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男孩,原本是一個活力滿滿,充滿自信的好奇孩子。但在幼兒園的一次活動中,因為想站在椅子上觀看窗外的消防演習,不慎從椅子上摔下來,撞到了暖氣片上,頓時鮮血直流。最後,他被醫生告知大腦受到了重創。
治療過後,他的大腦看上去和別人無異,但是學習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礙。他的記憶力開始變得極差,也沒法專心致志地做事,更無法做到集中注意力聽課學習。即使老師們不斷地給他重複同樣的內容,他也沒法理解。閱讀的時候,更是如坐針氈,因為他不認識任何一個單詞。
從此以後,他總是被同學和老師們欺負和取笑。不論是在教室裡,還是操場上,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他組隊。甚至有一天,當老師再次給他講解很多遍,他還沒聽懂課程內容而非常沮喪時,老師指著他的腦袋說:「這個孩子的腦子壞掉了。」
雖然如此,他還是不願意放棄,繼續和學習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如同有的老師勉勵他所說的那樣,要加倍努力,就會集中注意力和學習。但是,在他的加倍努力下,成績不僅不見好轉,還越來越糟糕,高一時差點沒法升級。
但就是這個腦子壞掉的小男孩,後來不僅成為世界上很多名人(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維珍集團創始人理察·布蘭森,漫威之父斯坦·李等)的大腦教練;還是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幫助無數「學習困難戶」的孩子以及成人,踏上了從平凡到不凡的腦力開發之旅。
同時,他還是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谷歌、通用電氣,聯合國等知名大學以及機構的大腦教練。他主持的《奎克大腦》教育節目廣受好評,點擊量高達數億。
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打造更出色的大腦,他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寫成了《無限可能》這本書,旨在把自己的方法傳授給更多的人,幫助大家如何學習,從而不讓每一個大腦掉隊。
那麼,他是如何激發自己的超能力,從學習困難戶到大腦教練呢?《無限可能》給了我們答案。
1、不放棄學習機會,堅持和學習困難做鬥爭
當吉姆·奎克因為腦子壞掉出現學習障礙時;當他因為屢次聽不懂課程內容被老師嘲笑「腦子壞掉」;當他被同學們排擠,在學習小組或者體育小組不被歡迎組隊時,他很沮喪,他覺得自己腦子不如別人,他覺得自己太笨了。
可是,他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刻苦努力地學習。即使他的付出和成績分數不成正比,他依然執著地上學,掙扎著與學習做鬥爭,掙扎著沒有留級。用了3年時間,他才會學會了閱讀。在學習有天賦的同學的幫助下,數學勉強及格,但是英語、閱讀、外語和音樂的成績仍然很糟糕。
如同日本商聖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書中所說,京瓷研發成功的秘訣就是永不放棄。一旦著手研發,就要相信「一定能行」,中途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出現何種巨大障礙,都決不放棄,勇往直前。這種態度會帶來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將我們引向巨大的成功。
憑藉著蹩腳的成績,他很幸運地進入了當地一所普通的大學。雖然成績比高中時更差,他差點準備退學。但是最終在貴人相助下,他迎來自己生命的轉機。
如果沒有奎克的不放棄,他就不會在大學時遇到自己的貴人,也就不會發現學習的秘密,更不會成為大腦教練,影響千百萬人的命運,幫助他們從平凡走上不凡。
在孩子求學的過程中,學習固然是枯燥的、困難的。如果中途放棄,那我們就放棄了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可能性,最有可能成為體力勞動者,追悔後半生。
紀錄片《出路》中的農民工子弟徐佳為什麼甘願復讀3年考大學,也是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法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他就像曾經的父親一樣,在工地上靠苦力度日,一代代地重複父輩的命運。
正是因為徐佳的不放棄,他才讓自己魚躍龍門,走出了農民工的宿命,成為普通的工薪階層,也改變了後代的命運。而同是農村孩子的馬百娟,因為父親不讓她上學,放棄了學習機會,最後延續著父母輩的命運,繼續在小山村裡度日。
或許堅持不一定會及時地開花結果,但一定會在未來給我們驚喜。
所以,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當孩子彈琴遇到挫折時,當孩子不願意堅持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講大腦教練奎克的故事,讓孩子明白:腦子壞掉的小孩能逆天改命,就在於他一直不放棄,從而乘風破浪。
2、貴人相助,找到人生的意義
那麼,腦子壞掉的「學習困難戶」吉姆,在大學遇到什麼樣的貴人呢?
《無限可能》書中講道,當他勉強進入大學後,原本以為全新的環境會讓自己重啟人生,但是繁重的學業負擔,卻讓他更力不從心,課堂表現比中學時更差,成績也是不堪入目。
無盡的沮喪中,他覺得自己繼續上學就是浪費時間和學費,他決定退學。當他的好朋友得知他的決定後,建議他離開校園,換個環境來思考自己的問題,就邀請他先去自己家共讀周末。
朋友的父親在晚餐之前邀請他參觀他們的家,參觀時候,出於禮貌地詢問吉姆在學校怎麼樣?被壓垮了最後一稻草的吉姆,在聽到長輩的詢問時放聲大哭。他哭著給朋友的父親講了「腦子壞掉的孩子」的成長故事。
沒想到,朋友的父親直視著吉姆的眼睛問他:」吉姆,你為什麼去上學?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將來想做什麼?你將來想與別人分享什麼?「
一時之間,吉姆懵住了,因為從來沒有人問過自己這些問題。他躊躇著準備開口,朋友的父親阻止了他,並遞給他一張紙讓他寫下來剛才問題的答案。
寫好後,朋友的父親就拿走了吉姆寫的答案,仔細地讀完後,他用兩手的食指比劃著大概1英尺的距離告訴他:
「你距離自己清單上距離就差這麼一點距離,也就是你一個腦袋的距離。」
然後,他拉起吉姆的手來到書房,讓他從名人傳記和個人成長的書籍開始閱讀,希望他每周至少閱讀一本書。在吉姆遲疑,說自己有閱讀障礙,沒法做到時,朋友的父親告訴他,不要讓學校教育成為你的絆腳石。
他更是拿出了吉姆的夢想清單,開始大聲朗讀。在他的朗讀聲中,吉姆仿若注入了力量,激發了自己的動力,答應朋友的父親,自己會按照他的建議行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大多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卻很少有人告訴孩子為什麼讀書?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將來想做什麼?從而讓孩子在枯燥的學習中找不到方向和目標,盲目地努力,最終成為知識的奴隸。而朋友父親和吉姆的四連問則讓吉姆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標,尋找自己人生的方向,也激發了他的內在動力,主動開始學習。
所以,孩子上學的路上,我們不僅僅是督促孩子學習,更要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意義,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榜樣或者貴人,助力他們的成長。
3、閱讀中尋找學習方法,打破內心的思維限制
當吉姆帶著朋友父親贈送的名人傳記和個人成長的書籍回到學校後,因為還有學校的課本和作業,他只好廢寢忘食地學習,不僅放棄了一切社交活動、鍛鍊,還幾乎以圖書館為家。但是逆襲並沒有到來,相反,他還因為缺覺、飲食不規律暈倒在地,從臺階上摔下來,頭部再次受傷。
在病床上,他無意中看到愛因斯坦的一句話「解決問題的意識層次必須高於提出問題的意識層次」。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意識層次是錯誤的,他一直覺得自己是有學習障礙的人,克服困難的方法就是加倍努力。
那麼有沒有更高效的學習方法?有沒有通過自學掌握的更好的學習方法?改變了內心的思維魔咒後,他開始精神一振,開始學習如何學習。
除了學校的書本和作業,他將剩餘的精力都投入在如何學習上。他開始閱讀成人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神經科學、個人成長、教育心理學、快速閱讀,甚至古代記憶法等書籍。他想知道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從而尋找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幾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吉姆的注意力變強了,專注度提升了,記憶力也變好了,甚至幾周前的閱讀內容都能回憶起來,理解力也大大增強了,人也變得更自信了。不僅如此,他覺得自己的思路變得非常清晰,也知道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樊登老師曾經說過,人的所有問題,在書裡都能找到答案。如果一個人的生活裡總是充滿了問題,那他的閱讀量一定不會大。
書籍是作者的經驗與知識的結晶,承載在先人的智慧和解決之道。閱讀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與優秀的大腦聯機,與先哲對話,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大頭腦」,從而借鑑別人的經驗少走彎路,找到解決之道。
所以,讓孩子愛上閱讀,是父母一輩子最好的投資。而閱讀也是普通人彎道超車的最佳捷徑!
寫在最後
從腦子壞掉的笨小孩到大腦教練、學習力專家、記憶力專家;從學習吃力,不會學習的困難戶到教「學習困難戶」的孩子升級自己的大腦,吉姆·奎克用自己的逆襲之旅給我們書寫了大腦的無限可能。
而《無限可能》這本書則會用他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和實用建議告訴孩子:如何學習,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維限制,如何找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如何激發自己的無限潛能,踏上英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