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讓科學進步?別逗了,看專家怎麼說吧!

2021-01-10 將將講知識

小編曾看讀這樣一篇文章,大致說的是:科學是「懶惰」的人創造的。而且還舉例說,比如有的人害怕走路,就發明了汽車;有的人害怕上下樓,就發明了電梯;有的人害怕打掃衛生,就發明了智能除塵器。。。確實,這些發明減輕了不少負擔。「懶惰」發明了科技卻是個事實,雖然聽上去讓人難受。

可是,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同時,你是否會感覺,生活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空乏感呢?可能一些讀者不太理解小編的意思,那小編就舉幾個生活中出現的幾個「懶人」科技,讓大家更直白的了解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空乏感。

智能掃地機械人:說實話,小編也不太了解這個機械人,具體工作流程什麼的也搞不懂。只需要知道這個機械人的出現減輕了一部人(尤其是保潔阿姨)的負擔。重要的是,這款機械人的清潔程度要比人工高得多。而且不需要買保險,不需要開工資,只需要到點充電就好了。「充電5分鐘,工作兩小時」,就是其真實的寫照。但是那些人在閒遐時間做什麼呢?看書?看報?都不是。而是看手機,玩遊戲!

智能保姆機械人:你是否擔心無人照看你家孩子呢?是否還在擔心虐童事件的發生呢?那麼就選擇這款智能保姆吧。不好意思,小編跑偏了。不過,智能保姆的普及,倒是取替了很多保姆。那麼問題來了;那些人去做什麼呢?不好意思,大部分人只能坐在家裡看看電視打發時間。尤其是在西方國家,這種現象更是嚴重。而一少部分就成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智能工人機械人:在人工智慧尚未普及的時候,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可以到工廠,雖然不會大富大貴,但可以保證其最基本的生活指標。但是隨著智能工人的出現,這些人面對的問題就有一個:下崗。那麼這些下崗之後呢?那些人在做什麼?不好意思,小編對這個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去解釋。

雖然 「懶惰」讓科學進步,但是科學進步的同時,人們是不是也越發的懶惰呢?本問由將將視頻原創 碼字不易請大家點個讚再走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別逗了吧!
    然而,節目最大的亮點在於解密的嘉賓既非明星們的親朋好友,亦非其工作夥伴,而是一些易經命理專家、筆跡學研究者、塔羅牌預言家等等。這樣的節目聽著新鮮,可看起來「腦殘」至極。  拿時下熱火的話題「章撒戀」來說,該節目做了一期《揭秘章子怡與撒貝寧的感情之謎》。節目裡,所謂的易經「磚家」居然能從八字判斷兩人去年已交往,還從面相上肯定章子怡極不容易「陪睡」,而小撒一定會娶高個子、年齡偏小的女孩。
  • 媽媽們不用擔心,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媽媽們不用擔心,聽聽專家怎麼說吧。一方面,頭髮的遺傳傾向比較明顯,存在著個體差異,寶寶頭髮的多少、色澤、曲直與父母遺傳有一定關係。父母的頭髮好,孩子的頭髮也會較好,父母的頭髮差,孩子的頭髮也會相對差一些。另一方面,寶寶出生時頭髮的稀疏和長大後頭髮的稀疏無關。嬰兒頭髮的生長和身高增長一樣,有早有遲,有快有慢。大部分孩子的頭髮,會隨著身體的發育,漸漸由稀到密,由黃到黑。
  •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居然有科學依據?別再給懶惰找藉口了
    那必將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健康威脅但是任何事都有雙面性很多人認為食物過於乾淨反而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民間一直流傳著「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這一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一直以來,很多人總是用明尼蘇達大學免疫學家通過「小鼠」在野生環境和無菌環境下碰到細菌之後的健康狀況最終判定的試驗來證明「不乾不淨」的學說。但是,「小鼠實驗」並不能直接轉接於人體,動物與人體之間必定存在差異,並不能同等看待。這樣的理論實驗的確證明著「童年期暴露於微生物環境下的確有助於建立完整、平衡的免疫系統」。
  • 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說,別再傻傻不知道
    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說,別再傻傻不知道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家裡的老人或者父母去討論孩子頭旋的個數,他們認為兩個頭旋的孩子是最聰明的,這讓不少人信以為真,那麼這樣的說法真的是有事實根據嗎?下面就一起看看一些專家調查分析的結果。
  • 新年逗利是/反逗利是攻略
    ●逗利是攻略  1 膽大心細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逗利是時別覺得不好意思,不管認不認識,拱手多說幾句「恭喜發財」、「心想事成」等吉利話,哄得對方心花怒放,自然「利是逗來」。切記臉皮要厚,嘴巴要甜,並時時留意藏在角落的「目標人物」!  2 集團作戰  由一人牽頭組成大隊,浩浩蕩蕩逐層「掃樓」,發現「目標人物」,眾多同事一起上,就算不認識對方,都可以趁機討得紅包。
  • 白羊座懶惰 白羊座懶惰嗎
    白羊座懶惰判答雙魚座新月來了白羊座這些忠告條條重要大白羊,新月來了,也該往前看了!跟其他星座不同,你們這個年過的,特別沒有辭舊迎新的感覺,反而一直在跟過去打轉,比如沒做完的工作,沒解決的事,一直來打擾你的同事、舊人等。其實,屬於你的新一年,是從這次新月開始的。
  • 英語口語裡怎麼說「別懶了」
    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適當的休息、放鬆可以幫助人們緩解壓力、振作精神,但這並不是懶惰散漫、荒廢時光的藉口。在口語會話中,怎樣給懶人們提個醒,讓他們「別窩在那了,快起來幹活」?學習用四句話說:「別懶了!」Informal ways to tell somebody not to be lazy:1.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誠實地說,挖鼻孔這件事,可能大部分人都幹過。對於很多人來說,挖鼻孔除了不太雅觀,好像並沒有什麼危害,還能清潔鼻腔。而且有的人還把挖鼻孔當成一種樂趣,一天不挖,全身都不舒服。但是,挖鼻孔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害。有的人平常喜歡挖鼻孔,別小看這種行為,挖著挖著可能就導致結核桿菌感染,形成鼻結核,鼻腔出現血絲。那麼鼻孔到底能不能挖?不挖的話,出現鼻屎怎麼處理呢?
  • 老一輩說「滑年」兩頭無春,諸事不宜,有科學依據嗎?專家告訴你
    仔細看日曆的人就會知道,2019年的立春是在除夕日,也就是說2019年是一個滑年,老一輩說滑年兩頭無春,諸事不宜,因此很多人把好事在2018年先辦了,那麼這有科學依據嗎?根據日曆可見,今年立春的時刻是2019年02月04日11:14:14,也就是大年三十除夕。
  • 聽專家怎麼說
    聽專家怎麼說》,點擊關注,閱讀全部文章。本文為娘娘說歷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看黃曆在某種程度上講,成為我們平時做事的一種慣例,而到底黃曆是否準確卻被人遺忘了,那麼到底黃曆準不準呢?很多學者在研究了黃曆之後做了以下概括。
  • 專業術語背後有一個故事生命科學的十大進步不難理解
    1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選出2019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步」,並評選出在頂級期刊上發表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科學發現。和往常一樣,我讀的專業詞彙充滿專業名稱,如「破解硅藻光合膜蛋白的超分子結構」和「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的大量缺失效應及其優化解決方案」。許多人說「很難理解」。然而,在專家解釋之後,中小學生也可以饒有興趣地聽。
  • 別了,波士頓!你好,科學島!
    當時,科學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建設項目負責人是匡光力(現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在向國家爭取建這個項目時,他和同事堅信,中國的強磁場實驗裝置雖然起步晚,但有可能在硬體水平上建成世界一流,並以此助中國人挑戰前沿科研領域。    但是,匡光力自己也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他們急需引進一個既懂強磁場,又懂生命科學的優秀科學家來領導這一方向的研究。
  • 算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為什麼那麼多人相信?專家:並非全無道理
    算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為什麼那麼多人相信?專家:並非全無道理佔卜算命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華的一部分,最早的佔卜,記載於甲骨卜辭中。那個時候的文明基本上都起源於佔卜和預測,古代時候的帝王基本上都要進行佔卜,佔卜國運或者良辰吉日等等。
  • 網友:太逗了簡直不想多提
    而我又是一個比較喜歡看臉的人,無論男女,只要是長得好看的我都忍不住多看幾眼,特別是長得帥長得美的的那種,走在大街上,有美女走過來,我也會盯著多看幾眼,不過我只是純欣賞,美好的事物誰不想多看幾眼,是吧,這個社會不都這樣嗎?
  • 反5G反科學,信公知不信專家,美國人為什麼這麼反智?
    所以我們社會整體上是最尊重知識分子,相信專家教授,最「崇拜」會讀書的學霸,對科技取得的每一寸進步都發自內心的驕傲。但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美國雖擁有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和教育,但也擁有令人最匪夷所思的反智存在。 攝影:Leo D,(白俄羅斯)環球旅行攝影師|來源:去驢行
  • 去世的人「託夢」給親人,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聽聽專家怎麼說
    但有些人依舊反對,他們認為有些「夢境」能夠預示未來,而單憑上面這樣的一個解釋就難免是有些個牽強了,同樣科學對此也是有他們的認知,這些意識體上發生的怪事,應該歸於科學的微觀角度。我們的人體所有的組成也都是有細胞構成的,那從原子剖解為分子,還存在更小的一個個的獨立體,而在他們之間的一系列的一些個作用之下,才會有這樣諸多繽紛的世界組成。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  專家簡介:鍾翠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帶著家長的疑慮,記者採訪了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鍾翠萍,她從扁桃體的肥大原因及是否需要切除等方面給出了科學的答覆。  兒童扁桃體肥大易患感冒  鍾翠萍告訴記者, 我們所習稱的扁桃體為咽淋巴組織中最大者,3-5歲時淋巴組織增生,顎扁桃體可呈生理性肥大,中年以後逐漸萎縮。
  •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英語怎麼說?總不能說「easy brain」吧!
    像這樣的人,我們都會說他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相信你也這麼說過別人吧,哈哈。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英語怎麼說?總不能說「easy brain」吧!到底怎麼說呢?1)All brawn and no brains在英語中,「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可以說All brawn and no brains。
  • 裸眼看紅外線?鼻咽癌新療法?這些生命科學進展千萬別錯過!
    此時此刻,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了解生命科學。 近日,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評選出的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發布,這些研究進展也許在不遠的將來都將真實的作用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快跟小編一起漲姿勢吧!
  • 看看專家怎麼說!
    看看專家怎麼說!(宜昌高度近視眼怎麼辦,宜昌治療高度近視眼多少錢,宜昌治療高度近視眼醫院)如今社會,隨著讀屏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人群使用電子設備時間較長,因而近視現象已經變得稀鬆平常,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眼鏡」人群。據多年的臨床調查,隨著「眼鏡」人群的增多,高度近視人群也呈上升趨勢,這就不平常了!那麼多少度算是高度近視?