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2021-01-10 Hei白歷史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在中國古代,端午節可是相當隆重的節日,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端午節在古代各個朝代和地方,紀念的風俗都有或多或少的區別,但是從現在看來,大體是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尤其是賽龍舟和吃粽子,成了過端午佳節的象徵。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賽龍舟和吃粽子都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傳說中,那些敬愛屈原的人們,駕著龍舟在汨羅江撒粽子,避免河中的魚蝦吃壞屈原的屍體;而屈原也因此成了端午節的象徵人物。

但是真是這樣嗎?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端午節由來已久,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

而後世學者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出現的,而端午節很早以前便已存在。學者胡適一直懷疑是否真的有屈原這麼一個人,因為在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列傳》之前,史書上沒有關於屈原的記載。

在司馬遷之前至屈原所在的戰國時期這段時間內對屈原的記載是空白的。如果真的有屈原這麼一牛人,史書上不該空缺的,司馬遷有可能道聽途說寫了個《屈原列傳》。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而南朝離屈原跳江自盡間隔了七百多年。

在《荊楚歲時記》記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殉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78年前後,愛國地點和目標是楚國。假如屈原真的是愛國,那他愛的只是他的楚國,屬於當時楚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但是當時的秦、齊、燕、趙、魏、韓這六個外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就莫名其妙了。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

再來說一說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據考證,端午的"龍舟競渡"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古代南方百越的吳越一帶於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詩作中,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競渡的風俗來,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屈原所乘的這種狹長而輕小的舲船實質上也就是當時一種競度所用的船。

而吃粽子也是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據記載,當時的人們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而端午節的真正發揚光大,還是在隋唐時期,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兇化吉,充滿了節日的歡樂。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在節日娛樂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風氣,另一方面對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競渡之風尤為鼎盛。

不過,既然這個誤會已經形成,就讓它存在下去吧,有了屈原為國跳江自盡這個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端午節明顯豐滿了很多;就讓端午節的真正的起源及含義,留在學術界吧。

相關焦點

  •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又為什麼要賽龍舟?這些真的跟屈原有關係嗎?答案是,NO!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與屈原之間的誤會。想要理清這之間的誤會,我們得先知道,到底是先有的屈原還是先有的端午節。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我國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麼,端午節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據考證,端午節最早是祭祀的節日。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由於古代南北風俗各異,端午節在全國各個地方的叫法也大不相同:有五月節、天中節、女兒節、端陽節等20多個名稱。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
  • 除紀念屈原以外,有關端午節的5個傳說,你還知道哪些?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今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畢竟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端午節這個節日,以前在這天不少古人都會賽龍舟,採草藥,掛艾草,拜神祭祖,吃粽子以及佩戴香囊等等活動,十分的熱鬧,可是現在大多數人在端午節這天都過的十分簡單,再也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下面就為大家說幾個有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除了紀念屈原以外還有不少傳說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01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古代有各種傳說和故事,如今因為媒體宣傳等原因,許多人多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事實上端午節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甚至屈原都可能經歷過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為惡日,從大量端午習俗中也能看出。3.祭祀屈原眾所周知,古人在端午節祭祀屈原。這也是目前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廣泛的說法。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屈原以是日死於汨羅,人傷其死,所以並將舟楫以拯之。」梁人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 屈原和鍾馗,端午節應該是誰的主場?
    歷史上因為投江而獲得端午節冠名資格的人有三個,伍子胥、曹娥、以及屈原。結果我們都知道,曹娥名氣太小、伍子胥戾氣太重,最終屈原一枝獨秀獨家冠名端午節。但屈原應該也沒想到,在打敗了兩個跟他年紀差不了多少、「根正苗紅」的競爭對手之後,竟然還有人敢在他的BGM裡挑戰他。
  • 端午安康丨那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冷知識!
    天文專家表示,這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端午由來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從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端午最初是為拜祭龍祖,即所說的圖騰祭祀;後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說法,以紀念屈原的說法為主。端午習俗各地會有所不同。一般有吃粽子、賽龍舟、掛鍾馗像、掛艾草、配掛香囊、戴五彩繩、喝雄黃酒、畫額等。
  • 端午節的由來: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多種鮮為人知的傳說
    今天是端午節,在這裡祝大家端午節安康!我們一般說節日祝福的話:節日快樂!為什麼不說端午節快樂?這源於端午節特殊來歷,你知道嗎?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2006年將端午節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國家將它納入國家法定節日,2009年也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端午節冷知識17則:忌諱說快樂,多用安康
    屈原01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時下,端午節多誤傳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實為牽強附會之辭。傳說,與女皇帝武則天的生日有關:有一年端午,武則天的老媽坐船遊湖,不想遇到了一金龍,立時被嚇暈了,之後便生下了武則天…其實,這是古代帝王出生的一個寫作標準模板。如,漢高祖劉邦也是這麼出生的。《史記·高祖本紀》:「其母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圖片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就要了,一些網友又要糾結端午節應該祝福安康還是快樂,那麼端午節為什麼不能祝福快樂?端午安康又有哪些來由?端午節安康送給網友。  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這一天,很多的朋友會發送互祝「端午節快樂」的簡訊。對此,非遺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端午節可以說:「端午安康。」
  • 2015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在免費通行時間方面,包括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四個重要節假日,但不包括元旦、端午節和中秋節。  端午節關於屈原的傳說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羋(mǐ)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被世人稱為「詩歌之父」。他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 博雅日課:屈原與端午節
    博雅日課:屈原與端午節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 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什麼說並不是一個吉祥的日子?
    神秘文化:五「五」在中國古代,其實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數字。甚至毫不誇張的說,無論在哪裡,數字「五」都是與眾不同。比如《周易》第一卦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當中的九五暗含世間萬物,尊貴吉祥之意。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一,為了紀念屈原。
  • 端午節要來了,端午節的這幾個禁忌,你可知道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之後會過的更好。在傳統文化中,5月5日被視為陽氣最盛之日,物極必反,陽氣太盛便會產生「陽毒」,所以5月也被稱作「毒月」。那麼在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禁忌呢?
  • 端午節如果門口沒放這兩種草,等於白過端午,在民間非常流行!
    說起端午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定的節日,都知道端午那天要吃粽子,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如果門前沒有掛這些草,端午就算白過了;這兩種草一個是懸艾,一個是浴蘭,大家知道為什麼說沒有插這兩種草就算白過端午嗎?
  • 端午節祝語該怎麼說——安康還是快樂?
    端午安康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節日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 屈原故裡過端午 傳統端午祭首次「觸網」
    在端午節裡,很多地方划龍舟,但在划龍舟前舉行遊江和招魂儀式,卻是屈原故裡所獨有。傳說,當年屈原投江的消息傳到了屈原故裡,屈原的妹妹悲傷不已,划起小舟,沿江招魂,鄉親們也很感傷,紛紛操舟,隨她一道為屈原遊江招魂,希望屈原的靈魂回歸故鄉。此後,每到端午,遊江招魂就成了屈原故裡紀念的特殊儀式。
  • 端午節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關於端午的那些傳說
    端午節要在自家門前懸掛著艾草,這種草是神仙的寶劍。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給我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先去找水怪決鬥。再經過幾天幾夜。終於勝利了,水怪關於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孫,它就不去侵犯。
  • 端午習俗,賽龍舟包粽子,是在表達什麼?其中另有隱情!
    端午節將至,只道一聲:端午安康!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說起端午節的習俗,人都會想起包粽子、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