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
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利用生活經驗得出的人生智慧,雖然有些已經不適用於當下,但是我們卻可以借鑑和品讀一下,今天二大媽和大家來探討這句「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勞動人民的經驗之談吧!
第一、門朝南,子不寒
在古代,人們對房屋搭建都有一定的說法和講究,無論是房子的外形還是構造,人們都會選擇坐北朝南,這樣的話,不僅風水好,而且採光也好,還很保暖,而這一點對於我們當下來說,依舊有很多人在沿襲,特別是北方人,因為天氣溫差比較大,冬天受寒面積廣,所以保暖就成了人們蓋房子的決定性因素,而這種大門朝南的房子,一來可以延長房子的壽命,二來也可以讓下一代人居住,讓他們免受風寒之苦。
正所謂一座好房子,興旺好幾代,所以搭建一座房子並不是口頭上說的那麼簡單,它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興旺、榮辱和後代的延續,所以不可大意。
第二、樹通軒,人丁散
在古代,家家戶戶都喜歡種植一些樹木,一方面是為了美觀,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乘涼,但是對於栽樹,古代人也有說法和講究,人們常說「五樹不進宅,財源滾滾來」,而這五樹,一般是指松樹、柏樹、桑樹、梨樹、槐樹,因為這些字的諧音和我們常說的禁忌詞相似,所以古代勞動人民往往不會在庭院裡種植這些樹。
而後半句,人丁散,其實和種植的這些樹有很大的關係,試想如果一戶家庭,在庭院裡種滿了各種樹木,從門口一直延續到庭廊,雖然可以在夏天遮擋陽光,但是長此以往,因為缺少太陽光照射的房子,慢慢會變潮溼和陰暗,導致家人都不能居住,最後呈現出一種人丁散的局勢。
當然,這句俗語的意思,並不是說阻止大家栽樹和種樹,而是應該有選擇地去栽種,這樣的話,不僅會給家庭帶來興旺和福氣,而且還能保證房屋能夠代代相傳,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