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古嶺下媽祖宮

2021-01-09 人文之友

古嶺下媽祖宮,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松港街道古嶺下村的村頭(東面),它背靠靈山峰,面向福寧灣,距縣城緊5千米之遙。

在古嶺下村北山麓的「八仙宮」內,曾供奉著媽祖神像,1999年一夜晚,林阿明道士夢見媽祖婆對他說:「要來村東向岐頭山鼻當土主。」此事被信眾餘佛龍得知後,經多方努力終於在選址於此地,並以文告知村中信眾:「此乃水陸交通便捷,環境靜謐,是為神居之所,神明願時常雲遊此地矣!」

為了媽祖宮能早日建成,餘佛龍將自己積攢的四千多元錢取出,用於備石料、砌地基,為建媽祖宮帶了一個好頭。他的善舉感動了周邊的信士,大家紛紛慷慨解囊,為建宮出資出力。經過兩年多的斷斷續續的施工,於2002年間竣工。

如今,一座金碧輝煌的媽祖宮,矗立在巖石之上,出面向港灣,漁民們的勞作場景盡收眼裡,清晨千帆盡發,漁民們駕著漁帆出海捕魚;每當夜幕降臨時,灣內漁帆點點,從船上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六六順」、「一路發」……漁民們在慶賀收網豐收的猜拳聲。漁民們每當出海勞作,總會到宮裡敬上一柱香,祈求阿婆的庇護。隨著時間的推移,古嶺下天后宮成為漁民們的精神寄託。

古嶺下媽祖宮與松山天后聖母行宮只一水之隔,瀋海高速的後港大橋恰似一條巨龍在宮的左邊拱衛著,與唐代日本空海登陸霞浦的紀念亭只幾十米之遙,右邊與金碧輝煌的白馬明王宮僅一牆之隔,在宮的宮周邊的環境優美,水泥的硬化道路可直達宮前休閒廣場。當人們從該宮的左門進入,便是一個小天井,在大廳神龕的玻璃框內端坐著媽神像。神像前立有青面紅臉的千裡眼、順風耳護衛神,左邊為笑口常開的土地神。神龕頂部為草書「海國天柱」四個大字,左右聯句為:「風調浪靜民安樂,河清海晏世太平。」廳內擺放著木雕香案、供桌,天井中置放著香爐,真可謂是信眾朝拜聖地。

2011年3月23日媽祖神誕日,在古嶺下天后宮舉辦了有史以來媽祖海上走水活動,參加船隻達四十餘艘,整個活動場面壯觀,觀眾目不暇接,為了將這特有媽祖文化活動能及時得到傳播,縣電視臺前往做現場採訪報導。

如今在宮的右邊又建起一座白馬明王宮,這樣整個村莊擁有媽祖宮、白馬明王宮、文化宮,豐富民眾的多元文化。近年來,隨著公交公司開通直達古嶺站,拉近了與城區之間的距離,再加上周邊環境的美化,該宮一躍成為人們休閒、觀光遊覽的勝地。

相關焦點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4月18日,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暨後灣天后宮理事長鄭壽本先生,攜本宮副理事長等理事在後灣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誕辰1060年紀念日祭拜活動。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祭拜活動的規模及相關活動內容,雖不如往年,但整個祭拜儀式的流程有序地進行著,但參與祭拜的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在司儀王祖巖的引領下,宮裡嗚鍾擊鼓,兩尊媽祖金身從神龕上起駕到宮前廣場的祭臺上,在嗚炮聲中拉開祭拜的序幕,主祭鄭壽本董事長率全體副董事長向媽祖神像上香、向媽祖金身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首」,誦讀祭文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祭拜結束後
  •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金身巡遊臺灣13縣市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金身巡遊臺灣13縣市 2018-12-17 13:46: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最該去的地方 · 霞浦!!
    ⑸中心線:北岐、古嶺下、後岐。北岐是一個比較標準的灘涂了,無論是日出還是日落,都可以出到好片。 除了這些,霞浦還有生生不息的討小海及漁排養殖。萬物在金色陽光的洗禮下,多了一份成熟的韻味,這時候沿海全線紫菜養殖建場,拉竿掛繩,養護收割,海面船隻穿梭,漁民勞作頻繁,滿灘滿海都是竿人影船影,整個灘涂異常繁忙,正是拍攝霞浦灘涂的金黃季節。
  • 霞浦的這些故事,你都知道嗎?
    永春白鶴拳來自霞浦 永春白鶴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之一。白鶴拳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由福建省福寧州北門外少林拳師方種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稱為"白鶴拳"。
  • 【中華媽祖雜誌】福建泉州圍頭灣天后宮
    圍頭灣天后宮以前是沿用「順濟宮」這一最早的廟號。宋宣和五年(1123年),媽祖第一次受朝廷敕封為「順濟夫人」,這座媽祖宮建於宋代。圍頭村人,無論漁民還是農民,世世代代將媽祖娘娘當作保護神敬祀,遇到危難必定呼媽祖救助。人們不但四時八節來此獻祭祈福,還將媽祖宮前海域的島嶼當成自然山川對媽祖的敬祀。
  •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責任編輯:魏巍     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天后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塑像供奉鎏金鳳冠,開啟紀念媽祖誕辰日系列活動的序幕。
  • 郵票上的媽祖廟丨媽祖文化
    從鄭和七下西洋,到施琅統一臺灣;從漁民祈求河清海晏、平安豐收,到皇帝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我國沿海,到內陸地區,再到東南亞,媽祖信俗的重要載體
  • 世界最大紅木媽祖神像「媽祖故裡」開光
    22日,世界最大紅木媽祖像開光安座慶典在「媽祖故裡」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舉行。 現場兩岸媽祖信眾身披金色綬帶,沐手拈香,虔修祖餞,向紅木媽祖行三拜九叩之禮,迎祥納福。  據湄洲祖廟人士介紹,這尊紅木媽祖由一塊長8.1米、直徑2.08米、15噸重的非洲巴西花梨原木雕刻而成,媽祖像重4噸,身高3.23米,底座0.99米。記者發現,這尊紅木媽祖頭戴冕旒,手持燈籠,身披黃袍,面帶微笑,劈波踏浪而來,仿佛再現媽祖當年海上救助商賈船工的情景。
  • 遼河行:媽祖供在遼河邊
    新華網瀋陽10月13日電(記者馬義、丁銘)媽祖神是中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地區普遍信奉的海神娘娘。供奉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在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地區不計其數。可在北方遼河流域見到供奉媽祖的天后宮,的確令記者感到意外。  這座供奉天后娘娘即媽祖神的天后宮就位於遼寧省錦州市老城北街古塔後面的廣濟寺西鄰。
  • 媽祖的信仰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海洋貿易者、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尤其是在福建、廣東、海南、臺灣、東南亞中有廣泛的媽祖信仰,許多沿海地區均建有媽祖廟。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為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 看祭拜媽祖傳統儀式、逛巡遊!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將開幕
    該宣傳片是歷時3個月,通過選取該區歷史人文、自然風光、城市新貌等40多個地點精心製作,充分展示了南沙嶺南文化、水鄉文化、媽祖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在媽祖旅遊文化節活動期間,市民可在南沙天后宮景區門口顯示屏上觀看。
  • 己亥年冬月廿十吉日臺灣臺南安定湄婆宮 媽祖天后 聖鑾隨駕 黃文顏主任委員率諸位善信蒞臨圍頭灣天后宮會香交流
    宋宣和五年(1123年),媽祖第一次受朝延敕封為「順濟夫人」。跟據泉州天后宮的碑誌記載這座媽祖宮宋慶元年已有泉州南門外十五都(圍頭)「順濟宮」。圍頭村人,無論漁民還是農民,世世代代將媽祖娘娘當作保護神敬祀,遇到危難必定呼媽祖救助。
  • 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
    湄洲島舉行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紀念活動暨海峽兩岸共同海祭媽祖典禮    17日,農曆戊戌年九月初九,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羽化升天的紀念日,「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在深澳底沙灘舉辦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紀念活動暨海峽兩岸共同海祭媽祖典禮。
  • 霞浦紀念戚繼光抗倭勝利的民俗
    從民國版《霞浦縣誌》就記載著戚家軍駐守霞浦的具體時間:「明嘉靖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戚繼光率軍乘船從溫州出發,二十五抵達平陽(今浙江平陽)從平陽沿小路入閩,八月初一到到達福寧州(霞浦)」。一、 戚繼光與義烏城隍信仰當年戚繼光所率的三千義烏兵駐防福寧州,這些士兵都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作戰驍勇。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歷經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宗教建築。建築群坐西朝東,面向海河,由山門、牌坊、前殿、大殿等組成,屬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
  • 臺灣媽祖繞境活動暫定如期舉行 學者:可請媽祖乘直升機低空飛行
    (觀察者網訊)在說完「大家免驚,媽祖會保佑」後,臺灣鎮瀾宮負責人今天(26日)宣布,只要臺當局沒禁止,下月就如期舉辦全長340多公裡、為期9天8夜、每年吸引百萬信徒參加的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活動。 廟方人員表示,此前擲筊(問卜儀式)請示起駕日時獲得吉兆,可見媽祖相當期待一年一次出門「訪友」,虔誠信徒根本不敢違背神明旨意。
  • 圖文:臺中「三月瘋媽祖」展出70尊歷代媽祖神像
    」是每年臺中縣大甲鎮瀾宮的宗教儀式,臺中縣即日起一口氣展出70尊歷代媽祖神像,每一尊媽祖神像都有精彩的歷史故事,極具教育意義。  據臺灣媒體報導,這些神像的收藏者董振雄是兩岸鑽研媽祖文化的少數專家之一。他長久以來在兩岸三地往來旅遊、考察,這項「歷代媽祖神像展」展出的70尊媽祖神像,是董振雄收藏的一半而已。
  • 閩北人為什麼也拜海神媽祖?原來如此!
    眾所周知,媽祖是海神,是公認的「海上女神」、「水上救星」,興盛於莆田湄州島。閩北系內陸山區,為什麼也有媽祖駐足?從閩北的地理位置上看閩江水系先從閩北的地理位置上看。閩北內河的船工行舟,與海上航運有相似的危險,因此,發端於沿海的海上女神媽祖自然漸漸盛行於閩北,成了閩北航運的保護神。水流所到之處,便有媽祖行到的足跡。據調查,閩北百多個鄉鎮中,凡面臨閩江幹(支)流的碼頭鄉鎮,幾乎都建有媽祖廟。南平安豐媽祖廟建於元大德五年(1301),是閩北最早的媽祖廟。
  • 香港著名實業家捐款重建,廣州南沙天后宮,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點擊播放 GIF 0.0M南沙天后宮,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緊鄰廣州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是一處欣賞海景和祭拜天后娘娘的好地方。圖為南沙天后宮大門。天后娘娘,又稱媽祖、天后、天上聖母等,是海洋之神,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保佑化險為夷、一帆風順。圖為天后聖像。天后聖像14.5米,據說是由365塊精雕的花崗石構成,象徵天后一年365天的庇佑。宮殿建築群依山層疊而建,階梯順山而上,其集合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樓閣氣勢。沿著階梯而上就是宮殿建築群的牌坊。
  • 最珍貴的媽祖郵票,上面可有你認識的家鄉?
    全文字數:1325字 / 閱讀時長: 4分鐘我是小默,一個想讓媽祖文化變得更好玩的學霸,哦不,學渣。從鄭和七下西洋,到施琅統一臺灣;從漁民祈求河清海晏、平安豐收,到皇帝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我國沿海,到內陸地區,再到東南亞,媽祖信俗的重要載體——媽祖廟遍布近三億媽祖信眾的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