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小龍(化名)家住深圳光明區,年紀輕輕卻有著不能"好好呼吸"的煩惱。10年前,他查出患有甲亢,一直用藥物控制。4年前,他的鼻子好像被什麼東西堵住了,沒辦法呼吸,平時只能張著嘴呼吸,聽力也下降了
原標題:深圳小夥30秒呼吸1次,鼾聲如雷,病因原來是這個
深圳晚報2019年06月18日訊 28歲的小龍(化名)家住深圳光明區,年紀輕輕卻有著不能"好好呼吸"的煩惱。10年前,他查出患有甲亢,一直用藥物控制。4年前,他的鼻子好像被什麼東西堵住了,沒辦法呼吸,平時只能張著嘴呼吸,聽力也下降了。近日,小龍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實施了鼻咽部腫物以及腫大的雙側扁桃體切除術,恢復了正常呼吸和聽力。
多次求醫未果,家人幾乎放棄
10年前,小龍查出患有甲亢,一直用藥物控制。但他用藥不規律,想起來就吃,忘了就不吃,甲亢一直沒有好轉,後來發展成明顯的凸眼症,眼皮都無法包住眼球。雪上加霜的是,4年前,他的鼻子突然沒辦法呼吸,睡覺打鼾聲非常大,而且聽力也出現問題。
小龍曾到多家醫院檢查,檢查發現他有鼻咽部腫物,腫物擠壓了咽鼓管口。咽鼓管是連通中耳腔和鼻腔的重要通道,起到平衡中耳和外耳壓力的作用。由於咽鼓管被堵塞,導致鼓膜(外耳和中耳的分界)內外的壓力不均衡,中耳負壓、積液,引發分泌性中耳炎。雖然經過藥物治療和多次鼓膜穿刺,但中耳炎仍反覆發作。
要根治這些問題,必須要手術切除鼻咽部的腫物。同時,小龍還患有嚴重的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加上鼻咽部腫物、扁桃體肥大使得他上呼吸道堵塞,引發嚴重的鼾症。有好幾次,小龍已被推進了手術室準備手術,但由於他患有嚴重的甲亢,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手術及麻醉風險較大,幾次又被推回病房。
成功實施手術,呼吸聽力逐漸恢復
5月24日,小龍在父親的陪同下來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就診。入院後,耳鼻喉科組織了內分泌科、麻醉科、心內科、眼科進行多學科討論,認為經過藥物綜合治療並做好手術前準備,風險可控,可擇期手術。
6月3日,在麻醉師的密切配合下,耳鼻喉科主任樊韻平教授主刀為小龍做了手術。經過兩個多小時,醫生們通過鼻內鏡切除了鼻咽部腫物以及腫大的雙側扁桃體,同時通過耳內鏡在雙耳鼓膜放置了通氣引流管。手術很成功,沒有出現手術併發症等風險。
小龍術後恢復很好,打鼾的症狀基本消失,聽力也恢復了。出院後,小龍還需要一段時間休養,並繼續用藥控制甲亢。
"這是第一步,把身體的疾病解除了,以後就可以重拾信心,慢慢回歸社會。"小龍父親臉上終於出現了笑容。
這種病青少年高發,早治療是關鍵
原來堵住小龍咽鼓管的腫物叫腺樣體,也叫咽扁桃體或增殖體,位於鼻咽部頂部與咽後壁處,屬於淋巴組織,表面呈桔瓣樣。腺樣體和扁桃體一樣,出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長大,4-6歲時為增殖最旺盛的時期,青春期以後逐漸萎縮。
隨年齡增長到18歲,存有未正常退化萎縮的增大腺樣體稱之為腺樣體殘留。患者常伴有咽喉炎、鼻竇炎、鼻炎、鼾症等鼻氣管疾病。"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他可以在30秒的時間氣息全無,接著、掙扎嗚咽,發出一陣青蛙叫一樣的呼吸聲,突然大喘一口,再進入下一個無呼吸循環。這是很嚴重的 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回憶起小龍的情況,樊韻平教授說。
據了解,腺樣體肥大又叫咽扁桃體肥大,就是這個部位形成病理性增生肥大,由於孩子的鼻咽部比較狹小,當腺樣體肥大時,就會堵塞後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導致孩子鼻塞的情況發生,如果是感冒了,或者發炎了,鼻腔裡充滿了鼻涕等粘稠物,孩子就完全不能用鼻子呼吸了,自然就會張嘴呼吸,從而導致打呼嚕的現象。
孩子長期用嘴呼吸,還會引起氣流衝擊硬顎,導致硬顎變性、高拱,最明顯的就是上嘴唇越來越短,還往外翻,門牙也會越來越突出,導致牙齒咬合不良,下巴也會變短,一笑就會露出牙齦,嚴重的孩子還會出現面無表情,表現為"痴呆面容"。因此,孩子長期打鼾,用嘴呼吸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否則形成腺樣體面容後就很難改變,將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成長。
小孩出現腺樣體肥大可先保守治療
如果沒有扁桃體肥大,只有腺樣體肥大,並伴有鼻病,此種情況多屬於鼻病炎症引起的腺樣體肥大,當治療鼻病為主,鼻病好轉後,腺樣體肥大容易顯著減輕,因此可以考慮保守療法為主而不是手術優先。
藥物治療時間,炎症自然轉歸,順利情況下也需要2周時間,因此,藥物治療應該10-15天一個療程。當然,如果患兒能夠配合,每天使用生理鹽水衝洗鼻腔,或條件允許,每天用吸引器吸除鼻腔內分泌物,效果會更好。
若是腺樣體肥大引起了非化膿性中耳炎,那就要考慮切除了,這樣可以儘快解除對咽鼓管咽口的壓迫與阻塞,對非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有利,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聽力。對於鼻咽阻塞症狀嚴重,經一般治療效果不佳,並有聽力障礙者,應儘早行咽扁桃體切除術。
深圳晚報記者周倩通訊員鄭天心
[責任編輯: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