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

2021-01-09 華龍網

在祖國和人民的期待面前,在自己熱愛的事業面前,在艱巨的任務和挑戰襲來的時候,忘記榮譽,敢於「清零」,這才是「知天命」

10月24日是景海鵬的50歲生日。這個「知天命」的大生日,他在太空中接受無數國人的祝福。在網上,「景海鵬生日」成了微博的熱搜詞,網友紛紛為他送上祝福,有網友留言「地球人祝你生日快樂」。

景海鵬是我國目前唯一三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2008年9月,他圓滿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獲「英雄航天員」稱號;2012年3月,他入選神舟九號任務飛行乘組,當年6月圓滿完成神舟九號任務。如今,他正在天宮二號完成實驗任務。他是航天英雄,是少將,早已榮譽等身,但他仍願意做一名衝鋒陷陣的尖兵。

有人說:「在如今的中國,景海鵬的堅持是稀缺資源。」確實,50歲,在我們身邊,不少職場人選擇了華麗轉身去做管理,遠離一線,或者開始準備頤養天年。但景海鵬的選擇告訴我們,什麼是「知天命」。

在祖國和人民的期待面前,在自己熱愛的事業面前,在艱巨的任務和挑戰襲來的時候,忘記榮譽,敢於「清零」,這才是「知天命」。50歲,人生的一個分水嶺。經常聽到這樣的感慨,「半輩子都過去了,身體要緊,孩子要緊」。人到中年,確實要關注身體、呵護家庭,但千萬不能以此為藉口,給自己心理暗示,平平穩穩等待退休。在自己的黃金年華,更應該中流擊水,更應該勇挑重擔,要記得「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餘生最年輕的一天」。也有些朋友覺得自己年過半百,不願再衝鋒在前,覺得與年輕人一起做瑣碎的工作「丟面子」,其實,一個認真負責的人永遠會贏得尊重。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勤於學習,勤於思考,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才能贏得未來,這才是「知天命」。天宮二號是太空實驗室,景海鵬要像年輕人一樣去記憶近千頁的飛行手冊,一樣去重新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能。幾十項實驗都需要他學習相關新知識,而且在大腦充血失去重力的情況下,要頭腦清楚條分縷析不能出一點錯誤。學習永無止境,一個人只有擁有學習的能力,才能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景海鵬的堅持,給多少年紀輕輕卻不思進取的人上了一課,告訴他們年齡並不是「年輕態」的唯一標準,一個人是否有年輕態,關鍵看對事業、對人生是否永葆激情,這才是一把更重要的尺子。

人過半百,見多識廣。遇到問題,會有自己一套解決方案。但也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少了些創新的勇氣,多了些故步自封的條條框框。只有不斷創新,勇於面對風險,才能突破自我,不斷創造新的奇蹟,這才是知天命。年齡漸長,不少人創新激情減弱,創業動力不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懼怕風險。景海鵬說:「雖然這項工作充滿著挑戰,充滿著風險,乃至危險。說句心裡話,我非常熱愛,我非常喜歡甚至非常享受我的工作。」只有不忘初心,保持對事業的熱愛,才能徵服困難。褚時健75歲再創業,帶領200多人的團隊,日日夜夜對每一顆橙子精心培育護理,創下了「褚橙」熱銷的網際網路營銷奇蹟。有人說,「買的是水果,吃的是精神」。這為創業創新提供了新的案例。

「五十而知天命」,這並非一些人誤解的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盡人事知天命,努力作為但不強求結果。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從容。50歲的景海鵬告訴我們,心中有夢想,腳下有行動,堅持不懈地為目標付出努力,就會創造新的人生高度。在今天的中國,在面對無數艱難險阻的前行路上,這種品格分外珍貴。

相關焦點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知天命
    其實我的思路大概是這樣的……並不是面相帶來的「勞碌命」,她只是習慣照顧一大家子人。就算能安享晚年,奶奶還是會不斷地習慣性地繼續為這個家忙碌。這件事情對於她並不一定快樂,但一定是最習慣的生活方式,她抵抗不了心裡那種天然的對家人的憂心忡忡。寫到這裡我已經有些不懂自己是要寫關於「知天命」的什麼了。
  • 五十知天命,到底什麼是天命?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而人到了50歲後也是進入知天命的年紀。天命一般人理解的是上天安排的命運,也決定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是也有人說知天命就是看透人生,順應上天的安排。那麼,這個知天命指的是什麼?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含義
    所以需要窺得天命。而對於儒家來說,天命主要體現在社會學的價值取向上。一、知天命需要時間上的悟一個人從孩童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從家庭到社會,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磨練經歷,不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是參悟不透的,孔子以人生經驗定在了50,也只是個虛數而已,古語有「老者如僧」,也是這個道理。
  • 五十知天命,知的「天命」究竟是什麼?這點你也應該知道
    五十歲,已年過半百,這個歲數,在民間有種說法叫知天命。知的是自己的人生軌跡,早已不怨天不尤人。五十歲,也是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子女要照顧的關鍵年齡,不敢有絲毫鬆懈。五十歲,還未退休,該盡的社會責任還要堅持下去,甚至更加的有建樹。
  • 五十知天命,知道的是自己的難堪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實實在在的就是一句安慰人的話,五十歲了,知道了理想實現的艱難,那就不要頑固的奢求什麼結果了,一切順著走就是了。智者如孔子,也不過是把人生最尷尬的年紀一語帶過。沒方法,沒借鑑,全看自己是不是看得開。鬼扯啊,哪個五十歲的人沒在一些睡不著的夜裡輾轉反側。
  • 來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齡,才明白什麼叫命運,什麼叫逆天改命
    孔子說過"五十而知天命",以前不怎麼懂,隱隱的、不自覺地,自己給這句話填上了些神秘色彩。在一次行車過程中,坐在車裡與同車的朋友聊天,聊著聊著,說到現在我們的年齡都來到了四十多的階段,不盡同時感慨人生如蜉蝣、朝生暮死。
  • 走過半生,才知天命不可違!
    走過半生,才知天命不可違背人與人的相遇,不是偶然,全是必然,是冥冥之中註定,一切有安排,自有天意,不是每一段緣分,都能夠天長地久,不是誰都可以永留心間,都有它的安排,都有它的用意。我們都有缺點,所以彼此包容一點。我們都有優點,所以彼此欣整翻點。
  • 什麼是「命」,何為「天命」,孔子是如何看待「天命」的?
    「天」、「天命」、「命」的字眼在《論語》中是反覆多次出現的。在《論語》中,「天命」一詞出現過三次,孔子自己就兩次提到「天命」。「天」和「命」字單獨出現的次數就更多了,楊伯峻先生統計後,在《論語譯註》中說「天」、「命」出現的次數分別為18次和21次。
  • 人到五十知天命,首先要明白的幾個道理!(深度好文)
    原創 ┃ 萬紅雲不論你年輕時候的人生願望是否達到,歲月一晃就是過得快,眨眼之間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齡。歲月匆匆啊,從來就是這麼不停留,而我們的人生卻要放緩了腳步,細細明白下面的幾個道理。一、少年夫妻進入老來伴,老兩口子再不要為錢多錢少而爭吵了。
  • 人,為什麼不可以知天命
    但是這個時候當我們預知道未來較好的時候,是不是便更加地日益努力以求更好了還是終於鬆了口氣,「聽天由命」」??當你反觀以前,是會選擇繼續碌碌奮鬥還是會即刻產生一種「優越感」:反正我命帶福祿,即使不奮鬥也不會差到哪去。這種對於「命定」感造成的依賴感便由此而生,由此而來的便也是自然而然地放棄了更進一步的提高與發展。
  • 決定成敗的,到底是天命還是人為?
    那麼項羽的成功與失敗,到底是天命所致,還是人為所致?莊子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說:「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我們的認知,是要恰當運用於相應情勢的。但是這個情勢,卻撲朔迷離。怎樣判斷它是天命,還是人為?天命是這樣的:哪怕你不能理解,它也確定存在;哪怕你不能接受,它也固定發生。不因個人意志為轉移,這才叫天命。
  • 原神志華好兆頭五個徵兆是什麼 愛情來臨的徵兆知天命成就完成攻略
    原神這款遊戲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成就,玩家們可以完成各種成就來獲得很多獎勵,非常唯美的遊戲畫面和刺激的戰鬥讓玩家們愛不釋手,其中有一個知天命的成就是很好玩的,玩家們可以試著做一下,今天40407小編為各位玩家們帶來五個愛情徵兆的攻略哦!
  • 易經智慧:天命是什麼?孔子為何強調要「畏天命」?
    俗話說「天命難違」,關於「天命」這個話題,在《論語》中至少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為政》篇中,「五十而知天命」,另一次是在《季氏》篇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那麼什麼是天命呢?
  • 古人講「五十而知天命」,若一個人熱衷這3樣東西,多半沒啥本事
    古人對命運也有很多自己的解釋,最多的則是認為命運都是由上天安排,所以才有了"天命"這一詞。古人有言: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五十歲,就是到了一個需要明事理、服命運的年紀了。人到了五十歲,很多事情就成型了,想改變也無能為力了,而且,他的狀態也會暴露他的命運。古人就曾說過:若一個人熱衷於這3樣東西,多半是個沒啥本事的人。下面我就詳細講一下,一起來看看是哪3樣東西吧。
  • 你知道你的天命嗎?
    一個人如果能平靜到了沒有自我的存在,他一定知道自己的天命了!這一定和年齡的大小沒有關係,如果某某人學孔子說多大年齡而知天命,這個人一定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有人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這句話的前半句是對的,後半句是不完全對的!
  • 古人常說:人到五十知天命,為自己留好三條後路,才有幸福晚年
    在古代的時候,有這樣的老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裡面的「知天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已經知道自己的努力不會有成果,故而不在努力行事,而是順應天命,頗有點看運氣的意思。這是因為,古代基於大環境的惡劣,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再加上早生早育,也許五十歲已經能看到重孫子了。
  • 天命究竟是什麼?古人為何要「尊天信命」
    孔子在我國古代,人們將「命與天合論」認為,命運之威力在「天」,「天能致命於人」,人的一切由天決定;所謂命運就是「天命其意是說君子要安分守己,聽天由命不可與命抗爭,小人不肯安分,冒險強求。另外孔夫子還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按孔子的說法,如果不知命的話,也是不配做一個君子的。
  • 凡事敬天命,順人意,智慧也
    凡事敬天命,順人意,智慧也晉國公重耳逃亡到齊國後,很受齊桓公的看重。齊桓公把自己宗室中的一個漂亮姑娘嫁給重耳,還給他送了二十輛車子和八十匹馬。重耳受到如此優厚的待遇,便有點樂不思蜀,決定在齊國一直住下去,直到老死。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齊桓公就去世了。
  • 中國哲學中的「天命」到底是什麼?古人真信「萬物皆有定數」嗎?
    讀過《論語》的朋友知道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孔子說:「五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直到今天我們還把知天命代指50歲。除了孔子的言論之外,《詩經·大雅·文王》一篇中,還說到「上帝既命,侯於周服。侯服於周,天命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