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
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什麼英雄夢,什麼骨子裡指點江山的虛妄,那就該徹底地醒醒了。
五十歲了,你這一輩子能幹得了什麼?有多大的能力幹什麼?別人可以不清楚,自己不能裝不明白。八十歲得志的姜子牙,肯定有,那得兩千年出上一個,還有誰誰,六十歲創年成了億萬富翁,歷史上還有誰誰,五十歲由一介書生變成拯救整個國家的大英雄,最後光宗耀祖,這種小概率的事情,五十歲的人最好就要太執著了,這碗雞湯還是不喝的好。
有人說因為古人的壽命很短,50歲就是老年了,所以才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這叫知天命,當然是錯。沒有資料證明,古人的壽命就不長,孔子的意思決不是這樣說,他說的是人到50應該量力而行,做做適合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什麼都不幹就去等死,要不然,他也不會說,朝聞道,夕可以死矣,活到老學到老了。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無為而治,是古代道家的一種處世態度和政治思想,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通過順應去作為。
50歲是時令的金秋,金風颯颯的凜然是免不了的,「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是必然,所以世人多悲秋,反而對於萬物歸藏的嚴冬沒有悲觀。50歲,餘生就是二三十年,光陰經不起揮霍了,想幹什麼再也不能拖到明天了。五十歲,更年期讓所有青春的標記取下了。上天把膠原蛋白從臉上收走了,當年的芍藥娃娃成了老太婆,更想拉住青春的尾巴了,各大景區的紅紗巾大媽,都想騎上最地標的地方留下自己了。老師傅覺得自己虧了,這一輩子就為了一些雞毛蒜皮,也該不老實一次,過分一會了,所以,壞人變老了。
五十歲是老了還不服老的時代,誰還沒年輕過?誰也青春萬歲;五十歲是可以量身定製的創業時代,是洗掉鉛華,對年少輕狂莞爾一笑的時代。別看在兒女面前一副深沉的樣子,別看在孫輩面前一副看穿輕浮喧囂的樣子,等偷偷地在媳婦面前還是小夥兒,在母親面前還是後生家,只是,五十知天命,不再弄苛求關注的裝萌罷了。
五十而知天命,你更懂自己,不再輕狂,不在輕言,更多一層實在,緊迫,可以寫一本書,可以做一個大工程,可以平淡地過完餘生…… ……五十歲你要努力不做一個大爺,不做一個大媽;五十歲你不要開成一朵花,可要努力結成一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