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 禹 廟
(唐)宋之問①
夏王乘四載,②
茲地發金符。③
駿馬終不易,④
報功疇敢渝。
先驅總會昌,
後至伏靈誅。
玉帛空天下,
衣冠照海隅。
旋聞厭黃屋,⑤
更道出蒼梧。
林表祠轉茂,
山阿井詎枯。
舟遷龍負壑,
田變鳥芸蕪。
舊物森如在,
天威肅末殊。
氣清連曙海,
雲白洗清湖。
猿嘯有時答,
禽言長自呼。
靈歆異蒸糈,⑥
至樂非笙竽。⑦
茅殿今文襲,
梅梁古剩無。
運遙自崇麗,
業盛答昭蘇。
伊昔力雲盡,
而今功尚敷。
揆才非美箭,⑧
精享愧生芻。
郡職昧為理,
幫空應自誣。
下車霰已職,⑨
攝事露行濡。
人隱冀多佑,
曷惟沾薄軀。
註:
①宋之問:(約656-712),唐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
②夏王乘四載:《書•皋陶謨》:「禹曰: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蓋奏庶鮮食。」指大禹乘車船等四種工具治水。夏王,即大禹。
③金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的憑證,用金製成。
④駿命:遵照執行大命。
⑤黃屋:古代皇帝乘坐的車子,車蓋用黃繒製成。
⑥靈歆:供奉給神靈的祭品和香火。
⑦笙竽:兩種簧管樂器。
⑧揆:度量。
⑨霰:指米雪。
公 無 渡 河①
(唐)李白②
黃河西來決崑崙,
咆哮萬裡觸龍門。③
波濤天,
堯諮嗟。
大禹理百川,
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
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
茫然風沙。
被發之叟狂而凝,
清晨臨流欲奚為。④
旁人不惜妻止之,
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博,
河難憑。
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
公乎公乎掛 於其間,⑤
箜篌所悲竟不還。⑥
註:
①本篇選自《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二。
②李白(701-762),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楚河附近),幼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
③咆哮:一說為咆吼。
④臨:又為徑。
⑤ :掛。
⑥箜篌:古代一種弦樂器,弦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
龍 門
(唐)杜甫①
龍門橫野斷,
驛樹出城來。
氣色皇居近,
金銀佛寺開。
往還時屢改,
川水日悠哉。
相閱徵途上,②
生涯盡幾回。
註:
①杜甫(712-770),唐代大詩人。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遷居河南鞏縣。
②相閱徵途上:即回顧人生的道路。
龍 門 山
(唐)沈 期①
龍門非禹鑿,
詭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峽,
不與眾山同。
長竇亙五裡,②
宛轉復嵌空。
伏濡夠 潛石,③
瀑水生輪風。
流水無晝夜,
噴薄龍門中。
潭河勢不測,
澡葩垂彩虹。
我行當季月,
煙景共春融。
江關勤亦甚,
獻鍔意難窮。④
勢將息機事,⑤
煉藥此山東。⑥
註:
①沈 期(?-713),唐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西)人。
②竇:孔穴。
③ :吼。
④獻鍔:兩截山崖。
⑤息機:停止活動。
⑥煉藥:指道教的煉丹之術。
龍 門 八 韻
(唐)薛 能①
河浸華夷闊,
山橫宇宙雄。
高波萬丈瀉,
夏禹幾年功。
川迸晴明雨,
林生旦暮風。
人看翻進退,
鳥性斷西東。
氣逐雲歸海,
聲驅石落空。
近身毛乍豎,
當面語難通。
沸沫歸何處,
盤渦傍此中。
從來化 者,②
攀去路應同。
註:
①薛能:生卒不詳,字大拙,汾州人。
②化 :馬鬃,魚脊。
夏 禹(二首)
(唐)周曇①
一
堯違天薛賴詢謨,②
頓免洪波浸碧虛。③
海內生靈微伯禹,④
盡應隨浪化為魚。
二
禹古龍門一旦開,
無成甘死作黃能。⑤
司空定有匡堯術,⑥
九載之前何處來。
註:
①周曇:唐詩人。生卒不詳。
②堯:又稱唐堯,名放勳。天孽:指洪水泛濫的自然災害。詢謨:詢問治理洪水的計策。
③碧虛:天空。
④伯禹:指大禹。
⑤黃能:傳說大禹父親鯀化為黃能。
⑥司空:古代掌管工程的官。
龍 門
(宋)司馬光①
石樓臨晴空,②
南眺出千裡。
人憐山氣佳,
予嘆禹功美。
想彼末鑿時,
極目皆洪水。
誰知耕桑民,
倖免魴與鯉。③
註:
①司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撰修《資治通鑑》。
②石樓:在龍門峭石上建築的樓閣。
③魴與鯉:均為淡水魚類。
黃河八韻寄呈聖俞
(宋)歐陽修①
河水激箭險,
誰言航葦遊。
堅冰馳馬渡,②
伏浪卷水流。
樹落新催岸,
湍驚忽改洲。
鑿龍時退鯉,
漲潦不方牛。
萬裡通槎漢,③
千帆下益舟。④
怨歌今罷築,
故道失難求。
灘急風逾響,
川寒霧不收。
詎能窮禹跡,⑤
空欲問張候。⑥
註:
①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字永叔,自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水)人。
②馳馬渡:冬天龍門黃河結冰,可騎馬渡河。
③槎:木筏。
④益舟:船頭上畫的益鳥。
⑤詎:豈。
⑥張禹:西漢人,博士,通經學,成帝時任宰相,封安昌候。
遊禹門有感
(金)段克已①
黃河一線天上來,
兩山突兀屏風開。
天生聖人為萬世,
驚濤拍岸鳴春雷。
冷雲直上三千尺,
石巔古廟高崖巍。②
斷碑歲月不可考,
丹青剝落空莓苔。
嗟予去古盍已遠,③
荒辭漫漶相驚猜。④
安居平土果誰力,
愚民耳目誠可哀。
一聲漁笛起何處,
滄洲雅興還悠哉。⑤
註:
①段克已,字復之庵,山西省稷山縣人,生卒不詳。
②崔巍,高峻。
③盍,為何。
④荒辭漫漶相驚猜:殘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難辨認,互
相猜想。
遊 龍 門
(明)薛喧①
春澤圍四野,
閒情樂時和。
出郊縱逸興,
緬懷佳山河。
禹門忽在望,
峭壁雲嵯峨。
石磴接飛棧,
危樓架洪波。
空山響絲竹,②
虛堂進舞歌。
父老誠苦心,
旨酒神所呵。③
由來非一朝,
吾意其如何。
註:
①薛喧(1389-1462),學者,號敬軒,山西省河津縣人。
②絲竹:泛指音樂器管。
③旨酒:美酒。
春寓龍門道房有懷(二首)
(明)梁元①
高廠如登天一重,
問心久疑傍溪松。
仙臺今古遊雲蔟,
道榻尋常宿雨封。
波裡金鱗曾暴日,
沙頭野鶴故翻風。
坐來清出塵寰外,
榜榜聲流明月中。
又:
不見洪流湧碧桃,
還乘春水弄漁 。②
脖風人躍三層浪,
縱筆誰傾萬裡濤。
帝界河山雄九曲,③
王門砥柱鎮狐高。④
疏慵難作登龍客,⑤⑥
菲惡惟甘土禹操。⑦
註:
①梁元:號山人,明萬曆舉人,陝西韓城梁代村人
② :小船。
③帝界:傳說天帝居住之所。
④砥柱:黃河急流中的石島。
⑤巰慵:散慢。
⑥登龍:一登龍門,聲價十倍。科舉中魁,喻為登龍門。
⑦菲惡:指大禹惡衣菲食。
龍門七言律詩(二首)
(明)蘇進①
幾度攀躋探禹泓,
桃花雪火兩無憑。
星河呱落知天轉,②
碣石雲高見地平。
一鑿九洲堯日近,
八年千古舜華明。
蔥山澄景全何侶,③
相像源流澈底清。
又:
兩壁風雷驚曉魂,
長思聖績有靈根。④
古今不斷乾坤脈,
日月常懸斧鑿痕。
高潑海門三級浪,
平吞日嶠一崑崙。
何年博得星槎過,
我欲乘尋天上源。
註:
①蘇進,明萬曆32年任韓城縣知縣,河南祥符人。進士。潔已愛民,稱為良吏。文學淹通,尤號士雅。人至今傳誦之。
②呱落:飄降隕落。
③澄,很清。
④靈根,靈魂的根子。
韓原雜誦詩二十三章(選一)
(明)蘇進
大河西注,龍門交豁。
兩崖天斬,雲懸斧鑿。
浪起轟空,龍翻崩嶽。
萬古雄流,為韓經絡。①
註:
①經絡:比喻經脈和絡脈。
龍 門
(明)顧炎武①
亙地黃河出,②
開天此一門。
千秋憑大禹,
萬裡下崑崙。
入廟 蒿接,③
臨流想像存。
無人書壁問,④
倚馬日將昏。
註:
①顧炎武(1613-1682),大學者。江蘇崑山人。
②亙:橫貫之意。
③ 蒿:見《禮記•祭義》「 蒿悽愴」。
④書壁問:《楚辭天問序》曰:「仰視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
題《龍門詩圖》
(明)薛綱①
生幕龍門恨末逢,
倩人摹入畫圖中。②
山橫宇宙東西斷,
河貫華夷遠近通。
三級爭流魚喜浪,
兩崖欲墮鳥愁風。
於今飽食安居者,
可忘平成禹世功?
註:①薛綱,明成化巡按監察御史,山陰人。
②倩:美好,漂亮。
龍門七言律詩
(明)劉侖①
曾經積石睹神功,②
誰信龍門勢更雄?
水堯華夷千地轉,
山橫秦晉一流通。
驚濤亂倦暗天雪,
斷壁長披盡日風。
闢鑿遺痕今尚在,
萬年明德祀無窮。
註:①劉侖:明監察御史,廬郡人。
②積石:指積石山。
龍門七言律詩
(明)張維新①
一自荒山劃禹門,
洪河西北下崑崙。
無人不頌成平德,②
有峽猶瞻疏鑿痕。
浪拍桃花天際卷,
魚驚雷火水中翻。
仙舟況是陪無禮,
不道乘槎五色源。
註:
①張維新:明副使。生卒不詳。
②平成,治山治水成功。
祭禹廟文
(明)左懋弟①
萬世明德,稽古大禹。
天地蒙處,神幹天蠱。②
兩山屹攙,惟禹之門。
無酒束帛,以當祀存。
註:
①左懋弟:字仲及,號蘿石,山東萊陽人,明崇禎5年任韓城縣知縣,有政績,韓民稱頌。
②蠱:毒害和速惑。
閒居懷遠偶紀龍門之遊
張恂①
壯遊夙昔志,
所過探幽深。
不以龍門勝,
釜鑿痕鬱森。
有客攜壺檻,②
邀我一相尋。
兩峰如對壘,
萬尺特崎嶺。③
山腰閣鳥道,
插木俯奔涔。④
石鎖濤聲怒,
崖危水勢侵。
飛樓掛碧岫,
來登預斂襟。
長河爭隘口,
一往橫下尋。
禹廟壯空山,
風雷盡壁陰。
老松盤風翥,⑤
懸泉龍怒吟。
韓子天下事,
奇懷發雅音。
振丘壑,
眺遠窮雲林。
方舟來自北,
急湍直下臨。
瞬息千餘裡,
鐺中酒末潯。
史遷墓如拳,
耕牧吊遙岑。
尊前三晉小,
一水商與參。
西河鬱相望,
文清繼國深。
少梁何奕奕,
賢者成古今。
焉得周公楫,⑥
焉得傅說霖。
而時同蔚起,
一慰聖人心。
註:
①張恂:生平不詳。
② :古時盛酒的器具。
③嶺:形容山高。
④涔:雨水多,澇。
⑤翥:向上飛。
⑥楫:槳。
題《陝西韓城龍門虎圖》
前人
漫道魚龍變化工,
仙人畫虎顯神通。
遇逢河伯波濤險,
故肖山君氣象雄。
風急疑聞百獸駭,
夜深似嘯一天空。
當年不敢留名姓,
恕奪穹蒼造物功。①
註:
①穹蒼:天空。
秋日登龍門
前人
疏鑿神功浩劫存,
混茫九曲下崑崙。
雲山秦晉開雙壁,①
今古乾坤奠一門。
白日龍龜驕浪湧,②
高秋鸛鶴任風翻。
群峰羅立真如豆,
放眼方知履處尊。
註:
①秦晉:秦為陝西的簡稱,晉為山西簡稱。
②龜:
龍 門
前人
粒食安居者,
相忘大禹功。
此間無釜鑿,
天下盡蛇龍。
黃河清(詞二首)
李水部①
綠 頭 鴨
正窮冬,
其寒冰鎖龍門。
忽層陵,
從南中泮,
塋然碧浪驚奔。
況東風,
末曾解凍,
便逾百裡注澄 ,
霞鳥齊飛,②
水天一色。
望中都似對江村。
三十仞,
龍奔蝮走,
滌泛與青翻。
澄澄處,
煙巒倒影,
時兄鼉黿。③
任前古,
堯年舜世。
夏商周暨數軒。
亙千王,
末聞此事,
表帝德,
超越乾坤。
盈月冷冷,
臘冰釋,
豈榮光圖現可同論?
廣廷賀,
群臣祝壽,
唯願等靈源昇平瑞,
半年已應,
遷喜酬思。
永 遇 樂
禹鑿龍門,
巨川南注,
神治尤異。
大觀殊功,
冥符聖績,
此地呈祥端。
臘寒言涸,
層冰全履,
一夕頓消流翠。
瀉琉璃,
千波萬浪,
回過半天煙際。
嘯湘暮景,
參差如畫,
水色山光相似。
百裡澄澄,
三旬不變,
史傳都無記,
清明垂柳,
邪于澄汰,④
象德林嘉斯至。
擁千官,
前朝拜賀,
太平盛事。
註:
①李水部:左馮翔太守,生卒不詳。
② :一種水鳥,頭和頸上都沒有毛。
③鼉黿:
④汰:淘汰。
龍 門
(清)魏源①
(一)
不放黃河走,
層層鎖石門。
駕空崩雪浪,
奪隘戰乾坤。②
南北中條劃,③
地天人力尊。
為何開闢久,
元氣尚渾渾。④
(二)
禹廟勢巖僥,⑤
元圭拱玉霄。⑥
俯崖諸念絕,⑦
終夜萬靈朝。
屋有龍蛇畫,
金無魑魅驕。⑧
誰言三級浪,
赤鯉尾全燒。⑨
註:
①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清代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
②隘:險要關口。
③中條:指山西西南部的中條山。
④渾渾:黃河水泥沙多,渾渾不清。
⑤圭:古代玉器。
⑥ :山勢高峻。
⑦崖:水邊的涯。
⑧魑魅:古代傳說的山澤中的鬼怪。
⑨赤鯉尾全燒:《三秦記》云:「龍門之下,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代為龍矣。」這就是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來源。
秋遊龍門歌
(清)吉同均①
天下龍門有五:
一在直隸龍門縣西名東龍門口,
為入山西要道。
一在廣東龍門縣西,
為羅浮山之餘支。
一在四川綿州西北八十裡,
杜工部詩所謂「清江下龍門,
絕壁無尺土」是也。
一在河南洛陽南二十裡,
杜濤所謂:「龍門橫野斷,
驛樹出城來」是也。
其一即韓城龍門,
在縣東北六十裡,
即禹貢導河積石,
至於龍門之處。
唐人詠龍門詩甚多,
皆指洛陽之龍門。
吾縣龍門最古,
且為太史公誕生之地,
以其地處偏闢,
從來詠者甚少,
似不足為山川生色。
茲綠舊作並系以考據之語。
樂土自昔稱韓原,
西環象嶺北龍門。
龍門至今留禹績,
神斤窕斧劈無痕。
雙峰對峙河貫中,
上有百尺無稜桐。
常留奇氣生賢哲,
前有司馬後王通。
登臨正值重陽節,
霜風慘澹宿霧結。
雷聲忽送千峰雨,
萬丈瀑布浪噴雪。
憶昔太華作重九,
左手持螯右把酒。②
今日禹門騁遨遊,
臨風長嘯眾山吼。
君不見,
洛陽城南有伊闕,
鑿山導流中斷絕。
彼昔相傳為龍門,
對此直在兒孫列。
籲嗟呼!
我從去年點額還,
望對茲山有厚顏。
鼓 空懷燒屋願,
風雲無路絕登攀。
迨看明年春浪高,
平地一聲霹靂號。
聲價果然增十倍,
置身千仞佔峰 。
註:
①吉同鈞(1854-1936),字石笙,號頑石,韓城縣赳赳寨人,37歲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精於法學,善斷疑獄,著有《現行律》等,被稱為法律大師。
②螯:螃蟹的第一對腳。
龍 門
(清)王又旦①
清曉望陘峴,②
寰裳越溝壑。③
叢薄遠難識,
雲水勢相錯。
逐登龍門山,
雙崖橫大漠。
怒濤如奔泗,
百折天外落。
初秋氣漸爽,
高風亦間作。
秦野忽黯慘,
坤軸失寄託。④
傾耳聆喧 ,⑤
登臨翻石樂。
吾家大河濱,
臨流看寥廓。
豈期石逕轉,
一縷自噴薄。
行矣重回首,
三嘆念疏鑿。
註:
①王宗旦:山西稷山人,清康熙31年任韓城縣知縣。王又旦,疑為其兄弟。
②陘 :山脈中斷的地方。
③寰:廣大之地。 :同「溪」; :山溝。
④坤軸:地球的軸心。
⑤喧 :喧鬧。
遊 龍 門
葉 藩①
有容從我遊龍門,
澗荒根谷鍍足跟。②
洪河漭漭傷心魂,③
劃然天開失厚坤。
萬裡瀉入仰顎噴,④
波濤鯨力長風掀。
連軒獨湧運眾鯤,
至日所入歸無垠。
鳥飛不見晴峽昏,
風雨百變水怪尊。
兩山欲倒群巒奔,
回水皆立積雪渾。
努空老柏絡無根,
九幽雷轉神獨存。
狐舟靜悄波光翻,
華星明月自吐吞。
此中有文導厥源,
司馬不作誰與論?
神禹高居靈衛屯,
為呵萬象王事敦。⑤
有虎鼓瑟龍吹壎,
以侑玉 迎飛 。⑥
功成疏鑿非石痕,
後人徒以兩手 。
我輩來此陳 樽,⑦
壯思文採騰鵬鷂。
下視塵世 外 ,⑧
迴風吹我登崑崙。
註:
①葉藩:生平不詳。
②鍍:
③漭漭:形容廣闊無邊。
④顎: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組織,通稱上膛。
⑤ :指揮。
⑥侑:勸人吃喝。
⑦ :
⑧ :
登龍門山放歌
(清)衛唏駿①
龍門之鑿粵稽古,②
上有重華下神禹。
黃河源從天上來,
三級磴疊勢如弩。③
逆上呂梁奔孟門,
飈風時撼怒濤怒。④
自經四載刊九山,
峭壁層崖徑闢戶。
翁然逼仄地中行,⑤
積石華陰抵抵柱。
狂瀾萬裡一時平,
九曲曲曲決無午。⑥
當其滌源功奏時,
胼胝敢辭手足苦。
所以天錫惟無炎,⑦
告成不許渦 伍。⑧
我來登眺開心胸,
呼吸通天去尺五。
茫茫下瞰堪瞞中,
南有艨艟北舳艋。⑨
青黃四野何 熙,
譬彼創夷得差愈。
回思天地由平成,
遠矣明德嘆難數。
惟有斧痕留壁間。
靡以旋風濯以雨
千年剝蝕愈方明,
神為庇呵鬼為扈。⑩
滌水洪荒茲永消,
奠居黔庶各安堵。
安得大力祈巨靈,
扛石鐫功比岣嶁。
註:
①衛希駿:字卓少,韓城西莊裡人,進士,曾任廣州府澳
門同知和邢部侍郎。
②粵:
③弩:弩弓。
④飈:暴風。
⑤ :形容水盛。仄:狹窄。
⑥ :不順從。
⑦圭:古代帝王用的玉器。
⑧ :同「 」,人名指宋朝的万俟 。
⑨艨艟:古時戰船。
⑩扈:隨從。
龍 門
(清)程必升①
雲連山萬疊,②
峽劈水千尋。
斷岸分秦晉,
急流亙古今。
桑田歸聖德,
刊鑿寄天心。
何怪三辰雨,
紛紛儘是金。
註:
①程必升:生平不詳。
②疊:一層加一層,重疊。
登 龍 門
(清)康行澗①
廟紀平成跡,
山尋斧鑿痕。
雙涯真壁立,
萬浪似雷奔。
直下天南闊,
回瀾地北翻。
可知燒尾者,②
騰躍即天門。
註:
①康行間:山西安邑人,清康熙38年任韓城縣知縣。
②燒尾者:指鯉魚跳龍門後燒其尾而化龍升天。
九日遊龍門(二首)
(清)康乃心①
為愛登高節,
秋深覽勝遊。
村村紅樹黯,②
澗澗菊花綢。
雞大疑王世,
桑麻仰甸酋。③
荒山風雨急,
燈火宿林丘。
大野蒼山斷,
洪波兩岸開。
石巖驚立壁,
河勢似奔雷。
俗自唐虞古,④
功從忠孝來。
居人傳禹墓,⑤
是否漫相猜。
註:
①康乃心:字孟謀,清代合陽人,生平不詳。
②黯:
③甸酋:
④唐虞:即唐堯和虞舜。
⑤禹墓:禹葬會稽山。龍門地區相傳有禹墓,是否真實?
遊 龍 門
(清)康如璉①
洪濤萬裡絕雲根,
對峙層巒載斧痕。
石角開天通九曲,
浪花湧地闢三門。
秦川氣射風雷和,
晉麓光吞日月昏。
誰道澄清人力少,
乘槎空自問星源。②
註:
①康如璉:生平不詳。
②槎:指木筏。
龍 門 銘
(清)張開東①
截彼龍門,
維禹所鑿。
混混黃河,
洪流繆噶。②
星海濫傷,③
巨靈杯 。④
地窟天閭,
神斤鬼削。
風雲鬱屯,
萬雷迸作。
魚跳龍騰,
互相噴薄。
定心輯志,
乃窺元漠。
一人懷柔,
百川是若。
註:
①張開東:湖北人,生卒不詳。
② :
③觴:
④ :
龍 門
宮爾鐸①
聞道崑崙水,
連山注禹門。
粒民鹹食德,
斧鑿尚留痕。
秦晉中流拆,
波濤九曲渾。
朝宗東去急,
萬馬勢如奔。
註:
①宮爾鐸:生平不詳。
題龍門臨思閣
楊樹椿①
春風旅客一身輕,
秦晉河山雙眼明。
四海至今思禹德,
幾人到此念蒼生。
平成又惹龍蛇動,
書卷空留涕淚橫。
俯仰搞懷三代上,
儒生不盡古今情。
註:
①楊樹椿:生平不詳。
題龍門禹廟牆畫虎
程仲昭①
鯉躍龍騰妙化工,
泱泱亦有大王風。②
畫龍惟恐龍飛去,③
龍自神奇虎自雄。
註:
①程仲昭,陝西韓城人,清光緒進士,曾任安徽盱眙知縣,民國十三年主修《韓城縣續志》。
②泱泱:宏大之意。
③龍飛去:畫龍逼真,不敢點眼睛,一點眼睛即飛去。
龍 門 山
李嘉績①
導河自積石,
南至於龍門。
曲盤幾千裡,
一氣流渾渾。
乾靈巧結束,
左右相吐吞。
鏽鑿記往古,
至今留斧痕。
秦晉強分韁,
兩山本一根。
挾勢以放之,
巨濤爭飛奔。
去如走萬馬,
不復懷崑崙。
晚標速遙涯,
塵沙莽平原。
決鑿由此始,
人力嗟難論。
我從華陰來,
直溯尋津源。
傾耳聞鼓聲,
石 高騰翻。
上激雷電風,
下或蛟鼉黿。
升巔拜禹廟,
赫赫神靈尊。
奠定網終極,
藝惟功長存。
晚投水西屋,
永夜眠無吉。
夢回五更中,
淘出東方瞰。
註:
①李嘉績:生平不詳。
題《龍門全圖》①
(清)姚照②
一自荒山劃禹門,
洪河西北下崑崙。
無人不頌平成德,
有峽猶瞻疏鑿痕。
註:
①此詩作於同治甲戍中秋節。
②姚照:清同治時人,生卒不詳。
訪龍門水利建設工程①
田 漢②
恰同神禹鑿龍門,
萬鑽千錘到石根。
鵓鴿坳中殘碣在,③
駱駝堆畔怒流奔。
鐵龍指日聯秦晉,
電堡他年福子孫。
更喜徵袍春雪滿,
豐收歌定滿農村。
註:
①1961年2月4日,田漢到韓城遊龍門時,參觀龍門水利樞紐工程,陪同者有武伯倫、畢西諸、孫蒙學、張漢傑等。
②田漢:(1908-1968),現代劇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關漢卿》、《白蛇傳》,歌詞《義勇軍進行曲》等。
③碣:即「平地一聲雷處,建有石堡。
無 題
郭沫若①
龍門有靈秀,
鍾毓人中龍。
學殖空前富,
文章曠代雄。
憐才膺斧鉞,
吐氣作霓虹。
功業追尼父,
千秋太史公!
註:
①郭沫若(1892-1978),中國現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1958年春作此詩。
水調歌•龍門觀瀾①
劉雲嶽②
神州風雷動,
東風掀春潮。
龍門金濤澎 ,
赤鯉騰空跳。
到處人歡馬叫,
新興城市崛起,
駿驥知路遙。
士風醇茂邑,
古今出英豪。
千帆竟,
大鳥揚,
爭前茅。
苦幹十年八載,
登上幸福橋。
敢冒方顯智勇,
唯實才有宏圖,
凱歌夏陽嘹。
弄潮賃舵手,
興幫靠舜堯。
註:
①1992年7月25日,作者出席韓城市對外開放新聞發布會,感慨索之,賦詞一闋,以資慶賀。
②劉雲嶽,韓城人,陝西省委辦公廳秘書長。
重 遊 龍 門
吉 春
捎妻攜兒龍門遊,
車子如燕飄橋頭。
當年鐵絲橋生鏽,
如今大橋平平走。
手扶欄杆向下瞅,
層層波濤旋渦流。
細雨洗塵不覺累,
尋覓禹跡走上遊。
兩崖突斷神門開,
蒼松倒掛鳥無路。
二次大戰毀古蹟,
美景只在腦際留。
一柏一石一眼橋,
東西禹廟閣樓秀。
蛟龍怯怯爪摸岸,
猛虎眈眈沿河鬥。
禹門三級瀉白浪,
平地一聲驚雷吼!
註:
此詩作於1983年8月16日。
觀 龍 門
李生榮①
自古黃河從天落,
龍門緊鎖奈若何。
呼嘯千裡如虎豹,
蜿蜒八省似蛟蛇。
昔日天塹舟浮葦,②
今朝虹橋車飛梭。
禹王有靈當笑慰,
人民於今伏大河。
註:
①李生榮:渭南人。
②舟浮葦:船浮在蘆葦叢中。
禹 門 春 浪①
龍門屹立兩山中,
積水奔騰勢不窮。
駭浪三層迷上下,
怒濤一瞬辯西東。
春生蚤藉舟航利,
冰合欣看車騎能。
疏鑿萬年留勝跡,
登臨長此仰神功。
註:
①禹門春浪:是韓城八景之一。
龍 門 雙 八 景
陝西龍門八景:
冰橋飛渡 雲洞凌虛 玉區暹日
石橋梯霄 晴嵐驟雨 桃浪趵突
平地春雷 禹閣嵌葉
山西龍門八景:
懸崖掛月 鳴泉嗽玉 春鱗吸浪
空谷驚雷 爍水歸帆 層樓倚漢
曲棧連雲 飛閣流舟
註:
龍門雙八景,系清鹹豐乙卯春道人李玉堂畫的《龍門山全圖》碑上刻的,此碑現保存在司馬遷詞內。
龍 門 對 聯
一、西禹廟正殿對聯:
鑿山兩崖方東西功蓋萬世
導水千年薄秦晉德昭千秋
二、大禹行官山門對聯:
兩峪爭輝環抱橋南圍鳳嶺
三莊竟秀遙望渚北拱龍門
註:
上聯嵌有上峪口、下峪口、橋南、楊家嶺四個村名;下聯書有張家莊、北莊、東莊、渚北四個村名,又總括龍門地名。
三、禹王廟中題聯:
梁山奕奕禹甸也深仁從古並山崎
河水滔滔王疏哉明 於今同水流
石壑具奇觀處處靈通人間允矣無雙景
冰橋傳韻事層層凝結天下居然第一觀
洪範演九疇胸中造化參天地
龍門導三級手底經綸貫古今
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
八年於外平成河漢江淮
水出龍門三級無窮四海會
時逢夏令一王有道萬年新
江淮河漢思明德
精一危徽見道心
績奠九州重萬世
統承二帝首三王
洪水奠當年億萬家飯美魚香如依夏屋
清時思儉德千百世詠勤沐澤共永春臺
殿宇輝煌人傑地靈千古蹟
神功浩蕩民康物阜萬家春
四、八村(八社)上廟對聯:
上溯崑崙三級浪
峪抑洪湖九曲通
口誦平成
(上峪口村)
張旗鳴金歌禹甸
家喻戶曉答神恩
(張家莊)
橋板曲通龍門路
南畝阡陌建極宮
村莊毓秀
(橋南村)
家喻戶曉德昭萬世
嶺峻峰秀功垂千秋
嶺上居高
(楊家嶺)
東帶黃河波濤浪滾歌禹甸
西依青山峰巒巍巍慶王功
北望龍門
(東西北莊村)
(註:每幅對聯第一個字組成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