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鍾馗,端午節應該是誰的主場?

2021-01-10 藝萃

歷史上因為投江而獲得端午節冠名資格的人有三個,伍子胥、曹娥、以及屈原。結果我們都知道,曹娥名氣太小、伍子胥戾氣太重,最終屈原一枝獨秀獨家冠名端午節。

但屈原應該也沒想到,在打敗了兩個跟他年紀差不了多少、「根正苗紅」的競爭對手之後,竟然還有人敢在他的BGM裡挑戰他。

這個人嚴格說來甚至都不能叫「人」,因為他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唐玄宗一個虛無縹緲的夢。話說到這裡,你肯定已經知道他是誰了,沒錯就是鍾馗。

明憲宗《歲朝佳兆圖》故宮博物院藏

到今天很多地區仍然保持著端午節「掛鍾馗」「跳鍾馗」的習俗,用以驅邪祈福。

跳鍾馗:人們分別裝扮成鍾馗和「五鬼」

鍾馗是怎麼從唐玄宗的一個夢,變成端午節「守護神」的呢?

鍾馗的誕生

鍾馗捉鬼的故事家喻戶曉,關於鍾馗的身份來歷卻沒幾個人能說清,就連專家學者們也是一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混亂。

有人說鍾馗是北朝一個叫堯暄的人,這個堯暄本名叫鍾葵,字闢邪,所以人們就腦補出一個捉鬼闢邪的鐘馗,還把他送上了神壇。

有人說鍾馗其實是把武器人格化的產物。古人相信椎能驅鬼,但齊國人講話太慢,一個「椎」字被他們拉長音讀成了「鍾葵」,「鍾葵」又變成「鍾馗」。

也有人說鍾馗的原型是商朝兼職驅鬼的巫相仲傀(也叫仲虺),更有人再往前追溯到神話傳說裡的句芒。

《山海經》中的句芒

但大家更願意相信的還是關於唐玄宗的版本。這個版本最早見於唐代盧肇的《唐逸史》,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唐玄宗有次生病之後做了個古怪的夢,夢見一個小鬼偷了他的東西,正生氣的時候,一個一臉兇相的大鬍子鬼隨後跑出來,像吃手撕雞一樣把小鬼吃了個乾淨。

清 佚名

大鬼說自己叫鍾馗,唐高祖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沒考中,覺得沒臉見人一頭磕死在了大殿前。高祖可憐他,將他以進士的待遇安葬,所以他發誓要替大唐除盡妖魔鬼怪。

唐玄宗醒後病果真好了,於是招來吳道子根據他的夢畫了一幅《鍾馗捉鬼圖》,並下令把這幅畫印刷出來廣泛傳播,讓大家都來認識下鍾馗。

這個故事未必全然可信,但能確定的是,吳道子確實曾經奉命畫鍾馗畫像,北宋畫家郭若虛就表示自己見過真跡。唐玄宗也確實把鍾馗畫像作為新年禮物賜給臣子,當時的宰相張說還在收到畫像之後寫過一篇《謝賜鍾馗及曆日表》。

「(鍾馗)衣藍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髮」——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所以說,驅鬼鎮邪的「鍾馗」可能早就有萌芽,但我們熟悉的戴帽、蓬頭、大鬍子、面目可怖的鐘馗形象卻是在唐朝確定的。

畫家推波助瀾

有唐玄宗的傾情推廣,有畫聖的真跡撐場子,鍾馗的知名度飛速躥升,成為民間信仰裡的新晉流量擔當。但在唐朝滅亡那麼多年之後,鍾馗還能屹立不倒,甚至越來越紅,成為被道教體系承認的「捉鬼天師」,畫家們的功勞不可忽視。

古代人絕大多數都是文盲,不認得幾個字,對一個神仙最崇高的敬意就是把他的畫像供起來或者貼門上。這種情況下,一幅鍾馗畫像的影響力估計比寫幾十篇文章都大。

門神鍾馗

巧的是,歷朝歷代的畫家們對畫鍾馗都有空前的熱情。而且從五代開始,畫家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畫鍾馗捉鬼,開始管起了鍾馗的家事和生活細節。比如鍾馗嫁妹

元 顏庚《鍾馗嫁妹圖》局部

據宣和畫譜記載,五代周文矩就曾經畫過《鍾馗小妹圖》,宋代以後《鍾馗嫁妹》已經成為常見題材

鍾馗戴花

明陳洪綬《鍾馗像》

鍾馗下雨天出門

元 顏輝《鍾馗雨夜出遊圖》局部

鍾馗半夜逛街

明 戴進《鍾馗夜遊圖》局部

鍾馗喝醉酒

清 金農《醉鍾馗圖》

鍾馗照鏡子

清 佚名《豐綏先兆圖》

畫家們對鍾馗題材如此鍾愛,可能是鍾馗怪誕的形象能夠讓他們快意筆墨,可能是在「不第」的鐘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可能是藉此諷刺現實,寄寓自己惆悵、憤慨和希望……

但無論他們最初的目的是什麼,結果就是鍾馗的形象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和普通老百姓的想像貼近,越來越有群眾基礎。

端午節就是應該驅邪

可鍾馗再怎麼紅,也還是個「捉鬼的」,怎麼就和紀念屈原的端午節扯上關係了呢?難道不怕鍾天師一不小心把屈原給抓起來嗎?讓我們再回頭看看端午節的習俗。

划龍舟是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用粽子賄賂水裡的魚蝦是希望它們吃飽了就不再禍害屈原(雖然我們知道這兩項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但屈原並不是萬能的,至少沒法解釋我們為什麼要在端午的時候掛菖蒲、艾草,戴香包,拴五色絲線,喝雄黃酒……

而後面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目的:驅邪。從五月開始,仲夏來臨,毒蟲、蚊蠅滋生,洪水瘟疫來臨,在不怎麼講究衛生的古代,這個月染病、死亡的人數會直線上升。

五月開始頻繁出沒的「五毒」

按照古人的套路,五月自然被當成了會帶來不詳的、邪祟盛行的「惡月」,有兩個五的「端午」更是這個「惡月」裡最不詳的「惡日」。

「惡」到什麼程度呢,連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要,否則便會「男害父,女害母」。據《史記》記載,「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就是生於五月初五,所以老爸死活要把他丟掉。

為了平安度過「惡日」這一天,人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來驅邪祈福,菖蒲、雄黃、彩色絲線,凡是據說能闢邪的東西都要試一試,又怎麼會放著鍾馗這個專職「捉鬼驅邪除魔」的神仙不用呢?

據說,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端午節「跳鍾馗」已經成為一種固定活動。端午節「掛鍾馗像」在清朝也頗為興盛,「終南進士舞龍泉,端午時節壁上懸。仗君闢邪殲群醜,免得鬼魅擾人間。」描寫的就是這一習俗。

掛鍾馗

雖然萃花十分感謝屈原用生命給我們換來一天假期,但要說誰跟端午節最配,我站鍾馗。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01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古代有各種傳說和故事,如今因為媒體宣傳等原因,許多人多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事實上端午節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甚至屈原都可能經歷過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為惡日,從大量端午習俗中也能看出。3.祭祀屈原眾所周知,古人在端午節祭祀屈原。這也是目前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廣泛的說法。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屈原以是日死於汨羅,人傷其死,所以並將舟楫以拯之。」梁人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 端午節用英語怎麼說?
    端午節是我國流傳2000多年的傳統習俗,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The Duanwu Festival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 端午節吊屈原,讀陸丹墀先生詩
    2014年8月,我在高廟避暑與陸丹墀先生相識,後來偶有詩詞唱和。陸丹墀先生今年已90高齡,雖身體大不如前,但仍時有詩詞創作,實在令人欽佩。今天是端午節,我將陸丹墀先生給我的他的舊作《端午節吊屈原》詩3首獻出來,通過《僰俗》與讀者朋友們分享。詩用韻有突破,未避重字,但瑕不掩瑜。希望大家喜歡!
  • 2015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2015年端午節放假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放假幾天?出行需要早點做計劃和功課,這樣才能保證出行順利。關於2015年端午節放假安排如下,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在免費通行時間方面,包括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四個重要節假日,但不包括元旦、端午節和中秋節。
  • 博雅日課:屈原與端午節
    博雅日課:屈原與端午節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自己也寫過賽龍舟的場景。賽龍舟和屈原無關,那吃粽子總該沾點邊兒吧?但是,經過考證,粽子其實是,先民們祭祖和祭穀神求豐年用的,要早於屈原。目前,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文獻,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之。
  • "猴年馬月"過端午節,到底咋回事?
    比如像紀念屈原。[高巍]對,在中國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以致於紀念屈原都成了很長時間人們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了。前幾年,湖北的秭歸,屈原出生地,還有湖南岳陽,屈原沉江的地方,申報了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也進入名錄了。可見屈原在中國的端午節當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在江南還有很多地方把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也作為端午節的重要來源和組成部分。
  • 屈原故裡過端午 傳統端午祭首次「觸網」
    可以說在整個五月,秭歸縣都飄滿粽子和艾葉的清香。  每年五月初五或十五黎明,秭歸端午節活動正式拉開序幕。人們在龍舟下水前祭江,為龍舟「披紅」,舉行遊江招魂。在端午節裡,很多地方划龍舟,但在划龍舟前舉行遊江和招魂儀式,卻是屈原故裡所獨有。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端午節傳統民俗有吃粽子、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等風俗,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圖片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就要了,一些網友又要糾結端午節應該祝福安康還是快樂,那麼端午節為什麼不能祝福快樂?端午安康又有哪些來由?端午節安康送給網友。  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這一天,很多的朋友會發送互祝「端午節快樂」的簡訊。對此,非遺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端午節可以說:「端午安康。」
  •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在中國古代,端午節可是相當隆重的節日,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 玉見端午:用和田玉雕出來的端午是什麼樣的?太美了!
    端午,端者初也,午者五也,農曆初五之義。端午節這個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的古老節日,它是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來的,最初的端午節寓意著健康節,後來發展成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古代先民認為:夏至的五月是邪氣叢生、有害於生命的「惡月」。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在端午節期間,家中若有一銅質的「天醫葫蘆」坐鎮,就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道。  7  躲端 午  躲端午是端午節習俗之一,這個習俗是指新嫁或已嫁的女人回家過端午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多事情多需避諱禁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的習俗。
  • 這個端午節,他們這樣過!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這個端午節,黃岡消防的「藍」朋友這樣過。愛國教育強基礎「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屈原的家國情懷,就是端午節的靈魂。端午節,到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初心之地,追尋紅色歷史的記憶,接受紅色洗禮,傳承紅色基因。
  • 2015年端午節放假幾天?2015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2015年五一假期結束後,緊接著就是端午節了,端午放假安排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2015年端午節放假幾天?2015年端午節放假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2015年端午節放假安排如下:6月20日開始放假,周一補休,所以端午節假期為:6月20-22日2015年端午節放假安排:2015年6月20日至6月22日放假公休,共3天6月20日(星期六,農曆端午節當日)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一,為了紀念屈原。
  • 除紀念屈原以外,有關端午節的5個傳說,你還知道哪些?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今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畢竟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端午節這個節日,以前在這天不少古人都會賽龍舟,採草藥,掛艾草,拜神祭祖,吃粽子以及佩戴香囊等等活動,十分的熱鬧,可是現在大多數人在端午節這天都過的十分簡單,再也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下面就為大家說幾個有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除了紀念屈原以外還有不少傳說
  • 端午節圖片發朋友圈說說配圖 端午節圖片發圈祝賀語
    2020年端午節到了,小編分享一些端午節圖片,在端午這一天在朋友圈發說說可以當配圖用。順便一些端午節祝賀語給大家,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安康。【端午節圖片】按傳統的儀式敬拜屈原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端午節圖片發朋友圈說說配圖 端午節圖片發圈祝賀語(一)  1.端午節到,好運隨著你我笑。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其中蘊涵著中國人獨特的民族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要說「端午」二字的由來,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端」指的是「開端」、「初」的意思。因此初五也稱為端五。由於古代南北風俗各異,端午節在全國各個地方的叫法也大不相同:有五月節、天中節、女兒節、端陽節等20多個名稱。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