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信天命,這是當今世人不能體會的。信到什麼程度呢?這麼說吧,如果一個叫花子被人傳言說將來會當大官,可能他到哪都會有人免費供給吃住,甚至還會有人將寶貝女兒許給他,只等他飛黃騰達,好一起雞犬升天。
話說公元前209年7月,900個貧苦農民在秦朝兩個尉官監押之下,被徵發去戍守漁陽。陳勝、吳廣被指定為這支戌邊隊伍的屯長。他們走到大澤鄉,遇上連日大雨,道路不通,無法按期到達。接秦律失期當斬,陳勝和吳廣商議:逃亡是死,造反也不過是個死,同樣是死,為何不拼死幹出一番事業呢?他們又分析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勢,認為只要敢舉義旗,必能得到天下響應。他們鼓動人心的一句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質疑,給身在社會最底層、面臨死亡威脅的一眾壯丁以極大煽動與鼓舞。加上他們做了魚腹書,上書「陳勝王」,還假借公子扶蘇之名,因此得到了廣泛的同情和參與。「天下從之如流水」,一時間迅猛成勢,將秦政權衝擊得七零八落。雖然這裡面其實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一方面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方面又要假借天命自命為王。但人們往往會忽視自己不想計較的東西,所以沒有引起那時候人們的質疑,天命之作用被他們很好地利用起來。
到了劉備這,也是假借漢室之胃,自命匡扶漢室之正統,所以兵出有據,也給一向看重天命正統的史學家們以正面形象書之。其實他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可那是西漢的皇室,和東漢的劉秀頂多算是同宗,實在算不上是同室。
到了隋唐,瓦崗寨的一幫英雄們,先是在井中弄個混世魔王的名頭,讓程咬金掛著,實則留著那空缺以備後用——那是給後邊要出場的真命天子留著的,因為反朝廷有性命之憂,還可能株連家族,所以暫時不公布。在那時的老百姓來看,沒有天命的任何事,都不能算是順理成章的,而一旦有了天命的理由,那成有據,敗有因,寇可為王,賊可稱帝,天命有之,人不能違天命嗎!所以能當帝王的,都是有「種」的,即使暫時沒「種」, 也是會後來展示出來的。這些唯心的,細想起來很矛盾的東西,卻一直能貫穿歷史,寫入史書,可見影響之深遠,接受人群之廣泛。
到了近代,天平天國金田起事,還是利用上帝的名義,將洪秀全捧為命裡的天王,於是信眾雲集,誓死追隨。一旦成勢,這些宣傳就更加深入人心。身邊那些大將也都成了王,命裡應該當的王。可惜事敗身死,這些命格破了,但這些學說論斷似乎還是不會受大的影響,繼續在新的目標身上施展。甚至一些身在盜行的人士,也自認石遷之命,拉山頭時也不忘告訴人家:你就是當賊的命!
到了當代,一些邪教組織還是會利用天命來愚弄眾人,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是受了上天的啟示,成為拯救眾生的救星。一些人因為信了邪教,將自己的財產甚至生命都交由天命者支配,舍家棄子追隨。這在中外都有例子。如果問這些天命者天命是什麼,他們恐怕自己也說不清。那些天啟就是夢或者自己杜撰出來的故事,自己不一定信,但要教會別人信;自己不一定懂,但要教給別人懂。
人為什麼會信天命呢?有歷史的教科書原因,也有自己的潛意識原因。但終究要自己信自己,靠自己。天命或許有,但一定不能倚靠天命而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