的前途還有希望。人患志之不立,何必擔憂名聲不能傳揚?」周處聽後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名忠臣。
因此,改過的第二要點,是要記住,只要開始改過,什麼時候都不遲。
堅定改過之心,終吉
大過卦第三爻為:「棟橈,兇。」
這時改過走到了第三步,為什麼突然出現「棟橈」?因為有些人變得不堅定了。
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對於短期內看不到成果的事情輕言放棄。比如做實業,看到別人賺錢馬上嘗試,但是一個月到半年賺不到錢馬上停止。
這一爻說明人改過的信心出現動搖,當人太想看到改過之後的結果,反而無法堅定,最終走向兇險。
而第四爻為:「棟隆,吉。有它,吝。」
當事情發展到第四步,人的心態成熟了,改過之心越來越堅定,所以出現「棟隆」,表示棟梁之才長得非常茂盛興隆,終會出現「吉」。
「有它,吝。」表示即便堅定了信心也會有其他的風險,所以仍然要保持謹慎。
努力堅持,有所收穫
大過卦第五爻為:「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這句與第二爻相呼應,「枯楊生華」指本來枯萎的楊樹,不僅長嫩芽,還開花。「老婦得其士夫」就是老婦找到比自己年紀小的丈夫。
這一爻說的是收穫,意為人堅持改過,終於有了成果。「無咎無譽」表示即使改掉過錯,也不要追求虛名,否則可能會迎來風險。
據《了凡四訓》記載:蘧伯玉,春秋時期衛國的賢大夫,歷三朝,以賢德之名聞名於世。他每天自省、執著改過,到二十歲的時候覺得前面的錯已經改完了。到了二十一歲,發現還有些錯沒改,於是他堅持改過直至去世為止。他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備受讚譽,孔子稱他為真正的君子。
慎防物極必反
大過卦第六爻為:「過涉滅頂,兇。無咎。」
「過涉滅頂」是說一個人過河時,河水淹沒頭頂,這是非常兇險的情況。
這一爻說明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預防「物極必反」,本來改掉過錯,是為了更好的目標,但如果人一味改過,缺乏自己的主見,那麼容易走向兇險。
現如今很多家庭對晚輩過分溺愛,致使孩子成為平庸之輩,甚或走上犯罪的道路,是物極必反、樂極生悲的典型事例。情感如此,改過也如此,要時刻提醒自己,改過要注重方法,否則容易迷失自我。
此爻最後還有一個斷語「無咎」,意思是沒有過錯,為什麼沒有過錯呢?因為大過卦的中心思想就是:抱著改過的心態,人不會有太大過錯,即使中途會有些波折,當最終無咎。
大過之境,人生難免。在面對大過之時,如果找到改過之道,考驗著每一個人的智慧與抉擇能力,使大過之境變為可以由自我掌控的局面。
縱觀大過卦,並沒有告知任何改過的方法,但它提到了在改過時,不同階段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這個時代從不缺少方法,缺少的恰恰是解決問題的方向,這就是《易經》在當代仍然被譽為經典的原因所在,它當中的大智慧總能告知人們解決問題的方向,指導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