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大都全身有毛,為啥人類沒有?人類真經歷過水猴子階段嗎

2021-01-08 網易

2019-04-05 09:43:13 來源: 娛樂叭叭叭卦

舉報

  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身體都覆蓋有濃密的毛髮,只有大象,犀牛,河馬等大型動物沒有毛髮,但是我們人類身體的大部分部位也都沒有毛髮,反觀和我們人類同屬靈長類的猴子、猩猩、狒狒等其他動物,它們的身體卻都有毛髮。那麼為什麼我們人類會沒有毛髮呢?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這有什麼奇怪的,因為我們人類會製作衣服呀,有衣服擋風禦寒,還要那麼多毛髮幹什麼呀?此話不無道理,但是有生物學家卻認為這和我們人類進化演變過程中經歷過的一個階段有關係。

  

  

  有西方生物學家認為人類的遠祖曾經經歷過一段水中生活的階段,這一時期人類祖先主要在熱帶地區的湖泊或者海邊的淺水區生活,這樣的話留著長長的毛髮就是一種累贅了,於是身體為了適應水中的環境,就將毛髮褪掉了,這就是某些生物學家認為的人類遠祖經歷過的「水猴子」進化階段,不過這一說法並未獲得考古生物學界的廣泛認同。

  

  其實人類脫去毛髮的過程和人類由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的階段差不多,從這裡或許能找出人類脫去毛髮的原因,因為這一過程也伴隨著人類用火和製造工具能力的增長,想像能力和人類褪去毛髮關係很大。

  

  當人類的祖先可以直立行走時,那麼雙手就被解放出來了,那時候人類就可以用雙手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製作其他東西了,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用火。

  這樣一來,當人類遇到較冷的天氣的時候,就可以尋找樹葉和用獸皮等遮擋身體,人類已經學會了用火,經常跟火接觸,身體上的毛髮多的話還容易被點燃,所以身上的毛髮不利於人類對火的使用,而在抵抗寒冷方面,特別冷的時候還可以烤火取暖,於是人的身體就感覺不到特別冷的時候了。

  

  而在天氣比較熱的時候,人身上覆蓋的毛髮又會讓人覺得特別炎熱,因為濃密的毛髮不利於排汗和散熱,而且毛髮中容易生長蝨子,跳蚤等寄生蟲,也容易產生皮膚病,因此這時候人類的身體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索性就開始褪去了渾身大部分的毛髮。

  

  當身體感覺冷的時候,人類又可以再用樹葉和獸皮等裹住身體,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烤火,這些都很好地代替了身體上毛髮的作用,並且隨著人類的進化,雙手也變得越來越靈巧,製作工具的能力越來越強,同時也伴隨著人類的智慧越來越高,製衣能力當然也越來越高,那麼這樣一來,人體留有毛髮就沒什麼作用了,於是漸漸變成了今天這樣的樣子。

  

  

  所以,正是人類能力和智慧已經進化到了不需要毛髮遮體避寒的階段,身體才自然而然的褪去了大部分的毛髮,也許有的朋友發現過比較耐寒的人的毛髮一般都比較長,這正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因感覺到寒冷而自然而然地多生長出毛髮的生理表現,由此也可見人體對外部環境的感知和對自我軀體的保護能力是很強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水猴子有啥稀奇的?「水猩猩」見過嗎?
    水猴子有啥稀奇的?「水猩猩」見過嗎?猴子在小船上歇了一會兒,又跳進海裡,不知所蹤了。人非猴,不知道猴子遊泳之樂,不過長鼻猴的遊泳天賦確實值得注意。這種瀕危的猴子,曾有橫渡400米寬的Sabagaya河口的記錄,除人類外,它是唯一會「過河」來擴大自己領土範圍的靈長類。長鼻猴遇到船隻,還會潛水躲避,可以想像它給人帶來了多大的震驚。
  • 人比猴子聰明不了多少 黑猩猩有高於人類的記憶
    當它們發現前面有一片灌木叢時,會突然地警覺起來。它們會根據環境的變化判斷出危險的存在。會馬上改變行進的路線,繞道而行。這種行為,即使一個剛成年的人也達不到。  在非洲,每年的旱季,非洲象會長途跋涉幾十公裡去找水。它們會走著走著開始就地刨土。從視覺上,我們什麼也看不到。開始也不知道它在刨什麼,但刨下不到1米深的地方時,水出現了。這種能力,也是人根本達不到的。
  • 猴子和靈長類是從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魚類」是人類的祖先嗎?
    今天,達爾文的「人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理論已經較為廣泛地被認同。不過,如果再進一步問,猴子和靈長類又是從什麼進化而來的呢?換句話說,人類更早的先祖是什麼?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解剖學教授尼爾·舒賓在其著作《你是怎麼來的》中的回答非常簡單:人就是來自於魚。提克的答案探索人類的來源和生物的進化主要依靠化石、基因和胚胎。
  • 只佔地球總生物量0.01%的人類消滅了83%的哺乳動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對地球上所有生命進行的評估指出,儘管人類在地球生命的總生物量中微不足道,但仍然佔據著明顯的統治地位。該研究稱,全世界76億人口只佔地球總生物量的0.01%,然而自從文明誕生之後,人類已經導致了83%的野生哺乳動物和將近一半的植物消失,而人類飼養的牲畜卻急劇增多。
  • 我們人類為什麼不長毛?
    很多動物的毛髮有很好的偽裝效果,獵豹在它毛髮的偽裝下,能夠騙過很多獵物;斑馬更是利用自己斑紋,讓捕獵者產生位移錯覺,很難在群體奔跑的時候找到一個獵物。對於貓來說,毛髮不僅僅有偽裝、保暖的作用,還是辨識異性的的作用。一隻貓對另一隻貓產生興趣,主要是通過對面貓的紋路來判斷的。在野生狀態下,貓不會把小狗當成同類,更不會像狗一樣去聞一聞。
  • 水猴子、水鬼、水狗,面對這些水獺表示,我才不是水裡那個單身狗
    古人還把水鬼叫做水狗、水猴子,叫法不一樣,但是對它的描述基本都是一致的。大家小時候誰沒被大人口裡的水猴子嚇哭過,大人總是對我們說:可不要去水邊,水裡有水猴子,看見你就把你拉到水裡,不讓你回家了。現在我們都知道哪裡有水猴子這種東西,都是編出來嚇唬小孩的。但是還是由衷的感謝大人們拿這個嚇我們,畢竟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沒人看著自己去水邊玩,失足落水了怎麼辦,想想就害怕。
  • 王昱珩讓女兒小學就寄宿,理由是學校有猴子!了解動物真那麼重要
    是因為我上初中開始就寄宿,對於這件事更能理解,我更懂得寄宿階段內心的恐懼和薄弱的自控能力。但我今天要談的是一個「奇葩」老爸,他讓女兒小學就寄宿!而理由居然是學校有猴子、丹頂鶴,能讓孩子更接近自然。但是他親自給女兒報名寄宿學校,家裡人都反對他,但他依然堅持,就是因為學校裡有散養的猴子、丹頂鶴、黑天鵝,方便孩子了解自然。我當時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非常不理解!腦子裡就有一個疑問「了解動物真有那麼重要嗎」?
  • 人類褪去了全身的毛髮,卻保留了頭部和隱私部位的毛髮,這是為何
    人類的毛髮單單只有頭髮和隱私部位處有嗎?答案是否定的。有種說法是人類全身無毛,這種說法顯然是存在問題的,但是人類體毛稀疏卻是真相。科學家們通過對毛囊精準的計算發現,人類的毛髮和黑猩猩是極其相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大猩猩全身都是比較硬的毛髮,而很明顯,人類的汗毛佔更大一部分。
  • 人類穩坐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在地球有天敵嗎?
    人的天下無敵是智力,由於有智力,有語言和邏輯思維,人就能夠團結起來共同對敵,而且可以製造出先進的工具,這樣才成為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動物,睨視一切。但人類真的就沒有什麼可以克制的嗎?No,早著呢。
  • 為什麼動物都有發情期,但是人類沒有?如果人類有發情期會怎樣?
    發情期是有周期性的, 絕大多數的雌性哺乳動物會在這段時間內進行排卵,從而繁殖後代。但是我們會發現,人在這方面和動物展現出了極大的不同,大多數的哺乳動物只會在發情期間進行交配行為,但是人類卻不是的,人類幾乎可以隨時進行交配行為,為什麼人類在交配行為上與動物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呢?發情期的意義發情期對於動物而言最為重大的意義在就在於它的繁衍功能,幫助基因流傳下來。
  • 巴拿馬的猴可能進入了石器時代,它們會成為新型人類嗎?
    而進化論也不僅僅是屬於人類,而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生物當中。如今的人們普遍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進化過程,才最終成為了現在的人。不過問題也往往來自於此,那就是會不會有其他的猴子能夠走上這一條進化之路呢?既然進化論適用於自然界的每一種生物,那麼自然界當中存在的其他猿猴,要想進化成人類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和人一樣,都屬於「靈長目」動物,可以算是人類的「近親」了,它們四肢都有明確的分工,雙手有操作能力,具有辨別色彩的功能,還跟人類差不多,雙目長在頭部前方,具有雙視能力,但提到孕產,就有明顯的差別了。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
  • 人類頭骨遵循「黃金比例1.618」?解剖學家稱荒謬
    黃金比例的確存在於某些事物,例如:植物的種子和葉子的排列方式,它能啟發人們的藝術靈感,但曾有研究表明,黃金比例也存在於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例如:人類手指、子宮、紅細胞,甚至健康的血壓,而這些說法通常缺乏科學依據。
  • 它們經過進化,會威脅到人類嗎?
    它們經過進化,會威脅到人類嗎?說到人類進化論,可能大家都有聽說過。因為進化論就是達爾文提出來的一個理論,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發展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論,從原始簡單生物進化成為複雜有智慧的物種。而且還有科學家認為,人類就是從猿類進化而來的。於是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現在的猿類不進化了呢?
  • 狗是人類的朋友vs為啥不救牛羊?
    觀點碰撞1:  狗是人類的朋友vs為啥不救牛羊?  正方  @樂寵李元:生命是平等的,我們有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姚晨:從昨晚到現在,始終有一小撮「正義」鬥士不勝其煩地質問:憑什麼不讓吃狗肉?麻煩你們,搞清楚事情再發表看法好嗎?被救的這批狗狗基本都是家養寵物狗,都是人類的朋友,你會吃你家寵物嗎?會吃你的朋友?!
  • 人類穩坐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在地球有天敵嗎,它們是誰?
    人之所以在食物鏈的頂端,並不是人類個體有多麼強壯,有多大的力量。如果論這個,人打不贏大象、獅子、老虎,甚至打不過狼和狗。人的天下無敵是智力,由於有智力,有語言和邏輯思維,人就能夠團結起來共同對敵,而且可以製造出先進的工具,這樣才成為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動物,睨視一切。但人類真的就沒有什麼可以克制的嗎?No,早著呢。民間有些地方的小朋友喜歡玩一種撲克牌遊戲,叫釣魚。
  • 人類喜歡性感圖像並非唯一:猴子一樣感興趣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人類並非是唯一對性感模特做品牌廣告感興趣的「動物」,猴子也具有類似的意識特徵。最新研究顯示,我們人類將某些品牌與奢華和性感聯繫在一起,在自然界並非僅有人類具有這樣的意識特徵。《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最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在一項實驗中,測試了猴子是否像人類一樣,具有類似的意識特徵。
  • 不只人類!猴子也會自我馴化,還能影響身體特徵發育
    不只人類! 新的研究表明,猴子和人類一樣人們早就認識到,動物的馴化促進了某些在野生動物中沒有觀察到的身體特徵。這種現象被稱為馴化症候群。這一現象自達爾文時代起就為人所注意。「馴化」一詞可能最常用於人類馴化動物的情況,但是也不一定。科學家假設,人類其實在無意中實現了自我馴化,具體表現出選擇較少攻擊性和更多社交行為的伴侶。
  • 人類所經歷的苦難都有價值
    直到18世紀,英國在工業革命發展的第一階段由於缺乏廉價的燃料資源,英國工業革命發展面臨瓶頸。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煤炭資源才真正被人類充分利用,於是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革命在英國興起,在那時蒸汽機的發明和改善使人類迎來了大機器生產的時代。正是煤炭資源的充分開發,英國的工業革命走上了迅速發展的軌道。
  • 哺乳動物們的愛情,簡單又純粹
    哺乳動物包括所有長有毛髮、用母乳餵養幼仔的動物,連人類也是哺乳動物。科學家們對哺乳動物的一些求愛儀式進行了廣泛研究,但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哺乳動物在求愛過程中使用身體搏鬥和氣味。雄性哺乳動物經常通過搏鬥爭奪雌性哺乳動物,許多雄性哺乳動物已經發展了特殊的打鬥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