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瑞塔外觀。
福州新聞網5月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張鐵國/文 鄭帥/攝 通訊員 董揚潔)在永泰縣大洋鎮麒陽村後卞村口,一座5層六角形全木結構的古塔巍然佇立,鎮守一方。
該塔叫麟瑞塔,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它建於明萬曆年間(1595年前後),由鄢氏八世祖火爰公首倡建成,如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塔高22米,底層周長42米,佔地400平方米。
拾木階而上,越往上走,越陡峭、狹小。到了4層,2人已無法並排同行。5層臺階因與地面呈近90度角,則需攀爬而上。
77歲的鄢行浩是麟瑞塔的管理者。據他介紹,該塔每層供奉的神靈都不同。第1層供奉土地公,第2層供奉盧公,第3層供奉孔子、倉頡聖、孫真人(孫思邈),第4層供奉文昌帝君,第5層供奉魁星北鬥。建築原意是把口擋風、聚水積財,激勵後輩讀書取仕、考取功名。
「這從塔的三四五層供奉的神靈、名人可以看得出來!」永泰縣民間文學協會主席鄭啟翔說,孔子、倉頡聖、孫真人都是文學界和醫學界泰鬥,文昌帝君是漢族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魁星是漢族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對他們的信奉,體現了鄢氏先人歷來重視教育,希望後輩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美好願景。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不少鄢氏人刻苦攻讀,湧現出許多讀書獲取功名之人。
鄢氏七世祖茂材公,奮發學習,參加縣、省考六次得第一。他曾任浙江永嘉縣丞、興國州判、襄陽審理。鄢茂材多才多藝,尤其書法和詩文造詣很高,詩歌典雅深厚,有盛唐風味。書法遒勁豐潤,出版發行的詩文集有《遺珠草》《燕遊草》《方內紀遊草》《東甌即事草》《墨妙篡》《唐詩匯》《詩評集句》等。十五世祖鄢調元,清嘉慶戊午科副舉人。一輩子刻苦鑽研學問,70歲時被吏部授予泰寧縣學教諭,後被榮封六品頂戴加二級。在教諭官署10多年,每日與書為伴,編輯有《易解》《大學衍義》《十閩名勝箋》等書。此外,「文壇健將」鄢韶成、教育家鄢耀樞、核彈專家鄢茂炎等一大批名人光耀後人。
400年時光飛逝,鄢氏族人將讀書重教的傳統延續至今。為了幫助貧困學子更好地完成學業,激勵教師潛心育人,2011年2月,永泰大洋籍企業家鄢仁雲發起成立永大教育基金會,目前已籌集愛心款600多萬元。基金會將這筆錢的利息,用於獎教、獎學、助困,每年發放五六十萬元,用於獎勵大洋小學、永泰三中等中小學優秀師生和班級等。這筆錢還惠及全縣,對永泰縣中考前10名的學校,每校給予6000元獎勵。
(責任編輯: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