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敬天命,順人意,智慧也
晉國公重耳逃亡到齊國後,很受齊桓公的看重。齊桓公把自己宗室中的一個漂亮姑娘嫁給重耳,還給他送了二十輛車子和八十匹馬。
重耳受到如此優厚的待遇,便有點樂不思蜀,決定在齊國一直住下去,直到老死。
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齊桓公就去世了。新的君王繼位後,當初跟隨重耳一起逃亡的狐偃,覺得新的君王不可能幫助重耳掌握晉國的政權,就和同行的人一起聚集在桑樹林裡,商量如何說服重耳離開齊國反回晉國。
這事被一旁採桑的女子聽到後告訴了重耳的齊國妻子姜氏。這姜氏也一心想讓重耳回到晉國,去治理晉國。她殺了來報信的採桑女後,來到重耳的身邊,對重耳說:
您的那些隨從們打算和你一起回晉國,請您和他們一起回去。
重耳說,我不想回去。
姜氏說,我記得《詩經》中有唱:上天看著你,不可有二心。周武王知道了上天的命令後,便起兵討伐商朝。他要是意志不堅定,怎麼能夠建立起周朝呢?
這些年晉國的國君不斷在更換著,沒有一個君王可以安穩下來,人們沒有一天安生的日子可過。
因為有公子您在,上天一直沒有讓晉國滅亡,將來能夠擁有晉國的,非公子您莫屬啊。上天在看著您呢,公子您要是三心二意,上天不會饒了您的。
重耳不聽妻子的話。他對姜氏說,我不回去,我要老死在齊國。
姜氏對重耳說:如果一個人像是害怕疾病一樣的敬畏上天,這個人就是人裡面最優秀的,如果他只知道順從自己欲望的驅使,這個人就是人裡面最低劣的。如果他在被欲望所誘惑時,還能夠想到上天的命令,可以列入中等。敬畏上天,人們就會擁戴他,受到擁戴的人,才能成為人上人。這是管仲說過的一段話,今天送給公子,希望公子自勉。
重耳不吱支聲。姜氏又說:晉國從公子您逃亡的那時起就已經被昏君統治著,這麼多年了,公子您回去復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您該回去了。
重耳說,我不回去。
姜氏接著說,如果一個人有做國君的能力,而且他成為國君後還可以拯救那裡的老百,可他偏偏不幹,總想著過自己的安樂日子,那麼這個人就不配稱之為人。
重耳還是不聽。無奈之下,姜氏便和狐偃他們合謀,將重耳灌醉後裝進車子,拉著他離了齊國。
當然,重耳回到晉國後,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六十二歲時,成為了晉文公,最後打敗了強大的楚國,稱霸了諸侯。
這個故事出自《國語·卷十·晉語四》,它告我我們,人一定要敬天命,順人意。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認為,要成為一君子,知天命便是必要的條件。他認為,不知道天命,都搞不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又怎麼能夠成為一個正人君子呢?
「都五十多歲的人了,是應該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了。」常常會聽到身邊的人們發出如此的感慨。
知天命,不僅是一個人的智慧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問題和做人的問題。
凡事存一顆敬畏之心,不抱怨,不自棄。用孔子的話說,就是「不埋怨上天,不責怪別人,認真學習而執行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