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考上三本,一年一萬多元,還有必要上嗎?以後有沒有出路

2021-01-15 星主說教育

文/星主 本文為星主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近日,有人在社交平臺提問:因為成績不那麼理想,被一所三本院校錄取,一年學費要一萬多,作為農村孩子,有沒有必要去上?花那麼多錢去就讀,以後是否有出路?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非常有必要談一談。因為過幾天,各地的學子都會陸續收到各大高校寄送的錄取通知書,到時肯定會有不少農村孩子存在這樣的疑問。

而在這裡,我的回答是:有必要去上,花那麼多錢去就讀,以後會有出路。

首先,本科學歷有利於日後考公務員、考研以及就業,可少走彎路,選擇更廣。

有本科學歷作為第一學歷,畢業之後想要考取公務員、考研等,選擇範圍會比專科多,時間精力也會相對更少。專科如果想要考公務員,地方和崗位是非常受限的,日後被提拔的機會也少。而在考研方面,專科生要麼得通過提升學歷拿到本科證和學士學位,要麼就得有兩年以上的社會經驗才能以同等學力身份考研,所以在這方面,本科學歷是有優勢的。另外在就業方面,本科生的優勢也不言而喻,企業、單位、公司在晉升制度上以及培訓學習機會上會更偏向於本科學歷以上的人。總之,本科學歷在走出社會後,能讓一個人少走不少彎路,選擇也更廣。

其次,本科校園擁有的機會更多,比如出國留學當交換生,進實驗室做研究等。

本科的學校教育資源、教育質量都要比專科好一些,校園裡各大協會組織與校外企業也會有一定合作,會提供給本科生們不少機會。更重要的是,本科會有一定出國留學當交換生、進實驗室做研究的名額,這是專科院校所不具備的。所以,花那麼多前去讀本科,以後出路選擇會更多,能見到更多東西,遇到更多的機會。

最後,是本科課程學習重視綜合素質教育,眼界和格局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專科是偏注重培養學生某一項專業技能,一切都是為了就業做準備。本科的課程設置更注重綜合素質教育,這對學生的眼界和格局會有不少影響,而這些軟實力在走進職場時不一定比專科生有優勢,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和工作進展,慢慢就會顯現。縱觀職場崗位分布,學歷越高,得到的薪酬和職位往往都會更高。因此,能被三本院校錄取,真的有必要去上。

當然,如果考生依然心疼三本學費太貴,害怕給家裡人太多負擔而想要放棄。這裡建議別那麼容易放棄,因為大學期間是可以勤工儉學的。比如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利用學校老師提供的實習機會,也可以自己尋找實習機會,然後向學校申請邊實習邊學習,這樣就會獲得不錯的收入,也不影響畢業。不過,這裡更建議各位學子好好學習,爭取拿下學校的獎學金或者國家獎學金,這都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總之,在「考上三本,一年一萬多學費,是否有必要去上,以後有沒有出路」這個問題上,我的立場是有必要上,而且以後出路會比當下多非常多。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以及中小學教育等如果有困惑,可以關注我。

相關焦點

  • 農村孩子考上二本大學,真的能改變命運嗎?農村大學生道出了實情
    但是對於農村學子來說,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嗎?沒有人能給出具體的解釋。 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階層,是最直接的方式,這也是寒門學子們拼命學習的理由。 對於很多農村考上二本的學生來說,很多都發出了「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的感慨。這是一種現狀,也是一種無奈。
  • 「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是為了以後不想再過窮日子。」
    愛子心切的父母希望孩子一輩子都能擁有穩穩的幸福。01我的同學西西,在上小學時,就對自己的生活做出了規劃。她希望自己將來不再像父母一樣貧窮。希望以後可以嫁個有前途的老公。她後來得償所願了嗎?她是怎麼付諸行動的呢?同桌西西上學時一直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中學時,她家離學校很近,但她放學不願意回家,卻和我們離家遠的一起住宿舍。
  • 農村孩子的最好出路,卻被有些人變成了盈利之路?
    孩子的教育,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最在意的。尤其是一輩子吃苦,辛苦生活在農村的父母。他們在農閒的時候,經常會談到,「只怪年輕的時候書讀少了」。這句話,深深地反映出,沒有讀書的遺憾。現在鬥大的字,認識不到一籮筐。經濟來源,全靠體力來換。
  • 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這些談話讓孩子發展出更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擁有更大的詞彙量,在有權威的人面前能夠更自如地表達抽象概念;貧困家庭的孩子通常沒有學會這些技能,甚至認為在聊天時直視對方是危險的。」 我有一位朋友給我講過他的故事。他出身在一座小二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和初中不同,高中沒有就近入學的原則,他考上的高中是一座位於市區的省重點,同學也大多數來自市區。 在進入那所學校前,他從來不懂潮流,也不了解品牌。 直到某一天,他穿著一件舊T恤去了學校,T恤是膠印的,穿久了胸口的印花字上都是裂紋。 一位女同學看到了,對著他說:你穿假Y-3哦!
  • 一萬塊錢在農村能辦酒席嗎 農村擺結婚酒要多少錢
    在農村舉辦婚禮也需要一定花費,現在的農村人也非常重視婚宴的檔次和品質,一萬塊錢在農村能辦酒席嗎?我們一起來看看辦酒席一般菜譜有哪些菜。一、一萬塊錢在農村能辦酒席嗎粗略計算辦一桌酒席需要800---1000元,這其中包括菸酒飲料的費用。
  • 《令人心動的offer2》,普通二本沒有出路?只能聽天由命?
    在條條通往羅馬的大路上,只要目標明確堅持,最終會到的。就算到不了,也會距離越來越近。10.丁輝能夠來君合實習一段時間,也是一個財富,讓他知道君合對於他的要求是怎麼樣的。況且王律師還是安慰了丁輝一番:因為做了一年的律師,相對其他的實習生要求就更高了,打分也會手緊一點。王律師看他挺緊張的,勸他沒必要。
  • 農村俗語:2021年「寡婦年,倒春寒」還有多少人知道其由來
    厚厚的一本萬年曆字密密麻麻的,老人家看著還挺費勁的。但是爺爺只要一閒下來就抱著那本萬年曆看。一邊翻一邊跟我們講著過去的生活還有一些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是農民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總結。流傳至今,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中國傳統文化。文字簡短易懂,說起來像順口溜一般。
  • 一本上線率在80%以上,2021年高考生想考上這所部屬警校並不容易
    有些2021年高考生很想在高考過後,能夠考上部屬警校公安專業,畢竟考上之後,對於自身職業發展而言,會是不錯的出路。然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公安專業錄取分數線都比較高,所以一些學子主要是想報考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和鐵道警察學院。不過,要注意的是,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公安專業也不好考!
  • 早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起跑線,有必要嗎?
    相信大家對於「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句話非常的熟悉,在以前,很多人非常地推崇這句話,認為有道理,現在已經不是70後、80後「天生天養」的時代。有能力、有條件的家庭會為孩子創造最優越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2020年高考臨近,對於農村家庭,供一個孩子上大學要花費多少?
    轉眼間,再過兩個月就要進行2020年高考了,高考結束後,將有一大批學生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大學不屬於九年義務教育的範疇,你知道農村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花費多少錢嗎?下面就讓筆者帶著大家算一算。所以,公辦院校的學費一年8000就可以了,但倘若你在三本院校或者是民辦院校讀書,一年的學費最少得上萬。二、零花錢與生活用品大學生所交的學費並不包含生活費,也就是說學生的夥食費得另行支出。按照平均水平,早餐五元,中飯、晚飯十元,周末想吃點好的,一個月下來就是1000左右,除了夥食費,學生喝的水、洗澡的水、以及所用的電都要繳費。
  • 英語成績差,讓無數農村學子錯失考上名牌大學的機會!快改正
    英語成績差,讓無數農村學子錯失考上名牌大學的機會!快改正,農村孩子特有的淳樸、誠實的態度感動了周圍所有人,和他們一起交流感到非常親切和快樂,現在離他們2021年高考還剩幾百天的時間,希望好好複習備考,努力考上名牌大學,實現他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他們在學習上有什麼困難嗎?
  • 6年跟拍,3個階層,3種出路︱命運,是不是出生一刻,就已註定?
    又一年高考結束了。志願填報剛剛落下帷幕,又一批少年人將踏上人生新旅程。而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訪談時的一席話曾經一度刷屏:「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中產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都是知識分子,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和農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 「你考上研究生那一年,多大了?」,「我19歲」,「我46歲」!
    ,「女孩子家家讀完研都快30了,都不好找對象了,還是好好找工作吧……」面對這樣的聲音,不禁會質疑自己:我這個年齡,考研真的合適嗎?一起來看看下面幾位研友的回答:@作者:紐斯沒有誰走過的路有我走過的曲折了,5歲開始上小學,沒考上高中,讀的職高,高二轉去對口高考升學班,高考考了二本的分數,因為是職高所以沒有選擇三本資格,走了專科,17歲開始讀大學,比同班同學小兩歲,專科三年,升本讀兩年,18年大四考研,沒考上,19二戰,成功走向211,23歲。
  • 2020艱難的一年總算過了,2021新的一年,執著在農村搞養殖
    2020年,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人都面臨著就業的壓力辭職降薪等等問題,生活的重壓給我們打工人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筆者呢也是曾有過十年之久的打工經歷,對這樣的心情感受太能理解了,雖然說現在在農村搞養殖創業,但其實也很苦很累,還冒著很大的的風險,有的時候也確實感覺很力不從心
  •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有必要嗎?
    但咱就不說遺傳學和姓氏到底能有什麼關係了,僅僅是已經在我國存在了幾千年的「孩子隨父親姓的這一規則」是否有改變的必要就大成問題吧?而更讓筆者感到驚訝的是,他認為這樣可以解決「重男輕女」的問題。因為我實在是好久沒有感覺到「重男輕女」這一問題還有多嚴重了。  筆者老家在農村,當年農村確實存在過「重男輕女」的問題,但那更主要的還應該是生存原因所造成的,在當時的農村,男女之間的差別確實很大。
  • 在農村這4種禮真的沒必要隨,不僅毫無意義,還不一定能落好
    不隨禮的四個類型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以前年代的人們送出去的禮物雖然很輕,不怎麼值錢,但大家知道彼此之間的感情是十分深厚,也順便圖個吉利送上祝福。現在卻反過來了,農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但隨的禮卻很重,而且現在隨禮隨的是金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小心思。對我們農民而言,有四種隨禮是沒有必要的,說不定還落不下好。
  • 今年禁止農村大辦酒席,有法律依據嗎?超過三桌罰一萬你可期待?
    今年,國家對村莊有一些新的調整。在2019年的時分,從養老,退休,獨生子女,房基地等多方面政策做出一定的要求。人們將迎來新的改變。在這些改變中,特別穩重的是對農民酒席的制止。為什麼說制止呢?而在近期中,有一則流言在朋友圈非常盛行,比如,在2019年開始,制止村莊大辦酒席,超越三桌罰一萬,其中有法律依據嗎?說到村莊,一到過年的時分,許多人就開始籌辦各種宴會,從婚禮到滿月,到老人大壽,有些人專門攢到這個月,專門舉辦隆重的儀式。
  • 紀錄片《出路》:精神的貧瘠遠比貧窮更可怕
    顧茲曼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了相冊。」紀錄片《出路》,歷時六年,跟拍了三位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馬百娟,來自甘肅,2009年她剛滿12歲,在野鵲溝小學上二年級,她最大的夢想是以後可以去北京讀書。她所在的學校僅有兩名老師,五名學生,窮人家的孩子要改變命運,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馬百娟學習不可謂不用功,但由於條件所限,十歲才讀小學一年級的她,全家住在窯洞裡,一家人全年的開支不超過50塊錢。
  • 一個比佩奇更值得刷屏的故事:藝術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一年不接觸音樂,或者一年不看什麼畫展也不去博物館,你一定回答覺得人要瘋掉。」「但是你想過沒有,中國有6000萬的孩子,我說的6000萬是縣以下,包括縣,有6000多萬,幼兒園不算,小學一年級到中學,大約有6000多萬孩子,他們根本沒條件接觸正規的藝術教育。」
  • 在農村這4種禮沒必要隨,不要為了面子死撐,最後還不一定能落好
    不隨禮的四個類型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以前年代的人們送出去的禮物雖然很輕,不怎麼值錢,但大家知道彼此之間的感情是十分深厚,也順便圖個吉利送上祝福。現在卻反過來了,農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但隨的禮卻很重,而且現在隨禮隨的是金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小心思。對我們農民而言,有四種隨禮是沒有必要的,說不定還落不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