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春節是怎麼來的?民間傳說與兩人一獸有關,以後別說不知道

2021-01-10 古今獵奇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春節對我國人民如此重要,可是,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

有關春節來歷的民間傳說:

1、春節來源於萬年創建萬年曆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蔭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曆法創建完畢後,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2、春節來源於舜繼任部落首領

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繼任部落聯盟首領,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正月初一(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3、春節來源於人們驅趕「年」獸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後來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告知了人們驅趕「年」獸的辦法。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怎麼樣?讀了以上3個民間傳說,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了嗎?以後和親戚朋友在一起聊天聊起春節來歷別說不知道。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我國民間有關五鬼的傳說
    在我國民間有五鬼的傳說,五鬼也就是所說的瘟神,如果說起瘟神大概無人不知,但是,具體怎麼回事可能知道的不太多。瘟神,又稱五瘟,分別是:春瘟張元伯手執杓子和罐子,夏瘟劉元達手執皮袋和劍,秋瘟趙公明手執扇,冬瘟鍾士季手執錘,總管中瘟史文業手執火壺。
  • 春節是幾月幾日 春節是農曆幾月初幾
    導語: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沒有之一。對於這個節日的重視人們能夠無視千萬裡的距離一定要回家國家。對於這個節日的重視,使最節儉的人也原因將自己煥然一新準備過春節。那麼春節是幾月幾日?下面就來看看春節是農曆幾月初幾的相關介紹。
  •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原來是跟兩個皇帝的生日有關
    今天,筆者就想跟大家聊一聊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中秋節又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或者團圓節等,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大家都知道一個跟中秋節有關係的傳說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的丈夫後裔向天后求得長生不老的仙藥,後裔的徒弟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正要逼迫嫦娥拿去長生不老丹。
  • 關於春節的冷門知識,春節要這麼過來年才能紅紅火火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對每個中國人而言都是特別的。如今春節將至,這些專屬於春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嗎?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
  • 元宵節的習俗傳說和來歷:2018元宵節幾月幾日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對這個節日比較重視,舉行很多的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大家一定很好奇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現在小編就告訴你元宵節是怎麼來的,都有哪些習俗。  有關元宵節來歷的說法多種多樣,有3種說法流傳較廣。  元宵節來歷傳說一  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 有關豹獅獸、獅虎獸、虎獅獸你知道多少
    豹獅獸有關豹獅獸這種動物鮮為人知,豹獅獸是由雄性美洲豹和雌獅交配產生的後代,現今世上已無存活的豹獅獸。關於豹獅獸的最早記錄在1910年,在印度有一家動物園曾經通過繁育過一隻豹獅獸,用來招攬遊客。1959年,日本的一家動物園裡一隻雄性豹和一隻雌獅交配。
  • 正值春節,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麼?
    每年的農曆新年,就是中國人過春節的日子,在現代,人們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結束;而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過了這麼多年春節,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麼?
  • 淺析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孕育、形成與早期分化
    但無論怎樣,5世紀初朝鮮的壁畫上織女後有一犬,將戰國以後形成的織女的傳說,同秦人的祖先聯繫起來,又為織女為秦人之祖的結論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據。從我國中原地區傳到朝鮮,應有一個過程。所以,這幅畫所反映的是我國漢魏以前的傳說,而所傳遞的文化資訊則更早。
  • 大年初五怎麼接財神?2019年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由來及民間傳說
    大年初五怎麼接財神?2019年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由來及民間傳說今天是正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很重要的春節傳統習俗之一的初五接財神!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一一一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 你還知道與水有關的傳統節日嗎?
    你知道嗎?端午節的傳說是與水緊密相關的。有一種傳說是端午節源於「浴蘭節」。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禮記•夏小正》中描述「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屈原《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採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更直接表明「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所以這個習俗流傳至唐宋時,又稱端午為「浴蘭之月」。
  • 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有著怎樣的習俗和禁忌呢?
    新年好,簡簡單單一句話代表中國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到來,這一天就是春節,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節日,你可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嗎?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節日,即為中國農曆新年,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為中國的正月初一。
  •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祥瑞之獸,除了鳳凰,你還知道哪些?
    在相對比較「無知」的時代,仿佛所有的福禍旦夕都與神脫不開關係,且古人對於這類的傳說深信不疑,所以自古以來出現了無數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其實在古代傳說中,除了那些掌管著人間的神仙之外,還有一些異獸也是關係著尋常百姓的福禍旦夕的。
  • 「創作開運禮」春節將至,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你們知道哪些?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一歲一個瑞獸是每一個人的吉祥物,天賜之物,這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份禮物,「生肖文化,華夏一家」,它是維繫我們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的紐帶。十二生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民俗,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十二生肖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黃帝。《詩經·小雅·吉日》裡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
  •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在我國古代星官體系中,牛宿星官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
  • 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變化有規律嗎
    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變化有規律嗎由於春節是按農曆來計,它與公曆是兩種不同的曆法,故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總是變化的,當你閱完上一條目「陽曆、陰曆和陰陽曆有什麼區別」之後,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三條規律可循。第一條,如果上一年沒有閏月,本年春節要比上一年提前11天到來。
  • 我國的十二生肖為什麼沒有「貓」,您知道嗎?
    在古代民間有很多種傳說,有一種傳說比較廣泛,說的是:混沌初分,玉皇大帝覺得人間用天幹地支紀年雖然也不錯,但太過麻煩,用起來不是很方便。如若用動物的名字來記述,豈不即通俗又方便,於是就頒下聖旨召開一個動物生肖大會,通知各種動物第二天準時參加。那時候貓和老鼠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兩個動物同吃同住情同手足,消息傳出後,貓和老鼠就都知道了。
  • 我國在近代唯一一處,擁有神話傳說的寺廟!數百年來無人踏足
    然而在近代史當中卻有著這樣一個傳說,這個傳說之中的主人公是我國清朝時期一位非常著名的皇帝流傳出來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信徒大國,在中國的寺廟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了,不過在美國古代寺廟一直被古人們認為是漫天諸佛所居住的地方,寺廟往往都代表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所以很多香客們都會攜帶著各種食品以及茶水晶銀錢去,祭拜這些神明。
  • 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什麼樣的?遠比古籍中收錄的內容精彩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七夕節」。因為這個節日的參與者主要是女性,而且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又稱這個節日為「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或「巧節會」。七夕節,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平添了許多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不過,七夕節的形成也不全都是受神話故事的影響。其實,它還有很多傳說以外的因素。
  • 民間傳說:王三奶奶、河神、巨靈神
    我國古代的民俗文化多做多樣,且源遠流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民間傳說:王三奶奶、河神、巨靈神。王三奶奶碧霞元君的佐神不少,如送子娘娘、痘神娘娘、眼光娘娘之屬,均為其他女神共有,此處不敘,僅介紹一位泰山娘娘在京津一帶所獨有的佐神,王三奶奶。顧頡剛《遊妙峰山雜記》道:娘娘(碧霞元君)正殿的右手有小間供王三奶奶。
  • 鼠年到,老鼠嫁女趣味多,開封一老人還原民間傳說
    ,他就是傳說中的民間高人。19年來,老人建造的創意作品多達1500多件,擺滿了家中三個柜子,作品大到由300多個蛋殼構成的巨龍及高50多公分的開封鐵塔,小到一個個活龍活現的毛猴,蛋殼、蟬殼、核桃殼到了他手裡,都變成了可利用的寶物,最後組成一件件令人耳目一新的手工藝品。2020年1月21日,記者在萬勝街河大新區家屬院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高人,在張振武老人的家中看到了他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老鼠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