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8-03-13 11:31:04
周期是正弦量變化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用符號T表示,單位是秒(s)。頻率則是每秒鐘內正弦量變化的次數,用符號f表示,單位是赫茲(Hz)。顯然,周期與頻率之間互為倒數,即:
我國電力系統採用的標準頻率(簡稱工頻)是50Hz,周期為0.02s,而美國、日本等國電力標準頻率為60Hz。在其他技術領域內還使用著不同頻率的交流電,如中頻感應爐的頻率是500~ 8000Hz,無線電通訊的頻率高達幾十萬至幾億赫茲。
正弦量變化的快慢,用每秒變化多少次(頻率f)來表示,而每變化一次,對正弦函數而言,正好變了360°電角度,或2π弧度,因而用每秒變化多少弧度(稱為角頻率ω)也是表示正弦量變化快慢的方法,顯然:
工頻交流電的角頻率ω=2π×50=314rad/s(弧度/秒 )。
幅值與有效值正弦量隨時間變化過程中出現的最大數值稱為幅值,也叫最大值,即為式前文中介紹的Im和Um。對於一個給定的正弦量,其幅值是恆定不變的,是表示正弦量的一個要素。然而,幅值只是特定瞬時出現的數值,它不能用來反映正弦量做功的效果,為此,引入了「有效值」的概念,用有效值來衡量交流電做功的能力。正弦交流電流、電壓的有效值分別用符號U和I來表示。
正弦電流的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確定的。規定如果正弦電流i通過電阻R時,在一個周期內電阻R所消耗的電能與某直流電流I通過同一電阻R在同樣長的時間內所消耗的電能相同,則該直流電流I的數值就是正弦電流i的有效值,如圖下圖所示。
正弦電流的有效值I計算方法如下:
正弦電流在一個周期T內,電阻上所消耗的電能為:
在相同時間內,直流電流在電阻上所消耗的電能:
令兩式相等,即:
因此,有效值又叫做均方根值或方均根值。將正弦電流i=Imsin(ωt+ψi)帶入上式中得:
同理,對於正弦電壓、電動勢分別有:
通常工農業生產所用的照明電壓為220V,就是正弦電壓的有效值。其最大值為220√2=311V。電氣設備額定值中所標明的額定電壓和電流均是指有效值。測量所用的交流電流表和電壓表也是按有效值來刻度的。說明某電氣設備或元件的耐壓要求有時會用最大值標註。
在正弦電流的函數表達式i=Imsin(ωt+ψi)中,(ωt+ψi)決定了正弦電流所處的狀態,即決定了正弦電流隨時間交變過程中瞬時值的數值和正負,(ωt+ψi)稱為正弦電流的相位。相位是用角度來表示的,又稱為相位角,單位為弧度(rad)或角度(°)。
時間t=0時的相位稱為初相位,簡稱初相,正弦電流的初相位用符號ψi表示,單位與相位相同。它反映了正弦電流的初始值,若ψi=0°,則t=0時,電流的初始值為零。當ψi≠0°,在t=0時,電流的初始值就不為零。即:
同理,正弦電動勢、正弦電壓的初相位可以用符號ψe、ψu來表示。
相位差就是兩個同頻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用符號φ表示,單位與相位相同,不同頻率的兩個正弦量,則無相位差可言。
上圖所示的u和i的波形用三角函數式表示為 :
它們的相位之差為:
上式說明,兩個同頻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於它們的初相位之差,是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恆定量。當φ為正值時,稱前者超前於後者,或稱後者滯後於前者。如在圖中,電壓u超前電流的角度為φ,也可說電流滯後於電壓φ角。φ為負值時,則稱前者滯後於後者。
若兩個同頻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於零,則稱它們為同相,如下圖a所示,u和i是同相關係,即它們同時達到零值、正最大值和負最大值。若兩者的相位差為180°,則稱為反相,如圖b所示,u和i是反相關係。
頻率、幅值、初相位是構成正弦量的主要特徵因素,統稱為正弦量的三要素。只要三要素確定了,正弦量的波形圖和三角函數式就完全可以確定下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