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豫劇文化,舞臺美術

2021-01-15 敏敏聊旅遊

本文乃作者敏敏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對於舞臺美術在戲劇總體構思中的積極參予性、對於戲劇藝術風格的規定性,以及作為一種藝術構思的思想一舞臺美術作為一種戲劇樣式的直觀載體。它在戲劇創作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後來才被不斷進行的藝術實踐所證實的。只承認舞臺美術是一種表現戲劇環境的藝術,不僅是限制了舞臺美術作為戲劇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在發掘劇本的內涵,表現人物的精神和主題思想、藝術構思方面的能動作用;而且把舞臺美術劃定在一種具象的、 單一的環境再現上,也從根本上限制了戲劇多樣化和不同流派風格的發展。

1964年全國京劇會演之後,「樣板戲」逐漸佔據舞臺。在藝術方法論上也是在微觀、局部上搞戲曲化,而在宏觀、整體的戲劇結構上,仍然是一種寫實的戲劇模式。河南豫劇現代戲作為一種戲劇模式,對京劇樣板戲的成型起了較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在1962年豫劇現代戲晉京,其藝術形式對京劇現代戲影響頗大)同時樣板戲的最後確立,被視為一種神聖的藝術原則,又反過來相當深刻地影響了六、七十年代豫劇及其舞臺美術的走向。

樣板戲

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到九十年代的第一春, 河南先後舉行了三次全省性的戲劇大賽和兩次河南藝術節,在客觀上又促進了河南豫劇舞臺美術的發展。在三次戲劇大賽中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舞臺美術設計。如1985年首屆戲劇大賽獲獎的豫劇舞美設計作品有《倒黴大叔的婚事》,《西湖公主》, 《秦香蓬後傳》、《牡丹的傳說》、 《真假公主》。 在1988年第二屆戲劇大賽獲獎的豫劇舞美設計作品有《司文郎》、《八月十五雲遮月》、《嫁母》、《苦楝花》。1990 年第三屆戲劇大賽獲獎的豫劇舞美設計作品有《油嫂》、《淚血太行》、《風流才子》、《麻風女傳奇》、《月滿西摟》、《闖世界的戀人》。

西湖公主

縱觀新時期十年河南豫劇的舞臺美術的蓬勃發展,其設計構思的突破與創新無疑加速了豫劇現代化的步伐。總起說來河南優秀的舞美作品可以做以下的分類:比較嚴謹的現實主義作品●這類作品繼承了河南豫劇長期傾向於寫實的風格,隨著舞臺造型手段的現代化和設計水平的提高,這種寫實的作品,藝術風格更趨於完整統一,更富有藝術的魅力。現代戲《油嫂》是用井架林立的油田為背景,用清新、明快、響亮的色彩表現了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家庭、生氣勃勃的石油工地、色彩班爛的集貿市場一同時 用白楊作為全劇的貫穿形象,使全劇充滿了一種清新淡雅的抒情氛圍。無論是一抹玫瑰的晚霞, 色溶溶的夜晚,或紅牆綠樹的田舍都給人一種時代美感的享受。

豫劇舞臺效果

古代戲《淚血太行》那種氣勢磅礴的太行群山、富有一種凝重感的清代古建築、刀光劍影的太平軍大帳、滾滾東流的黃河等等整個設計不僅氣勢恢宏、環境通真,而且顯示一種大處潑墨的手筆。現代戲《倒黴大叔的婚事》舞臺美術設計在局部作了一定的裝飾美化之後,在總體上仍然追求的是一種細膩寫實抒情的藝術風格,給人一種生活自然的美感,特別是「月夜相會」的一場戲處理得抒情。優美。靜靜流淌的小河倒映著遠處的燈火,幽靜的小樹林,明月如水的夜晚,都十分準確地培襯了主人翁此時此刻的心態。傾向於寫實再現的舞臺布景樣式能用直觀的藝術形象打動觀眾,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在當前仍然是豫劇舞臺美術創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淚血太行

進一步發展和強化戲曲舞臺美術的創作原則,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創新路的作品。河南八十年代以來舞臺美術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首先在於主創人員自覺地(在現代舞臺表現手段的基礎上)高水平地追求具有民族化、戲曲化的舞臺美術作品。如1986年赴香港參加「第一屆中國地方戲展」的重點戲《香囊記》全劇用了以花卉圖案為主的簾狀條屏組合,把環境的點綴和感情的隱喻巧妙地融匯在一起,具有局部的具象感,使全劇的時空靈活自如,富有一種清新、 明媚的裝飾美。

這種簾狀的條屏結構,在創作的原理上是對傳統「守舊」的一種更新和發展,因此作為全劇的大背景既有民族戲曲傳統的美學特色,又富有現代審美的新意。該劇「繡樓」一場戲則是在一繪有圖案的平臺上設置一個形似意近「大帳子」的舞臺結構,帳簾用透明塑料彩珠串成,同時平臺上還有立體的欄杆,使這種「繡樓」結構既保留了傳統手法的美學原則,又在現代物質材料的運用處富有新意。特別是該劇二道幕用了富麗堂皇的彩珠穿制而成,新穎、美觀,被香港報界譽為「舞臺美工」的一大創造。

香囊記

關朋同志設計的古代戲《唐知縣審誥命》,用了扇形的舞臺背景,不但可以在其中變幻內景、外景的環境特點,而且用扇面作背景與縣官唐成手搖摺扇的形象能遙相呼應起來,時空流動性很自由,在造型風格上有濃鬱的河南民俗特色。盧偉生設計的古代戲《風流才子》也是屬於這一類型的舞美作品。江南的虎丘山、寒山寺都不是用寫實的再現方式表現,作為舞臺的戲劇環境僅用了線描的風格在背景上表示,前景則是堤岸、花園和廳堂、書房。環境變幻自由,造成明、暗、虛、實相輝映,由於調動觀眾聯想的指向明確,做到了以少勝多,使舞臺美術充滿了美的魅力。豫劇《牡丹的傳說》用了不規則的簾狀結構和局部景的結合,表現花園、亭閣和唐代宮殿的風採,亦不失為大寫意的優秀舞臺美術作品。

風流才子

對戲劇環境裝飾化的作品。在遵循傳統戲曲美學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創造一種民族戲劇樣式的形式美。豫劇是溶歌、舞、詩於一爐的中國民族戲劇形式。綜上所述早期「再現性」的寫實布景與豫劇自身美學品格的矛盾已經引起了舞美設計的普遍重視。近年來豫劇的舞臺布景都在高於生活的前提下,追求一種 與戲劇內涵吻合的美的形式,在意象與具象之間尋求一種內在的聯繫。如第二屆戲劇大賽獲舞臺美術作品獎的《嫁母》,其整個設計用塑料彩珠串成的白楊樹作為背最貫穿全劇,前最則用中性的幾何結構白色框架,組合成花園的廊柱、室內的窗戶與陽臺,構成不同的環境框架感,再加之具象的沙發、書桌諸道具和平臺的組合,構成了一種清新、明麗、富有一種現代生活裝飾美的舞颱風貌。

隨著豫劇進入九十年代,一些舞臺美術創作正在追求一種富有時代審美趨向的現代感。這種現代感是建築在現代繪畫、造型藝術的觀念,現代舞臺技術材料的運用和遵循傳統的戲劇美學原則這一現實的三腳架上的。

參考資料《中國豫劇》

相關焦點

  • 中國戲曲文化,豫劇文化,虛與實並進
    特別閉塞地方的戲院裡,仍保持著出將入相,檢場人、樂隊都在臺上的演出形式,舞臺形象十分混亂。為此戲曲界曾提出了「淨化舞臺」。王貴與李香香首先是淨化舞臺:這是一次使舞臺淨化的統一行動, 它首定了豫劇傳統戲曲的舞臺時空處理及其民族特色的演出藝術形式。淨化後的舞臺以底幕替代了遮堂,以邊沿幕條為出入場。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山西戲曲,戲曲的趨勢及現象
    戲曲藝術所以,今後戲曲綜合治理的趨向將是:現代化,從內容上說,創作演出現代戲將會成為戲曲藝術活動的主體,編演歷史戲和傳統戲將降為次要位置。在改編傳統戲時,要剔除一切封建性的糟粕及封建的倫理道德觀念,摒棄更多的道德評價代之以審美評價。「只有把凝重的歷史感悟與鮮明的現代意識結合起來,戲曲藝術才有可能首先在內容上進入當代意識的範疇。」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先來看百度給我們定義:中華文化又稱「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華夏文化」和中華古文化,包含民俗、戲曲(主要是崑曲、豫劇和黃梅戲)、棋藝、茶道、中國傳統樂器、文人字畫等。能體現中華文化的載體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說說有哪些載體。琴棋書畫,囊括了中國的文化記憶,也可以說代表一個的文化素質。
  • 豫劇名家汪荃珍登陸京城舞臺 重現辛亥女志士劉青霞
    2014年7月23日訊,從上周開始,河南省優秀舞臺劇目北京展演月揭開帷幕,河南豫劇院一團、二團、三團、青年團先後在京演出了《魏敬夫人》、《五世請纓》、《程嬰救孤》、《焦裕祿》等八臺大戲。參加此次演出的既有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目,也有現代劇目,既有大家名家,也有青年才俊,是河南舞臺藝術和人才的一次集中展示。
  • 中國戲曲舞檯燈光為什麼那麼美?「燈光詩人」周正平直播時這樣說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杜俏俏 攝影 江勇6月27日晚22:30,受國際舞臺美術組織OISTAT邀請,「燈光詩人」周正平通過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直播間,面向全球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直播演講,向全球同行和觀眾分享中國戲曲舞檯燈光藝術,不僅展現了中國戲曲意蘊之美,同時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舞美設計師們獨有的東方美學追求
  • 試論中國戲曲的美學特點(作者:張少卿)
    試論中國戲曲中的美音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用誇張、概括的寫作方法,運用語言與肢體語言,通過色彩、聲、光、電等手段來表現事物整個時間的形式。它是完整的、起伏的,處處蘊涵著美,處處體現著美。中國的戲曲,是以演員表演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為基礎,融文學、音樂、美術、舞蹈、武術、雜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
  • 抖音再推爆款藝術家直播,詮釋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之美
    抖音再推爆款藝術家直播,詮釋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之美 2020-09-04 16:30:27來源:東方網
  • 新編歷史豫劇《義薄雲天》今夏...
    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回顧了2019年經歷的現場觀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盛典、代表豫劇人參加2020新年戲曲晚會並給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唱豫劇《蘇武》等重要事件,表達了作為一名豫劇演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要求李派弟子要進一步明確創作方向,用藝術的形式講政治,用故事的形式講道理,自覺深入人民的生活,自覺紮根人民之中,更注重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
  • 戲曲虛擬舞臺實感與幻覺之間探討
    中國的傳統戲曲是包含著文學、音樂、美術、舞蹈、雜技、武術、表演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藝術。經過長期的文化積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傳統戲曲具備了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的傳承、沿革和發展中,傳統戲曲一直活躍在文化陣地的最前沿,而且具有強烈鮮明的時代性,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傳統戲曲表演的一個最突出特徵就是舞臺虛擬化,虛擬是戲曲假定性的核心,是戲曲時空觀的主要體現。戲曲的虛擬動作是戲曲表演區別於其他戲劇流派的主要標誌。但這個「虛」又是以生活真實和表演真實為基礎的,一個好的評劇演員在表演中一定要把握好「虛」與「實」的關係。
  • 甘肅隴劇成功入選第九屆法國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
    原標題:甘肅隴劇成功入選第九屆法國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中國甘肅網12月24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黃芃)應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邀請,法國文化通訊部名譽戲劇總監、法國中國戲曲節法方主席讓·皮埃爾·於爾斯一行4人於12月15日至18日來到甘肅,遴選了參加2020年第九屆法國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的劇目
  • 傳統文化「代言人」曾小敏:年輕人是戲曲藝術最真切的未來
    (兩會速遞)傳統文化「代言人」曾小敏:年輕人是戲曲藝術最真切的未來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唐貴江 索有為)「新媒體經濟大行其道,網紅經濟帶貨能力、銷售能力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熱點。在新媒體經濟環境下,加強對年輕一代的傳統文化教育和引導也很重要。」
  • 美術研究|論中國現代美術三大學派的文化整體觀!
    13林風眠企圖重新發現中國藝術自身的形式傳統特徵,為現代轉型實驗提供本文化的歷史依據。美國D.卡特(Dagny Carter)著《中國美術四千年》,也是將中國美術作為獨立的系統敘述,認為中國美術的發展源自內部力量富有成效的運動。
  • ...池》《狀元與乞丐》入選2020年第九屆法國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劇目
    中國甘肅網12月20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陸謹)記者從省文旅廳獲悉,應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邀請,法國文化通訊部名譽戲劇總監、法國中國戲曲節法方主席讓·皮埃爾·於爾斯一行4人來甘肅,於12月15日至18日期間遴選了參加2020年第九屆法國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的劇目,甘肅隴劇經典《楓洛池》《
  • 《天天向上》「開年大戲」堅定文化自信,創新新時代下傳統文化傳播...
    湖南衛視文化公益節目《天天向上》在1月3日晚播出的「開年大戲」一期節目以傳承中華傳統戲曲文化為核心,以全新、趣味的方式解讀新時代傳統曲藝藝術的傳承發展,譜寫新時代文化傳承壯麗篇章,收穫收視率三網第一、八個實時熱搜的成績,同時,全平臺掀起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熱議,好評如潮。
  • 一桌二椅三特性,綜合程式大寫意,傳統戲曲之美今何在?
    中國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精髓,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一塊瑰寶,有人稱:「戲曲,是中國人最後的審美家園。」中國戲曲之美,美在服飾道具,舞臺布景?還是美在劇情節奏,矛盾衝突,舞美設計,導演調度呢?亦或是美在表演藝術,技藝高超,精湛巧妙,美在一招一式,一腔一調呢?
  •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1.中國國畫中國畫簡稱「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中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融媒體訊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1月17日,宿松縣黃梅戲劇團走進九姑中學,開展「戲曲進校園」主題活動,受到了學校師生的好評。
  • 中國繪畫與戲曲相映相通 寫意傳神意境是共同藝術追求
    朱新建 江湖圖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兩大門類,繪畫與戲曲源遠流長,雖各自成體系,各自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但相映相通,與中國美學精神相一致,煥發著東方審美韻致,成為世界藝術版圖中兩朵奇葩。戲曲與繪畫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在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繪畫早於中國戲曲而成為一種獨特的傳統藝術形式。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先人已經在陶器上刻、印,魚、蛙、鳥、鹿、人的紋樣都先後出現。而戲曲則肇始於上古時期的「百獸率舞」。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鬱的表演成份。
  •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艾光明
    宗教對我們傳統文化的發展影響很大。特別是佛教對中國的影響較大。佛教在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就如同那些典故、成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的民間傳統風俗,很多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記。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詩歌、小說、書法、繪畫、音樂、建築、石窟等,所以說佛教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從文學、藝術、風俗三個方面說說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 白燕升不看好戲曲振興:亦步亦趨堅守傳統沒戲
    此外,在專輯中還有白燕升和馬蘭合作的黃梅戲《海灘別》、受揚劇王子李政成點撥的《板橋道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段豫劇《程嬰救孤》,也許一開始聽,你會驚嘆形似豫劇名家李樹建,白燕升說這段豫劇的錄製確實得到了李樹建的鼓勵和支持,錄製的過程,錄音師都說:「可以了,已經很好了,而且,我也不能再聽了……」白燕升也說其實這段悲憤悽美的高腔,每次唱都唱得自己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