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眉弄眼、撇嘴聳鼻……九歲孩子「小動作」頻發,原來是這裡出了問題

2020-11-22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程曉琳 蔡超麗

今年9歲的方方(化名)看上去跟別的小朋友沒什麼不同,但是近半年,媽媽發現他總在不經意間眨眼睛。

起初媽媽發現方方在寫作業的時候頻繁眨眼,以為是故意不想寫作業,就把他好好教育了一番。

後來發現方方在看電視的時候也會眨眼,媽媽又覺得可能是結膜炎,拿出了以前從醫院配來的滴眼液,滴了幾天,卻不見一點效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於是,媽媽帶方方去了社區眼科就診,醫生說方方的眼睛沒有問題。眼睛沒問題,那為什麼會不停眨眼?媽媽非常疑惑。

半個月後,方方眨眼的症狀越來越明顯,甚至還出現了清嗓子、搖頭、動嘴、聳鼻子等其他「小動作」,方方說這些奇怪的動作自己也控制不住。

因為這些突然的「小動作」,不僅使方方在課堂上不能集中精力,也讓旁邊的同學覺得受到了打擾,紛紛向老師告狀,甚至還在方方背後指指點點,這些都讓他悶悶不樂,成績也下降了很多。

方方媽媽終於意識到孩子得病了,於是帶著方方輾轉各家醫院,做了腦電圖、頭部CT、微量元素監測等檢查,都沒有發現明顯異常。

經他人介紹,媽媽帶著方方來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向邵徵洋教授尋求幫助。

經過仔細詢問病史及詳細查體後,方方被診斷為「抽動障礙」。

針對方方的病情和體質,邵徵洋教授為方方制定了個性化中藥治療方法,並輔以耳穴治療。

半個月後,方方症狀得到了明顯好轉,除了偶爾眨眼,其他的症狀如清嗓子、搖頭、聳鼻子等症狀都已消失,他又能在學校裡和同學們一起愉快地學習玩耍了。

抽動障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兒童抽動障礙是一種原因尚未明確的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

很多家長以為很少見,實際上近幾年發病率越來越高,每到節假日,兒科門診每天都有兒童抽動障礙的患兒來就診。該病平均發病年齡約為6.4歲,多在18歲之前發病,男孩發病率約為女孩的3-4倍,部分患兒會在青春期自愈,如果沒有自愈,症狀會持續到成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兒童抽動障礙以不自主、反覆、突發、快速的,重複、無節律性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常常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強迫性動作及情緒行為異常。

由於這些症狀可以單獨出現,因此在患病早期往往不容易被發現,極易誤診為支氣管炎、哮喘、咽喉炎、結膜炎等。

在臨床上,兒童抽動障礙常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兩大類。運動性抽動如眨眼、斜視、噘嘴、搖頭、聳肩、縮頸、伸臂、甩臂、挺胸、彎腰、旋轉軀體等;發聲性抽動則表現為喉鳴音、吼叫聲,嚴重的轉變為刻板式咒罵、陳述汙穢詞語等。

抽動障礙有什麼危害?

隨著病情的發展,症狀不僅僅只表現為抽動,有些孩子會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種情緒和行為問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社會適應困難:某些患兒可能會出現短暫或長期的社會性缺陷,尤其長期複雜的運動性抽動、發聲抽動,可能會導致社交孤立等。

2、情緒問題:20%~30%的抽動障礙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也會出現低自尊、社會退縮等。

3、發育畸形:長期的抽動會使患兒抽動部位肌肉畸形或僵化,嚴重的甚至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

治療抽動障礙,中醫有優勢

抽動障礙在中醫古籍中屬於「抽搐」、「瘈瘲」、「慢驚風」等範疇。《內經》言:「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古代醫家多從「肝風」立論。中醫認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與心脾密切相關。病機關鍵為風痰膠結,肝亢風動。病初病性多屬實,日久不愈易轉為虛證,病理產物以風痰為主。

該病與先天稟賦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調、飲食所傷、疾病影響等多種因素有關。

邵徵洋教授在臨證時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重視祛風化痰、消積、健脾之法,同時提倡外治之法,如針灸療法、穴位貼敷、小兒推拿等。

根據患兒的誘發因素、抽動情況、體質、生活習慣等進行個體化的辨證論治,以疏風、宣肺、平肝為總則,佐以健脾化痰、消食導滯、活血通絡等方法,配合行為心理、家庭教育等綜合治療體系,療效顯著。

抽動障礙的預後如何?

隨年齡增長和腦部發育逐漸完善,部分輕症患兒的症狀會逐漸減輕,但仍需在18歲青春期過後進行預後評估。

大部分患兒成年後能像健康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兒出現抽動症狀遷延,或因同時患其他精神障礙而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杭州市紅十會醫院邵徵洋教授有多年的兒童抽動障礙臨床診治經驗,認為本病藥物治療固然重要,日常調護也不可忽略。邵徵洋教授提醒家長,兒童抽動障礙與外界環境、家庭因素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患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心理方面:緊張、焦慮的情緒可誘發或加重抽動症狀,家長要多理解患兒,態度溫和,避免過多指責,關注並疏導患兒的負面情緒,儘可能營造溫馨、自主的家庭氛圍,有利於病情的康復。

2、飲食方面:患兒應飲食清淡,均衡飲食,多吃富有營養且易於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類以及添加劑過多的小食品;少喝或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3、生活習慣方面:適當控制患兒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久看電視、久玩手機等很容易誘發或加重眨眼、聳鼻等一系列的抽動症狀;避免觀看激烈的比賽、恐怖片等容易引起過度緊張的視頻影像;家長應鼓勵和引導患兒多進行室外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釋放壓力、提升自信。

福利:

全浙江最牛的專家號,「50+健康吧」社群免費送,活動火熱進行中,點擊圖片進入搶號界面~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千萬別忽視,可能是得了「妥瑞症」!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坐地鐵或者公交的時候,常常看到有些小孩子會不停地擠弄眼睛、聳鼻子、聳肩膀,有些孩子還會甩脖子、或者還不停地清嗓子。這些動作讓旁邊的大人們感覺不舒服,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多壞毛病,家長該好好管管。
  • 孩子經常擠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門診經常會遇到家長諮詢:「大夫,我的孩子最近常常擠眉弄眼
  • 孩子總愛擠眉弄眼?不是調皮可能是抽動症作祟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有些孩子總愛「擠眉弄眼」,怪動作頻頻,甚至發出各種怪聲,家長就要重視了,這可能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兒童抽動症的表現。家長可能會疑惑,調皮、貪玩不是小孩子的正常行為表現嗎?這也是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問題,誤以為抽動症的症狀是小孩的「壞習慣」。
  • 孩子口呼吸怎麼辦?仁樹醫療耳鼻喉專家沈偉解答兒童耳鼻喉科問題
    口腔科醫生很有可能是第一個發現孩子口呼吸症狀的,此前有一位媽媽因為孩子齙牙問題,帶孩子去看口腔科醫生,卻被告知孩子要馬上轉診去耳鼻喉科,因為在檢查中醫生從孩子的牙齒排列等日常行為習慣判斷得出孩子很可能患了口呼吸。為什麼張嘴呼吸要去看耳鼻喉科?我們特地採訪了仁樹醫療治療兒童口呼吸領域經驗豐富的沈偉專家。
  • 冬季鼻出血頻發,醫生教你正確處理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孫茜 史軍)入冬以來,由於天氣異常乾燥,加上室內外溫差變化大,因鼻出血到醫院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多為老人和兒童。專家提醒,冬季鼻子容易出血,如果不及時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不僅對控制病情沒有幫助,還可能會貽誤病情。8旬老人擤鼻後突然血流不止最近,83歲的範老就遭遇了一次「驚心動魄」的鼻出血。
  • 【天使科普】孩子總是不自主地眨眼睛擺頭、清嗓子,是怎麼回事?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些孩子 他們偶爾行為怪異,愛擠眉弄眼 時不時發出怪叫或是咒罵 >小動作不斷 令人頭痛不已 但家長不要急著批評小孩 他們很可能是患有小兒抽動症 什麼是小兒抽動症?
  • 帶著「擠眉弄眼」的女兒來看病 媽媽卻突然抽搐
    原標題:帶著「擠眉弄眼」的女兒來看病 媽媽卻突然抽搐 「加號成為常態,半天的兒科門診都要看七八十號人,70%是抽動症患兒。」馬上就要開學了,浙江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陳玉燕的專家門診熱度不減,有的母女倆抽動症一起發作,有的家庭大寶和二寶先後發病,還有人舊病復發來求醫。 陳玉燕說,抽動症尤其偏好那些敏感焦慮、父母要求嚴格的孩子。
  • 孩子為什麼擠眉弄眼成習慣?原因竟是不堪學習重負患抽動症!
    點擊查看 據介紹小興(化名)學齡前開始,和其他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小興的父母擔心孩子落後於別人,所以決定得先讓孩子學點什麼。於是夫妻二人為孩子先後報了五六個學習班,琴棋書畫、舞蹈唱歌,可謂是讓孩子學了個遍。
  • 這些耳鼻喉疾病讓孩子越長越醜
    ,有個問題從小沒注意,可能會直接導致孩子越長越醜!原來他14歲的時候患上了鼻炎,只能用嘴呼吸,三年之後就長!殘!了!長時間張嘴呼吸,他的臉部向「下」發展,變得窄和長,下巴向後退縮,離開了完美和自然的位置,下巴後縮後,他的鼻子顯得更大,臉頰上的肉也顯得下墜,這張臉就是典型的用嘴呼吸的孩子們的臉型!
  • 孩子經常眨眼搖頭,是抽動嗎?
    為了讓大家對抽動行為有個直觀的認識,我們還是從一個案例開始:東東,一個6歲的小男孩,平時特別好動,難以安靜,父母一直覺得男孩子皮點鬧點沒關係。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向媽媽反映說他在上課的時候經常發呆、走神、做一些小動作。同時,他還會不停地抖肩膀,老師提醒他很多次,但他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東東這樣的狀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 貝玲妃、資生堂陷「召回門」 眼眉彩妝問題頻發
    貝玲妃、資生堂陷「召回門」 眼眉彩妝問題頻發 2017-12-08 10:44:24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孩子經常眨眼聳肩,除了頑皮和模仿,還可能是生病了
    寶媽也覺得是這樣,並不在意,當孩子頻繁做這些擠眉弄眼的小動作時,寶媽就會嚴厲批評孩子,但孩子屢教不改,寶媽還以為這一定是學了哪個動畫片的人物。直到孩子7歲上了一年級,老師反應孩子上課時特別多小動作,注意力不夠集中,並婉轉地建議寶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下。寶媽將信將疑地帶孩子去,一檢查,醫生竟然說孩子患了小兒抽動症。什麼是小兒抽動症?
  • 鄧超穿出挑紅衫造型搶眼 眉頭深鎖撇嘴
    鄧超穿出挑紅衫造型搶眼眉頭深鎖撇嘴 (1/5) "← →"翻頁
  • 孩子鼻涕多鼻子不通氣?來學習生理鹽水滴鼻、噴鼻、吸鼻、洗鼻的方法!
    如果孩子咳嗽過於強烈或者出現了呼吸急促這也需要看醫生。對於兩歲內兒童來說,鼻塞一般多是感冒的症狀之一,通常是因為鼻內分泌物阻塞或者鼻內黏膜腫脹所致。如果鼻涕太多影響呼吸,可用吸鼻器把它輕輕吸出;如果是凝結成塊的鼻屎影響呼吸,可用棉籤蘸取少量的生理鹽水軟化鼻屎後再將它輕輕除去;如果是因為鼻內黏膜腫脹影響呼吸,可用溫熱毛巾敷於鼻根部從而緩解鼻塞症狀。
  • 【以案說法】「碰瓷」出新招,按摩店裡「骨折事件」頻發
    【以案說法】「碰瓷」出新招,按摩店裡「骨折事件」頻發 2021-01-12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眉毛的動作是孩子潛意識的直觀體現
    美國教育學家考恩斯考察了孩子性格和面部神情的關係,並進行了大量相關的試驗,結果發 現,孩子比成人更難隱藏或改變面部的細微變化,而這些變化最能透露他們的所思所想。考 恩斯表示,眉毛最能表露一個孩子的心理,當眉毛向下靠近眼睛的時候,表示他對周圍的人 更熱情、更願意與人接近;而眉毛上挑,則表示這個孩子需要尊重,需要更多時間適應現在 的場合。孩子為什麼突然皺眉家長經常看到孩子突然皺眉,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這個常見的動作家長要如何去進行解讀 呢?孩子的皺眉的情形包括防護性和侵略性兩種。
  • 章子怡演技退步了,古靈精怪變擠眉弄眼,即興表演接不住戲
    《我就是演員》這檔綜藝節目真是歷經波折,原本的三位導師一位節目還未播出就退出了,因為立場問題連鏡頭都沒有;還有一位於正因為抄襲被聯名抵制後也宣布退出節目。只剩下章子怡獨自撐場,不過也有許多網友開始質疑,章子怡的演技似乎退步了。
  • 44歲女子不自主「擠眉弄眼」6年 原是面肌痙攣惹的禍
    人民網武漢12月9日電 嘴歪、眼斜,五官不由自主地抽搐跳動,仿佛「擠眉弄眼」一般。6年前,44歲王女士因為女兒高考自己壓力大,患上面肌痙攣這個怪病,嚴重影響到生活,6年來幾乎不敢出門。1周前,王女士在武漢一家醫院進行手術,終於恢復正常。 據王女士介紹,自己今年44歲,家住荊門。
  • 半夜易醒、胳膊上長有痣或斑……原來是這裡出了問題!
    那麼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平日裡出現的哪些狀況,是代表肺出現了問題。 長期處於悲觀的情緒中 肺所主的情志是「悲」,長期悲觀的人,就容易有肺部問題。 相應地,肺部有問題的人,遇到事情就容易悲觀。
  • 5歲女孩患先天性鼻淚道阻塞 鼻內窺鏡輔助下淚道手術巧疏通
    欣欣是一名正在上幼兒園的5歲小朋友,天真可愛的她是大家的開心果。可是,欣欣也有自己的煩惱。「為什麼自己的眼睛總是紅紅的,愛流淚」。 鼻內窺鏡輔助 常規手術方式是單純的淚道探通,屬於一種盲探,但孩子之前已經做過一次盲探沒有成功,所以孫秋雲醫生決定採用在鼻內鏡輔助及直視下再次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