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溼熱其實並不陌生,在自然環境中經常會感受到,尤其在南方的夏季,空氣潮溼,悶熱,如桑拿天,全身不舒爽,人體內的溼熱也如這種情況。
溼熱的形成不外乎內外兩個方面,外因是感受自然界的潮溼環境,氣候潮溼,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內因多為脾虛水溼不化,熱邪煉灼而生溼熱,或過食辛辣炙煿,溼熱內蘊,內溼與外溼互相影響,脾虛溼困易感受外溼入侵,外溼侵襲也常困阻脾胃加重內溼,所以兩者是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的。
溼熱的表現如常見的面部痤瘡,皮膚癤腫,溼疹,痱子,溼熱體質的痤瘡和癤腫或者溼疹其他的都是從體內發出的,所以很多的外用藥,這裡抹下去了,那裡又長出來了,這種情況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根本的還是內在體質。
溼熱根據所在的部位不同而症狀也是不同的,溼熱鬱蒸肌膚,則皮膚油膩,易生痤瘡,癤腫,溼疹,溼熱瘀阻關節經脈,則局部腫痛,溼熱蘊脾,則見脘悶腹滿,口臭,肢體沉重,嗜睡,溼熱鬱於肝膽,可見脅肋脹痛,黃疸,口苦,目赤多眵,溼熱下注膀胱,則小便短赤,淋瀝澀痛,溼熱蘊結大腸,則大便黏滯不爽,腹痛,痢疾。
溼熱的舌苔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黃厚而膩,只要見到黃厚苔基本上就可以判定為溼熱體質。
眾所周知,痤瘡又叫青春痘,多發於青春期,很多中學生,高中生,無論男女都會容易看到的,很多中老年人也會常常看到他們的面部有很多疙瘩,難道他們的青春期還沒過嗎?
實際上,青春期是身體功能比較旺盛的一個時期,這個階段,很多人會出現溼熱內盛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情況會逐漸緩解,而現在很多中年生的痤瘡,多是溼熱體質而引起的,這些人大部分愛喝酒,或者喜歡吃辛辣食物,和燒烤,體內溼熱過盛,則皮膚容易出現痤瘡,癤腫,溼疹,這是溼熱體質的表現。
溼熱體質的主要特徵是,溼熱內蘊,以面垢油光,苔黃膩,形體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粘滯不爽或燥結,小便短黃,易心煩急躁。對炎熱夏季的環境比較難適應。
溼熱體質的成因:這種體質與先天因素也是有關的,例如~孕婦的膳食結構,性格因素,居住環境,等都會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元代名醫朱丹溪就講,(母寒則兒寒,母熱則兒熱),如在妊娠期間大量食用辛辣食物,也是容易導致新生兒的溼熱體質的形成,如很多寶寶出生後,身上出現溼疹或溼疹比較嚴重,這種情況治療起來比較麻煩,甚至有的會形成嚴重的皮膚病,所以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講,妊娠期間儘量不要吃辛辣食物。
在自然界中,人體的溼熱體質,與外界因素溼熱也是有很大的關係,長期居住在南方的人,常年氣候炎熱潮溼,自然界的溼熱之邪易侵襲人體,形成溼熱體質,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雲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區的,居民中最常見的就是溼熱體質。
而在一年中,長夏就是溼熱較盛的階段,長夏是指夏季末,夏秋之交的多雨季節,大約在在陽曆的7月,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這四個節氣,這一階段的氣候特點就是溼熱蒸騰,天氣既炎熱又多雨,空氣溼度很大,溼為長夏之氣,古人就提出長夏防溼。
在飲食因素的方面也是有關係的,平時喜歡吃燒烤,過分貪酒,煎炸,過分油膩,以及過分甜食,也是比較容易導致溼熱體質的形成。
在情志方面,五志過極,過極化火,壓力過大,精神緊張,焦慮等因素也是造成溼熱體質的主要原因。
溼熱體質的人,容易導致引起的患病傾向:
痤瘡,皮膚癤腫,痤瘡是溼熱體質的典型症狀,常呈膿皰型,好發於顏面,也多見於胸背,及肩胛附近,表現為毛囊性丘疹,以後色紅,發生小膿皰,破漬後全愈,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有輕度凹陷的痕跡,主要是由溼熱內盛,外溢肌膚而致。
黃疸,溼熱內蘊肝膽,膽汁失於疏洩,外溢肌膚,常會引起黃疸,表現為三黃,身黃,目黃,尿黃,主要是由於肝膽功能而引起的膽紅素增高所致,通過疏洩肝膽,清利溼熱,可明顯退黃。
口腔潰瘍,溼熱體質引起的口腔潰瘍多為脾胃溼熱蘊積,上燻口腔,灼傷黏膜,而生口瘡,溼熱內蘊還可以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消化不良,產生腹脹,口臭等。
淋證的發生主要特徵表現為,小便頻繁而量少,尿道灼熱疼痛,排便不利,概括言乃,尿頻,尿急,尿痛,西醫診斷為泌尿系統炎症。
淋證多為溼熱下注膀胱所致,因平時過食辛熱肥甘厚味,或嗜酒太過 釀成溼熱,下注膀胱,或下陰不潔,穢濁之邪侵入膀胱,釀成溼熱,發而成淋證,還容易患前列腺炎,痛風等。
溼熱體質的人,主要宜清熱化溼,調理臟腑日常生活中宜做好保護措施,謹防溼熱外襲,飲食適當清淡一些,忌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和不潔的飲食,儘量戒除菸酒,不要熬夜,保持情志舒暢。
溼熱體質的人,多數性情易急躁,常常心煩易怒,平時需要注意加強鍛鍊自己的意志,儘量控制不良情緒,遇到可怒之事,儘量理性克服情緒上的衝動,節制七情過極,五志過極,皆可化火,舒緩情志,穩定的心態對身體好的。
溼熱體質的人起居:
避免居住在潮溼環境悶熱的地方,居住環境宜乾燥,通風,如條件允許,可以使用抽溼機或者乾燥劑之類的。
溼熱體質在一年中的長夏溼熱較重的季節,適當的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避免溼邪侵襲。
注意勞逸結合,過度疲勞,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防溼熱之邪乘虛而入。
注意個人衛生,儘量不要穿著化纖類服飾。
溼熱體質的人代表性食物如下:
薏米,芡實,蓮子,赤小豆,綠豆,冬瓜,絲瓜,苦瓜,黃瓜,蓮藕,蘿蔔,西瓜,鴨肉,泥鰍。
苦瓜具有清熱消暑
黃瓜具有清熱利水
綠豆具有清熱解暑
薏米具有清熱利溼
菠菜具有清熱潤腸
古話說~千寒易除,唯溼難去,在溼熱潮溼的夏季一定要注意避免造成對身體的傷害。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