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 14:44 來源:瀋陽晚報
參與互動從小學到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了。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從瀋陽多家心理諮詢機構和學校的心理健康中心了解到,有些學生心理上出現了各種不適應。對此,記者採訪了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探討不同年齡階段出現不適應的特點,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10後」萌娃:
有的說不停,有的課堂上亂跑
如今,調皮搗蛋、貪玩兒自在的「80後」升級當爹媽後,「10後」的子女也已步入校園成為小學生!這些「10後」,沒有父母的照顧,能做好小學生嗎?
今年6歲的小女孩丹丹,小學第一節課,只坐了15分鐘就不安分了,先是和同桌嘰嘰喳喳地說話。被老師批評後,只安靜了十分鐘,又趁老師在黑板上寫字,偷偷跑出課堂上廁所。
解析與建議:
教育專家周永梅表示:「幼兒園階段以遊戲、活動為主,而小學階段以學習為主。所以對於初入小學的孩子來說,種種的多動表現是正常的。」周老師說:「這個階段家長和老師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比如坐姿、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合作精神等,這些基本功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上小學之後,與同學接觸不可避免,『10後』要學會交流。作為家長和老師,也要多加引導,積極鼓勵,慢慢地讓孩子對學習、對學校產生興趣。」
初一男生:
不是凌晨突然醒,就是噩夢連連
開學以來,初一男生小王無論晚上幾點睡都會在凌晨兩點半左右醒來,然後難以入睡。他也經常做一個同樣的夢:到學校時老師讓交作業,自己卻忘了帶。原來,小王擔心初中的老師不喜歡自己,自己的學習優勢在新班級中喪失,所以內心很緊張,產生了早醒和噩夢的行為。
解析與建議:
周老師說,初中有中考壓力,另外初入中學的學生由於環境、老師、同學的變化,學生們會出現身心的不適應。
周老師建議,首先,如果學生做了噩夢,家長要鼓勵學生把夢說出來,說出來就是一種心理的釋放,可以緩解壓力。其次,家長要對孩子擔心的事情做一些解析,比如雖然有中考的壓力,但是可選擇的高中範圍很寬,時間還足夠。最後,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比如騎自行車、畫畫、唱歌等。
大一新生:
因為想家,女生寢室集體大哭
「我捨不得家,捨不得我姥,想我姥爺。」 瀋陽某大學大一的一個女寢裡傳出哭聲來。「我想回家了,我想我媽了。」另一個女生附和著說。隨後,寢室裡哭聲一片。
解析與建議:
瀋陽城市學院心理老師禮冰說,大學第一年不適應,可能導致新生學業興趣淡漠、參與度降低、成績不佳,甚至中斷學業等。
關於想家問題,禮冰說:「根源上是學生的依賴心理造成的。大一部分新生雖然年齡上已經成年,但還沒有完成『心理斷奶』。想家的大一新生,要多與獨立意識強、性格穩定的同學接觸,多參加集體生活,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生活圈子,慢慢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關於大一新生的適應問題,禮冰老師總結了一些好方法,比如在大學每個班級設立心理委員,組建心理社團,學生們加強對心理諮詢的認識等等。
瀋陽晚報、瀋陽網主任記者 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