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將戚繼光,為什麼北上鎮守邊疆後就碌碌無功了呢?

2021-01-10 博雅歷史社

在整個明朝,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患,在明朝中央眼裡遠不如北方邊患重要。所以隆慶元年,讓戚繼光訓練北方薊門一帶的士兵,本身就是對戚繼光的重視與嘉獎。隨後戚繼光被任命為神機營副將,負責訓練從遼、薊一帶募集來的三萬步兵以及從浙江招募來的三千南方士兵。東南平倭結束後,戚繼光調任薊鎮防禦北虜。當時長城一線的駐軍紀律松馳,作風很差。戚繼光見難以馴服,就奏請調原「戚家軍」的一支浙江兵北上。

戚繼光在北方做的事,也不僅僅是練兵而後升官這麼簡單,他還修了長城,而且是明朝中後期最大規模的修築,戚繼光在修長城過程中,依據「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建築思想,山勢低矮處,加高城牆;山勢高峻處,修建敵樓,個別地方加修障牆、支牆、擋馬牆,全部為磚石結構或磚石木結構,使這段長城設施完備、構築牢固、布局嚴謹、可攻可守。而今,障牆、文字磚、擋馬牆,被譽為金山嶺長城的「三絕」。

明軍在北方也不是一味防守,而是有攻有守,守的差事交給戚繼光,攻的活兒則交給了李成梁,因此李成梁的戰功比戚繼光要多。這不是戚繼光不如李成梁,而是戚繼光所管防區薊門的特殊位置造成的。薊門離北京太近,不能犯險,所以張居正給薊門規定的戰略任務是:「在他鎮能以殺賊為功,此地以賊不入為功。沒有上峰指示,戚繼光不能越過長城進攻,如果敵人不主動來犯,他根本撈不著仗打,哪裡去搞戰績呢。

戚繼光的貢獻不僅在於他的戰績和他取得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其實還是一個勇於改革,重視創新的軍事改革家。為了對付東南的倭寇,他改變了以前的方陣,結合東南地區倭寇作戰的特點,創立了鴛鴦陣。即使他死後,鴛鴦陣照樣可以在萬曆朝鮮之戰中發揮作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作為抗倭名將,戚繼光北上鎮守邊疆後就碌碌無功了?
    戚繼光在鎮守薊州鎮時代即大有為,又大有功。薊鎮是京師的重要門戶,在庚戍之變產生後,明廷對薊鎮的防務加倍正視。  第三、戚繼光還很是正視戎行的練習。首先,他按照抗倭的練兵經歷和薊鎮的實際情形擬定練兵條目,構造將士們頻頻習讀。
  • 平海衛大捷:明朝三大抗倭名將聯手,2300倭寇灰飛煙滅!
    再次大規模進犯,福建抗倭形勢再度嚴峻。與此同時,朝廷出現人事巨變。內閣首輔嚴嵩倒臺,依附於嚴嵩的直浙總督胡宗憲被列入「嚴黨」名單,遭罷官。趙炳然出任浙江巡撫後,得知戚繼光一直得到胡宗憲的鼎力支持,就把他視為胡宗憲心腹,不僅處處掣肘,而且還找藉口奪走他的兵權。
  • 一代抗倭銘名將,被百姓感念的「俞佛」,一生命運多舛
    提及抗倭英雄,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戚繼光,俞大猷只是作為陪襯而已。其實,在那抗擊倭寇的艱難歲月,「世言繼光如虎,大猷如龍」,俞大猷不僅與戚繼光並列,甚至還在戚繼光之上。龍吟虎嘯,雄風獵獵,為由盛轉衰的明朝中晚期,注入了一股強悍的活力。
  • 霞浦紀念戚繼光抗倭勝利的民俗
    相傳在兩座廟先後建成後,戚繼光,為順應兵心假戲真做,定於十月初八在廟內舉辦「開光大典」,特請來義烏道士,主持道場。在道場案桌上備有三十二件法器,供桌上同時擺上五果六供,掛上十幾幅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上道君、三官大帝、護法四元帥、青龍、白虎、朱崔、玄武「四靈」像。道士先跪在殿前禱告,逐一口念神名,爾後跳上神壇作法。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繁瑣的法事活動。壇上重疊五張桌,號稱「洪樓」。
  • 長城傳奇:都知道戚繼光是抗倭英雄,但他抗蒙十六年卻鮮為人知
    明代隆慶二年(1568年)至萬曆十一年(1583),抗倭名將戚繼光曾擔任薊鎮總兵十六年,總領山海關至居庸關一線長城防務。戚繼光帶領戚家軍修建了老龍頭的水上長城,修繕殘缺的城牆,刻苦操練士卒。隆慶二年,蒙古朵顏部酋長董狐狸帥三萬蒙古鐵騎入寇,戚繼光在山海關外不遠的青山口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全殲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
  • 王氏:一個上演空城計的將門虎女,一個讓名將戚繼光又愛又怕的人
    而即使歷史上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也不例外,而這個讓戚繼光畏懼的人就是他的老婆王氏。歷史上,王氏是名將王棟的女人,王氏之所有強勢不是因為無理取鬧和潑辣,而是其直爽的性格和才能。而戚繼光怕老婆在整個戚家軍中也是出了名的,更是大家酒足飯飽之後的談資。
  • 戚繼光能成為「民族英雄」,這兩個人絕對是功不可沒
    當時,朝廷的統治者只處理內憂,全然將國家的外患拋諸腦後。因此,這一朝代,也並沒有出現什麼名垂史冊的大英雄。 在國難當頭的時刻,一個本是文官的大臣,卻轉身蛻變為朝廷的精幹武將。而這個人,還是我們所熟知的抗倭大英雄:戚繼光。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上)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軍事將領,他們用自己的膽識與才能,創造了無數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名將為後世留下了怎樣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
  • 戚繼光:與傳統道德不符的末路英雄,最終貧病而死
    海瑞死後沒多久,另一位武官中的模範代表也鬱鬱而終,他就是抗倭名將——戚繼光。他們養你們,你們倘若不殺賊保護他們,那養你何用呢?縱使軍法容得下你,天理也容不下你!」 其次是確立鐵一般的軍法,軍法精神在於「集體負責」,戚繼光為此創立了「連坐法」。一隊官兵必須互相督促、勇往直前,一人退縮一人被斬,全隊退卻則隊長被斬,隊長殉職全隊逃生那全隊都斬。
  •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甘於奉獻精忠報國,抗擊倭寇,留下經典詩篇
    近幾百年來我國沿海海患從未中斷,那麼倭寇到底是一些什麼人呢?他們起初只不過是日本九州島上一些流離失所的漁民組成的海盜集團,無所事事的他們經常活躍於我國和朝鮮的沿岸,但是威脅並不是很大,未對我國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但是到了明朝這些海上的強盜越發的無法無天,使得初期許多官員在海上慘遭劫持,這讓朱元璋勃然大怒,於是派戚繼光遠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對盤踞在那裡的倭寇進行打擊。
  • 這座9戰9捷的浙江抗倭名城,卻低調得叫不對名字
    這座長城,原是台州府成的城牆, 戚繼光駐守台州時,將城牆改造成堅實的碉堡樣式。 因為實戰效果很好,戚繼光北上時就將修造方式運用到北方明長城上。 台州的江南長城,其實是北方長城的藍本。
  • 徐渭:一介窮酸書生混成了實力派軍事家,後半生瘋癲後仍受人推崇
    03投身抗倭,終始不渝嘉靖年間,倭寇這個群體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倭寇的成分十分複雜,但可以負責的告訴你,裡面只有十分之三才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其他都是中國沿海地區日子快過不下去的苦哈哈。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你一個屢試不第的窮酸秀才,頂多也就是詩書畫方面厲害,又能給胡大人和整個抗倭事業帶來什麼幫助呢?答案是兵法。徐渭曾經自謙道(我更認為是自負):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但在我看來,他的排序是錯的,因為第一的應該是兵法。按理來說,會兵法的人才,哪個不是從刀山火海死人堆裡爬出來,才練就出的,你一個雞都沒殺過的書生,說自己會兵法有人信嗎?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舟山人為什麼八月十六過中秋
    後昌國百姓因為對其愛戴,就將此舉相沿成習,流傳至今,可見方國珍在舟山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路途遙遠說相傳很久以前的時候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將農曆八月十五中秋月圓日定為中秋節,讓天下百姓在同一天吃月餅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