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地教人讀書!

2021-01-11 網易

  吼叔

  津門吼叔,哏都青年

  

  精彩內容在下面

  

  來源:節選自《致教育》,湯勇 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按理說,教師本是一個很執著的讀書群體,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他們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只有對學生的死蠻纏,而對於生命中的閱讀,卻逐漸淡化了。不少教師已完全遠離閱讀,這太危險了。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

  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因為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一個老師上課時,是帶著他全部的閱讀史來上課的。

  現在的很多老師要麼不讀書,要麼讀書只讀教材和教參,還不說閱讀史,就連基本的閱讀都沒有。

  他們所上的課也就只能依葫蘆畫瓢,照本宣科,簡單地灌輸生硬的知識,肯定談不上方法、技巧與課堂智慧了,當然更達不到活潑生動、深入淺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教師讀書應是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素養,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愛好者,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對書有著獨特情感的讀書人。

  除了教師不讀書外,有的讀書要麼「盲讀」,讀書未從自身需求出發,而是漫無邊際,茫無目標,人讀亦讀,盲目追潮;

  要麼「躁讀」,讀書心態浮躁,帶著功利,為讀而讀,不能心存寧靜,持之以恆;

  要麼「淺讀」,讀書浮光掠影,淺嘗輒止,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溼,而不求細讀精讀。

  

  許多教師不讀書,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讀書。

  果真沒有時間嗎?我以為,是否有時間,完全取決於你是否把這件事情視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時間;如果你認為不重要,一定會找出很多藉口很多理由。

  如果把讀書作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我們會抽不出時間嗎?比如,對於熱戀中的小夥子,再忙都有時間去約會,對於吸菸的人來說,再忙都不會忘記吸菸,一日三餐,不管多忙,這更是我們內在的需要,相信沒有人因為忙而不吃飯。

  很多教師認為忙,沒有時間讀書,我以為是因為沒有時間讀書,才顯得忙。

  一個人的差距在於業餘時間和零星時間的利用。

  在課餘時間,在節假日,在閒暇時候,在旅途時光,在等飛機、等火車的片刻,在晚上睡覺前,在早晨起來以後,甚至在用來喝茶的間隙,擠那麼一點點時間讀一點書,這些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做到的事情,關鍵還是在於我們是否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價值和意義。

  還有一些教師不讀書,他們覺得書讀了記不住。

  我以為,讀了的書不一定要記住,除了是為考試的閱讀,我們一般都不需要刻意去記住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的。所以,「記不住」是很正常的。

  這些年,我讀了很多書,很多內容也沒記住。

  為了讓自己多記住些,一些重點語段、經典語句我反覆讀、反覆品,還做了相應的批註與摘錄,其目的是強化識記與今後的運用,這也可能達不到完全記住的效果。

  但是,記不住難道就白讀了嗎?請問,某年某月某日早晨你吃的什麼?能告訴我嗎?某年某月某日中午你吃的什麼?你能記住嗎?某年某月某日晚餐你吃的什麼?你還能想起來嗎?

  我估計大家都記不住,但是,難道這些飯你都白吃了嗎?

  雖然吃下去的每一頓飯你不一定都記得住,但每一頓飯的營養都已經化作你的血肉滲入到你的身體中去了。

  同樣,你讀的每本書也許也記不住,但你並沒有白讀,因為每一本書的內容都已經化作你的精神營養融入到你的靈魂中了!

  真正讀書的人讀書是不需要理由的,而不讀書的人不讀書,其原因是很多的,其實,這些的確都不是原因的原因。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相信大朋友們已經看到了,公眾號最近改版,不再按發布時間推送,如果文章打開率太低,或者點讚不高,就會默認你不喜歡這個號,從而停止推薦,我們的號可能因此就會被「淹沒」了。從最初的帳號到現在也經過了一年半了,很多朋友因為之前的帳號不停被封禁已經走失了,相信還在關注我們的朋友和我一樣都不希望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大家記得把我們帳號星標,看完文章記得順手給我們點個「在看」如果可以,請加入我們的群,防失聯。

  
希望大家幫我推薦這個號

  我做了一個初高中各科知識點和考點的公眾號。不圖名不圖利,只希望能幫到更多的家長朋友減輕高額補習費的負擔。希望朋友們能夠關注轉發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都知道這個公眾號。期待更多在職或退休的教師朋友加入我們。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若涉及版權問題

  請聯繫我們刪除文章或購買版權

  防失聯請添加小編微信

  三觀不同請勿添加

  朋友圈不開放請勿添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新東方的俞敏洪很喜歡發表一些大家不太認同的言論,近期他說的「老師不讀書」引起了熱議,對於老師讀書,他的說法是,一群不讀書的在教育學生,當然有失偏頗,並非老師都是不讀書的,很多還是喜歡看書,很多網友說,不讀書教科書怎麼研究
  • 俞敏洪:我說中小學老師讀書少被人痛罵,給老師讀書「3」點建議
    在兩周前,俞敏洪在做直播的時候說不少中小學老師讀書不夠,每年讀不了三五本書,一輩子只教教科書上的東西,最後自己被掏空了,變得知識面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此言一出,讓很多中小學老師十分氣憤,很多人寫文章批判俞敏洪!對此,俞敏洪也非常無奈,在近日,俞敏洪和朱永新做了一期直播節目,俞敏洪還專門解釋這個問題。
  • 教師資格證高分作文素材—樂於讀書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從而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車胤囊螢照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人。他從小家裡一貧如洗,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曰焉」。
  • 名家談讀書丨商子雍:讀書,讓我把人做好,把事做好
    雖然工作不斷變動,始終沒變的,是商子雍「通過讀書,不能比身邊的人差太遠」的想法,「我周圍很多都是有大學問、高學歷的人,尤其後兩個工作單位,更是知識分子成堆,臥虎藏龍,怎麼彌補學歷的不足,追趕別人?只有大量讀書。」商子雍感慨,自己從兒時到老,從沒有想過為了幹什麼大事業而讀書,「我只有一個想法——通過讀書,堅守做人的底線,把人做好。通過讀書,提高做事的能力,把事做好。」
  • 4.23世界讀書日,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有人讀「火」了一生?
    讀書,如同吃飯喝水一樣,是生活必須。在短暫的一生中,不讀書令人遺憾,只讀書令人悲嘆。而同樣是書,有人讀「火」了一生,可也有人讀「萎」了一世。在我國,目前達到或是超過這個家藏數目的,估計不在少數。書的家藏豐富只在表象,要是把家藏都閱讀完的,恐怕就不多了,大咖、大V另說。記得,曾經有個「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租書」一說。租來的書比借來的書,在時間上會更有把控感。現在著實不用擔心讀書的來源,紙質書,可以到圖書館借閱,一個圖書證管終身,海量供給;電子書APP百花齊放;知識付費提供更優質的閱讀空間及閱讀享受。
  • 2020貴州最美鄉村教師丨六枝特區六小李啟芬:「拼命三娘」的微笑教學
    【編前語】今年9月中旬,貴州省教育廳會同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2020年貴州省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推薦名單公布,經審議,共推薦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把路小學梁定細等10名教師個人和貴陽市南明小學「組團式」幫扶從江縣大歹小學支教隊1個教師團隊為2020年度最美鄉村教師。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陸續推出最美鄉村教師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如何寫讀書筆記?——不會寫讀書筆記等於不會讀書
    從多種角度,把書裡面的知識串聯起來,散落的知識變成體系,這才是讀書高手。閱讀和寫讀書筆記,其實是輸入和輸出的同時鍛鍊。老話很有藥: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學會寫讀書筆記就很有必要了。隨著我們認知的升級,在某種意義上,我們變得比古人更會讀書,更會寫讀書筆記了,寫讀書筆記其實是一個技術活。
  • 人的命真的是天生註定的嗎?從國學宿命論分析,五讀書的意義
    但我們在讓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時,作為家長往往疏忽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拼命也要讓孩子讀好書,其意義終究為何? 好仁不好學,其蔽(弊端)也愚;好知(智)不好學,其蔽也蕩(狂放);好信(誠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傷害);好直(直率)不好學,其蔽也絞(尖刻);好勇(勇敢)不好學,其蔽也亂(禍亂);好剛(剛強)不好學,其蔽也狂(狂放)。不學禮,無以立。是孔子對做人做事最好的詮釋。
  • 讀書,使人謙遜而快樂
    在閒暇的時光裡讀書,使人精神煥發身心愉悅,即使獨處也不會感到孤獨,趕走了眉宇間淡淡的憂愁,還有為生活奔波的疲倦,安靜的享受著靜好的時光,每一個文字幻化成臉上的微笑,快樂從心底浮上心頭。當你沉浸在美好的閱讀中,喜怒哀樂都會牽動著你的神經,像是與書中人物一場久別重逢的相遇,有那麼多言無不盡各自訴說著彼此的遭遇,生活中的愛恨情仇,以及人生的一場場失意,都在讀書的時光中慢慢地變得強大。
  • 永泰麒陽村麟瑞塔巍然佇立 激勵後人讀書重教育
    到了4層,2人已無法並排同行。5層臺階因與地面呈近90度角,則需攀爬而上。  77歲的鄢行浩是麟瑞塔的管理者。據他介紹,該塔每層供奉的神靈都不同。第1層供奉土地公,第2層供奉盧公,第3層供奉孔子、倉頡聖、孫真人(孫思邈),第4層供奉文昌帝君,第5層供奉魁星北鬥。建築原意是把口擋風、聚水積財,激勵後輩讀書取仕、考取功名。
  • 讀書交流活動進社區
    (記者姜婷)12月12日,我市蕙聲慧語讀書會在東塔社區二樓讀書吧開展「我的2020」讀書活動,十幾名閱讀愛好者與社區黨員幹部參加。「是誰,夜以繼日地奮戰,吃著苦,忍著累,拼命將拳頭握緊,一次次在山川和大地,頂著風雨默默前行……」活動現場,讀書會負責人季慧朗誦了一首抗疫詩詞《感謝有你》,講述了「人民英雄」張定宇的先進事例,呼籲在場黨員幹部學習他恪盡職守、勇於擔當、衝鋒在前、默默奉獻的精神。
  • 夢見去讀書預示著什麼 女人夢見去讀書是什麼意思
    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去外地上學,意味著要多加用功,在錄取邊緣。創業的人夢見去外地上學,代表內部人員不和,經營不順,虧本失利。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去外地上學,說明經過多次考驗,可望成婚。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去外地上學,預示生女,若是男胎,保不住。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去外地上學,建議有風則止,延後再出發。
  • 工作的人和讀書的人,不適合談戀愛
    世界這麼大,總想出去走走,讀書的時候沒錢,說工作了以後再去旅遊,工作了以後,忙得沒有時間去旅遊,總說過一段時間,然後忙著結婚,忙著生孩子,忙著養孩子,忙著,一直忙著。生活有時候要停下腳步,看看人生中的風景,走不同的路,遇見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人生。讀書時候的重點,不掛科,學習成績好,然後爭取拿一下獎學金。
  • 讀書如初戀般溫暖,如沐春風(經典必讀)
    02讀書是最美好的事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讀書,在所有人的眼裡,讀書似乎就成了唯一的出路。是啊,我們不讀書還能做什麼呢?那些深夜裡反覆出現的話題,一次又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人為什麼要讀書呢?為什麼?說眼光應該放得長遠一點,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而我想更多的是為了自己而活吧,畢竟人性生而險惡,為了克服人性的自私的一面,去認識人間還有讀書這一件事很美好。就像為什麼只有人到了社會才會發覺人心的險惡呢?不是說人生而善良嗎?難道是到了社會才開始變化的嗎?我想其實不是,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被讀書教導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叫我們明辨是非,如果讓一個孩子不讀書會怎麼樣?
  • ...TOP30展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910年秋至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在此地度過了三年學習時光,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他在這裡立下的高遠志向。重修:再現周恩來少年讀書生活1978年,中共遼寧省委和瀋陽市委決定在該址建立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對兩樓一堂進行修復。
  • 孩子不愛讀書,也討厭做讀書筆記,怎麼辦?(非深度長文)
    有位家長很煩惱: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不愛讀書,更不愛做讀書筆記,每次老師布置的讀書作業都完成的很糟糕,怎麼辦?孩子願意讀書的前提,首先是讀書讓他感到快樂。家長教育孩子讀書,大都功利,為了功課,為了成績,極少想過為了孩子的快樂。
  • 關於讀書的詩句 形容多讀書有益的詩句
    關於讀書的詩句整理分享,書是我們的好朋友,沒有書籍,就不能打贏思想之戰,就像蜜蜂只在勤勞地採蜜,才會取得豐碩的成果,那麼關於形容多讀書有益的詩句都有哪些呢?一起來欣賞
  • 不愛讀書,但搞錢特別攢勁兒的星座
    從「吊車尾」變錢力股,看看這些星座是如何反轉人生的:  讀書時沒開竅只要錢到位,啥姿勢都會,俯首甘為孺子牛,拼命程度不可同日而語。帳戶數字就是TA最大的生產力,而且天賦異稟,能想出各種搞錢的法子。拉人脈、求財神、蹭飯局、搶折扣券……金牛為財富增長使出了渾身解數,TA不變富婆/富翁,天理不容!
  • 走進2021: 越不確定,越要讀書
    朗西埃意識到,一個教師越專注於滔滔不絕講解知識,就越會把不平等灌輸到被教導者的頭腦當中,因為這樣做潛藏的意味是「你是無能的,你需要我(高人一等的)解惑」。所以,比起講解,教師更應該驅動意志。這本書可以作為理解朗西埃思想的起點——他提倡民主運動應該以平等作為預設和前提,而不是作為結果。這意味著不用期待著社會統治權力把平等給予我們,因為平等的力量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 2020年讀書總結|讀書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但人文社科類的,偏理論化的書就完全不一樣。他們就是最直接地將理論擺在你面前,不用你自己去挖掘,只需要跟他產生思維碰撞即可。尤其是今年讀的陳嘉映先生的《走出唯一真理觀》,讓我受益良多,對於很多事情都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理解。除此之外,詩歌也要讀讀。我上半年幾乎沒讀過詩,下半年零零碎碎讀了些木心,讀了些海子。為什麼我要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