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大家承認與否,房地產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既涉及經濟又涉及民生,既有市場規律又有行政調控,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因此2020年剛過,各類名目繁多的樓市數據漫天飛舞。
而在此之前,咱不妨溫故知新,看看1999年至2019年底,省統計局整理的商品住宅數據。
或許,這一組權威性無需質疑,又能整體反應各城市樓市概況的數據,對你解讀2020年樓市情況,能起到一定的幫助。
廣東哪座城市商品住宅漲幅最大?
咱先把時間跨度拉長20年。
單從房價漲幅來看,汕尾無疑是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商品住宅均價由1999年的678元/平米躥升到2019年的7643元/平米,漲幅達1028%;其次,第二名為深圳、第三名則是清遠,兩座城市的漲幅都超900%。然後就到了東莞、河源、珠海,漲幅都超700%。
顯然,在這20年間,全省商品住宅均價漲幅近385%,沒有超過全省漲幅的只有兩個城市,中山和汕頭,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吧?
另外,從均價漲幅絕對值來看,毫無疑問是深圳奪冠,均價從1999年5004元/平米猛增到2019年的54329元/平米,簡直是買到就是賺到!
排名第二和第三名的分別是珠海和廣州,均價都漲了超過2萬元/平方米;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城市是東莞和佛山,均價漲超1萬元/平方米;隨後就是漲價超過9千元的中山和惠州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提到的漲幅前三中的汕尾和清遠,由於均價基數低,均價絕對值方面都只漲了7千元左右。
如果嫌20年太長,咱不妨以5年為跨度,看看漲幅最大的又是哪座城市?
不出意外,排名第一的是深圳,雖然價格貴,但漲的也最快啊;
排名第二的是東莞,東莞樓市這幾年確實足夠火爆;
排名第三的是中山,2015年下半年開始,深中通道概念吸引了大批深圳客,效應持續至今,「深中通道」絕對是中山樓市最成功的宣傳點,想想這概念也已經用了5、6年啦;
排名第四的是珠海,從城市行政地位和地理位置來說,都屬正常;
排名第五的是揭陽,雖然房價基數低,近幾年其實一直在悄悄的猛漲啊;惠州排名第六,近幾年的臨深概念帶來不少增幅。
廣州作為省會城市,五年時間商品住宅均價上漲了83%,排名第八,很穩健;
而五年間全省的商品住宅均價漲幅是66%。
五年時間裡,商品住宅均價累計增長絕對值前七的城市,第一是深圳,商品住宅均價每平米累計漲了3萬多元,3萬多啊,獨一檔的存在!
第二、第三是珠海和東莞,每平方米都累計漲了一萬多元;
廣州排名第四,累計漲了9千多;
中山累計漲了6千多排第五;
第六、第七是惠州和佛山,分別累計漲了5千多和4千多。
再以2017-2019年三年為跨度,漲幅排第一的是哪座城市?大中山!第二到第五的分別是清遠、汕尾、肇慶、河源。有點奇怪吧?經濟實力不夠強或者經濟發展有困境的城市,商品住宅漲幅都喜人啊。不過,2019年,清遠、汕尾、肇慶三市商品住宅均價都有微降,中山和河源依然上漲。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均價突飛猛進的情況主要發生在近五年裡!
另外,絕大多數房價貴的城市,均價漲幅排名還靠前,那每平方米漲價金額肯定也特別高。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吸虹效應」?還是傳說中的「買漲不買跌」行為慣性?
哪座城市商品住宅銷售最多?
2015-2019年五年間,商品住宅累計銷售面積前七的城市,佛山排第一,商品住宅銷售累計超過8500萬平方米;惠州累計超過7700萬平方米排第二;廣州累計超過6500萬平方米排第三;第四到第七名都是累計銷售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分別是中山、東莞、清遠、深圳。江門累計沒超過3千萬平方米,屈居第八。
如果把時間延長到十年,2010-2019年間,商品住宅累計銷售面積前八的城市,仍然是上面這八座城市。
上面這幾個城市中,深圳、廣州、佛山、東莞,賣出這麼多商品住宅可以理解,省內經濟實力前四強,常住人口也是省內前四,最少的東莞都超815萬常住人口了。
中山338萬的常住人口,五年賣出3700多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深圳客和港澳客出力不少;江門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常住人口超過463萬,五年賣的還不如中山多。不過這惠州就有點過分了啊,常住人口488萬確實比中山多,可五年商品住宅累計銷售超過7700萬平方米是什麼鬼?是中山的兩倍還不止,難道很多深圳人都有個惠州安家之夢?
還有清遠,也真是個神奇的城市,2019年底388.58萬的常住人口,城鎮人口只佔53.5%,年末戶籍人口還淨遷出了5403人,GDP位居全省第14位,可商品住宅銷售面積排名,就是倔強的位於省內前列。
寫在最後:每組數據背後都有故事,每個突兀的數字都會讓你不由自主聯想到印象深刻的事,比如網籤放開、比如調控出臺、比如外地客大批進入等等。
這幾年,你所在城市的地產江湖,有哪些事讓你印象深刻?剛剛結束的2020年,樓市數據又會呈現怎樣的結果?2021年,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地產江湖?咱們一起等待時間揭曉答案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