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體質的人,身體常有三種表現,可以從四個方面調理。
中醫養生,要注意身體的實際情況,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這就是「因人而治」的方針。這一點,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裡,就已經有了地域、身份貴賤之分。如《素問.異法方宜論》:「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
古人受科技文明的限制,儘管對「個體差異」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畢竟未能詳細區分。時至今日,我們現代人在這一點上,就有了很多的補充。比如「體質差異」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所謂「體質」,簡單說,也就是一個機體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徵,我們就叫它什麼體質。比如「陽虛體質」、「寒溼體質」等等。現在正值酷暑炎夏,外界環境火熱之氣和暑溼燻蒸之下,會形成一種溼熱的天氣,對人而言,當然也有「溼熱」體質之說。
什麼是溼熱體質?
所謂溼熱體質,我認為,也就是指身體「溼氣」較重的同時,同時還有「火熱」之像。我們知道,「溼」是中醫六淫裡的一種陰邪,而「火」則是一種陽邪,這兩種外邪陰陽不同,為何還會攪到一起呢?
因為溼屬陰邪的同時,還有「其性粘滯」的特點。這個「粘滯」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如同膠水一般,很容易「黏住」其它事物。中醫認為,溼和熱攪到一起的情形,叫做「如油拌麵」,豬油和麵粉拌到一起能徹底分開嗎?可見,溼熱體質的人,調理起來是有點小麻煩的。
溼熱體質會有些怎麼一的表現呢?一般來說,常見的會有如下三種:
頭臉:如果臉上經常油膩膩的,隨手一抹就能起來黑黑的汙垢,臉上經常長點痤瘡、小癤子之類的,一般都屬於溼熱體質的表現。口眼:溼熱體質的人,口苦口乾、口舌生瘡、舌苔黃膩是比較常見的,有的還會出現白眼球發黃。胸腹:腹脹不舒,喜歡喝點冷飲但不是很多,大便常常會粘滯不暢,上廁所的時間會延長,小便黃熱等等,大多都是溼熱體質的表現。
以上是溼熱體質的三種常見表現,當然,全身的睏倦、精神倦怠嗜睡,心煩意燥等等,都是「溼邪」的共通表現。
因為本來身體就屬於溼熱體質,於是,溼熱體質的人,他們對溼熱的環境是比較難適應的。什麼時候外界最「溼熱」?也就是夏天到初秋這段時間,氣溫高、空氣溼度大。因此,溼熱體質的人這段時間就需要好好調理一下,才能讓自己更輕鬆的工作生活,如下四點,最好能注意:
1、清淡飲食:相對於其它體質、尤其是陽虛體質的人來說,溼熱體質的人飲食更需要清淡,儘量避免辛辣油膩厚味食物,五花肉、辣椒等等,對他們都是不大合適的。既然需要清淡飲食,那麼,瓜果蔬菜就成了首選,比如赤小豆、綠豆、薏米都是清熱祛溼的食物,可以用來煲粥;空心菜、莧菜是降火的葉菜,黃瓜、絲瓜、冬瓜、蓮藕、西瓜、荸薺等瓜果,都是不錯的清熱祛溼的食物,溼熱體質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
2、適當加大運動幅度:運動的幅度,主要由身體狀況來決定。溼熱體質的人,更適合多運動一些,只要身體情況允許,運動的強度可以適當大一點,比如中長跑、球類、登山等等。因為夏天氣溫較高,也要注意防暑降溫,最好選擇清晨傍晚的時候進行。
3、改善居住環境:溼熱體質本身就是溼氣和火熱兩者都偏重所致,因此,改善居住環境,使居處更乾燥通風、涼爽舒適,對改善溼熱體質是有幫助的。
4、控制情緒,規律作息:溼熱體質的人,他們大多情緒比較急躁,睡眠質量較差,大便粘滯延長,更容易影響他們的情緒。因此,儘量克制自己的焦躁過激情緒,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及時放鬆那種莫名其妙的焦慮,是非常必要的。更好的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白天還可以適當午睡一會,有利於情緒改善。情緒好起來了,溼熱體質才有可能慢慢調理。
綜上所述,我們介紹了「溼熱體質」的主要表現,以及改善溼熱體質的四個注意點。雖然,溼熱體質不似陽虛體質那般纏綿難愈,大多都以「較新」的面孔出現,但是也需要多方面注意,從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等多個方面進行調理,才能更快地改善它。清除了溼熱之氣,身體就會更輕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