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之「雞鳴」

2021-01-17 悅讀紋章

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太陽出沒的規律、天色的變化、日常活動及生活習慣歸納總結出的一套計時方法,充滿了中國智慧。先民將一天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從西周起,又為每個時辰各自取了優雅而詩意的名稱。它們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眣、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分別對應十二時辰,或描繪了地間一景,或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丑時又名雞鳴,或曰荒雞,是凌晨1:00—3:00,是十二時辰中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段時間。此時,曙光初視,天地間似有一雙大手,正把夜幕與白天互相扭轉。過了兩點,雄雞便開始打鳴了,這個跟陰陽有關。《黃帝內經》中對陰陽解說十分清楚。

《素問》中指出:天地自然之中,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交合,萬物滋生,人類及世間萬物是稟天地陰陽之氣而生存的。自然界,白天光明是陽,夜晚黑暗是陰。內經曰:自然道理用陰陽來分,但陰中又有陽,陽中又有陰。在一天當中,早上到中午陽氣漸旺,中午最旺,到下午,陽氣開始衰弱,陰氣開始增加。從天剛黑到雞叫的時候,也是陰氣漸重之時。丑時,凌晨兩點的時候,陰氣盛到極點,所以此時是陰中之陰,這個時候,醫院許多危重的病人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加重或死去,病房裡最容易死人。過了兩點,雄雞開始打鳴,代表陽氣起來了。這個時候,陰氣逐漸消散,陽氣逐漸旺盛。《聊齋志異》裡,許多女鬼到雞叫的時候就消失,也正是在丑時兩點之後,就是因為此時陽氣逐漸起來了。這個時候,陽氣還很弱,人們還在睡夢之中,而雄雞已體察到陽氣的上升。「雞鳴」一詞作時間使用,源於《春秋左傳正義》中「雞鳴而食,唯命是聽」之句。雞被古代漢族人民褒稱為「知時畜也」,說明雞比人類更能體察自然界陰陽的微妙變化。

所以,雞鳴之時,並不能以人類的感知來定,人們所能察覺到的四點多鐘「雄雞一唱天下白」,那是體知較晚的了,而雞實際上在凌晨兩點之後就開始鳴叫了。

相關焦點

  • 十二時辰大概在什麼時候 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段
    導讀:古代計時是由時辰來記錄的,一天一共有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十二生肖來對應命名,一個時辰所對應的現代時間是兩個小時,那麼十二時辰大概在什麼時候?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段是怎樣的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十二時辰對照表查詢,快點來看看吧。
  • 「雞鳴」不一定是「雞叫」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有:"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有人解釋這裡的"雞鳴"為"雞叫";有的不加解釋,那意思是這個"雞鳴"就是一般的雞叫,用不著再解釋。這是不對的。"女曰雞鳴",如果真的是雞叫,人已經聽得到了,就用不著"子興視夜"爬起來撩窗簾看星星了。這個"雞鳴"並不是真的雞叫。
  • 你真的知道夜半和雞鳴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嗎?
    ■拂曉、黃昏、半夜,第一想到的便是這些時間用詞了,最多,再加個十二地支,子、醜、寅、卯等來表示十二時辰。其實,自西周開始,每個時辰就擁有許多別稱,只是現在,隨著歲月的不停迭代,有了更方便的數字時間,我們早已不再使用、也忘記了它們中的大多數,甚至有些還「相見不相識」,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熟悉的古詩詞中的時辰吧。
  • 時辰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生活之美,被古人融入十二時辰點點滴滴。十二時辰別名解析對應生肖當令器官循行經脈常見症狀時辰宜忌子時 23:0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由天黑轉為天亮這一時間段。鼠膽膽經頭暈目眩、口苦、善太息。宜:睡覺。忌:熬夜;吃夜宵。丑時 01:00-03:00雞鳴,又名荒雞。指深夜過後,雞鳴之時。牛肝肝經胸悶、疲倦、黑眼圈、特別容易煩躁。宜:熟睡。忌:熬夜;生悶氣;久視。寅時 03:00-05:00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
  • 十二時辰對中國人的意義
    十二時辰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傳承,古人根據太陽出沒的規律,天色的變化及日常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幹支為紀。」
  • 巢院十二時辰,與你同行
    巢院十二時辰,與你同行 古代有十二時辰之分 日夜更替 瞬息萬變 巢院的十二時辰也是精妙絕倫 就讓團團帶筒子們看看吧!
  • 內蒙古十二時辰
    今日火爆網絡的《長安十二時辰》落下帷幕此時正是午時內蒙古的你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你知道內蒙古的十二盟市對應的十二時辰嗎一起來看吧子時,即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左傳·哀公十六年》中的「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是迄今所見到的,「夜半」一詞作為時間使用的最早用例。子時·呼倫貝爾市這裡晝夜溫差大只有火車站依舊繁忙無數的人在火車的隆隆聲中日復一日堅守在工作崗位只為圓每一位旅客擁抱草原的夢想丑時,即雞鳴,又名荒雞。詩經中曾多次提到「雞鳴」,如「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 讀懂了十二時辰,你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文 | 美物計
  • 十二時辰之辰時詩詞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一年分四季,一日別日月,時辰,區別於小時、時刻,是中國古人對於時間的完美刻畫,而翩翩詩意對應分時別辰,異常有味兒?
  • 藏在《易經》中的「十二時辰」之美,每時每刻皆有詩意
    如十天幹便可與十二地支組合為六十甲子,同時十二地支也可用來表示生肖,同時也可用來表示時間。在古代中國,人們將一天劃分為十二等分,和現在24小時的劃分略有不同,它們分別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故藏在《易經》裡的十二時辰分別名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當然古人為了將十二時辰和十二地支加以區分,所以別出心裁地為每個時辰都起了應景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1、子時·夜半子時是指23:00-01:00這個區間。
  •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很火,那麼歷史的十二時辰時間是如何算的?
    古代時間十二時辰計算方法源於西周。十二時辰對應時間是古代對於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方法。古代的十二時辰有:子[zǐ]時醜[chǒu]時 寅[yín]時 卯[mǎo]時辰[chén]時巳[sì]時 午[wǔ]時 未[wèi]時申[shēn]時酉[yǒu]時 戌[xū]時 亥[hài]時古代的十二個時辰表中,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兩個小時。一天當中古代以子時開始算起。對應時間如下。
  • 【漲知識】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二十四時辰……
    【漲知識】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二十四時辰…… 2019-07-26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大金陵的十二時辰
    古人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時段每一時段相對應一個時辰在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古人生活作息規律的囊括總結下十二時辰應運而生今天浦小青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南大金陵十二時辰來讓大家對校園生活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子時(23點—1點)子時,即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 十二時辰的一生,一生中的十二時辰
    信息來源:伏羲國學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 冬供十二時辰
    ,每刻,生活如浪潮一般滾滾向前這裡是冬供十二時辰是參與到冬供各個環節每一位員工的日常伴隨著源源不斷的天然氣時時不停,生生不息在十二個時辰裡上演「冬供」進行曲日升月落,時光匆匆十二時辰周而復始,伴隨著石油人
  • 什麼是雲南十二時辰?
    什麼是雲南十二時辰?》一開播就霸佔了熱搜榜劇中宏大華美的畫面還原了長安這座歷史古都應有的熱鬧繁華十二時辰成為熱點話題後網友們紛紛拿自己的城市打趣▼g各種職業的十二時辰也是過於真實笑歸笑但是你知道十二時辰的來歷麼?
  • 唐詩宋詞裡的十二時辰,一起了解下?
    唐詩宋詞裡的十二時辰近日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時辰」這一古老又充滿中國智慧的計時方式再次被人們關注。我們的祖先白天觀日、夜間觀星,根據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將一天平均分為十二個時段。又因古人將天穹以北極星為中心劃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方位,他們認為太陽每晝夜繞北極星旋轉一周,分別經過這十二個方位。於是,表示十二方位的地支序數,同時也就表示了時間,從子時、丑時直至亥時,這就是十二時辰。
  • 中國十二時辰之美,每時每刻皆有詩意!
    中國最美的十二時辰,讓你在這塵世的浮華中,找回內心深處的寧靜,探尋那被忽視的美景。——最愛子時的半畝君這是古人的大智慧,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還為十二時辰取了別致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
  • 時辰,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12時辰,五行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時辰計時法到底是啥?古人的記時方式不一般
    隨著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火,人們除了對盛唐文化的嚮往之外,也對劇中主要的時間線索——時辰計時法,充滿了興趣。 其實,我們在不少古裝劇中都聽過這個計時法,什麼午時三刻、子時、丑時、打更等等也是耳熟能詳,但是十二時辰計時法究竟是如何計時的,和我們現在的二十四小時計時法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