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紀念戚繼光抗倭勝利的民俗

2021-01-20 人文之友

明代中葉,倭寇焚掠東南沿海,守軍望風逃潰,使倭寇長驅直入。朝廷急忙調兵遣將,大肆用兵,獨以戚繼光麾下數千義烏兵屢建奇功,最後肅清倭寇,威震四海。從民國版《霞浦縣誌》就記載著戚家軍駐守霞浦的具體時間:「明嘉靖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戚繼光率軍乘船從溫州出發,二十五抵達平陽(今浙江平陽)從平陽沿小路入閩,八月初一到到達福寧州(霞浦)」。

一、 戚繼光與義烏城隍信仰

當年戚繼光所率的三千義烏兵駐防福寧州,這些士兵都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作戰驍勇。他們絕大部分家有妻子,為了保佑行軍平安,作戰勝利,他們背掛義烏城隍及關公的符袋出徵,當時戚家軍的駐地,在福寧州東關村。為得到士兵擁戴,達到「戰而不屈」的目的,滿足士兵的精神寄託與信仰,戚繼光便在霞浦東關村先後建起義烏城隍廟與關公廟。士兵們認為義烏城隍主要能為陣亡士兵其靈魂作證,其在陰間登記在冊有神靈承認。

關公則在禮、智、仁、義上作為士兵的楷模,以達到安定士兵隊伍,激發士卒鬥志的作用。相傳在兩座廟先後建成後,戚繼光,為順應兵心假戲真做,定於十月初八在廟內舉辦「開光大典」,特請來義烏道士,主持道場。在道場案桌上備有三十二件法器,供桌上同時擺上五果六供,掛上十幾幅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上道君、三官大帝、護法四元帥、青龍、白虎、朱崔、玄武「四靈」像。道士先跪在殿前禱告,逐一口念神名,爾後跳上神壇作法。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繁瑣的法事活動。壇上重疊五張桌,號稱「洪樓」。法師兩人須蹲在洪樓頂端上,要一次性達成九聖(陰陽面)保三緣(兩隻杯陽面向上,亦稱笑杯)。

法師須晝夜輪番問杯,直至童只降某人身上,他便手舞足蹈,顛三倒四,口喊:「本神奉旨回駕本廟,……」。其間參加祀神士卒,必須日夜輪番跪在墊前虔誠禱告,直至出現九聖三緣收杯。接著舉辦四晝夜普度,並用轎子抬著法師到廟後一水井取潔淨水一壺,名曰「龍神取水」回廟立壇發奏,誦經禮懺,祈保旗開得勝,一家老少平安。其間製作98盞荷花燈,於夜間戌時在海灘舉辦水燈法會,將超渡溺水孤魂焚化。翌日,晚戌時舉辦38盞山燈普度陸地幽冥,總稱「水陸冥燈」。道士祭海、祭陸時不但口念巫咒且吹號角,同時跳起祈福舞蹈,祈求水陸保佑,讓倭寇有來無返,置於死地。這一迎神祭神儀式,使戚家軍得到精神寄託。

據《義烏方志》載:「明嘉靖四十一年進入福寧州義烏兵,臨陣戰場,浴血奮戰,在寧德孤島橫嶼,乘退潮進剿,背水一戰,生擒倭寇二十九人,斬首348級,解救被擄男女八百餘人,逼敵投海溺死者6百多人」。被倭寇佔據3年之久的橫嶼島終於光復。義烏兵打勝了入閩抗倭第一仗,史家稱「第一奇捷」,繼之攻克福安、連羅、福清、興化馳援仙遊,在返回途中又智殲寧德小石嶺倭寇,成為義烏兵出奇制勝,人稱「第二奇捷」。士兵們將勝利的功勞歸功於義烏城隍、關老爺神靈保佑。在酒肉犒勞同時,他們面對神像虔誠朝拜。

相傳在明末六十年間,不但有一小批義烏兵定居東關,且每年有義烏後裔前來義烏城隍廟和關帝廟還願朝拜,舉辦道場活動。據村耄耋吳亞進說:「當時由於東關村不足百戶人家,為了方便外來客尋找,曾一時期稱『義烏村城隍』」。這一迎神習俗一直沿襲至解放初,神事活動才終止。

二、戚繼光以曳石為疑兵退倭寇

中秋節,霞浦民眾除了吃月餅、賞月之民俗外,還有一種熱鬧而有意思的民間傳統活動——曳石,它的創始人是民族英雄戚繼光。

明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中秋,倭寇侵犯福寧州城(今霞浦松城),當日恰逢「戚家軍」主力部隊正出援福安、寧德二縣,州城防守空虛,而倭寇兵臨城下,眼看重新調兵救城已來不及了,為了福寧州城池的安全,戚繼光便採用曳石疑兵之計迷惑敵人。他動員在城軍民,用繩子拖曳石塊,穿街越巷,奔跑吶喊,一時滿城燈火通明,人聲、石聲、鞭炮聲響砌州城,恰似百萬雄兵在調動的陣勢。這時,倭寇已經從海口登陸,敵軍的先頭部隊,已抵達離州城只有一箭之地的塔旺街,聽到「隆隆」聲響,疑是城裡調來援軍,不敢輕舉妄動,倉惶退去,待他們探明情況,戚營大兵卻早已及時趕回州城了,福寧州城因此化險為夷,免遭生靈塗炭。

霞浦民眾為了紀念這一勝利,次年開始霞浦民眾都舉行曳石活動。據《霞浦縣誌·禮俗志》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系選一平面石,方二、三尺許,石旁夾以硬木,復以麻繩糾之使緊固,前方系以大麻繩,長數十丈,「後方系麻繩只丈餘」屆時,挑選強健精敏的青壯年男子數十以至近百人,在前面「牽之快跑」,而選一兩人在後面「扶繩扶之」,「石上坐一健兒」,作為指揮「號令進止。」若是少年兒童「則牽小石」,形式相同,規模較小,行止如前式。大小約十餘隊,沿街吶喊,相互競爭,觀者塞途,間或兩石對衝,則互相爭道,摩拳擦掌,甚至各受重傷而不恤,如此蠻動,俗反稱「太平石」。

這種曳石活動經長期演變,現已形成了霞浦特色且獨有的民俗活動。在解放前後曳石式樣更多,製作也更為精巧,除了曳石,還有「竹溜」、「竹車」,在製作時,將鋸下二、三尺長竹節內加入銅錢或碎瓷,並在竹四旁夾以硬木,四角安裝滑輪,曳石時與過去舊街道嵌入高低碎石路相撞,發出聲響更大,再加曳石者陣陣吶喊,其場面更加壯觀。解放後若干年,由於街道改成水泥路,這一曳石才逐漸消失。而近年在霞浦牙城村、沙江村、大京村、三沙鎮則又興起在中秋節曳石活動,與從前相比,參加曳石隊伍衣、帽各隊顏色統一,以往只有男同志參與,而今女子也參與活動。活動時間從晚間七時至十時陸續開展比賽,得勝者獲得小禮物。這項活動經費開支、除縣文體和旅遊局、村委補助些,大部分是每個參賽者按規定出資籌集,而曳石時由於村道硬化平整,發出聲響大不如前。

自明嘉靖四十二年後,霞邑沿海24處古城堡也備有曳石,一作倭寇侵城以曳石壯膽助威;二作中秋曳石以紀念戚家軍功績。同時據《霞浦藝文志》載:「明嘉靖年間舉人李大琛特為撰『中秋曳石歌』以永久紀念民族英雄戚繼光」。

三、戚家軍與光餅

戚家軍在福寧州城以曳石作疑兵退倭寇後,城裡百姓十分感謝戚家軍,於是自發組織人員,擔扛豬羊向戚家軍慰勞。戚家軍紀律嚴明,不要老百姓財物,全部婉言謝絕。老百姓過意不去,又一致決議,把豬、羊殺了,各家各戶用肉餡做成麥餅。如是有人提議,戚家軍隨時出擊倭寇流動性大,若做成肉餅,不易保存容易壞,且行軍隨帶極不方便,不如做成小餅,中間有孔,便於串繩攜帶既經濟又方便,於是推選城裡有糕餅工藝師傅,日夜加班做成麥餅數十擔,蓋上鬥笠,直送軍營,強要每個士兵收下一串小餅,表示慰勞。盛情難卻,戚家軍只好收下。雖是小餅,吃起來十分可口,士兵們個個歡喜感謝。因為小餅表面光滑,人們就叫它「光餅」。後來這種光餅傳至閩東各縣,百姓便以做光餅相送方便士兵們帶在路上吃。這一傳統習俗至今乃廣傳閩東各縣。

綜上所述,由於戚家軍所到之處以城隍爺、關老爺作為他們「護身符」,而在戰爭中每每旗開得勝,因此他們愈加信仰神靈保佑,從而展開一系列祭祀敬神活動。霞浦有宋代長溪城隍明代府城隍和縣城隍,而百老姓卻信仰義烏城隍,其原因就是人們把抗倭護城的戚家軍神化了。故信仰義烏城隍更是霞浦老百姓對義烏兵陣亡官兵的緬懷與悼念,其中飽含著愛國主義的民族感情。

2005年3月中央國際第4頻道,曾以「城隍作證」為題,來霞拍攝戚繼光入閩抗倭創立的城隍信仰、曳石、光餅、古城堡等一系列歷史史實紀錄片,於當年6月初向全世界播出,霞浦紀念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民俗活動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黃亦釗 圖文)

相關焦點

  • 戚繼光能成為「民族英雄」,這兩個人絕對是功不可沒
    據記載,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詩人和書法家,更是一名能力超群的軍事家。自明太祖洪武時期至戚繼光之父戚景通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之時,戚家前後五代已鎮守登州衛一百四十餘年,始終活動在抗倭最前線。 然而,這樣的將門家庭,給戚繼光的不僅僅是一個世襲指揮僉事的職位,還有戚家在百餘年抗倭戰鬥中積累的經驗。而這,便為戚繼光最終成為一代抗倭名將奠定了基礎。那麼,如此功勳卓著的戚繼光,為何會成為明朝的得力武將呢?
  • 為什麼有人說作為抗倭名將,戚繼光北上鎮守邊疆後就碌碌無功了?
    第三、戚繼光還很是正視戎行的練習。首先,他按照抗倭的練兵經歷和薊鎮的實際情形擬定練兵條目,構造將士們頻頻習讀。戚繼光於隆慶二年調手下三千人,做為示範戎行。招募的浙江兵軍容嚴整,待命立於郊外,時全國大雨,浙軍一動不動,使薊鎮將官大受震動。《石匱書·卷一百五十八·戚繼光傳》:初,塞下士邊將束馭無律,繼光所召南兵之,陣而見軍門,侍立於郊,適雨甚,自朝至於日中,總幹山立,軍容愈肅,邊人大駭。再次,全面練習戎行。
  • 長城傳奇:都知道戚繼光是抗倭英雄,但他抗蒙十六年卻鮮為人知
    明代隆慶二年(1568年)至萬曆十一年(1583),抗倭名將戚繼光曾擔任薊鎮總兵十六年,總領山海關至居庸關一線長城防務。戚繼光帶領戚家軍修建了老龍頭的水上長城,修繕殘缺的城牆,刻苦操練士卒。隆慶二年,蒙古朵顏部酋長董狐狸帥三萬蒙古鐵騎入寇,戚繼光在山海關外不遠的青山口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全殲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
  • 平海衛大捷:明朝三大抗倭名將聯手,2300倭寇灰飛煙滅!
    再次大規模進犯,福建抗倭形勢再度嚴峻。與此同時,朝廷出現人事巨變。內閣首輔嚴嵩倒臺,依附於嚴嵩的直浙總督胡宗憲被列入「嚴黨」名單,遭罷官。趙炳然出任浙江巡撫後,得知戚繼光一直得到胡宗憲的鼎力支持,就把他視為胡宗憲心腹,不僅處處掣肘,而且還找藉口奪走他的兵權。
  • 一代抗倭銘名將,被百姓感念的「俞佛」,一生命運多舛
    提及抗倭英雄,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戚繼光,俞大猷只是作為陪襯而已。其實,在那抗擊倭寇的艱難歲月,「世言繼光如虎,大猷如龍」,俞大猷不僅與戚繼光並列,甚至還在戚繼光之上。龍吟虎嘯,雄風獵獵,為由盛轉衰的明朝中晚期,注入了一股強悍的活力。
  • 抗倭名將戚繼光,為什麼北上鎮守邊疆後就碌碌無功了呢?
    所以隆慶元年,讓戚繼光訓練北方薊門一帶的士兵,本身就是對戚繼光的重視與嘉獎。隨後戚繼光被任命為神機營副將,負責訓練從遼、薊一帶募集來的三萬步兵以及從浙江招募來的三千南方士兵。東南平倭結束後,戚繼光調任薊鎮防禦北虜。當時長城一線的駐軍紀律松馳,作風很差。戚繼光見難以馴服,就奏請調原「戚家軍」的一支浙江兵北上。
  • 戚繼光:與傳統道德不符的末路英雄,最終貧病而死
    海瑞死後沒多久,另一位武官中的模範代表也鬱鬱而終,他就是抗倭名將——戚繼光。 在作戰技術上,戚繼光亦有重大改進。在戚繼光以前,軍隊重視的是個人武藝。拳師、打手等在軍隊裡備受推崇,普通士兵的作戰能力則與地痞流氓無異,這樣的軍隊自然被有組織的倭寇屢屢擊潰。
  •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甘於奉獻精忠報國,抗擊倭寇,留下經典詩篇
    但是到了明朝這些海上的強盜越發的無法無天,使得初期許多官員在海上慘遭劫持,這讓朱元璋勃然大怒,於是派戚繼光遠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對盤踞在那裡的倭寇進行打擊。戚繼光不光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由於擁有豐富的抗擊倭寇的經驗,使得詩人對這場保衛祖國的戰爭充滿了個人情懷,他也因此在這時期創作了許多名垂千古的詩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來自明朝詩人筆下抗擊倭寇的詩篇《望闕臺》。《望闕臺》明代:戚繼光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 王氏:一個上演空城計的將門虎女,一個讓名將戚繼光又愛又怕的人
    而即使歷史上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也不例外,而這個讓戚繼光畏懼的人就是他的老婆王氏。歷史上,王氏是名將王棟的女人,王氏之所有強勢不是因為無理取鬧和潑辣,而是其直爽的性格和才能。而戚繼光怕老婆在整個戚家軍中也是出了名的,更是大家酒足飯飽之後的談資。
  • 中國最該去的地方 · 霞浦!!
    可拍攝連家船民俗生活、古民居群等人文景觀。 ⑸中心線:北岐、古嶺下、後岐。北岐是一個比較標準的灘涂了,無論是日出還是日落,都可以出到好片。霞浦拍攝月份劃分:1月-2月 | 此時霞浦比較冷,拾蟶苗。 除了這些,霞浦還有生生不息的討小海及漁排養殖。
  •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金身巡遊臺灣13縣市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金身巡遊臺灣13縣市 2018-12-17 13:46: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4月18日,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暨後灣天后宮理事長鄭壽本先生,攜本宮副理事長等理事在後灣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誕辰1060年紀念日祭拜活動。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沙江鎮竹江村東北面的後灣自然村。與沙江村隔海相望,站在宮的後門山頂,著名的「S」灣,漁帆點點,眾多插在灘上的竹竿形成的優美線條,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構成一幅絕倫無比灘涂風光,漁民繁忙的漁耕的勞作場景盡收眼裡。而竹江村是個內海孤島,島上無田可耕,無山可墾,群眾都以漁業為生,先祖們為了海上漁耕的安全,便建宮奉祀媽祖,祈求神靈保佑平安。
  • 霞浦的這些故事,你都知道嗎?
    永春白鶴拳來自霞浦 永春白鶴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之一。白鶴拳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由福建省福寧州北門外少林拳師方種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稱為"白鶴拳"。
  • 高規格紀念抗戰勝利日 警告日本勿復活軍國主義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馬德林 歐陽開宇)《人民日報》今天在頭版轉二版刊載署名「任仲平」、題為《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長文指出,戰後的日本沒有完成清理軍國主義的任務,這是亞洲的真正危險所在
  • 撤縣設市霞浦還要等多久
    近日,蒼南龍港撤鎮設市的消息在霞浦人的朋友圈中瘋狂走熱。確實從一個鎮直接升到市雖然不是第一個,但還是挺少見的,不為人知的是35年前龍港連一個鎮都不是,而40年前,連蒼南都不是一個縣,他們都屬於平陽縣。由此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之後,浙南的發展是非常快的。
  • 霞浦古嶺下媽祖宮
    古嶺下媽祖宮與松山天后聖母行宮只一水之隔,瀋海高速的後港大橋恰似一條巨龍在宮的左邊拱衛著,與唐代日本空海登陸霞浦的紀念亭只幾十米之遙,右邊與金碧輝煌的白馬明王宮僅一牆之隔,在宮的宮周邊的環境優美,水泥的硬化道路可直達宮前休閒廣場。當人們從該宮的左門進入,便是一個小天井,在大廳神龕的玻璃框內端坐著媽神像。神像前立有青面紅臉的千裡眼、順風耳護衛神,左邊為笑口常開的土地神。
  • 這座9戰9捷的浙江抗倭名城,卻低調得叫不對名字
    這座長城,原是台州府成的城牆, 戚繼光駐守台州時,將城牆改造成堅實的碉堡樣式。 因為實戰效果很好,戚繼光北上時就將修造方式運用到北方明長城上。 台州的江南長城,其實是北方長城的藍本。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
    抗戰老兵和英烈子女代表參閱  據王世明介紹,紀念大會當日,還將在北京舉行招待會和文藝晚會。紀念活動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為健在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或其遺屬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習近平總書記將親自為抗戰老戰士、老同志代表,抗戰將領或其遺屬代表頒發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