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文章提到:一定要做個高水平的人。
確實是深感我們每個人都有提高水平的必要。
當然,這個觀點不一定每個人都認同,不過,相信認同的人會是更多的,而且一定還會有些朋友迫切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那麼這篇文章就寫給你們吧。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需要先去看到比自己現有水平更高的表現。
否則,一是你可能就意識不到自己的水平還需要提高,坐井觀天夜郎自大,自然就沒什麼提升的動力了;
二是你若不知道高水平的表現是什麼樣的,也就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在哪裡。
比如你想要提高講課水平,但是你都沒見識過高水平的老師是怎麼講課的,會講出什麼效果,那能直接在原地突破自我嗎?不但難,而且慢。
所以,你最好是去主動尋找在你做事的領域裡的高手,看看人家的表現,然後,即使不能得到人家的真傳,也至少受到了激勵,自己知道需要在哪些地方加以改進了。
而且,就算你現在不覺得自己水平不夠高,感覺還蠻自信的,那也最好多去開開眼,見識一下更高水平的表現,哪怕會受到一定刺激和打擊,甚至「受虐」,但這也能擴大你的心智範圍,抬高你的天花板,否則你就容易自以為是故步自封了。
第二,要提高自己的水平,需要永遠知不足,明確自己還沒做到一百分,還需要提升。
自命不凡的人很難提升水平,因為他以為他的水平已經到頂了,無以復加了。
而知不足的人就懂得精益求精,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
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中,結尾說的就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對於有上進心想要提高水平的人來說,這種精神是必須的。
相信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越來越完美。
但是,關於完美,我還有一個提醒,正是下一條我要說的。
第三,要提高自己的水平,也需要認識到提高水平不是追求完美,而只是要在現有基礎上做的越來越好。
完美主義是很耽誤人的。
儘管求完美似乎讓人會去精益求精,提高對於自己的要求,但是卻很容易讓人陷入精修細節吹毛求疵的低效工作中,而且容易給人造成壓力,讓人對於所做的事望洋興嘆望而生畏,從而失去做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這樣適得其反,弊大於利。
所以,我提倡,要把提高水平理解為在現有基礎上做得越來越好,也就是下一次比這一次能做得更好一點即可,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做到一百分,爭取畢其功於一役。
這樣的話,你才有信心越有幹勁繼續提升下去,而不是被一開始設定的太高目標嚇倒。正所謂「放開了自己,你才能高飛」。
許多孩子對於學習就是這樣,父母要求太高,總是看到的是孩子的欠缺,懲罰他的不完美,就會讓孩子對於學習和考試很有壓力,不但緊張,而且恐懼,反倒不利於孩子進步。
而如果父母對於孩子是鼓勵和欣賞的態度,激勵孩子每次都好上一點點,讚賞他的每次進步,那麼孩子就會很受鼓舞,願意越來越好,事實上也就會越來越好。
第四,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去多找機會鍛鍊,做得越多,越容易做好。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熟能生巧。
所以,最好多給自己機會練習,把每次正式工作也可以當成練習的機會。
比如講課,你講的次數越多,也就越容易講得更好,如果你不是只想做個錄音機背詞兒的話。
但是,還是有一個提醒,見下條。
第五,要提高自己的水平,也需要多去嘗試新的事情,使用新的方式。
水平難以提升,往往與習慣性重複有關。
一些老師講了一輩子課,但是也難說他就越講越好了。
但是你看一些年輕人,可能也沒受過師範教育,但是講課的水平卻可能幾個月內節節攀升,讓人刮目相看。
區別之一,就是在於前者一直在用以往的方式重複而已,後者卻由於初生牛犢不怕虎,既然以前沒有積累,反倒沒有固定的方式來重複,而可能在短期內不斷嘗試新的方式,不斷改進,這樣就使得他可以磨練出越來越有效的方式。
另外,除了在你一直做的本職事務上變換方式,也可以去做些新的事情,來打開你的思維,鍛鍊新的技能,這樣也能提升你做本職事務的水平。
還是以講課為例,要想講好課,不是說整天都憋在家裡讀書查資料做課件,那樣恐怕頂多在知識水平上有所提高,但是在講課技能上卻可能還是會原地踏步,因為講好課,不光是需要你的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的。
不妨出去走一走,旅旅遊,見見人,訪訪友,你會獲得一些新知,產生一些新的感受,然後
比如我自己,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水平的。
以往在學校時,講課的水平多年來提升並不明顯,但是在後來進入職場,出差多了,講不同的課、見不同的人多了,經歷多了,可講的也就多了,也越來越明白,給聽眾講什麼、怎麼講,對他們更有效。
這不是一直在書房裡磨練課件實現的,而是有了更多的社會閱歷帶來的。
第六,最後一條,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重複前五條吧。
是的,不是說什麼方法用一遍即可。
重複使用,效果遞增。
提升水平,是終身為之的事,不可急於求成,不能一勞永逸,所以,就一直繼續下去吧。
活到老,學到老。不是嗎?
為了幫助大家做好生涯規劃,解決各種困惑,歡迎大家在公眾號後臺留言,我會回復,或者專門針對你的問題寫文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