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縣考勒鄉當土村:「軟弱渙散」村的逆襲之路

2021-01-10 每日甘肅

當土村:「軟弱渙散」村的逆襲之路

民族日報記者王偉如 劉紅紅

近日,記者來到東鄉縣考勒鄉當土村,看到村道打掃得乾淨整潔,村民正在拆舊復墾的土地上栽種果樹,完全看不出這個村原來是個有名的「軟弱渙散」村。

東鄉縣考勒鄉當土村包村組長韓齊輝對當土村原來的面貌仍記憶猶新。2019年4月,韓齊輝被派到當土村任職,因為一直在基層工作,他到任前對這份工作信心十足。可當他實地來到當土村時,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垃圾隨處可見,房子新舊不一……

韓齊輝上任後,身兼七職,村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參與處理。他常說,既然黨組織讓他挑了這個重擔,他就要扛下去。他首先從改善村容村貌著手,在村子裡設置了13個公益性崗位,聘用村民分片區、分路段打掃衛生。「我們給打掃衛生人員專門選了一個隊長,負責統計每個人每天勞動的時間,按時長發放工資。」韓齊輝介紹道。

經過清理打掃,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接下來如何提高群眾收入成了當土村需要攻克的第二大難題。

「現在村上有兩個易地搬遷安置點,為了讓群眾能有穩定的收入,我們在每個安置點上都修建了羊棚,每戶50平方米,差不多能養30隻羊,還成立了合作社,群眾可以入股,也可以分散養殖。現在合作社的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接下來還會有二期、三期工程,群眾還可以在拆舊復墾的土地上種植經濟林,這樣群眾的收入就有保障了。」韓齊輝如是說。

村上開拓了增收致富的路子,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也至關重要。當王河易地搬遷安置點的馬哈比布以前一直在拉薩打工,收入並不高,這兩年看到村裡的變化後,他有了新的打算。「現在新房子也住上了,羊棚也正在修建,我想著回來呢。家裡還申請了創業貸款,計劃開個拉麵館,村上給我媳婦還安排了公益性崗位,一個月能掙3000多呢,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馬哈比布信心滿滿地說。

馬哈比布只是當土村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行拆舊復墾時,村裡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如今,軟弱渙散的當土村已不復存在,全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環境提升戰役和產業致富戰役,群眾精氣神也好了,朝氣蓬勃的當土村正迎面走來。

相關焦點

  • 博愛縣金城鄉:念好「三字訣」抓實軟弱渙散村整頓
    河南經濟報記者 楊紅波 通訊員 劉瑞瑞 吳昆為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提高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博愛縣金城鄉念好「準」「實」「嚴」三字訣,通過確定整頓對象、解決突出問題、強化責任落實,確保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抓實見效。
  • 河南博愛縣:金城鄉念好「三字訣」抓實軟弱渙散村整頓
    河南縣域經濟網焦作訊 為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提高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博愛縣金城鄉念好「準」「實」「嚴」三字訣,通過確定整頓對象、解決突出問題、強化責任落實,確保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抓實見效。
  • 於勝濤在唐口街道醋劉莊村就整頓軟弱渙散村情況進行調研並開展...
    >begin--> 9月15日,區委書記於勝濤到唐口街道醋劉莊村就整頓軟弱渙散村情況進行調研並開展「民意5來聽」活動,強調要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解決民憂,積極主動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怨,真情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 好日子「水」到渠成——東鄉縣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紀實
    70歲的東鄉縣村民張咱黑回憶起曾經吃水的艱辛感嘆不已,「10年前,我們要夜裡爬起來要走1個小時的山路,去山溝溝裡的積水坑『人擔驢馱』苦鹹水,凌晨五六點起來去到取水地,水就已經被舀沒了。」最缺水時,村民們嘴裡含著一口水洗臉、洗手。  如今,東鄉縣31萬群眾,實現了「水自來」,喝上了「幸福水」,徹底告別了「缺水的悲辛史」。
  • 花垣縣火焰土村告別山旮旯 擁抱新生活
    花垣縣農業發展銀行行長劉佑民(右)與扶貧隊員看望慰問村民 2016年以來,花垣縣農業發展銀行三屆行長帶領幹部職工奔赴邊城鎮火焰土村 火焰土村交通信息落後,9個自然村寨875人。居住分散大山之中,該村原來採礦石環境及為惡劣。花垣縣農發行行長劉佑民與隊員入村以來他們面對困難不退縮。與村共建黨支部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從群眾最需要從起!努力探索尋找該村脫貪新路子。採取信貸扶貧與社會扶貧相結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一個永不撒走的扶貧工作隊。
  • 土村芳出演《愛情敗犬向前衝》 人生的第一次婚紗
    土村芳出演《愛情敗犬向前衝》 人生的第一次婚紗 發布時間:2017-05-08 18:18:18.0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土村訪飾演的千尋是一位擅長家務的清純女孩,是美沙(高梨臨)的高中朋友兼室友,兩人無話不談。      在第6集中,穿上了純白色婚紗的土村芳不經意間笑靨如花。工作人員看見第一次穿上婚紗的她都表示很驚豔。      拍攝結束後,土村表示:「因為第一次穿婚紗,所以穿之前很緊張。穿上之後非常高興。」民間有說法稱,如果工作中穿婚紗的話,自己會結婚很遲。
  • 江青的「逆襲」之路
    這句話用來形容江青的逆襲之路一點都不為過。江青是20世紀一個富有爭議性的人物。她曾是山東話劇演員的李雲鶴,是紅遍上海灘的電影明星藍蘋,是文革時叱吒風雲的江青。江青出生於山東省諸城縣的一個貧苦家庭。十五歲進入山東省劇院成為一名話劇演員,在這期間,她結識了貴人趙太侔。
  • 什稿村、什衝土村、什灶村、什牙立村、什坡天村小組受災情況
    海榆中線什衝土村口處山體滑坡導致路邊樹木傾倒,影響交通。什灶村小組村口環村路有少量積水,影響村民出行。地質災害方面,經逐個走訪排查5個村小組發現,什衝土村的王國厚、王朝東、王國海、王國成,什牙立村小組王文,這5戶24人的住房周邊均存在山體滑坡現象,安全隱患較大,需立即組織人員轉移。
  • 忠縣拔山鎮汪家洞村黨支部:「後進」變「先進」
    我是村黨支部書記萬方軍,請養了豬的農戶馬上到四組何春來家開會,學習生豬疫病防治知識……」8月12日一大早,拔山鎮汪家洞村的山頭喇叭又響了,村民們熟悉的聲音傳遍了田間地頭。「這麼熱的天,村幹部還在喊開會,工作作風變化硬是大,我們一定要支持。」正在加工襪子的村民汪青華趕緊放下手頭的活兒,招呼左鄰右舍一起趕赴會場。不到半個小時,何春來家便聚集了30多名村民。
  • 高明這條村成功「逆襲」!
    高明這條村成功「逆襲」!高明發布【鄉村振興】將持續跟進高明鄉村振興重點村建設,為大家展現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高明坑邊村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短短兩年成功摘掉「髒亂差」的帽子翻身逆襲成「示範村」不信?明仔帶你看!
  • 臨夏東鄉縣發布相關《通告》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忤逆不孝行為或被...
    東鄉縣政法委辦公室馬主任解釋說,盡孝是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東鄉縣上下深入推進平安東鄉、法治東鄉建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依然發現一些逃避履行贍養義務和責任的現象,導致一些老年人生活困難、住房安全無法保障,擾亂公序良俗,影響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為確保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所以發布了此《通告》。出發點是為了社會更和諧,讓不孝行為受到人人批評。
  • 古丈縣龍鼻嘴村:探索創新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以來,該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鞏固脫貧成效,努力走出適合本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聚焦產業興旺 探索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  根據默戎鎮「一山一水一小鎮」的生態發展布局,該村以脫貧攻堅工作為核心,努力開拓獨具苗鄉風情特色的茶旅融合發展之路,打造「墨戎苗寨」周邊著名的鄉村旅遊景區。
  • 三年時間,從「窮旮旯」到「致富村」 三鬥米村「逆襲」記
    該村第一書記胡凌鳴筆記本上也記得密密麻麻,「2019年,要發展1000畝辣椒基地、1000頭規模養豬場……」三鬥米村位於後山鎮南。由於偏遠、條件差,這裡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近幾年來,三鬥米村不僅建起了專業合作社,還在新疆、黑龍江、貴州等地設了18家專合社分社。而今,原來的貧困村逆襲成了當地有名的「致富村」,這裡的村民也有了「新身份」——合作社股東。
  • 「村民的大事小情都是自家事」——記廣州團市委駐梅縣白渡悅來村...
    近2年時間裡,廣州團市委派駐梅縣區白渡鎮悅來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成了村民的「親人」。他叫林國康,36歲,老家清遠。對於村民的肯定,林國康說:「既然來搞扶貧,就要把這裡當成第二故鄉,村民的事都是自家事。」
  • 「數」說鄉村振興③∣博羅縣嶺子頭村的老水塘變成了「聚寶盆」
    利之湖,原名單橋頭水塘,是嶺子頭村的老水塘,水域面積約294畝,曾藏在「深閨」少人識,身價只有3000元。利之湖是華利雲耕(惠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發後取的新名。  從2014年開始,嶺子頭村通過法治和市場手段探索單橋頭水塘生態資源「變現」,闖出鄉村振興新路,嶺子頭村的集體收入從全鎮行政村倒數第一,躍上了頭把交椅,一舉摘掉市級貧困村的帽子。
  • 全國共有19.5萬駐村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國共有19.5萬名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用激情與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用拼搏與奉獻推動脫貧攻堅,讓一個個派駐村舊貌換新顏,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社會的認可。
  • ...一個回鄉創業青年的「致富夢」——記幸福之路蘇木和日木圖村陳...
    他是幸福之路蘇木和日木圖村一名普通農民。他24歲開始河北、北京等地跑貨車運輸,由於肯吃苦,通過自身的勤奮努力獲得了豐厚的收入。2014年,他用積累的資金買下屬於自己的第一輛運貨車。這位年輕人並不滿足眼前的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希望借著好政策的東風回鄉創業,立志在家鄉闖出致富新天地。2018年,他回到家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如何在發展畜牧業產業的同時不破壞生態,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