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仝卓告訴你何為「言出法隨」

2021-01-15 時光裡的對話

01

古人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

意思是:國君不保密,則失去臣子。臣自不保密,則失去身命,機密的事情不保密,則造成災害。

這句話放在仝卓身上,倒是有一些諷刺意味。

於仝卓來說,的確是因為大嘴巴亂說話,把自己的大好前程都弄丟了。

但是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這件事情卻是一件值得並且應該被揭露的醜聞。

5月22日,仝卓在直播中說起了自己高考相關的事情。

在第一年的藝考中,他沒有能夠考取自己想要的學校。

但是仝卓並沒有氣餒,他選擇了復讀,可是那個高校只收應屆生,復讀生的身份是不可以參加學校考試的。

於是他們家裡多方運作了一下,將復讀生的身份修改成為應屆生,順利參加考試。

只不過考試結果並不理想,仝卓依然沒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進行深造。

他這樣自曝隱私,或許是為了拉近跟粉絲的距離,也或許是為了直播過程中避免尷尬的冷場。

只不過當時仝卓並沒有考慮到太多後果,在他看來,不管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畢竟自己最後還是落榜了。

這樣一來,從他的角度來看,所有上不得臺面的小動作也都是白費功夫。

既然白費功夫,那麼也算不得什麼不能說的秘密了。

於仝卓來說,這些舞弊的小動作如同1後面的0一樣,沒有了1,就失去了意義。

但是,對中國教育制度來說,此事卻是一次分明地挑戰,是否能正確地處理意義重大。

02

說到制度這兩個字,難免有人嗤之以鼻。

因為不管哪個社會,都有大把的制度定出來後,並沒有嚴格的被執行。

有人甚至說,制度定了出來,就是為了被人打破的。

這話乍聽一下還挺唬人,不錯,有時候,制度就是為了被打破的。但是此「破」卻非彼「破」。

壞的制度,差的制度,自然是需要被破除的,這個「破」,人人皆可為之。

不完善的制度,是會有人去破掉它的,這個「破」就是鑽漏洞,投機,破的過程也就是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

而代表廣大民眾利益,完善可行的基本制度,只要有人來破,都會被記上一筆。

至於這記上的一筆,何時來清算,就要看國家以及社會的發展階段了。

自從1949年中國建國以來,就連我們的根本大法《憲法》都修訂了5次之多,可見,任何制度都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進步而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鑽制度的漏洞,薅羊社會的毛的大有其人,很多人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可是這種漏網之魚在當今社會只會越來越少。

隨著一個國家運轉越來越趨於正規,社會的各項制度也越來越完善。

以前除開鑽漏洞的人,還有因為制度執行不到位而遺漏的法外之徒。

但是,看中國現在的發展越來越走向良性化軌道,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也必將越來越少。

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中國的基本法之一,由全國人大制定,1995年發布,中國教育的最根本法律。

在教育法第七十七條中明確規定:在招收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仝卓的行為無疑就是營私舞弊的一種,除了他本人所有的成績以及認證全部作廢以外,相關參與舞弊人員都會受到嚴厲處分。

在這次事件中,延安市的一眾官員全部都倒了黴。

上到延安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下至延安市寶塔區第二中學校長,紛紛受到撤職或黨內警告處分。

到現在為止已經15名相關人員受到處理。

有仝卓的粉絲說,這樣的處理未免太重,於仝卓來說,基本上斷送了他所有的前程。一個在文藝和歌唱方面有不俗的表現,大學考入了中戲,還被稱為是中戲的校草的孩子,就因為一次未成形的資格舞弊,就將他一壓到底,實在有一些過分。

也許吧,同樣的事件放在十年前,或許根本沒有人來問津。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國家在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之後,有能力也有手段來關注更加細緻的民生工作。

尤其是仝卓正好趕上山東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便更顯突出。

這的確是一次殺雞儆猴。

但是,這隻「雞」必須殺,也值得殺。

2020年,中國高考人數達到1071萬。

這一千多萬考生中,不說每一個考生,起碼大多數人都是想要上一個自己心儀的大學。

這場考試,代表著中國現有條件下最大的「公平」。

從考試到招生的過程中都不容有失,否則就是對下一代人最大的失職。

曾經和同事討論過高考過程中的不平等,的確,在任何時候,國家都無法做到絕對平等。

我那年高考的時候還是全國統一試卷。

因為各省參考人數不一樣,各省高校教育資源不一樣,導致同一個學校的招生分數線對於不同地區的學生來說差異巨大。

在山東只能上二類大學的分數搞不好在北京都能上北大清華。

有人鑽高考移民的空子,將戶口轉移至錄取分數線低的地方,輕而易舉獲得清華的名額。

可是,那個在當地接受落後教育資源學習的孩子,卻永遠地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這些年,國家都在想盡辦法完善高考招生制度,就是為了給所有人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

這個簡單的「機會」二字後面,藏著的是一個孩子整整十幾年的艱苦奮鬥歷程,還有一家人在這個孩子身後默默地支持和付出。

而當這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看不見的黑手輕易抹去的時候,那個本應該得到這一切的孩子以及他的家庭會承受怎樣深沉的悲哀...

試想一下,如果仝卓第二次考試成功,那麼他會擠掉誰的名額。

這次的「雞」應該殺,蠢蠢欲動的「猴」也必須按住。

能做到這一切的,只有不斷完善的制度,不斷加強的執法力度,還每個人心中對制度、對法律的敬畏之心。

當知:舉頭三次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時光裡的對話:在茫然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行走中遇見美好,遇見你!

相關焦點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舉頭三尺有神明」。《增廣賢文》是一部窺探人性的啟蒙教育書籍,這部典籍以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契機,不斷告訴世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胡作非為就會自食惡果。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
  • 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關於這個問題,古人早就給出答案,那就是經常聽到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中國古代,人們對大自然比較敬畏,甚至產生一些迷信的思想,相信鬼神之說,就連孔子他老人家都說:「敬鬼神而遠之。」世上究竟有沒有鬼神?估計沒有人見過,基本都是道聽途說,或者虛構出來的。比如在神話故事中,天上住著神仙,玉皇大帝是諸位神仙的領導,掌管著三界大小事務。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個人出現這三大特徵,是不祥之兆,警惕!
    作者:文字溫暖心靈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卷首語常聽老人們說,「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出自清代的葉存仁,他離任時,僚屬們趁夜晚用一葉扁舟送來臨別饋贈,他即興賦詩一首以拒贈: 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我們常說的「朋友妻,不可欺」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要按照禮法行事,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否則連朋友都沒辦法做成,還有一句俗語說「不擺三道菜」,而這裡的三道菜,其實並沒有特指哪三道菜,而是說「三」這個數字在古代是表示祭祀的,而請別人吃飯擺了三道菜,就會讓人心裡十分不舒服。本來請客吃飯是為了增加感情,但是由於不懂禮數,反而會讓宴席不歡而散,這樣就萬分的不愉快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從「封神榜」裡說說可能會有哪些神明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以示告誡人們在做任何事時萬不可心存僥倖,以為自己獨自做下的事情,即使天地也不知。可誰又去想「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可是蒼天是如何知道呢。那或許就因為「舉頭三尺的神明」吧。拋去迷信不說,如果真有神明,那麼這舉頭三尺的神明會有哪些呢?我們就從「封神榜」裡說說。
  •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後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勸善規過的意思。你知道有哪些神明嗎?這句話的出處?上半句或下半句有哪些?在道教對神明的認為舉頭三尺的神明是三臺北鬥神,《太上感性篇》有云:「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三臺星名北鬥神君,主人間善惡、生死、壽夭、富貴貧賤之事。」,「三臺」和「北鬥」都是星名,這些神在人的頭上盤旋,如果哪個人做了虧心的事情,都瞞不過三臺北鬥的眼睛,他們會記錄人的罪惡。根據人的意念、言語和行動分為輕重,然後會增福減福,增壽減壽等。
  • 舉頭三尺有神明
    舉頭三尺有神明  孟繁佳  前幾天,丈母娘從臺灣打來電話,和老婆說,原先的一個街坊得病死了。  我心想,得,這人沒死時還討不回來的債,這下更沒戲了。  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了結了,昨天,丈母娘電話裡又說,那個欠錢的老太太家人,把錢還了。  人死帳清,幾乎是現在市井慣例了。而人死後人代還帳的,這就有些新鮮了。老婆說,這在臺灣沒啥稀罕的。有時家裡有人去世了,有什麼未了的心願會託夢給活著的人。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明,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嚴格遵守道德底線,保持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會「欺天」,正所謂「天道好輪迴」,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些住在你家裡的神都認識嗎?
    不論是在城市的單元樓,還是在農村的宅院,只要人入住房間,神仙就會進入住宅保家宅平安。不管你信仰什麼教,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罷,他們都是存在的。通常,我們只知道廚房有灶神,門口有門神,懂風水的人偶爾會提到宅神。
  • 舉頭三尺有神明,原來桿秤裡還「藏著」那麼多的神仙!
    桿秤據傳說由木匠祖師爺魯班發明的,木工工具如刨子、鑽子、鋸子、鏟子、鑿頭、斧刀、規角尺、墨斗、魯班尺等都據說是魯班發明的,可以說魯班是古代的偉大發明家。最初魯班在秤桿上刻了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定十三兩位為一斤。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了度量標準,在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的基礎上增加了福祿壽三星,十六星為一斤。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作者:文字溫暖心靈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卷首語古人說「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簡單來說就是行善作惡自有天知,瞞得了別人,卻騙不過因果。佛家有言「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感召來的。
  • 心存敬畏 頭上三尺有神明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為代表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後,加大了反腐的力度。在「蒼蠅」與「老虎」一起打的疾風暴雨的滌蕩中,一樁樁、一件件大案要案被立案嚴查,一批批涉貪、涉腐的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令國人為之一振,進而對「中國夢」的憧憬增強了信心。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能做到幾件?
    以下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能做到幾件?一、戒殺放生經曰: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殺生惡業重,極易損耗人的陰德,使人短命多病,多生災禍。一切眾生皆為有情,皆在六道裡輪迴,今生你殺它,來生惡債必償。佛教勸人吃素放生,就是為了培養大眾的慈悲心。內心慈悲良善,才能感召來福報。我們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而殘殺無辜。
  • 佛教:一個人開始「交好運」,會出現這4大徵兆,看看你有嗎?
    我們的內心就是一個能量磁場,「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心中有什麼,就會感召來什麼樣的緣法。不論是從佛教角度還是道法自然,一直都在強調修心、修念頭。人的心念變了,氣場就變了;氣場變,風水就變了;風水變,命運就轉了。念頭清淨了,命運自然就轉了。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自己運勢不好,是因為心中的能量不好,總是執念於不好的念頭裡,拔不出來,那苦自然就跟著來了。
  • 頭頂三尺有神明,上廁所也不例外,廁神還是山東人
    頭頂三尺有神明。中國古人信奉神靈有知,供桌前你的一舉一動,都有神明在離桌三尺處注視著你。不要以為你的所做所為人不知鬼不曉,其實老天爺都看著哪,正所謂「人可欺,天不可欺」。神明無處不在,就連廁所也不例外。鮮為今人所知的是:廁所之神一直是中國人所敬奉的眾多神明之一,而廁所之神是兩位絕色佳人,還都是山東人。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做到了幾個?
    《了凡四訓》裡說道:行善而為人所知,即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即為陰德。相比陽善,陰德的功德更大,有句話叫「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陽善雖可得世人讚譽,但終不及陰德的天道善神護持。世人皆一味燒香拜佛求保佑,卻不知真正保佑自己的不是外在的神靈,而是自己的德行。
  • 「萬物皆有靈」和「頭上三尺有神明」是真實的
    ,更不要陰損算計,因為「頭上三尺有神明」。(3)一旦你開始養護某株植物,它就和你建立起了聯繫,該植物似乎就會追蹤你的想法和情感變化,無論距離多遠它都可以做得到。巴克斯特工作室24小時持續地通過測謊儀觀察植物,發現了植物的遙感能力極強,例如巴克斯特外出一天,在行程的各個階段都對植物發送強烈的意念想法並做記錄,回來觀測數據做時間對照,植物的反應是非常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