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齋
公元1911年是農曆的辛亥年。這一年,中國歷史陡然發生劇變,聳立了295年的大清王朝,在這年的秋天轟然坍塌,史稱辛亥革命。隨之,一個把封建皇權踩在腳下的嶄新國家——中華民國誕生了。正是這一年,新津這個地處西蜀的小縣城,突然變得極為顯赫,不僅一度威震全川,而且令滿清王朝驚駭。風雲際會,把土生土長的新津人侯寶齋推上了歷史的大舞臺,使他變成了叱吒風雲的反清英雄。他的英雄壯舉令人景仰,他的悲劇令人扼腕慨嘆。
侯寶齋,名幫富,生於清鹹豐元年(1851),新津花源人。少時家貧,務農為業。成人後闖蕩江湖,販私鹽、背桐油,漂放木材。後來,他擔任了縣衙門的捕快班頭,並加入了新津縣城哥老會組織「新西公」。1989版《新津縣誌》記載:侯寶齋青年時遷居新津縣城外西街。侯任俠尚義,輕財重施,「凡告貸者,無論親疏,多傾囊相助」。又常為人「排難解紛,勞怨弗避」,因而名聲日著,被推為「新西公」龍頭大爺。
侯寶齋其人皮膚黝黑,個子矮,簡直就是《水滸傳》裡及時雨宋公明的翻版。闔縣上下也很認可他,人前人後都稱他是新津宋公明,而他本人不僅喜歡這個稱號,也常以宋江自詡。他有兩件事情叫後人念念不忘。其一,他自己掏錢在縣城辦勸工所,專門收容無業青年學習謀生技能;其二,在縣衙大牢為犯人辦習藝所,使其刑滿釋放回歸社會後,有一技之長。這兩件事情,即使在當代也堪稱大恩大德。
在這個馳名川江的大碼頭上,侯寶齋憑藉人格魅力,逐漸成長為領袖一方的人物。
1905年,侯寶齋又被新津的9個哥老會的袍哥公口一致推舉為總舵把子,從此,他就可以明正言順地號令江湖了。這個新津的民間領袖,只待風雲際會,就要殺上歷史的大舞臺叱吒風雲了。
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作為辛亥革命重要導火線的四川保路運動驟然爆發。
當時,清政府擬修川漢鐵路,採取「田畝加賦」,抽收「租股」為主的集股方式,在四川、湖北民間募集修路股本。不料清政府中途變卦,強將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又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團訂立高達六百萬英鎊的借款合同,收回了築路權。於是激起民變,川民尤為憤慨。成都旋即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全川各地聞風響應,各地保路同志分會紛紛成立,會員以數十萬計。
9月7日,川督趙爾豐製造了「成都血案」。
消息傳來,當天下午,侯寶齋當即下令,組織3000餘同志軍,攜帶牛兒炮、火藥槍、大刀、長矛,夜聚新津縣城,侯寶齋抱病親自帶隊,半夜冒雨,出發攻打成都。後,向成都南郊挺進。9月11日,其他各路同志軍晝夜兼程,趕來增援,成都被困,全川震動,清廷驚駭。由於同志軍武器低劣,又沒有受過訓練,傷亡慘重。南路同志軍乃於9月14日回守新津。
9月12日,駐紮邛州的清巡防軍第八營發生兵變,書記官周鴻勳宣布起義。周鴻勳部及鄰近各縣的起義者,麇集新津與侯寶齋會師,侯寶齋和周鴻勳被推為川南同志軍正、副統領。新津一時成為四川同志軍起義的中心,大有震撼全蜀之勢。
清軍於10月2日竄到新津金馬河邊。同志軍與清軍隔河對峙。
10月11日,清軍成功搶渡西河,以開花炮轟開城牆缺口。10月12日,清軍焚燒東門外民房數十家,並拚死攻城。同志軍踞城牆激戰3日,由於餉械缺乏,於13日放棄新津,分路向外州縣倉皇撤退。
侯寶齋與部下軍需官楊虎臣等攜帶大量財寶、輜重朝邛崍轉移。
此時,侯寶齋正與內奸楊虎臣同行。
早已投靠了趙爾豐的楊虎臣,以甜言蜜語哄騙侯寶齋,以到邛崍固驛鎮袍哥舵把子王吉山家中躲避為由,夥同土匪祝定幫等人,將侯寶齋騙至固驛鎮古松庵殺害,並碎屍河中,將財物悉數搶走。
尤為令人髮指的是,後來侯寶齋的兒子侯安廷和侄子魏清廷前往探尋屍骸,走至邛崍高埂子,亦被楊、祝匪徒殺害。
中華民國成立,侯寶齋夫人李氏為夫申冤,在新津、邛崍、省城「三鬧公堂」未果,不得以藉助江湖力量緝拿兇手。楊虎臣深知眾怒難犯,為洗掉罪名,要求回新津當眾盟誓表明心跡。1912年2月4日,楊虎臣在數十名邛崍袍哥的陪同下,回到新津西門外武廟,欲當著關公神像盟誓,新津、大邑、蒲江有200多名袍哥與會,縣知事還特意派了十幾名兵丁維持秩序。有備而來的侯寶齋的義友張躍廷、黃老五等人,趁楊走向大殿跪拜時,手持牛兒炮突然開火,頓時亂槍大作,楊虎臣當場斃命,張、黃二人也在對射中被打死。事後,新津人厚葬了這兩名為「吾邑偉人」侯寶齋報仇的義士。 周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