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祝勇、黃興濤對話

2021-01-15 中國文明網

  一個是作家,一個是研究晚清史的歷史學者,祝勇、黃興濤兩人,對歷史敘述有著不同的理解,日前兩人在三聯書店,圍繞著祝勇新書《辛亥年》展開對話。

  在今年眾多紀念辛亥革命的圖書中,祝勇撰寫的新作《辛亥年》,採取了以辛亥年農曆這一年的時間為一個橫斷面的特殊寫作方式,從辛亥年第一天鼠疫蔓延,到辛亥年最後一天天安門向公眾開放,記述了這一年中國經歷的紛紛擾擾的變化,同時又融入了清末數十年歷史的思考。它也並不是以簡單的革命為辛亥年發生一系列事件做一個定義,而更多的是從辛亥年中,每一個政治集團,每一個人所參與的角度,從公眾的角度來思考、看待辛亥年,給它一個立體、多維的思索。它和祝勇此前不久推出的長篇歷史小說《血朝廷》,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歷史敘述方式。

  黃興濤長期從事清史研究,他稱自己因為是學歷史的,有點學究氣,所以並不是什麼跟歷史沾邊的書,他都願意發表意見。即使對朋友祝勇此前以文學筆法所寫的《血朝廷》,他也持保留意見:「他說戊戌政變以後,在宮廷裡存在的光緒皇帝是假光緒,他又說珍妃投井不是西太后下令的,是自殺。我是搞晚清史的,對這個結論根本不能接受。你儘管發現這個問題,作為非專業人士能發現這樣的材料很不容易,也很機智,但得出這樣的結論還是太簡單了,我可以拿無數條證據反駁你。」相比之下,黃興濤更讚賞祝勇這次寫的《辛亥年》。「確實是『非虛構』。能看到作者對歷史和歷史研究有敬畏之心,是很認真地講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認識、思考,最重要的是,他看了非常多的一手原始材料,關於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材料幾乎都囊括了,而且用了很多圖片,儘管他不是最早用,但很全面,很豐富,我覺得這些工夫下得很到位。」

  祝勇、黃興濤兩人還對當前歷史寫作所流行的「這些事」「那些事」「這點事」「那點事」的趨勢表示了不同看法,「且不說該不該那麼講,我覺得名字就很有玩世不恭的感覺,有些搞歷史的人寫了《歷史是什麼玩意》一類的書,我看了類似的名字就很不喜歡,從事歷史研究的人一個重要的專業訓練,就是應該對歷史有敬畏之心,我且不說謙卑之心,但至少要有敬畏之心,否則會亂寫。」黃興濤評價祝勇這本書有認真的勁頭,而且善於組織材料,組織得很精彩。

  祝勇則表示,歷史是嚴肅的東西,不是隨便可以擺布的玩藝。從事歷史題材寫作,無論是哪種題材,無論用文學方式還是學術方式,都要貫徹一個歷史觀,「現在我感覺當下很多歷史書,包括一些歷史題材書沒有歷史觀,很多歷史寫作者對歷史沒有看法,只是平面的敘述一些歷史事實,停留在故事的層面上,而沒有今人面對歷史的思考和反思。」

  回到辛亥革命,祝勇認為,僅從革命史或階級鬥爭的視角看待辛亥革命,是有局限性的,會忽略很多東西、甚至對很多問題的判斷都會變得武斷。

相關焦點

  • 名人堂·訪談|2020年度名人堂十大作家祝勇:在故宮,我想看到更多的...
    在先導片的最後一幕,赫然出現了一行字幕: 總導演、總編劇:祝勇。祝勇在鄭州松社,2019年作為一名作家,祝勇早在2000年前後,就開始參與北京電視臺紀錄片主創。自此他進入了文學寫作和紀錄片創作兩種藝術形式的互動階段。之後他種重點參與創作了《辛亥》《歷史的拐點》《蘇東坡》《天山腳下》等等多部優秀紀錄片的創作。尤其是祝勇擔任總導演的《天山腳下》,收視率和口碑都相當不俗。
  • 紀錄片《辛亥》表現手法新穎 歷史邊緣人口述革命
    新意:以當時普通人的視角去講述    《辛亥》由北京電視臺打造,旨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目前正在北京衛視、公共·新聞頻道播出。在日前召開的專家研討會上,就觀眾最熱議的形式問題,總導演袁子勇告訴記者,「我最早看過一部叫《南京》的紀錄片,受到啟發。不同的是,《南京》中有親歷事件的倖存者,但《辛亥》沒有。
  • 沈國威x方維規x孫江x黃興濤x陳肖寒:概念史到底是什麼?
    嘉賓 | 沈國威、方維規、孫江、黃興濤、陳肖寒記者 | 徐悅東概念史研究到底是什麼?概念史研究跟詞語史研究、觀念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斯金納的政治思想史研究算概念史研究嗎?為何當下中國學界的概念史研究會如此流行?
  • 辛亥年N個瞬間:一個帝國何以死於一場感冒(圖)
    二十世紀初的紫禁城太和殿廣場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家祝勇一部講述辛亥革命歷史的非虛構作品《辛亥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辛亥年》以辛亥年一年為橫斷面,通過一年中的戲劇化轉折,剖析每個階層、每個個體的掙扎與抉擇
  • 辛亥日柱男命詳解 辛亥日柱是金水傷官
    辛亥日柱男命詳解:  辛金坐於亥,從五行十二宮位看,是臨沐浴之地。從五行關係看,亥中壬水是辛金的傷官。另有甲木為辛金正財。  因此,辛亥日出生的人,很有付出精神。對任何事,都會不以為苦,做任何事,都會很有分寸,合理合法。內心平靜、恬淡,不但具有同情心,而且還是一個生活很有情趣,風雅之人。
  • 六十日柱解析之——辛亥·辛酉
    辛亥畫像辛亥,一眼望過去害…怎麼又碰到一個金水系列的還記得前陣子鯤剛剛寫過的一個特別drama的日柱「庚子」沒錯,這裡的「辛亥」就相當於是一個改良版的「庚子」(庚子日坐死地外加純傷官,天生追求絕對完美和極度自由理想化)
  • 辛亥雙十祭(谷山君辛卯年舊文)
    祭辛亥百年 辛卯,雙十日,百年誕辰,億兆漢同慶,九廟三神歆堙,朱明綠暗秋華筵。辛亥,震胡天,革命烈先,赤血復江山,百年指尖輕彈,垂眸而觀悲長嘆。遠赴,碑祠前,鐵血精神,共憾遺丹鼎,萬裡河山伊憾,子孫三拜烈祖先。日暮,漢江口,山麗嫋嫋,水車倒影樓,碧天浮草秋風,身乏岸息思舊途。蛇山,黃鶴樓,美若畫扇,千古竟風流,青煙山澗晴嵐,誰能知你的孤單。長江,鐵門關,凝望彼端,御九天無言,紅塵嘗遍悲歡,高處猶感不勝寒。
  • 辛亥精神永放光芒
    這種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捐國之軀,歷經千百年的淬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不朽靈魂和優良傳統。可以說如果沒有110年前無數辛亥革命志士的拋頭顱、灑熱血,就不會孕育出中華民族覺醒的五四運動。回眸110年前辛亥期間,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的感人事跡,讓我們的心靈深感震撼和自勵,辛亥精神不死,辛亥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歷史的高聳豐碑之上。
  • 辛亥梟雄侯寶齋
    辛亥梟雄侯寶齋 侯寶齋   公元1911年是農曆的辛亥年。這一年,中國歷史陡然發生劇變,聳立了295年的大清王朝,在這年的秋天轟然坍塌,史稱辛亥革命。隨之,一個把封建皇權踩在腳下的嶄新國家——中華民國誕生了。正是這一年,新津這個地處西蜀的小縣城,突然變得極為顯赫,不僅一度威震全川,而且令滿清王朝驚駭。風雲際會,把土生土長的新津人侯寶齋推上了歷史的大舞臺,使他變成了叱吒風雲的反清英雄。他的英雄壯舉令人景仰,他的悲劇令人扼腕慨嘆。
  • 紀錄片《辛亥》:「歷史漩渦旁邊的人」口述歷史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白瀛)由北京電視臺攝製的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紀錄片《辛亥》正在北京衛視、北京公共·新聞頻道播出。日前在京舉行的座談會上,有專家認為,該片使用歷史見證人口述等諸多創新手法,突破了歷史紀錄片的陳舊模式。
  • 壽元命例賞析,古例:壬辰.辛亥.辛亥.丙申,男命
    這是清朝太宗皇帝皇太極命造,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是清朝的開國皇帝,於1636年在盛京(瀋陽)稱帝,國號大清。八字:壬辰.辛亥.辛亥.丙申,大運: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於1643年八月猝死在盛京後宮,終年51歲。
  • 電視紀錄片《百年辛亥》 10月兩岸及香港同步播出
    編者註:本文原載於中新社,時間:2011年4月29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以「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為主題的紀錄片《百年辛亥》10月將在中央電視臺與港臺電視媒體同步播出。   中新社記者28日自攝製方獲悉,10集電視文獻紀錄片《百年辛亥》自2009年初開始籌劃,2010年7月19日在武漢開機;攝製組足跡遍及內地、臺灣、港澳以及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等辛亥革命重要事件發生地。   其間,連戰、宋楚瑜、鬱慕明等臺灣知名人士,118位辛亥革命先驅後裔,140多位專家學者接受了採訪。
  • 乾造《辛亥庚寅戊子癸亥》命局淺析:寅亥六合
    有一男命生於1971年農曆2月8日亥時,命局如下。年柱: 辛亥月柱: 庚寅日柱 : 戊子時柱: 癸亥大運:9歲己丑,19歲戊子,29歲丁亥,39歲丙戍,49歲乙酉,59歲甲申殺重身輕,殺重是病觀此乾命,戊子日元生逢寅月,庚辛年月幹頭見,雙亥年時兩頭鉗,癸字貼合日元戊土,看著是財財難得,富屋貧人無可說。
  • 英雄烈士譜:辛亥武昌「首義功臣」——蔣翊武
    我國近現代傑出的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武昌首義的主要組織、領導者。蔣翊武少時勤奮好學,天資聰穎,「為人豪爽,灑脫不拘,關心國事,抱負非凡」。1901年,蔣翊武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澧州官立高等小學堂學習。1903年,進入常德西路師範學校學習。少年蔣翊武廣泛「搜求披閱」革命書報,積極投身學運和青年革命活動。1904年,黃興策劃長沙起義。
  • 辛亥日柱大貴是真的嗎?命運解析是怎樣的?
    在五行測算的過程當中,一說到辛亥日柱,大多數人都是知道,這是一種相對比較不錯的命運,相對於我們比較不喜歡的辛卯日的命格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首先出生在這個時間段的人基本上都是具有付出精神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耐苦耐勞的精神,對於很多事情上都會努力去解決,不會因為他是比較苦的事情就不去做,同時他做事非常有分寸
  • 辛亥年的八卦|《辛亥:搖晃的中國》
    1911辛亥年,武昌起義終於徹底撬動了搖晃中的清王朝,1912年的1月1日成了民國元年,清帝王朝結束了,中國2132年的帝制歷史也宣告終結,它們在辛亥這年走進了歷史。辛亥年發生的一切,更像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戲。由於這段大戲既不屬於清政府、也不屬於國民黨,更不屬於新中國,所以各方都沒有粉飾的需求,世人才得以了解更多的細節和八卦。
  • 《首義天下 辛亥四川保路大潮紀實》紀錄片正式展播
    《首義天下 辛亥四川保路大潮紀實》紀錄片正式展播 2011年10月20日 14:3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20日成都消息 日前,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前四川保路運動的大型紀錄片
  • 1957年「毛羅對話」版本比較及解讀
    第1頁:一、「毛羅對話」的由來及真實性 第2頁:二、「毛羅對話」三種版本的比較 第3頁:三、以「凡事有經有權」的政治思維解讀「毛羅對話」 [摘要]早在1957年整風前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期間,毛澤東就曾三次公開回答過「倘若魯迅活著敢不敢寫」的問題,因而在其後反右派鬥爭期間再次回答這個問題合乎情理。
  • 太平天國起義和武昌起義都在辛亥年,似乎這是清朝的劫運年份
    1851年1月11日,正好是洪秀全37歲的生日(按農曆算)。集結在金田村的全體團營部隊,舉行隆重的儀式,給洪教主祝壽。洪秀全打出了「太平」的旗號,高調慶祝前不久的軍事勝利。史稱金田起義,作為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正式爆發的開端。1851年3月23日,歲在辛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