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種精神意志,沒有信仰的人就會活得空虛,縱然你有萬貫的家財,也彌補不了你精神上的貧乏。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我們當今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信仰,有信基督教的;有信佛教的;還有信伊斯蘭教的。這是就宗教而言。當然還有信仰其他東西的,像一個政黨的黨員對自己的黨派信仰。都是一種精神意志的表現。
說到宗教,其實無論是哪一種宗教,都是勉勵人們發揚人性的真善善,鼓動人們誠心實意地去信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拿信仰作藉口幹了許多壞事。比如在我國當前社會上,有很多人信仰佛教,甚至還聽說過很多出名的大師。但是有幾個人能真正「一心入佛」呢?很多人都只是講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並不能真正拿佛性來淨化自己。
但是在我國安徽省的一座大山裡卻有一位高僧,姓陳,名叫陳多興。法名釋覺定。他一心向佛,63年不食油鹽,生活也十分節儉,一件衲衣穿了43年,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他很傻,一點也不知道享受生活。殊不知別人的生活卻過得十分充實,一點也不覺得委屈了自己。
所以,佛在《金剛經》中就說過: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切俗世的物慾在佛教裡都謂之貪慾,是很多「孽愆」的根源。仔細想來,一個人只要有了欲望卻不控制,就會為了滿足欲望而產生各種各樣的行為。為了吃好就得有財物,想有財物就得去「謀生活」,為了謀生活就得與人競爭,在競爭時就會有人不擇手段進而造下冤孽。
但是釋覺定卻讓自己不食油鹽而「淡欲」,並且63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恆,這如果不是因為信仰的原因,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得到。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陳多興是如何從一個凡夫俗子成長為一名著名的高僧的。釋覺定在沒入佛門以前就有很深的佛緣。據說他在5歲時,就受過一位雲遊四方的得道高僧指點。
那位高僧告訴釋覺定的母親,說他兒子長大以後與佛有緣。在那位高僧誘導下,釋覺定的母親從那以後經常帶著兒子去離家5裡遠的塔納庵去進香,讓兒子慢慢的增加佛緣。有人說:佛是多災多難的。就像西天取經的和尚,一路充滿了辛苦和磨難。釋覺定也一樣,少年時代父親就死了,他只好與母親相依為命。
直到14歲,釋覺定似乎佛性頓悟一樣。開始信仰佛教,並一直避免殺生。16歲時,釋覺定帶著母親乾脆去廟裡入了佛門。並開始自學研究佛學。釋覺定沒上過學但卻通過自學認字並研究佛學。這得要下多大決心啊!或許是他的虔誠感動了佛吧。有一次,他的母親病了,釋覺定多次找來郎中給開藥,但吃過後就是不見效。
後來,釋覺定就模仿24孝中的崔氏,將自己的肉割下來熬成湯餵給他母親喝,母親喝下後病竟然奇蹟般的好了。並住了很長時間才去世。釋覺定在他母親去世後,便無所牽掛了。於是他開始雲遊四海。後來在他經過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北中鎮的金龍山時,有一天晚上,他夢見觀音菩薩給他託夢說,此處可以修廟。
釋覺定醒來後,覺得這是觀音菩薩點化他。於是便在金龍山定居下來,並開始著手建廟。在當時那個年代,交通極為不便,可釋覺定憑藉著對佛的虔誠,以頑強的意志肩挑背負,像愚公移山一樣,把整座廟宇的建築材料運到金龍山上。直到寺廟完全建起,他花了整整43年,親手搬運,親手砌磚。這種毅力真是古今罕見!
釋覺定一輩子沒有什麼財富,他自己省吃儉用,餘錢剩米都幫助附近比較困難的群眾了。但是他卻有一件「寶衣」一直珍藏著,他把它取名為「百納衣」。什麼是百納衣呢?就是拿附近百姓家那不要了的廢布料通過他自己用針線連成的一件衣服。那件衣服真的是補丁重補丁,但卻被釋覺定當著寶貝,一直穿在身上。據說一穿就是43年。
像這樣的高僧,不知道與社會上有些經常給人開光納福,算命打卦的「高僧」相比,誰更厲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