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
意思是:國君不保密,則失去臣子。臣自不保密,則失去身命,機密的事情不保密,則造成災害。
這句話放在仝卓身上,倒是有一些諷刺意味。
於仝卓來說,的確是因為大嘴巴亂說話,把自己的大好前程都弄丟了。
但是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這件事情卻是一件值得並且應該被揭露的醜聞。
5月22日,仝卓在直播中說起了自己高考相關的事情。
在第一年的藝考中,他沒有能夠考取自己想要的學校。
但是仝卓並沒有氣餒,他選擇了復讀,可是那個高校只收應屆生,復讀生的身份是不可以參加學校考試的。
於是他們家裡多方運作了一下,將復讀生的身份修改成為應屆生,順利參加考試。
只不過考試結果並不理想,仝卓依然沒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進行深造。
他這樣自曝隱私,或許是為了拉近跟粉絲的距離,也或許是為了直播過程中避免尷尬的冷場。
只不過當時仝卓並沒有考慮到太多後果,在他看來,不管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畢竟自己最後還是落榜了。
這樣一來,從他的角度來看,所有上不得臺面的小動作也都是白費功夫。
既然白費功夫,那麼也算不得什麼不能說的秘密了。
於仝卓來說,這些舞弊的小動作如同1後面的0一樣,沒有了1,就失去了意義。
但是,對中國教育制度來說,此事卻是一次分明地挑戰,是否能正確地處理意義重大。
02
說到制度這兩個字,難免有人嗤之以鼻。
因為不管哪個社會,都有大把的制度定出來後,並沒有嚴格的被執行。
有人甚至說,制度定了出來,就是為了被人打破的。
這話乍聽一下還挺唬人,不錯,有時候,制度就是為了被打破的。但是此「破」卻非彼「破」。
壞的制度,差的制度,自然是需要被破除的,這個「破」,人人皆可為之。
不完善的制度,是會有人去破掉它的,這個「破」就是鑽漏洞,投機,破的過程也就是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
而代表廣大民眾利益,完善可行的基本制度,只要有人來破,都會被記上一筆。
至於這記上的一筆,何時來清算,就要看國家以及社會的發展階段了。
自從1949年中國建國以來,就連我們的根本大法《憲法》都修訂了5次之多,可見,任何制度都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進步而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鑽制度的漏洞,薅羊社會的毛的大有其人,很多人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可是這種漏網之魚在當今社會只會越來越少。
隨著一個國家運轉越來越趨於正規,社會的各項制度也越來越完善。
以前除開鑽漏洞的人,還有因為制度執行不到位而遺漏的法外之徒。
但是,看中國現在的發展越來越走向良性化軌道,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也必將越來越少。
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中國的基本法之一,由全國人大制定,1995年發布,中國教育的最根本法律。
在教育法第七十七條中明確規定:在招收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仝卓的行為無疑就是營私舞弊的一種,除了他本人所有的成績以及認證全部作廢以外,相關參與舞弊人員都會受到嚴厲處分。
在這次事件中,延安市的一眾官員全部都倒了黴。
上到延安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下至延安市寶塔區第二中學校長,紛紛受到撤職或黨內警告處分。
到現在為止已經15名相關人員受到處理。
有仝卓的粉絲說,這樣的處理未免太重,於仝卓來說,基本上斷送了他所有的前程。一個在文藝和歌唱方面有不俗的表現,大學考入了中戲,還被稱為是中戲的校草的孩子,就因為一次未成形的資格舞弊,就將他一壓到底,實在有一些過分。
也許吧,同樣的事件放在十年前,或許根本沒有人來問津。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國家在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之後,有能力也有手段來關注更加細緻的民生工作。
尤其是仝卓正好趕上山東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便更顯突出。
這的確是一次殺雞儆猴。
但是,這隻「雞」必須殺,也值得殺。
2020年,中國高考人數達到1071萬。
這一千多萬考生中,不說每一個考生,起碼大多數人都是想要上一個自己心儀的大學。
這場考試,代表著中國現有條件下最大的「公平」。
從考試到招生的過程中都不容有失,否則就是對下一代人最大的失職。
曾經和同事討論過高考過程中的不平等,的確,在任何時候,國家都無法做到絕對平等。
我那年高考的時候還是全國統一試卷。
因為各省參考人數不一樣,各省高校教育資源不一樣,導致同一個學校的招生分數線對於不同地區的學生來說差異巨大。
在山東只能上二類大學的分數搞不好在北京都能上北大清華。
有人鑽高考移民的空子,將戶口轉移至錄取分數線低的地方,輕而易舉獲得清華的名額。
可是,那個在當地接受落後教育資源學習的孩子,卻永遠地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這些年,國家都在想盡辦法完善高考招生制度,就是為了給所有人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
這個簡單的「機會」二字後面,藏著的是一個孩子整整十幾年的艱苦奮鬥歷程,還有一家人在這個孩子身後默默地支持和付出。
而當這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看不見的黑手輕易抹去的時候,那個本應該得到這一切的孩子以及他的家庭會承受怎樣深沉的悲哀...
試想一下,如果仝卓第二次考試成功,那麼他會擠掉誰的名額。
這次的「雞」應該殺,蠢蠢欲動的「猴」也必須按住。
能做到這一切的,只有不斷完善的制度,不斷加強的執法力度,還每個人心中對制度、對法律的敬畏之心。
當知:舉頭三次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時光裡的對話:在茫然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行走中遇見美好,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